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15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docx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概观)真题精选

[多项选择题]

1、宋元时期所创新史书体裁有()。

A.司马光《资治通鉴》创编年体

B.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

C.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首创纲目体

D.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创立典志体

参考答案:

B,C

[填空题]

2阐述人群交流、文化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形成后,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代忆日臻成熟,汉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

中国人已从自家的小田园中抬起头,把目光转向一个更为广大的外部世界,并动手拆开篱笆,打破箫墙,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具有两种不同的范畴。

一是华夏文化,即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由内向外进行单向辐射性传播,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是中会文明对其疆域以外的国家进区域性有限的文明辐射。

因环绕中的诸民族文化相对落后他们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文化上,均视封建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华帝国为楷模。

但是,游民民族的侵扰、印度佛教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曾经几度打破贯常的均衡。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民脚下这片特殊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

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

这一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貌及其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填空题]

3简述南北朝以前,中国文化在东、西不同地域中往复增长的概貌。

参考答案:

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荡不安。

由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等因素的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通过民族融合,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加发展壮大起来。

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多项选择题]

4、()是宋元时期编撰的“正史”。

A.《旧唐书》

B.《新唐书》

C.《旧五代史》

D.《新五代史》

参考答案:

B,C,D

[填空题]

5简述魏晋以后在中国文化由北向南的推进过和中出现的交相辉映的“一圆”和“一条直线”的历史大景观。

参考答案:

一圆指的是魏晋时刘微计算时所用之“微数”既今天的“小数”,而南北朝时祖冲之则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六位数,《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理论研究之外,这一阶段的科学家们动手能力也得到充分表现。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马钧的指南车、祖冲之的千里船。

在科技制作方面亦可谓奇峰迭起。

这种活跃与南北多民族的文化融有很大关系、与中华文化交融有很大关系,同时,它也以其自身饱满的积聚,迎接着中华文化隆盛时代的到来。

[多项选择题]

6、()是宋元时期的薪金石学和考古学的代表性著作。

A.欧阳修的《集古录》

B.吴大临的《考古图》

C.赵明诚的《金石录》

D.裴秀所绘的《禹贡地域图》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7谈谈你对“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和一元突破”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自周秦以一,处于分裂状态的时间少,处于大一统状态的时间多,长期保持着一种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政治结构。

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化传统文化乃是一种以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为主体,由多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的具有鲜明整体特征的文化。

但同时,又由于中国和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一种多元倾向,从而,给予这种具有整体性特征的文化增添了无比活跃的因子,使之成为一种极具活力的文化。

[多项选择题]

8、编年体史书发展过程中的分支有()。

A.纪事本末体

B.起居注

C.实录

D.纲目

参考答案:

B,C,D

[填空题]

9阐述远古五帝时代存在的两条文化线索。

参考答案:

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是一段充满着诸多重大争议的历史阶段.如果从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而论,该阶段大体上相当于中国早期国家建立之前的部落联盟制阶段,或者说是军事民主制时期,或者说人类历史上的英雄时代的原始社会晚期.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讲,则该时期大体上相当于中国文明初曙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乃至延伸至铜石并用时代.然而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对该阶段的历史可以说总体上缺乏较为科学的认识.长期以来,封建时代的史学家往往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历史当作信史盲目地加以信从.如在华夏民族大认同的历史背景下,东周秦汉时期的学者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较早地建立了夏、商、周、秦、楚等同出五帝之一的黄帝的统一谱系,汉代史学家更是用商周乃至秦汉以后的制度来解释五帝时期的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如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

“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班固在《汉书·地理志》开篇也曾论及: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在我们今天看来,则不难发现,以上论述显然很不可靠,甚至存在诸多荒谬之处.长期以来,在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念的支配下,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的历史日益变得扑朔迷离,真伪难辨,五帝时期社会历史的研究自然也微不足道.

