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090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

形考作业1

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

1._______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A.环境

B.自然界

C.生态系统

D.无

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A.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B.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C.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

D.工程的技术可行性

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A.大气、水、海洋、土地

B.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

C.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D.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

2.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A.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二、判断题(3个*10分=30分)

1.所谓“资源水利”,就是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

(√)

2.环境水利学是一门“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

(×)

3.资源水利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4.所谓“工程水利”,就是以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为核心,通过工程措施除水害、兴水利,以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

5.环境水利学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

6.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发展与提高。

(×)

形考作业2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化学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学指标。

()

A.碱度

B.pH值

C.硬度

D.颜色和色度

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三种物质的循环。

A.氧、硫、氮

B.水、碳、氮

C.水、硫、磷

D.氧、碳、铁

3.在生态系统中,()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

B.狼

C.豹

D.兔子

4.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的水。

A.20%~30%

B.40%~50%

C.60%~70%

D.80%~90%

5.()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A.水

B.植物

C.动物

D.人类

6.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A.连环链

B.水解反应

C.食物链

D.降解作用

7.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凝聚沉降属于()。

A.沉积作用

B.水解作用

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

8.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A.水解反应

B.化学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光解反应

9.物理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物理指标。

()

A.温度

B.pH值

C.嗅与味

D.颜色和色度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1.在环境领域中,水和水体是相互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

水就是指纯粹意义上的H2O,不含任何杂质。

水体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它还包括______和底泥。

()

A.水中的悬浮物

B.溶质

C.水生生物

D.水中的胶体物质

2.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

3.细菌学指标包括______和_____。

()

A.细菌总数

B.pH值

C.大肠杆菌数

D.颜色和色度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____。

()

A.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增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

C.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不可逆的

D.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可逆的

5.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有______和细菌学指标。

()

A.物理指标

B.化学指标

C.毒理学指标

D.氧平衡指标

6.天然水是由水和各种介质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综合体。

根据介质粒径大小,天然水包括______成分。

()

A.悬浮物质

B.胶体物质

C.溶解物质

D.电离物质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1.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它表示水中溶解氧的情况,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且流动的方向是双程可逆的。

(×)

3.生活饮用水一般规定浑浊度不超过1度。

(×)

4.BOD5一般是在温度为20°C的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5天,测定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

5.在生态系统中,狐狸是一级消费者。

(×)

6.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

(×)

7.水质标准是指水和水中的杂质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是衡量水质的具体尺度。

(√)

8.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象。

(√)

9.总需氧量(TOD)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水质指标。

其测定方法是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C的温度下使一定量的水样气化,让其中有机物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氧的减少量,即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时所需的氧量。

(√)

10.溶解氧是反映天然水中氧的浓度指标,其值越低表明水质越好。

(×)

形考作业3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因素中,_____和____是内在因素,______是外在因素。

()

A.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污染物的种类

B.社会环境和污染物的特性、自然环境

C.自然环境和污染物的特性、社会环境

D.污染物的种类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2.下列哪一项措施,不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

A.养殖有净化和抗污能力的水生动、植物

B.修建曝气设施,进行人工增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C.降低整个水体流动动力,减慢水体交换

D.调水进行稀释,提高自净能力和改善水质

3.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

C.底泥的污染物释放

D.溶解氧含量提高

4.汞的毒性很强,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体内,损害()。

A.心脏

B.脑组织

C.肝脏

D.骨骼

5.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____。

()

A.生态平衡

B.冷害

C.水体自净

D.热污染

6.水体污染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属于()。

A.物理作用

B.化学作用

C.生物作用

D.生物化学作用

7.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地下水

8.大量的“热流出物”(如冷却水)排入水体后会使水温升高,若水温升高到足以使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其繁殖和生长时,称为____。

()

A.废水污染

B.热污染

C.冷害

D.富营养化

9.水体的人为污染源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水体的人为污染源。

()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退水

D.酸雨

10.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地下水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1.水环境容量是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影响水环境容量的因素主要有_____。

()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污染物的特性

D.污染物的种类

2.河流是流动的,因此河流水体的自净特点都是通过水流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自净效应体现的。

关于河流污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_____。

()

A.流动的河水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迁移

B.河水流动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

C.河水的沉淀是主要的自净作用

D.河流的汇合口附近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泄

3.底质可以反映污染历史过程,其原因有_____。

()

A.底质反映了流域气候、地质和土壤特征,而且由

B.底质在水中运移和沉淀过程中,必然会吸附、挟带各种污染物,因而可以从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这一侧面,判断、衡量水体的污染程度,并由此追溯水体污染的历史过程

C.河道主槽沉积物会有季节性的变动迁移

D.滩地沉积物年复一年的累积基本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湖库沉积也有此特点

4.库水体流速低,基本上属于静水环境,关于其自净特点描述正确的有___。

()

