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22167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春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docx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现代评论》

B.《语丝》

C.《新青年》

D.《诗》

2.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

A.《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B.《晨报副刊》

C.《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D.《京报副刊》

3.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A.夏衍

B.田汉

C.洪深

D.曹禺

4.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阮章竞

B.张志民

C.李季

D.田间

6.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彷徨》

B.《狂人日记》

C.《故事新编》

D.《呐喊》

6.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

A.尼采

B.斯宾诺莎

C.杜威

D.海德格尔

7.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

A.《茫茫夜》

B.《薄奠》

C.《迷羊》

D.《迟桂花》

9.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

A.臧克家

B.徐志摩

C.戴望舒

D.闻一多

9.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王映霞

B.林徽因

C.陆小曼

D.张幼仪

10.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

A.《春明外史》

B.《啼笑因缘》

C.《金粉世家》

D.《八十一梦》

11.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则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员有()等。

A.梅光迪

B.吴宓

C.胡先驌

D.林纾

12.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

其中主要有()等。

A.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B.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C.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D.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

13.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筹办《新生》杂志失败后,开始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这些论文主要有()等。

A.《摩罗诗力说》

B.《科学史教篇》

C.《小说旧闻钞》

D.《文化偏至论》

14.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

A.音乐的美

B.绘画的美

C.建筑的美

D.戏剧的美

15.《啼笑因缘》以樊家树的经历为中心线索,逐渐展开了樊家树和几位女性的多角关系。

这几位女性是()

A.何丽娜

B.沈凤喜

C.关秀姑

D.冷清秋

16.文学革命的开始,则是以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

17.(周作人)的《小河》是白话诗散文化的代表,以其精微的哲理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名噪一时,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18.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徐志摩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19.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戏剧协社)”,是新文学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规范化话剧社团。

20.1936年6月发生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原左联成员围绕着“(国防文学)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展开的一场论争。

21.“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如同“孤岛”般的英法等国租界里从事的文学活动。

22.(1949)年7月,在北平(北京)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23.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曾在《莽原》杂志上《(旧事重提)》为副题发表。

2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后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25.1921年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入郁达夫在日本完成的《银灰色的死》《沉沦》和《南迁》三篇小说。

26.1922年1月创刊的《(诗)》月刊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诗刊。

27.《(背影)》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朱自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回扬州奔丧。

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28.徐志摩生前共出版过《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本诗集,此外,还有其身后经亲友整理编印的诗集《(云游)》等。

29.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红烛》,二是《(死水)》。

30.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金粉世家》是写得最好的,而《啼笑因缘》则是影响最大的。

形考任务2

1.1925年在北京复刊的《甲寅》,具有官方的色彩,被看作是新文化运动一只最大的“拦路虎”。

主持这个刊物的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

A.林纾

B.梅光迪

C.吴宓

D.章士钊

2.1928年1月,在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

其中,这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

A.新月社

B.春雷社

C.太阳社

D.觉悟社

3.“剧联”的全称是()

A.上海剧团联合会

B.普罗戏剧联合会

C.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D.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4.与鲁迅一样,曾留学日本,并“弃医从文”的另一位现代作家是()

A.茅盾

B.周作人

C.田汉

D.郭沫若

5.1924年,因好友王剑虹与瞿秋白结婚后不久病逝,丁玲受到情感创伤,离开上海到北京并结识了青年诗人()

A.胡也频

B.殷夫

C.柔石

D.沈从文

6.1945年,茅盾发表了他唯一的剧本()

A.《霜叶红似二月花》

B.《清明前后》

C.《走上岗位》

D.《第一阶段的故事》

7.从1931年起,巴金历时十年,完成了由《家》《春》《秋》三部连续的长篇小说组成的近百万字的()三部曲。

A.《激流》

B.《人间》

C.《生活》

D.《爱情》

8.曹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的影响,呈现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色的剧作是()

A.《原野》

B.《雷雨》

C.《蜕变》

D.《日出》

9.《骆驼祥子》中,作为祥子命运的补充的人物,除了小马儿和他的祖父、二强子外,还有()

A.小福子

B.阮明

C.虎妞

D.刘四爷

10.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A.《丈夫》

B.《柏子》

C.《萧萧》

D.《蜜柑》

11.1919年初由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的《新潮》杂志,形成了一个“《新潮》作家群”,其主要作者有()等。

