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31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说明书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适应青岛市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规划的依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

──《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青岛市旅游管理条例》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

三、编制规划的原则:

(一)与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相一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与全省和全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相衔接,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健全完善旅游市场规则,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力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1年─2020年。

其中,近期规划至2005年,中长期规划至2015年和2020年。

五、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青岛市行政区域(包括市内7区和胶南、即墨、胶州、平度、莱西5市及近岸海域和海岛)。

六、青岛市旅游业基础条件和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地理区位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端,东经119°30'~121°,北纬35°35'~37°09'。

东、南濒临黄海,西、北连接内陆。

 

(二)地质地貌特点

 1、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为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

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主要为侵蚀构造地貌;丘陵占25.1%,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平原占37.8%,主要为堆积地貌;洼地占21.7%。

 2、全市有三个山系。

东南为崂山山脉,主峰海拔1133米;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63.7米;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

此外市区有浮山、太平山、信号山等山岭。

 3、全市海岸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有岬湾相间的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

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海岸线全长730.64公里,沿岸岛屿69个,主要为基岩岛屿。

胶州湾为封闭性深水海湾,位于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之间,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3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298.5平方公里,口窄内宽,口门最狭处(团岛至薛家岛)3.38公里,环湾岸线全长163公里,

(三)气候特征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和季风的影响,市区及沿海呈明显海洋性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12.2°C,四季分明,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冬季平均气温0.3°C,夏季平均气温23°C;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主要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73%,年降水量为776毫米左右,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海雾较频繁,3-7月为雾季,7月为甚,全年平均有浓雾(能见度小于1000米)48.6天,轻雾52.9天。

(四)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青岛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面积10654平方公里,至2000年末,人口702.7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人口234.6万人。

青岛市现辖7个区及5个县级市。

青岛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城市,享有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51.2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

青岛是山东最大的工业基地。

轻纺、食品、饮料工业有传统优势,新兴的电子和家电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青岛又是国家重要的化学工业基地,橡胶工业产值和利税居全国第三位。

──旅游交通条件

1、青岛海港口岸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水深域阔,终年不冻不淤,年通过能力已超过一亿吨,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660.71万吨,2001年港口吞吐量达10422.9万吨。

2、青岛空港口岸流亭机场已开通至日本大阪、福冈、韩国汉城、大邱、新加坡及香港、澳门的10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每周40个航班;有通达国内城市的国内航线56条,每周300多个航班。

2000年旅客吞吐量达243.1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88万吨;2001年旅客吞吐量28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万吨。

预计2005年旅客吞吐量为320-360万人次,2010年为560-620万人次。

规划在近期(1999-2002)进行的机场扩建中,扩大停机坪、航站楼和停车场,将跑道延长至3400米,并进行加厚处理,使其满足B747-400、MD-11、A340-300等飞机以及更大型飞机直飞大洋州和欧、美国际航线的使用要求。

3、青岛是胶济铁路的终端,有直达华东、华北、华南、西北、东北各大城市的客货运列车。

4、青岛公路的等级水平已居全国前列,济青、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和烟青一级公路是青岛主要的进出公路通道。

现已基本建成青银高速公路青岛段,开工建设同三线高速公路青岛段。

截止2000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8公里,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各郊区市到青岛市区的行车时间已基本控制在1小时内,“1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5、市内各主要景区道路畅通,目前已开通通往崂山景区的三条旅游专线公共交通车营运线路和串联部分市区景点的旅游汽车专线、青岛湾至浮山湾、竹岔岛的海上旅游航线、青岛石老人旅游度假区至崂山的直升机旅游航线。

6、市郊各主要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好,公路交通可通达市行政区域的各主要旅游景点。

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各县级市和旅游开发单位还投资建设和改善了一些旅游专线公路。

