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14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docx

内蒙古赤峰市四校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校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试卷指定的地方。

2.第I卷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处。

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综合题写在答题纸对应的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一、(12分,每小题3分)

l.下列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谂知/丰稔修葺/茸毛切峻/切脉契机/提纲挈领

B.栖息/晒笑险衅/泽畔挣揣/喘息怄气/呕心沥血

C.沙砾/闪烁希冀/羽翼啼啭/转圈拔擢/耀武扬威

D.收讫/迄今强劲/劲风濡染/蠕动懈怠/百战不殆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春秋》用词颇费斟酌,很艺术地体现了微言大义,形成了后世所谓的“春秋笔法”。

B.第八届园博会将于2011年9月在重庆开幕,港澳台地区及数个国外城市也表达了参展意向,届时市民与游客不出重庆就可看遍万水千山。

C.李一的仙术,其实也并不复杂:

一堆不知真偃却大得吓死人的头衔和帽子,一段似是而非讳莫如深的传奇人生经历,一个把普通人骗得如坠云雾的一家之言。

D.美韩两国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同室操戈,执意要在黄海海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将矛头明显指向中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0年10月4日下午,匈牙利铝产销公司有毒废水池决堤,大约100万立方米左右的有毒废水流入附近的3个村镇,造成严重水污染。

环保人员称,这是匈牙利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化工业意外。

B.一些人对于《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用伤疤来叫座赚钱的问题上表示不满;也有观众表示,大地震既已过去,电影再现一下,也没什么不可以。

C.郎咸平认为中国经济泡沫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家,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家,把本该投到实业的资金投人了股市、楼市。

D.日本首相菅直入10月8日在参院全体会议上就日中撞船事件表示,将坚持禁止登陆冲绳县尖阁诸岛(中国名为钓鱼岛)。

4.把下面五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司马迁终于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血,用自己的愤慨之激情,写下了这样一段惊天地、泣鬼神、通古今、烛万世的妙文。

司马迁是不屈的,____。

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

①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

②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

③不饰帝王之功

④没有屈下正直的脊梁

⑤不隐权贵之恶

A.①②④③⑤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⑤①D.③④②⑤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

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眯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谊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5.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低价格、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解决了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D.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谭澄,字彦清,德兴怀来人。

父资荣,金末为交城令。

国兵下河朔,乃以县来附,赐金符,为元帅左都监,仍兼交城令。

未几,赐虎符,行元帅府事,从攻汴有功。

年四十,移病,举弟资用自代。

资用卒,澄袭职。

澄幼颖敏,为交城令时年十九。

有文谷水,分溉交城田,文阳郭帅专其利而堰之,讼者累岁,莫能直,澄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

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

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

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太宗恻然,为免其逋,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复三年。

诏下,公私便之。

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擢怀孟路总管,俄赐金符,换金虎符。

岁旱,令民凿唐温渠,引沁水以溉田,民用不饥。

教之种植,地无遗利。

至元二年,迁河南路总管,改平滦路总管。

七年,入为司农少卿,俄出为京兆总管。

居一年,改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建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以为宗祀计。

”朝廷从之,遂著为令。

四川佥省严忠范守成都,为宋将昝万寿所败,退保子城,世祖命澄代之。

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会西南夷罗罗斯内附,帝以抚新国宜择文武全才,遂以澄为副都元帅,同知宣慰使司事。

比至,以疾卒,年五十八。

世祖尝与太保刘秉忠论一时牧守,秉忠曰:

“若邢之张耕,怀之谭澄,何忧不治哉!

”游显宣抚大名,尝为诸路总管求虎符宣麻,澄至中书辞曰:

“皇上不识谭澄耶?

乃为显所举!

”中书特为去之。

其介如此。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

[注]①浮客:

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

②称贷:

借钱给人。

③宣麻:

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

以后就在为诏拜将相的代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民户籍:

造册登记。

B.宜令民年四十无子听取妾听:

听从。

C.何忧不治哉泊:

治理得好,太平。

D.其介如此介:

耿介。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谭澄治理有方的一组是()

①折以理,令决水,均其利于民②为免其逋

③壬子,复大籍其民④岁旱,令民凿唐温渠

⑤教之种植,地无遗利⑥辞日:

“皇上不识谭澄耶?

乃为显所举!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橙自幼聪明颖悟,十九岁便承袭父职任交城县令,上任后他压制豪强,扶救贫民,向皇帝反映治理方面的弊端,使皇帝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国家和百姓都因此受益。

B.谭澄任怀孟路总管时曾赶上大旱,他发动百姓开沟挖渠,引水灌溉农田,百姓得以度过饥荒;他又教导百姓种田植树,土地都得到充分利用。

C.谭澄文武双全,元世祖曾命他取代严忠范守卫成都子城,他采取积极措施,效果显著;元世祖又任命他为副都元帅,负责抚慰罗罗斯人,但刚一到任,便因病去世了。

D.谭澄为人非常刚强正直,大名宣抚使游显曾经为各路总管向朝廷请求虎符和委任状,谭澄亲自来到中书省辞谢,拒绝了游显的举荐,中带省为此把他的名字划掉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

此试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写在答题卷对应的区域内,不要在试题上答题。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豪民有持吏短长为奸者,察得其主名,皆以法治之。

(5分)

(2)至则莽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稍安。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官舍竹

王禹倜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狁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

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做的虚衔。

②量移:

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l)第三联中有两字用得生动传神,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2)诗人通过“官舍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每句1分,共5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苟子《劝学》)

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奈何取之尽锱铼,。

(杜牧《阿房宫赋》)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臆《锦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阅读大漠

于文胜

沙漠,是一部天书,每一粒沙,都是一个字符。

我向往沙漠,又惧怕沙漠。

向往沙漠,是因为那一行从漠峰上走过的驼队,驼颈上传出的铃声。

惧怕沙漠,是因为漫天飞舞的沙粒,让人看不清世界,读不懂人生。

我最终还是勇敢地走进了沙漠。

沿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漠的黑色之路,我去努力破译沙漠这部天书——

在第一页上,我读到了“生命”。

你看,大河逝去的地方,绿色还在零散地生长。

这绿色被糙裂的树干支撑着,迎着漠风,迎着烈日,倔强地把生命延续。

它们把根深扎进沙里,哪怕一点点水的湿润,都要让叶子泛出绿色。

就是没有一点生命的乳汁了,就是让漠风剥得只剩下躯干,它们也要傲然挺立千年;就是被烈日利剑般的光束砍断身躯,它们也躺下不朽千年。

在它们身上,生命永远不会被泯灭,生命永远都延续。

它们不为脚下有一片沃土而恳求上苍的恩赐,不为披一身新绿而祈求天降大雨,不为漠风的肆虐而弯下腰杆,更不为终究要倒下化为泥土而企盼时间倒流……就是化为灰土,它们也舞在沙漠上、舞在狂风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啊——生命顽强到了极点,价值体现到了极限……这才是百岁、千岁、万岁的生命啊!

在第二页上,我读到了“勇敢”。

你看,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条柏油路,勇敢地伸进沙漠,穿漠谷,越漠峰,一直伸向天边,一直穿出大漠。

这是怎样一种力量的驱使,才能有这般无畏的勇气呢?

沙漠时刻想把它吞没,而它的两边却筑起芦草编织的垄墙;烈日时刻想把它烤化,而它的两旁却生长出灌木,拉起一道绿色长廊;狂风时刻想把它吓退,而它的身边却耸起一座座房屋,房屋里飘出饭香,屋旁的抽水机正隆隆作响……

从沙漠的北边走到南边,这一页我读了一千里,从日出读到日落,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沙漠的那边,有我们的村庄;沙漠的那边,有我们的亲人;沙漠的那边,有我们肥壮的牛羊……

任何沙漠,都阻挡不住亲人的拥抱,再狂的漠风,都刮不散兄弟的思念,任凭烈日怎样下刀,都割不断家人的亲情!

这是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亲情的力量啊!

这种力量,使勇敢者更加坚强,使坚强者更加勇敢。

无畏催生勇气,亲情激发力量!

在第三页上,我读到了“追求”。

你看,沙丘下那一座座井架,输油管像巨龙跃过沙梁。

沙漠是荒凉的,从来都没有人敢对沙漠有所企图;沙漠是死寂的,任何生命的火花也只能在它上空一闪而过;然而,沙漠又是富有的,只有敢于探索和勇于追求的人,才能闻到它的气息。

我尤为敬佩那些敢于在这浩瀚大漠中勇于追求的人。

他们是这大漠的骄子,他们是财富的天使。

高高竖起的是钢铁的井架,而伸向天空的却是理想的大厦;向下钻进的是圆圆的钢管,而伸进泥土的是探索的双手;管道里流淌的是追求者的热血,炼炉里沸腾的是梦想的实现……

别说贫瘠里没有财富,别说黄沙变不成黄金,别说瀚海没有彼岸,别说通天的路太遥远——勇于探索,不断追求,身后就是掌声一片。

欲上九天揽月——人类的脚步踏上了月球;欲下五洋捉鳖——潜艇在大洋中游弋;望长城内外——弋壁崛起新城,沙漠喷出火焰……

这,是追求的脚步;这,是追求的回报。

读到这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犹豫和徘徊?

放飞理想,放飞希望,加快追求的脚步吧!

大漠,是一部天书。

大漠,是一部有心人才可以读懂的书,大漠,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去吧,勇敢地走进大漠,阅读大漠!

(《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

14.文章以“沙漠,是一部天书”开篇,有什么作用?

(4分)

 

15.文章划线部分在描写大漠中的“柏油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6分)

 

16.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这是祖国大家庭里各民族亲情的力量啊!

 

(2)他们是这大漠的骄子,他们是财富的天使。

 

17.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请综观全文简要作答。

(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文字,用一个长句概括出“新唐山内文精神”,(不超50字)(4分)

新唐山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理性内涵和形象表现,从哲学角度讲,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感恩、博爱”是唐山的内在诉求,是唐山人民人文素质的表现:

“开放、超越”是唐山的外在要求,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展现了新唐山人文精神这一科学理念。

 

19.某报以“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为话题举办征文活动,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支燃着的烟》,全文仅仅34个字;“一支是冒着袅袅青烟的香烟,指着自己说:

‘我是最好的直观教具,说明抽烟会缩短生命。

’”

请你以评委会的名义给该文写一则简短的评语,说明入选的理由。

(5分)

 

20.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以北方中学校庆办公室的名义给关山教授写一封邀请函。

(6分)

北方中学将在2010年9月1日举办50周年校庆活动。

北方中学将邀请校友——著名学者关山教授在活动期间来校讲座。

关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讲座内容为“立志与成才”。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请你根据对这首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