A.冰心

B.俞平伯

C.叶圣陶

D.鲁迅

12.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A.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林庚、李长之等

B.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

C.与语丝社有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D.与创造社和太阳社有关的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

13.茅盾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是《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A.《苦夏》

B.《春蚕》

C.《秋收》

D.《残冬》

14.从1926年7月起,老舍在英国和返国途中于新加坡创作的小说先后在《小说月报》连载。

其中,主要有()等。

A.《赵子曰》

B.《骆驼祥子》

C.《二马》

D.《老张的哲学》

15.从1930年到1937年,老舍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学期间,利用假期写作的长篇小说除《骆驼祥子》外,主要还有()等。

A.《大明湖》

B.《猫城记》

C.《牛天赐传》

D.《离婚》

16.(1989)年,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文学时期”。

17.1924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汪静之)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18.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1921)月刊,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

19.抗战文艺运动指“(七七)事变”至“皖南事变”期间,以开展抗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艺活动。

20.《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子题材的三大杰作。

21.郭沫若在日本期间创作的新诗,主要发表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

22.1927年(郁达夫)与王映霞在上海相遇后,几乎每天都要在日记里记下对王映霞的相思和爱慕,后结集有《日记九种》出版。

23.1922年年底,清华文学社出版闻一多与(梁实秋)合著的诗歌评论集《冬夜草儿评论》。

24.《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写得最好的小说,在(冷清秋)的形象塑造上具体表现出当时正风靡全国的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

25.1930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26.“《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和《追求》。

27.最能体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成就的,是被称为“人间三部曲”的《憩园》《第四病室》和《(寒夜)》。

28.1946年年初,(曹禺)和老舍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到美国讲学,历时一年。

29.1938年,“文协”成立后,(老舍)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组织出版了“文协”会刊《抗战文艺》,直至抗战胜利。

30.1934年,(沈从文)在回乡的行程中给妻子张兆和写了近50封信,这些书信经过加工整理,以系列散文的形式发表,后结集成《湘行散记》。

形考任务3

1.随着鲁迅与周作人由于政治态度分歧和家庭磨擦的加剧,但二人“兄弟关系”的决裂是在()年。

A.1923

B.1919

C.1921

D.1925

2.《都市风景线》(1930)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作品。

其作者是()

A.戴望舒

B.施蛰存

C.刘呐鸥

D.穆时英

3.《在其香居茶馆里》和“三记”(《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是这时期最杰出的讽刺暴露性小说。

其作者是()

A.沙汀

B.艾芜

C.吴组缃

D.张天翼

4.皖南事变后连续创作了《水乡吟》《离离草》《戏剧春秋》《天涯芳草》和《法西斯细菌》五部话剧的作家是()

A.夏衍

B.陈白尘

C.阿英

D.阳翰垒

5.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A.《狂人日记》

B.《怀旧》

C.《呐喊》

D.《斯巴达之魂》

6.徐志摩在眼看博士学位到手之际,却厌倦了美国社会的功利色彩,不顾家庭的反对,决然横渡大西洋,是想去拜一位英国哲学家为师,这位哲学家是()

A.叔本华

B.杜威

C.罗素

D.尼采

7.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灭亡》

B.《追求》

C.《动摇》

D.《幻灭》

8.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原野》

B.《北京人》

C.《雷雨》

D.《日出》

9.“我”从小失去父亲,由母亲卖身供养求学。

当“我”发现这个残酷的事实后,坚决离开了母亲。

但是生活的艰辛无情地嘲弄了“我”,在受骗失身之后,“我”一步一步滑向命运的波谷,终于和母亲一样,做了“世袭”的妓女。

这个故事出自小说()

A.《月牙儿》

B.《柳家大院》

C.《我这一辈子》

D.《断魂枪》

10.李劫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大波》

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

D.《天魔舞》

11.在鲁迅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群,其主要作者有()等。

A.许杰

B.王鲁彦

C.废名(冯文炳)

D.许钦文

12.散文集《背影》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三类()

