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38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行政法的特点,错误的是()。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D.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

2、以下说法不属于行政程序合法内容的是()。

A.决定对当事人不利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B.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C.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案件时不能偏听偏信

D.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情合理

3、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B.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

D.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4、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

5、行政合理性原则基于()产生。

A.行政合法性原则

B.依法行政

C.法律的灵活性

D.自由裁量权

6、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行为

b.行政法律事实

c.行政关系

d.行政法律规范

7、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A.行政法关系

B.行政法律行为

C.行政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

8、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理性原则

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灵活原则

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9、甲、乙两家是邻居,他们由于宅基地的使用权到土地管理部门要求确权,这个时候土地管理部门指派了一个行政人员张某来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

假如在这个时候,被指派的这个行政人员张某恰好是乙的亲戚。

A.张某应该邀请其他人一起参与处理,广泛接受监督

B.张某应该公平公正的处理这项事务

C.张某应该回避

D.张某可以履行职责

10、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B.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C.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D.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1、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由当事人预先约定

B.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C.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12、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某派出所

B.某市公安局

C.公民甲

D.某区公安分局

13、关于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B.行政关系经行政法调整转为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

D.行政关系属于法律关系

14、关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基础性

B.自身特殊性

C.普遍性

D.主观能动性

15、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地方性法规

C.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与规章

1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

B.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

C.任何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17、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体现在()。

A.行政行为的动因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B.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之上

C.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乎情理

D.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18、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

A.形式变更

B.主体变更

C.内容变更

D.客体变更

19、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了解情况的权利

B.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

C.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D.提出申请的权利

20、行政职权包含的内容是()。

A.行政许可权

B.行政处罚权

C.行政检查权

D.行政立法权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21、宪法是行政法的根本的法源。

(√)

22、我国行政法有统一完整的一部法典。

(╳)

23、由于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所以行政法与刑法的界限并不明确。

(╳)

24、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

25、行政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

2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

27、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同时有相应的行政法律事实发生,两者缺一不可。

(√)

28、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

29、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总称。

(√)

30、行政法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

形考任务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越秀区公安分局

B.沈阳市工商局

C.苏州市人民政府

D.青岛市消费者协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D.行政主体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务

B.乡(镇)人民政府内部只设办事机构,不设职能部门

C.派出机关是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不是一级人民政府

D.在我国,居委会是最基层的人民政府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并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

C.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相同

D.行政机关在任何场合都是行政主体

5、以下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行政处罚

B.行政立法

C.行政诉讼

D.行政许可

6、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

A.委员会制

B.合议制

C.首长负责制

D.层级制

7、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

A.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

B.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8、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将行政机关分为()。

A.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B.上级行政机关和下级行政机关

C.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D.部级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9、新录用的公务员的试用期为()

A.三个月

B.二年

C.六个月

D.一年

10、行政职责的核心是()。

A.强制性

B.依法行政

C.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程序正当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有()。

A.罚金

B.警告

C.罚款

D.行政拘留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D.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

13、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包括()。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B.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C.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4、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较强的执行性

B.按照一定层次和结构组织

C.从事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D.具有国家强制性

15、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

A.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C.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

D.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

16、我国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是()。

A.依法设置的原则

B.高效率原则

C.适应需要原则

D.精简原则

17、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

18、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参加听证的义务

B.遵循法定程序的义务

C.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D.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19、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在于()。

A.行为后果不同

B.性质不同

C.法律地位不同

D.产生依据不同

20、被授权组织的类型包括()。

A.特定的社会团体

B.特定个人

C.特定的企业单位

D.特定的事业单位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21、公务员具有双重身份,即公务身份和公民身份。

(√)

22、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

23、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监督。

(√)

24、在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

(√)

25、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省、市、县和乡四级。

(√)

26、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机关。

(╳)

27、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

28、行政职权依其来源可以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

(√)

29、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义务。

(√)

30、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都是基于法律的授权产生权利和义务。

(╳)

形考任务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以下法律规范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A.法律

B.国务院部门规章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2、关于行政立法监督,认识错误的是()。

A.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撤销其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B.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C.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与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D.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规章

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符合条件的某公司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的行为属于()。