目前已建成胶南至琅琊台的旅游专用柏油路面公路、平度大泽山盘山旅游专线公路,即墨温泉至田横镇的旅游专线柏油路面公路。

连接胶州湾东西两翼的由胶南琅琊台至即墨温泉的沿海旅游大道规划正在制定中。

──区域供电、供水、供热、燃气、通讯和其他有关市政设施

青岛地区电网发电装机容量138万千瓦;青岛市区目前供水能力65万立方米/日,市区供水管网比较完善;以热电厂为骨干,集中供热达到1121.67万立方米;青岛市现有管道煤气、管道液化石油气和瓶装液化石油气三种供气方式,全市供气输配系统基本形成,气化率达98%,首先满足居民和第三产业燃气消费;青岛市目前已形成集程控交换、数字传输、移动电话、数据通讯、卫星通讯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电信网络,市话交换机容量141.6万门,市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76.48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7.57万户。

──制约条件

1、青岛城市水源比较短缺。

2、季节分明,以海滨观光娱乐为主的旅游产品经营淡旺季差别明显。

3、城市道路建设增长速度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急需建设地铁等公共轨道交通设施;城区及景点附近机动车停车场不足。

4、机场的规模、设施已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客流量快速增加的需要,机场扩建和设施改造(包括新建及延长原有跑道,扩建停机坪、候机楼,建设大型站前广场和道路等)已势在必行。

5、高中档旅游饭店发展较快,中低档旅游客房相对不足;旅游团队大型空调客车数量不足,在旅游旺季已无法满足旅游接待的需要。

(五)“九五”期间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1、编制完成了我市旅游产业规划并正式批准实施

在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青岛市城市规划中,明确了青岛的城市性质是: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市旅游部门按照青岛市城市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认真调查研究,征求了各相关部门和各学科专家意见,完成了我市旅游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

1998年5月18日该规划通过了正式评审,同年10月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在市旅游产业规划的指导下,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即墨市旅游产业规划相继编制完成;2000年1月7日,市政府颁布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我市旅游业在推动我市产业升级和开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2、旅游立法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业法律环境进一步完善

市政府从青岛旅游业的法律关系及调整范围的实际出发,经过认真的立法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在与现行法律的衔接的基础上,制定了《青岛市旅游管理条例》,经青岛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于1996年公布施行。

使我市从此有了第一部综合性的旅游专业法规,与其他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相结合,使我市旅游行政管理初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3、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发展,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市成为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我市先后开通了至日本东京、大阪、福冈、韩国汉城、新加坡、香港、澳门10条国际(地区)民航航线,国内航线达到56条;日本的“理想之国”和韩国的“香雪兰”号游船改为定期班轮,旅游高峰季节开通了至韩国的旅游包船服务;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青银高速公路青岛段及崂山环山公路的拓宽改造,使旅游交通更加顺畅;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达到140条,营运车辆3271辆,新辟了黄金海岸环行空调旅游观光巴士线路、欧式建筑观光巴士线路和崂山旅游观光巴士线路,使散客和市民自助旅游更加方便。

市区改造建设了一批公园、绿地,使全市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7439.56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8.5平方米,现有公园、动物园37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对市内17公里的铁路两侧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清理,对海泊河进行了彻底清淤治理;对道路和景区实行全日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7%以上,市区噪声达标面积92.93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80.2%;景区(点)噪声平均值小于60分贝,城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数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投资2亿元建成全长12.8公里的东海路中华文明雕塑一条街;投资5亿元改造拓宽了东西主干道香港路;建成了“五四”广场、音乐广场、世纪广场、文化博览中心、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颐中体育中心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城市功能定位,我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一年一个台阶,城市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民素质逐年提高。

在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8年我市通过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检查验收,被命名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我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4、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取得积极进展,旅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旅游投资呈现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趋势,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旅游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和多元化,旅游促销力度和效果明显。

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下,以黄金海岸海滨旅游线和崂山风景区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薛家岛、琅琊台、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产品开始形成接待规模,仰口度假区和温泉度假区正在制定规划;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了以国际啤酒节和青岛海洋节两大节庆为重点,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可喜局面,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给旅游业带来了客源和商机。