A.《航船上的文明》《旅行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散文

B.《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

绿》等写景美文

C.《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等小品文

D.《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亲情散文

13.茅盾及时反映当时社会重大事件的带有纪实文学特点的作品主要有()等。

A.描写当时发生在上海的政治经济事件的《子夜》

B.描写当时“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特务内幕的《腐蚀》

C.描写五四后十年来社会时代面貌和青年思想发展的《虹》

D.描写当时大革命中青年男女幻灭与追求过程的《蚀》三部曲

14.1940年萧红到香港后的两年,是她短暂一生中最后一个创作的丰收期,创作了中籍城三月》、短篇《北中国》《后花园》,以及()等。

A.散文《回忆鲁迅先生》

B.长篇讽刺小说《马伯乐》

C.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哑剧《民族魂鲁迅》

15.1949年以前,赵树理发表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小说,主要有()等。

A.《李有才板话》

B.《李家庄的变迁》

C.《小二黑结婚》

D.《实干家潘永福》

16.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7.1921年3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

18.新感觉派也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流派。

19.“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20.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21.周作人在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时,所收(徐志摩)的作品最多。

22.丁玲的小说处女作是《(梦珂)》,成名作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23.在《(寒夜)》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24.陈白露与方达生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的(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25.《(四世同堂)》起笔于1944年,完成于1949年,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26.1923年,(戴望舒)与施蛰存一起进入共产党人主办的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192秋,二人又一同加入共青团。

27.(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曾注明“一个断片”,是描述1931年的上海风情的长篇小说《中国1931》中的一节。

28.《七月》的名字就是(萧红)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29.小说《(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主要场景,以民女蔡大嫂、掌柜蔡兴顺、袍歪嘴、土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基本叙事脉络。

30.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伍子骨》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形考任务4

1.《毁灭》是利用传统技艺的真正长诗,以古雅著称,被看作新文学的《离骚》和《七发》。

它的作者是()

A.沈玄庐

B.冯至

C.朱自清

D.朱湘

2.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

另一篇“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也同样有名,它的作者是()

A.何其芳

B.叶圣陶

C.俞平伯

D.丰子恺

3.孤岛时期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和《杨娥传》是40年代历史剧创作高潮的前奏。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阳翰生

B.夏衍

C.陈白尘

D.阿英

4.《憩园》的写作缘于抗战期间巴金两次回到老家成都所得印象,也可以看作是()的续篇。

A.《抗战三部曲》

B.《激流三部曲》

C.《人间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5.1926年3月,戴望舒与施鲨存创办的第一个刊物是()

A.《新文艺》

B.《无轨列车》

C.《樱络》

D.《现代》

6.最早举起中国新感觉派旗帜的是台湾作家()

A.钱杏邨

B.穆时英

C.刘呐鸥

D.施蛰存

7.1933年萧红萧军自费出版了他们的小说散文合集()

A.《麦场》

B.《跋涉》

C.《生死场》

D.《看风筝》

8.1936年底,艾青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

A.《吹号者》

B.《大堰河》

C.《北方》

D.《旷野》

9.冯至的第一部诗集是1927年春出版的()

A.《昨日之歌》

B.《北游及其他》

C.《十四行集》

D.《十年诗抄》

10.20世纪50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批青年作家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再淮舟等,受孙犁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

A.山茶花派

B.晋察冀派

C.山药蛋派

D.荷花淀派

11.在郁达夫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抒情小说的创作潮流,其主要作家有()等。

A.冯沅君(涂女士)

B.庐隐

C.王以仁

D.废名

12.《子夜》的“三条火线”是()

A.吴荪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的斗争

B.吴苏甫与汪派政客唐云山的斗争

C.吴荪甫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

D.吴苏甫与双桥镇农民的斗争

13.在《寒夜》中,围绕着曾树生“是否去兰州”所展开的心理冲突,作了以下冷静的处理:

()等。

A.作者没有将从生理到心理都正走向衰弱的汪文宣写成一个正在枯萎的丈夫,而是强调了一个生命正在蓬勃生长

B.作者没有将曾树生被处理成忍辱负重的巾幅英雄,虽然她一直在经济上接济家庭,但去兰州却有她基于自己内心需要的自由选择

C.作者没有将曾树生写成一个抛弃病中丈夫的轻浮女人形象,反而强调了她对丈夫的感情和责任,以及面对着陈主任步步紧逼的追求时内心的慌乱与不安

D.作者没有将风流偶悦、气宇轩昂的陈主任漫画化,而是强调了他对曾树生小心翼翼的体贴

14.初到延安的艾青,一改往日忧郁和沉重的笔调,以欢快愉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诗篇。

主要有()等。

A.《复活的土地》

B.《雪里钻》

C.《秋天的早晨》

D.《毛泽东》

15.中国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是()