A.湖泊、水库流动较快,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迁移

B.湖泊、水库的水深大,水层间的水量交换条件较差,因而存在着随季节性变化的水温分层现象

C.湖、库水体只有表层水在与大气的接触过程中,产生曝气作用,太阳辐射产生的光合作用也只在表水层中进行,造成了水中溶解氧随水深变化明显

D.湖库水体与外界的水量交换小,污染物进入后,会在水体中的局部地区长期存留和累积,使得湖库水体被污染后难以恢复

5.根据污染物来源,水体污染源大致可分为____。

()

A.化学污染源

B.自然污染源

C.点污染源

D.人为污染源

6.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

()

A.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与浓度

B.水体的水情要素

C.水生生物

D.周围环境

7.热污染的危害有_____。

()

A.提高受污染水域的水温,严重影响水域中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

B.当河流水温超出正常过多,便会破坏鱼类的生活,并使一些藻类“疯狂生长”,引起富营养化问题

C.使河面蒸发量加大,导致失水严重;抬高河床,增加洪水发生次数

D.引起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1.水环境容量是指某一水环境单元在给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又称作水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

(√)

2.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

(√)

3.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基本上是厌氧分解作用,中间水层兼气性微生物作用明显,而在湖库底部的氧分解活跃。

(×)

4.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环境本身释放的物质给天然水带来的污染,如河流上游的某些矿床、岩石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地面径流和雨水淋洗进入水体,这种污染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

5.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水底沉积物,又称为底质或底泥。

(√)

6.从水体稀释、自净的物理实质看,水环境容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差值容量和同化容量。

前者是各种自净作用的综合去污容量,而后者出于水体的稀释作用。

(×)

7.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

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大,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程度就越轻。

(√)

8.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相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

9.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

(×)

10.当水中溶解氧含量显著减少时,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将大量繁殖,有机物在水生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使水体发黑变臭,水质恶化。

(×)

11.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水环境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前提,也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前提。

(√)

形考作业4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水温均匀的温水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2.______不是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

()

A.疾病介水传染

B.水库移民影响

C.创造或改善旅游环境

D.蓄水淹没影响

3.______不是水利建设对环境的正效应。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减轻能源污染

C.提供或改善航运环境

D.蓄水淹没影响

4.从时间看,运用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

B.间接的、短期

C.直接的、短期

D.直接的、长期的

5.水温很低,为停滞静水的冷水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6.从时间看,施工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

B.间接的、短期

C.直接的、短期

D.直接的、长期的

7.夏季深孔泄水时水温很低,如灌溉则影响农作物生长,下泄冷水对鱼类生长也不利,常形成所谓()。

A.冷害

B.热污染

C.紊动

D.氧化

8.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

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1.水利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有______。

()

A.工程建成后一般不造成对环境的直接污染问题,而是通过工程调控,改变水文泥沙、水力情势等对环境产生影响

B.从空间看,影响面很广,建设工程附近及所在河流上下游广泛区域

C.从时间看,影响期很长,施工期影响直接、短期;运用期影响间接、长期

D.从时间看,影响期很长,运用期影响直接、短期;施工期影响间接、长期

2.水利建设对环境的正效应有______。

()

A.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蓄水淹没影响

C.提供或改善航运环境

D.改善生态环境

3.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有______。

()

A.蓄水淹没影响

B.水库移民影响

C.疾病介水传染

D.减轻能源污染

4.蓄水使得库区水体自净能力与水质下降的原因有______。

()

A.水库拦蓄上游及库周排入的污染物,减缓的水流使水体的扩散能力减弱、复氧速度减慢,降低自净能力

B.污染物吸附于泥沙上而沉积库底,逐年累积形成污染底质

C.库区周界溶蚀淹没矿藏,淹没区域的有害物质也将进入水体,影响水质

D.蓄水使疾病介水传染

5.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量调入地区的影响有______。

()

A.改变了调入地区水文和径流状态,从而改变了水质、水温及泥沙输送条件。

例如引黄入淀(白洋淀)工程、引黄济青(青岛)工程,黄河泥沙改变了原有的河流水沙输送匹配关系,加大的含沙量会引起河道淤积并影响水质。

B.改变了调入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引起地下水位升高。

若调水灌溉的排水系统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地盐碱化、沼泽化。

C.改变了调入地区水生和陆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栖息条件,相应动植物的种群、数量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调入区土地的利用。

D.如调水时不注意对水质的控制,可能造成调入地区介水疾病的传染,影响人们健康。

6.引水式水电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调节库容,利用河川天然径流发电。

引水式水电站的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______。

()

A.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增加,影响航运

B.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减小,影响航运

C.枯水期电站运行时,如果河道水位低于拦河闸或低于引水坝则下游河道可能完全断流,形成“脱水段”

D.洪水期电站运行时,如果河道水位高于拦河闸或高于引水坝则上游河道可能雍水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1.分层型水温结构在夏天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差别大,呈明显的分层现象。