[单项选择题]

10、()将百姓比喻为水,君主比喻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形象地揭示了百姓与君主二者关系的实质。

A.荀子

B.孟子

C.唐太宗

D.孔子

参考答案:

C

[填空题]

11简述秦汉到明清两千年王朝文化的历程。

参考答案:

王权的逐渐加强,秦汉时丞相权利极大,地方官员的权利也极大。

从秦汉到明清,地方到中央权利逐渐消弱,以及中央的监察制度越来越完善。

到明清时王权至上,才造成了明末清初中国的原始资本积累未能正常的发展。

[单项选择题]

12、()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参考答案:

B

[多项选择题]

13、()属于“三纲五常”中“五常”的内容。

A.仁

B.义

C.恭

D.宽

参考答案:

A,B

[填空题]

14简述原始民主的消失与王朝政治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人类始终在民主与强权间挣扎,但随着和平时期的增加,社会性会更加突出,民主性也会增加。

人类的历史总会向着理性发展的,虽然很慢、很曲折。

但随着经验教训和智慧的积累,总在不断地前进。

[多项选择题]

15、()属于古代吉礼范围。

A.祭天神

B.祭地祗

C.祭人鬼

D.荒礼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16从中央地方两个层面阐述政治制度由宽到窄演变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汉朝时“中朝”与“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权;元朝加强皇权方面的新发展,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地方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州、道等观察区的设立;宋朝削减地方节度使权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人身控制严厉,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多项选择题]

17、()属于古代军礼范围。

A.大师之礼

B.大田之礼

C.大封之礼

D.大均之礼

参考答案:

A,B,C,D

[填空题]

18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控制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1、皇权至上-通过舆论使全民相信皇帝是国家唯一合法统治者;

2、文化禁锢-树立儒家和佛教为国家正统信仰,取缔其他任何思想源泉;

3、严苛刑罚-使人民不敢触碰红线。

[多项选择题]

19、()属于古代宾礼范围。

A.朝礼

B.宾射之礼

C.相见礼

D.蕃王来朝礼

参考答案:

A,C,D

[填空题]

20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反叛的三种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

阐述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反叛的三种主要形式最高形式当然是揭竿而起,与现行秩序展开暴力冲突。

但更持续的是脱离现行秩序的轨道而投身另外的系统。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历史,除起义外,民众的反叛主要是皈依宗教、加入帮会乃至做土匪等数种。

(一)皈依宗教。

中国的儒学不是宗教,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整个上层社会的主流信仰食儒家思想。

但是,“五经”和“四书”的士大夫文化对于广大下层民众来说始终是有隔膜的,正统宗教很难真正成为一般民众的信仰。

民众在现实世界遭受的苦难,必须有一个出口,于是就在民间形成了一套迥异于士大夫趣味的信仰体系。

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数千年、终生贫困的民众来说,皈依宗教确实有着精神上的镇痛作用。

民间宗教可以说与王朝专职社会相始终。

一个原始的宗教可以随俗雅化,进入社会上层,如道教。

但下层的宗教仍层出不穷,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普通大众的地位低下和生活艰辛,不得不以宗教幻想作为卑微生活的安慰。

(二)加入帮会。

加入帮会,也是民众改善生存状况的选择。

这是近世的现象。

帮会是清代中后期直至清末民初的社会现象。

在传统社会之外,衍生出一种另类的社会,一般称之为帮派、会道门儿:

帮以父子论,会以兄弟论。

其实是传统社会之外的“黑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社会解体了。

传统社会到了后期,大量的民众从传统的农业社会秩序中游离出来,变成“江湖世界”中人。

信奉教门,还只是一种组织,信徒可以不离现行秩序潜隐地进行,但帮派的江湖社会,则完全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民众失去乡村的背景,变成无所依靠的个体。

这样的个体多了,便用了乡村的宗族法则,在这江湖世界中重新构造出一个帮派的社会。

宗法制仍是江湖社会的重要组成方式,因此,这个传统秩序之外的社会,也可以视为乡村社会的复制。

可复制毕竟是赝品,传统乡村社会的淳朴没有了,复制的社会中只有江湖义气和流氓品行。

他们可以成为与现行秩序对抗的社会势力,但他们的上层只是流氓头子,极易被拉拢腐蚀。

(三)土匪化。

如果说帮会势力占据的是城市,是一些买卖兴旺、人群稠杂的活络地带,那么土匪则更偏向于乡村野外;如果说帮会势力一般不愿意公然和正统社会秩序决裂,那么土匪则是向正统秩序和传统道德,甚至是向基本的“人”的标准悍然挑战。

