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296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构建具有我县特色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难点

探索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一)开放性与包容性原则。

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优质课评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二)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

在尊重教材编排的基础上,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一些“综合与实践”校本课程,拓宽教学内容,使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在教学实施中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载体。

(三)实践性原则。

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汲取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方法;

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等;

重视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研究中发现和总结经验,并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综合与实践应用”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二)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课题时,对实验学校的全体教师与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在“综合与实践应用”这一领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在这一领域的数学学习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研究策略。

(三)行动研究法

按既定的研究目标,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

动,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进行验证、修正;

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四)经验总结法

参与研究的教师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探索有效方法,总结经验,寻找有效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写好教学札记及教学反思,提升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同时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从2010年7月起到2013年6月止,整个课题分为准备阶段、实验探索阶段、深入研究阶段、总结完善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2010年9月,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下发《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教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正式批准《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研究》为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期教科研重点课题,批准号为:

2010-01-01。

在准备阶段,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1.确定课题实验学校,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在课题申报立项时,我们成立了以县教学研究室教研员林柱仙为课题负责人,由15位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和推进工作。

确定本县的太平镇中心校为实验学校,并成立了以课题负责人和校长为组长、年级组长及全校数学教师参与的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课题研究能科学有序开展,我们还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要求课题实验小组做到“三必须”:

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必须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

必须按时开展课题学习活动。

同时严格要求实验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做好实验记录,每学期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这些规章制度,使该课题研究处于严格管理之中,也使课题组成员凝聚成了一个团结合作的团队。

3.培训教师,开展理论学习

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成败。

由于“综合与实践应用”是全新的领域,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也就成了课题实施的难点。

因此,在2010年10月课题举行开题报告后,课题组通过邀请梧州市教科所党支部书记、数学专家茹铭江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的培训,明确课题研究范畴,学习相关理论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教学要求;

课题负责人也介绍了一些先进地区的研究经验,提高了实验教师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二)实验探索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8月)

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托,积极探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突出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初期,课题组于2010年11月组织了实验教师进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课,有6名老师展示,其余的老师全程听课并议课。

在这次研究活动中,初步了解了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作课者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反馈,基本符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课题实验小组注意收集评课者意见,由张菊老师对所有的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

通过课堂观摩,实验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困惑,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论上的提升。

课堂观摩点评交流后,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中研讨,针对存在问题,拟定下阶段课题研究方案:

结合校本研究,开展“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三级备课”研究活动,通过“个人初备课——年级研讨精备课——科组修正细备课”来形成教学案例,达到资源共享。

(三)深入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在研究的中期,继续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研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了“同课异构”实验活动,形成精品教案。

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发现了“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应用----评价体验”或者“创设情境----提出猜想----验证探究----拓展延伸”这两种教学基本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发挥苏教版教材的优势。

结合苏教版教材内容编排,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实际生活,寻找一些符合时代气息与学生需求的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形成有效的“综合与实践”校本课程,具体的操作模式为“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在开展“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中,探索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7月—2013年6月)

到了实验后期,我们通过送课送研到村级小学,推广已经形成的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也落实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证实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也达到了课题研究预定的目标。

撰写结题报告,将有关材料归档,作好结题准备。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分析

经历了近三年的实验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表现为:

(一)构建了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苏教版实验教材的优势构建教学模式

“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知识领域突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与衔接,体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作用,强调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对学生而言,这个学习内容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新型学习活动,所以在理解和把握苏教版实验教材“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型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致认为,采用“问题情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应用----评价体验”或者“创设情境----提出猜想----验证探究----拓展延伸”这两种教学基本模式进行教学,能有效发挥苏教版实验教材的优势。

以上两种教学基本模式,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改变,可以灵活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①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验验;

②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

韦春萍老师上的二年级综合与实践应用《我们认识的数》,经历了四次磨课,最后形成了一份有价值的教案。

具体操作的步骤是:

问题情境:

录音播放《数鸭子》的歌曲,让学生边欣赏边想:

这首歌里有认识的数吗?

独立思考:

学生课前了解家人的年龄,并做好记录。

合作交流:

同桌交流,说说收集到的数据,全班汇报,出示表格:

名称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年龄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发现了什么?

(提示:

爷爷、奶奶大约在多少岁?

爸爸、妈妈呢?

我呢?