(√)

2.夏季深孔泄水时水温很低,如灌溉则影响农作物生长,下泄冷水对鱼类生长也不利,常形成所谓“冷害”。

(√)

3.所谓混合型水温结构指的是在一年中,库底水温与库表水温相差不大,基本上是同温的。

(√)

4.蓄水工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

5.在垂向分布上,水库入库污染物浓度为悬浮沉积物>表层沉积物>沉积物>底层水>表层水。

(√)

6.引水式水电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调节库容,利用河川天然径流发电。

(√)

7.引水式水电站没有调节库容,所以会对河川径流产生明显的影响。

(×)

8.调节水库电站的环境效应主要体现在在电站引水后,拦河闸(坝)下游河道水量显著减小,影响航运。

(×)

9.水库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使水库周围降水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即引起了降水再分布,对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平均降水量影响很小。

(×)

10.从时间看,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时期是直接的、短期的;而在运用期则是间接的、长期的。

(√)

形考作业5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_______属于静态水环境。

()

A.水库、湖泊

B.河流

C.渠道中的水流

D.奔腾的大海

2.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_____。

()

A.模型性质研究;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

B.参数估计;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

C.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

D.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

3.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

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______保持恒定。

()

A.能量

B.总量

C.动能

D.动量

4.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的设计流量应采用()。

A.河流防洪设计流量

B.河流枯水期流量

C.河流平滩流量

D.河流百年一遇洪水流量

5.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___。

()

A.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库水质模型以及地下水水质模型

B.单一组分、耦合组分和多重组分

C.稳态模型的和非稳态的模型

D.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

6.________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

A.水质模型

B.水环境容量

C.水质指标

D.水环境检测

7.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________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

A.非恒定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B.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C.非恒定非均匀流、排污量不恒定

D.恒定均匀流、排污量恒定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1.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

A.河流水质模型

B.河口水质模型

C.湖库水质模型

D.地下水水质模型

2.从运动阶段上考察,移流扩散大致分为_____阶段。

()

A.第一阶段为初始稀释阶段。

该阶段主要发生在污染源附近区域,其运动主要为沿水深的垂向浓度逐渐均匀化

B.第二阶段为污染扩展阶段。

该阶段中,污染物在过水断面上,由于存在浓度梯度,污染由垂向均匀化向过水断面均匀化发展

C.第二阶段为初始稀释阶段。

该阶段中,污染物在过水断面上,由于存在浓度梯度,污染由垂向均匀化向过水断面均匀化发展

D.第三阶段为纵向离散阶段。

该阶段中,由于沿水流方向的浓度梯度作用,以及断面上流速分布,出现了沿纵向的移流扩散,该扩散又反过来影响了断面的浓度分布,从而与第二阶段的运动相互作用

3.根据水体的水力学和排放条件是否随时间变化,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

A.稳态模型

B.耦合模型

C.非稳态的模型

D.物理模型

4.水质模型主要求解方法有_____。

()

A.理论解析解

B.数值解法(数值模拟方法)

C.物理模型

D.原型观测、类比分析

5.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

A.单一组分

B.耦合组分

C.多重组分

D.稳态模型

6.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_____。

()

A.零维水质模型

B.一维水质模型

C.二维水质模型

D.三维水质模型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

1.就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随流输移运动,一类是扩散运动。

(√)

2.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恒定均匀流、且排污量也恒定时,可考虑应用一维水质模型。

(×)

3.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枯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

4.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

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总量保持恒定。

非保守物质则相反,污染物本身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物质总量也随之变化。

(√)

5.在扩散运动中,污染物服从水体的总体流动特征,产生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大范围运动(包括主流方向以及垂直主流方向)。

(×)

6.按物理机制的不同,扩散运动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和剪切流离散,它们是污染物质在水体中得以产生分散、出现混合的重要物理机制。

(√)

7.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

前者则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体,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后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没有流动的水体。

(×)

8.水质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

形考作业6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1.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物理法()。

A.沉淀法

B.过滤法

C.反渗透法

D.氧化还原法

2.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3.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的主要任务是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

()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4.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主干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5.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总纲是()。

A.宪法

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C.环境保护单项法

D.环境标准

6.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水质要求很高时,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溶解盐类等。

()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四级处理

7.规划过程一般来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

不属于初始阶段的是()。

A.基础调查

B.识别问题

C.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D.制定标准

8.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A.混凝法

B.过滤法

C.化学沉淀法

D.氧化还原法

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

1.要经济有效地控制水污染,要做到_____。

()

A.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实行综合防治

B.对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的水污染从末端处理转变为源头控制

C.积极开展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

D.强化环保管理的政策

2.农业水体污染的控制有_____对策。

()

A.发展节水型农业

B.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D.降低农业发展速度,控制农业发展规模

3.水功能区划的方法有______。

()

A.系统分析法

B.定性判断法

C.定量计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