A.张恨水

B.周作人

C.梁实秋

D.林语堂

16.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部分。

17.诗合集《(雪朝)》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锋八位文学研究会诗人的集体亮相。

18.戴望舒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举成名,并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美誉。

19.《都市风景线》(1930)是(刘呐鸥)唯一的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作品。

20.洪深参加“剧联”后,受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21.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在法国写成的《(灭亡)》。

22.《(断魂枪)》的主人公镇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23.在鲁迅身边,萧红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街)》。

24.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

25.1946年周扬曾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是“三幅农村中发生的伟大变革的庄严美妙的图画”。

26.1943和1944两年,张爱玲在沦陷区上海的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作品,其中,中短篇小说结集为《传奇》,散文结集为《(流言)》。

27.有的研究者把《(金锁记)》这样的故事称为张爱玲的“现代鬼话”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曹七巧的性格彻底变异的过程,便是“人变为鬼”的过程。

28.(钱钟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29.“九叶诗派”得名于198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30.《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伍的故事。

形考任务5(预备知识:

全课;权重:

20%;需要教师评阅)

知识准备:

本作业在学完全部内容后进行。

考核形式:

提交一则作品分析

测试满分:

100分

具体内容:

在本门课的学习中,有一些重点作品需要同学们对其进行精读、细读。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部写一则作品分析。

要求:

1.角度任选,题目自拟。

建议选择一个适中的切入点,如:

分析“阿Q精神”的破坏性;分析周朴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2.要结合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可照抄教材和他人论著。

3.主题突出,立论清晰,论述深入。

4.举例恰当,层次分明,文字通顺。

5.不少于800字。

可选作品:

1.小说:

《阿Q正传》《狂人日记》《示众》《孤独者》

2.话剧:

《雷雨》《日出》

3.诗歌:

《手推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参考答案:

篇一:

《孤独者》主题思想

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深眠的时候,唯一醒着的人就会成为孤独者。

鲁迅笔下的孤独者看似是由其本身一手造成了自己的悲惨命运,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往往让人掩卷长思。

因此,即使他们的死亡不可避免地带着几分自戕性,也让人不忍责备,不吝心痛。

魏连殳式的孤独者之所以令人怜悯,是因为他们的孤独并非是性格内向怯懦、不擅交际等等世俗的孤独,而是来源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层悲哀,来源于空负一腔热血而无处泼洒的现实无奈,来源于出淤泥而不染、独善于云端的遗世独立。

这类人通常就是鲁迅时代顾影自怜的知识分子,如“魏连殳”者,往往持有才干却无人赏识,一身抱负却处处羁绊无法施展,有心报国却无法改变这个俗世。

这种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的痛苦所滋生的茫茫孤独,耗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血性。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人微言轻,举步维艰,出路渺茫,至多是学而优则师或学而优则仕,教书先生和官员似乎永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魏连殳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聊以安慰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前仆后继,生生不息,正如魏连殳坚持认为“孩子总是好的”,呼吁申飞通过拯救孩子来拯救社会,总算留存一丝希望,颇有末路英雄的悲壮色彩。

同时,作为小人物,尽管他们在旁人眼里是特殊的,尽管他们身上有一些异于世俗的气质,可他们与世人一样生活在云端之下,必须在风沙尘土、盐油酱醋中任由时间销蚀。

那些孤悬于云端之上的精神属性终究没有能够安身立命的土壤,他们孤独与泯没的必然性也就在于此。

现实生活中大概很难找出一个“魏连殳”来,因为无论是那种从头至尾的孤独,还是极端的异类感与绝望感,都能轻易将一个正常人的神智击溃,甚至完全抹杀他的存在。

这也给魏连殳日后的“转身”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险恶的生存困境使他放弃了骄傲而托人四处寻觅生计,最终更是背离自己的初衷,做了军阀杜师长的顾问——这个“转身”使他成功从俗世的孤独上解脱出来,是“孤独者”的最大胜利,可在他给申飞的信中却反复提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并说“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

因为,他获得“胜利”的代价是对本心的背离,是对灵魂的背叛。

他的转身在生活上险胜一局,却同时让他在灵魂与肉身两方面都跌落了云端,陷入了灵魂的孤独感中,这是个更深的泥潭。

俗世的孤独在云端之下,使人屈服;灵魂的孤独在泥潭之中,使人毁灭。

人一旦屈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