A.行政裁决

B.行政指导

C.行政许可

D.行政确认

4、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依据是()。

A.依据行政行为作出是否必须由行政相对方申请

B.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

C.依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

D.依据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法定形式

5、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体现了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

B.执行力

C.确定力

D.拘束力

6、有权制定政府行政规章的是()。

A.教育部

B.国务院

C.杭州市人民政府

D.全国人大常委会

7、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

A.拘束力

B.执行力

C.公定力

D.确定力

8、行政机关委托某建筑队拆除违章建筑并向违章者征收拆除费用的行为是()。

A.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即时强制

D.代执行

9、行政立法行为属于()。

A.内部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依申请的行为

1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设定。

A.法律和行政法规

B.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C.法律

D.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1、按照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有()。

A.罚款

B.行政拘留

C.没收非法所得

D.吊销营业执照

12、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有()。

A.在水上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B.依法给予20元以下罚款的

C.不予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D.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而提出请求的

13、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制裁违法

B.适用主体是行政主体

C.适用对象是相对方

D.是具体行政行为

14、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有()。

A.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有违法行为的

B.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C.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

D.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1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B.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

C.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D.天气预报

16、行政指导与行政合同的区别表现在()。

A.前者对于行政相对方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而后者一经成立,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双方必须遵守

B.前者是双方行为,而后者是单方行为

C.前者不产生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后者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D.前者是单方行为,而后者是双方行为

17、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质主要表现在()。

A.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实施和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

B.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C.行政立法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务及与行政管理密切关联的事务

D.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相应的立法程序

18、行政行为的内容包括(  )。

A.科以义务

B.剥夺权益

C.变更法律地位

D.赋予权益

19、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

A.执行力

B.确定力

C.公定力

D.拘束力

2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灵活行政

B.行政不当

C.自由裁量权

D.行政违法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21、《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

22、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相对人享有行政优益权。

(╳)

23、学理上,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人身罚、行为罚、财产罚和申诫罚。

(√)

2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

25、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协议。

(√)

26、行政检查是指国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专门活动。

(╳)

27、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并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发布。

(√)

28、行政立法只具有立法性质。

(╳)

29、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

(╳)

30、除当场决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

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0题,共30分)

1、《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

A.变更

B.撤销

C.继续履行

D.发回重审

2、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行政诉讼,其管辖人民法院是()。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B.协商确定管辖法院

C.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D.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3、张某和李某是邻居。

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

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

()

A.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B.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C.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由张某负责赔偿

4、李某是县办公室的安全保卫干部,被借调到县公安局,在借调的一次执行任务中,违法剥夺某人的人身自由。

在这里,()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A.县办公室

B.县公安局

C.县人民政府

D.县人事部门

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

A.1年

B.2年

C.3个月

D.6个月

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资格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D.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7、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一般由()。

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D.原告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8、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  )。

A.行政复议仲裁

B.行政复议决定

C.行政复议判决

D.行政复议裁定

9、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A.规章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法律

10、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

A.无相关法律规定

B.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C.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D.不得收取超额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10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50分)

11、《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是()。

A.地方性法规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12、下列属于行政救济特征的是()。

A.行政救济以行政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B.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C.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D.行政救济的最终目的是保护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

13、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有()。

A.具体行政行为

B.内部行政行为

C.国家行为

D.行政立法行为

14、国家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对加害行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

C.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

D.赔偿义务机关已经向受损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支付了赔偿金、返还了财产或恢复了原状

15、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属于复议机构的职责的是(  )。

A.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

B.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C.向有关组织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D.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1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C.有明确的被告

D.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17、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对哪些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

A.海关处理的案件

B.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18、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暂停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情形是()。

A.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的申请或依据职权,裁定停止执行的

B.原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C.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停止执行的

D.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19、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

A.代理人

B.原告

C.第三人

D.被告

20、行政赔偿的方式有()。

A.恢复原状

B.恢复名誉

C.返还财产

D.支付赔偿金

三、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10题,共20分)

2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

22、国家赔偿仅指金钱赔偿。

(╳)

23、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

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

24、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25、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14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

26、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的办法。

(√)

27、行政诉讼案件的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

28、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

(√)

29、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

(╳)

30、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其权限范围内,但背离了法律、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