城市风貌保护成为政府和市民的共识,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挖掘青岛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建设特色,开发了一批文化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

天后宫、青岛山炮台、圣弥爱尔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德式官邸旧址经整修后对游客开放;公交公司购置20辆高档空调旅游巴士,投入黄金海岸旅游线、欧式建筑观光线和崂山一日游线路运营;利用青岛的工业名牌企业,开发了青岛海尔工业园、青岛港、青岛啤酒厂、可口可乐公司等一批工业旅游项目;利用近郊农业、果业、渔业生产特色,开发了民俗旅游、农业、渔业生态和参与性旅游项目,受到市民和游客喜爱,旅游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和多元化。

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加强了旅游市场的整体宣传促销,旅游局组织企业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促销。

旅游网站正式开通并成为山东信息最丰富的旅游网站,旅游资源、旅游企业信息上网发布,旅游电子商务初露发展很快,正在组建全市旅游信息中心及其服务终端和网络系统。

5、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

旅游饭店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止2000年年底,旅游饭店总数达到89家,客房11610间,客房平均出租率54.01%。

其中,星级酒店达到56家,客房6456间;旅游定点饭店121家,客房11715间。

国际旅行社12家、国内旅行社148家,导游人员1236名。

旅游定点餐馆54家、旅游定点商店30家、旅游景区(点)22家、旅游车船公司8家。

大中型旅游团队客车约500辆,近海游船和游艇135艘;“全国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6家;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以上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37处(其中含大型综合超市和专业超市14处,营业面积13.8万平方米),国外零售商进入本市零售业市场;海外游客购物消费占其在青消费总量的16.4%,比八五期间增长5.5个百分点;国内游客购物消费占其在青消费总量的18%。

“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外游客1239048人次,年均递增8.5%;累计创汇62553万美元,年均递增9.14%;其中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260592人,旅游创汇14288万美元(见图表1)。

表1:

1996-2000年接待海外游客数量及收入情况

年份

接待人数

增幅(%)

人天数

增幅(%)

创汇(万美元)

增幅(%)

1995(基期)

173334

14.4

610625

-----

9226

0.28

1996

181116

5.16

377705

-38.14

7557

-18.10

1997

197890

15.65

524545

38.88

9804

29.73

1998

199547

0.84

494876

-5.46

10230

4.35

1999

227679

14.10

842412

70.23

11448

11.91

2000年

260592

14.46

755716

-10.29

14288

24.81%

“九五”期间累计(Σ)

1066824

平均递增

8.50%

2995254

平均递增

4.36%

62553

平均递增

9.14%

 

“九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297万人次,年均递增9.02%;国内旅游累计收入324.92亿元,年均递增13.26%。

其中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1286万人,收入88.7亿元(见图表2)。

 

表2:

1996-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及收入情况

年份

接待人数(万人)

增幅(%)

收入(亿元)

增幅(%)

1995(基期)

835

---------

47.6

-------

1996

902

8.02

50.0

5.04

1997

963

6.74

55.03

8.10

1998

1014

5.00

60.59

10.79

1999

1132

11.63

71.60

18.17

2000

1286

13.60

88.7

23.88

“九五”期间累计(Σ)

5297

年均递增9.02%

324.92

年均递增13.26%

“九五”期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403万人次,年均递增9.02%;累计旅游总收入369.98亿元,年均递增12.73%。

其中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1312万人,收入100.52亿元(见图表3)。

表3:

1996-200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及收入情况

年份

接待人数(万人)

增幅(%)

收入(亿元)

增幅(%)

1995(基期)

852

---------

55.2

-------

1996

920

7.98

56.2

1.81

1997

983

6.85

63.14

12.34

1998

1034

5.19

69.05

9.36

1999

1154

11.61

81.07

17.41

2000

1312

13.69

100.52

23.99

“九五”期间累计(Σ)