土匪在古代的称呼是“盗”和“贼”,它的正式出现在18世纪的清代,到近代成为一大显著的社会现象。

土匪式的反叛行径,是对社会无任何节制的报复。

毫无疑问的是,这报复的残酷和惨痛,是下层民众对社会的一种绝望的回应。

在所有的“土匪性”的表现中,我们看到的是民众在几千年专制政治下的失性。

民众永远政治上无权、经济上被榨,日常生活中到处受到强权的百般欺凌,一旦强权秩序崩溃,民众便趁机发作起来。

这种所谓的“失性”,实际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多项选择题]

21、()属于古代婚礼“六礼”范围。

A.纳采

B.问名

C.纳征

D.请期

参考答案:

A,B,C,D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

22重农主义保护下的小农的压力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的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记把农业视为本把工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公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多项选择题]

23、容仪有整主要包括()。

A.衣着容貌

B.行为举止

C.言语辞令

D.礼尚往来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24阐述重农主义下商业的畸形发展情况。

参考答案:

我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和在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的基本情况。

商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业的出现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宋元时期商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最后于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深入城镇农村,边疆海外。

这一切都是在大多数政权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顽强发展而来的。

[多项选择题]

25、头衣亦称“元衣”,即我们现代的帽子。

()属于我国传统的头衣种类。

A.冠

B.冕

C.帻

D.胄

参考答案:

A,B,C,D

[填空题]

26简述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及其人本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

儒家,天下大同,天下归一,天下大同是孔子的理想,他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汉族同胞之间应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

“大同 ”是“仁”的最终归途。

天下观念因为统摄着儒家文化中诸多重要的理念,包含着儒家对人生、社会、政治、哲学以及世界秩序和宗教情怀的深刻洞察与美好愿景,因此可 以称为儒家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多项选择题]

27、()是古代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A.船

B.车

C.轿

D.马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28简述孔子“仁”道的内涵。

参考答案:

孔子在道德伦理思想的贡献,即他提出并仔细论证了一个新观念——"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长期影响中国历史文化的教育观.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就是:

君子应当为他人,为崇高理想的实现而自强不息.在孔子看来,"仁"是众多道德规范的综合,恭,宽,敏,惠等等.那么"仁"的核心是什么据《论语·颜渊》记载,孔子对此的回答是"爱人",爱人与尊重人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站住脚,必须让别人也站住脚,自己要做成事情,同时也要让别人把事做成.由此看来,"仁"的精神与损人利己是完全不相容的,这种爱心并不是爱自己的亲人,而是由此作为起点去爱大众."泛爱众而亲仁"怎么才算博爱大众呢孔子回答说: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对老者关怀尊敬,对朋友忠实诚信,对青少年关怀。

[多项选择题]

29、()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

A.春节

B.元宵节

C.重阳节

D.母亲节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30阐述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社会、观念因素。

参考答案:

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科技产品真伪的评判标准,专家们的意见与普通大众的观点不尽一致。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相对稳定的科学技术体系不会因大众的需求而改变其自身的发展进程。

并且应该是相对客观的。

某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并不能确定该产品的科学性,“伪”科技产品有时可暂时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仅仅一个世纪、并富含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国。

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评价应该持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而不应以固守某种古代淳朴的自然观自居。

人们对事物总怀有一种好奇心,常希望异想天开的情况出现,希望突破常规。

在大众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时,伪科技者抓住这一心理,贩卖其骗术。

如几年前流行的人体特异功能——耳朵听字,尽管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从未听说有人重复了听字的试验,但还是有人坚信不疑的认为,现有条件下不能重复,并不能说明耳朵听字是假,因为特异功能是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是超科学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相对稳定的科学技术体系不会因大众的需求而改变其自身的发展进程。

并且应该是相对客观的。

某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公众对其信赖程度并不能确定该产品的科学性,“伪”科技产品有时可暂时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整个民族的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仅仅一个世纪、并富含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国。