实践应用:

(每个小组都有3个装物品的袋子)要求:

先打开1号袋子,尽量张开手,紧紧地抓一把放在桌子上,然后数数有多少颗糖?

组长负责记录到表格,汇报。

(总结:

为什么结果不一样。

序号

花生

黄豆

数一数

猜一猜

估一估

1

2

3

完成后,接着从2号袋抓一把花生,先猜一猜粒数,然后数一数有多少粒?

(学生汇报,老师填表)。

然后像刚才一样从3号袋抓一把黄豆,先估一估有粒数,再动手数数验证(学生汇报,老师填表)。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能在我们身边找到我们认识的数字吗?

可以在教室里面找,也可以在操场里找。

五分钟后回到教室里汇报。

教师总结:

在语文的诗词里也有数字,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评价体验:

同学们会用数说一句话,也能从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找到数了,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课后反思:

本课的目标是系统复习本单元“多一些、多得多,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

这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思考、自我探索以及口头表达的平台,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磨练,思维也上了一个台阶。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知道一把花生米、一把黄豆该用一个什么数字表示合适,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为以后的估算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

①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价值的实践活动;

②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一些变式模式,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组织实验,验证假设----提炼总结,拓展延伸”。

朱锦梅老师上的四年级“综合与实践应用”《怎样滚得远》是这样设计: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出示幼儿园的滑梯、溜冰时从斜坡上滑下的主题图,学生思考、假设: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物体在斜坡上很快向下滚动。

到底斜坡与地面成多少度角时,物体滚动得最远?

组织实验,验证假设:

①学生思考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用哪些器材?

②开分两组进行实验,第一组做30°

、60°

的实验并记录数据,第二组做45°

、15°

的实验并记录数据。

要求把这个实验做4次,将前3次量得的长度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

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前三次实验从木板的红线上滚下来,第四次从木板顶端滚下来,注意观察胶球在地面的滚动距离与前三次比较哪个更远,不用记录数据。

填好下面的表格:

(单位:

厘米)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长度

③交流:

实验中遇到什么问题?

可以怎么解决?

值得注意的地方?

胶球在木板上滚动长度相等时,木板与地面大约成多少度角时胶球在地面上滚得远一些。

④小结:

科学家们在生活或研究中发现问题后,常常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你们刚才的表现就象一位小小科学家。

提炼总结,拓展延伸:

不仅斜坡的角度对滚动距离有影响,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对它造成影响,让学生估计还有什么会影响滚动距离?

(在同样的角度下,斜坡的长度也对滚动距离有影响。

比如30°

的角度不变,把斜面换一个长一点的,滚动距离会怎么样呢?

①提供合适的材料,让学生开展活动。

②分工合作明确,使这次实践活动的操作性强。

③提前预设,做好防范措施。

由于这次活动的地点变化(室内—室外—室内),第一阶段的室内指导是关键。

因此,对于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做了一些预设,但还是有一些问题生成。

例如,物体滚出去时被阻挡而停下了,怎么办?

再滚一次。

物体滚歪了,怎么量长度?

这些都通过学生的交流来解决。

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的学习要求:

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订简单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就地取材,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开发研究,形成一些“综合与实践”校本课程,拓宽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效。

(1)创设现实生活情景以及知识的应用情景:

即真实再现现实的生活状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从生活现象和社会资源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

具体的操作步骤为“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

《了解自己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小调查。

〖活动背景〗根据一些学生受社会与环境的影响,沉迷于上网玩游戏,乱花钱,与长辈缺乏沟通与交流。

四年级开展了《了解自己的家庭》综合实践活动小调查。

〖活动目标〗

①通过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②在与同伴合作中,通过倾听同伴的发言,提高观察能力、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听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③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④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

〖活动过程〗

阶段一:

活动准备

布置任务:

废品回收,每个同学收集自己家里家外常见的书纸、矿泉水瓶、易拉罐等;

或者调查自己家里某一月的水费、电费、电话费、燃气费等。

统一分组:

10个同学为一组,组长负责数据汇总,安排讨论;

记录员负责记录收集的信息;

发言人负责汇报;

其他同学积极配合。

提出要求:

制作复式统计表,说说自己的感受。

阶段二:

收集整理数据

①利用假日进行调查,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填入统计表中。

②在组长的带动下,完成复式统计表。

阶段三:

汇报交流

①每个组长汇报本组的调查数据。

②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并解答。

阶段四:

活动评价

①对积极发言,勇于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授予“最佳活动小组”称号。

②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授予“实践小能手”称号。

〖活动反思〗

优点:

学生经历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同时也体谅父母的艰辛,懂得生活要勤俭节约,对生活有了责任感。

不足:

有些家长的配合力度不大(部分是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参与少;

个别小组人员分工不明确。

(2)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问题情境:

即实践活动内容要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我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演讲比赛。

〖活动背景〗

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有效训练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①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数学信息。

②交流中懂得选择有关信息,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③利用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倾听别人发言,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具体步骤〗

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些有趣的事,先在家里试着跟家长说,要求所讲内容要包含一定的数学信息以及运用数学语言。

②根据老师出示的情景图进行表演和简单描述。

③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进行《我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演讲比赛。

(3)对活动进行适当有效的指导

例如:

“我创造我快乐”拼图比赛。

组织活动:

四人小组说一说,哪些物体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

把想象中最美好的事物用平面图形表现出来。

汇报交流:

学生1:

来自农村的孩子左黄晓峰说道:

“我喜欢我们的农庄,哪里的房子、篱笆、树木等都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

”接着绘声绘色地把农庄的样子和景色描述了一番。

学生2:

一贯喜欢看科幻书的陈豪君却说道:

“我喜欢神舟九号,它也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我希望它也能把我带向太空。

……学生说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指导拼图:

学生在动手拼图活动中,指导遇到困难的学生。

成果展示:

出现了很多的优秀作品。

如:

乌龟、圣诞树、机器人、火箭、村庄、可爱的家等等这些学生喜爱的事物,全部能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

像这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突出体现了内容开放性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多角度、全方位地参加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学习中来。

(4)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学生经历了各种综合与实践活动,把自己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感受写出来;

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数学的经验;

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数学发现。

①平时生活当中的各种消费,通过记一记,算一算,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②写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是运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把探索的过程写下来。

③学习了24时记时法,自己设计一份科学的“周末愉快的一天”方案。

……

(二)探索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但以前的评价功能比较单一,过份强调选拔与甄别。

基于学生在“综合与实践应用”这一知识领域的学习评价与其他学习内容相比有所不同的,对于学生“综合与实践应用”的评价我们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差异,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实践意识。

所以我们加大了对学生的动态化评价,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评价设计了“评价标准的综合要素”。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生在活动中的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的评价要素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与实践能力进行自评、互评。

在“周末愉快的一天”的综合与实践课,采用“比比谁的星星多”的竞赛。

自评的有:

“杨聪聪说,我设计的方案搭配合理,我给自己3颗星”;

“周明说,我设计的方案,自己玩的时间太多了,要是能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就更好了,我评自己2颗星”;

互评的有:

“希望你不要打扰别人的观察,我评你1颗星——杨铭因”;

“在别人发言时你很注意倾听,并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我评你2颗星——王金萍”;

“送你一句话:

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评你1颗星——黄文龙”;

课堂上采用“比比谁的星星多”这种学生自评与互评方式的评价,学生成了评价的主体,也体现了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在别人或自己的评价中反思,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2.用描述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成就或表现

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言激励学生:

“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外,老师佩服你”;

“你的回答虽然不完整,但敢发言了,老师期待你下次有更好的表现”;

……也可以用丰富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评价;

赞扬的掌声、竖起大母指、一个眼神等对学生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3.用感谢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学生说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好方法时,教师结合此方法的精妙之处进行边讲边评价,或让他自己评点,学生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来源于知识本身。

4.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三级评价档案袋

(三)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了明显的变化

1.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①学生对“综合与实践应用”课兴趣浓了

通过实验,学生对“综合与实践应用”课的兴趣普遍提高,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还能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小调查、小研究实践活动,通过仔细观察、收集相关的信息、相互合作讨论与及时的请教,能把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拿到班上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解决,从而形成校本资料,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②学生“综合与实践应用”的意识明显加强

由于“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因些学生从数学识知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于实践的兴趣,从家庭校外了解到,学生能从社会中开展调查研究,设计活动方案,撰写数学日记。

③学生在“综合与实践应用”学习中,实践能力上明显提高

通过前期、中期和后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数据能力、提问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