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评价应持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而不应以固守某种古代淳朴的自然观自居。

[多项选择题]

31、()属于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家及其著作。

A.秦九韶及其所著《数书九章》

B.李冶及其所著《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

C.杨辉及其所著《详解九章算法》和《日用算法》

D.朱世杰及其所著《算学启蒙》等

参考答案:

A,B,C

[填空题]

32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

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多项选择题]

33、春秋战国时期的数学成就有()。

A.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

B.《周髀算经》总结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数学成就

C.发明了度量衡

D.《墨经》中提出了点、线、方、圆等几何概念的定义

参考答案:

A,B,D

[填空题]

34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对清王朝乃至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天津条约》签订前,外国与清政府办理外交事务,是由两广总督出面的,而签约后外国公使则直接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

清王朝开始逐步蜕变为傀儡政权,成为列强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口通商”,只限于东南沿海地区,而《天津条约》中的“十口通商”,却扩大北至营口,至海南岛的琼州,而且还深入到中国内地——长江中游的汉口。

它表明西方列强鲸吞中国已逐步深入。

第二次鸦片战争扩大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掠夺的侵略权益,使鸦片输入合法化,达到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

外国船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使侵略者取得了内河航行权。

侵略者特权不断升级,这是《南京条约》中所没有的。

《南京条约》中把香港岛割给英国,《北京条约》又把九龙司拱手相让,等等。

两次鸦片战争还给我们共同的教训和启示:

锁国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当今世界,列强林立,以强凌弱,以富欺穷的霸权主义行径并未改变,亡我之心没变,要维护中华民族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必须振兴中华,坚持改革开放,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现状。

[单项选择题]

35、()总结了先秦医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运用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思想,形成了一套脏腑和经络学说,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A.《医方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参考答案:

B

[填空题]

36阐述从维新到革命再到现代这一近代社会转型的曲折历程。

参考答案: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启蒙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

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正规地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

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单项选择题]

37、宋元时期“瓷都”的景德镇烧制的()名扬天下

A.白瓷

B.彩瓷

C.青瓷

D.影青瓷

参考答案:

D

[判断题]

38、“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有区别。

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题]

39、中国传统科技的特点有()。

A.延续性

B.政治伦理性

C.整体性

D.实用性

参考答案:

A,B,C,D

[判断题]

40、目前学术界一般接受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对文化分类。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41、唐高宗时编修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A.《唐本草》

B.《本草纲目》

C.《千金方》

D.《四部医典》

参考答案:

A

[判断题]

42、地球上的一切地形中国几乎都有,但以山岭为标志。

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题]

43、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都江堰工程由()部分组成。

A.大坝

B.“宝瓶口”

C.“飞沙堰”

D.“分水鱼嘴”

参考答案:

B,C,D

[判断题]

44、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和黄帝即为先秦时代的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判断题]

45、法家学派的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

参考答案:

[判断题]

46、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参考答案:

[判断题]

47、董仲舒认为“天”的性质“与地无异”,是无意志、无目的、无人格的自然物体。

参考答案:

[判断题]

48、“天人合一”源于奴隶社会的需要。

参考答案:

[判断题]

49、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参考答案:

[判断题]

50、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

[判断题]

51、西方文化强调通过斗争来解决矛盾,中国文化则主张通过调和来化解矛盾。

参考答案:

[判断题]

52、所谓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参考答案:

[判断题]

53、宋明理学自宋代兴起后,在政治思想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封建礼教所鼓吹的“三纲五常”成了人们的基本规范。

参考答案:

[填空题]

54简述文化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

1.传承功能;

2.教化功能;

3.凝聚功能;

4.调适功能。

[填空题]

55简述崇德利用的建构意义。

参考答案:

1注重个人的德性养成。

2.养成崇尚气节的人生境界。

3.树立内圣外王的道德人生。

4.构架中国文化的理性传统。

5.完善全面务实的民族精神。

[填空题]

56简要论述文化的特征。

参考答案:

1文化是一个综合统一体;

2.体现了人类集体创造的意志和力量;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