5403

年均递增9.02%

369.98

年均递增12.73%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投资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规则与国际惯例尚有一定差距,旅游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与市场需求仍有脱节,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问题。

供求比例和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况仍未彻底解决,存在过度竞争和经济资源浪费、投资效益较差的情况。

2、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仍需加强

缺乏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统一法规,旅游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经济开发、土地利用和旅游区域开发各行其事,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不落实,建设开发主题与历史文化背景及自然风光不协调、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行为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3、海外市场宣传促销方式简单,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海外市场宣传促销方式简单,经费不足,国际知名度低;过多依赖周边传统市场和商务客源,远程市场开发不足,市场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政治风险,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

4、产业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旅游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国有企业和经营型事业单位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法人治理结构和资产组织形式不够健全,产业增长方式尚未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企业规模、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社会融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难以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七、“十五”期间发展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一)市场环境分析

1、世界继续向着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和全球化的经济体系发展,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国际服务贸易市场日趋开放,外国旅游企业将全面进入中国旅游市场,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和东南亚经济体系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都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旅游业将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机制,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集团化、网络化的经营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成为旅游业的主流。

2、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是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

2000年,国际旅游接待人数6.72亿人次。

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接待16亿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消费将达到20000亿美元,国际旅游人数和消费年均增长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

3、21世纪前20年,中国旅游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发达国家之一。

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旅游业总收入20年翻三翻持续倍增计划,到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为2000年的8倍(见《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4、97、98年受东南亚、韩国金融危机和日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的影响,亚洲主要旅游接待国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上其汇率贬值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使我市主要海外客源市场一度受到了较大冲击,旅游接待和创汇增长幅度曾一度明显下降。

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将从过多依赖传统市场,转而向多元化客源市场发展。

现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我市传统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建立多元化市场格局的努力收到初步成效。

随着国家放宽对合资旅行社的限制,来华旅游市场将在波动中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并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5、我市作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伙伴城市,积极参与了申奥活动,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投票决定北京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我市将承办2008年奥运会海上竞赛项目。

随着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观光旅游。

旅游业将是奥运会的最大受益者,对于我们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极为有利,奥运会期间将出现国内外游客接待高峰,奥运前后都将为旅游业带来黄金市场机会,创造理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和带薪假期的增加,国内旅游市场呈现持续增长势头,节假日旅游热使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

“五一”、“十一”黄金周和暑期已出现国内游客接待高峰。

7、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已开始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可选择的出游国家和地区范围逐渐扩大,出境旅游消费群体的数量和消费水平出现较快增长,我市经办公民出境旅游的旅行社增至6家。

8、旅游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地位,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旅游技术手段的进步,信息、交通条件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改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让市场、争客源,打破地区封锁,将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竞争趋势。

(二)技术指标预测:

1、海外旅游市场预测

旅游在消费结构中需求弹性较大,对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变动反映比较敏感,“九五”中期我市主要海外旅游市场波动较大。

"十五”期间海外旅游市场的各年发展水平仍然可能是不均衡的,但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贸的增长,奥运效应的拉动和我市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升,商务客人和观光客人都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市开发多元化市场的努力,也可能使一些过去客源输出基数较小的客源国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些客源输出基数较大的传统客源市场的增长幅度也有可能超过“九五”期间的发展水平。

预计“十五”期间,我市接待海外游客人数的年均增长比例,将可能达到10%左右。

外汇收入额既考虑规划期物价变动因素,又考虑人均花费水平的增长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将超过客源的增长幅度。

预计到2005年,我市年接待海外游客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我市年接待海外游客63万人次,外汇收入6亿美元。

其中2008年将出现高峰;预计到2015年,我市年接待海外游客92万人次,外汇收入11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市年接待海外游客130万人次,外汇收入20亿美元;(见图表4)。

表4:

青岛市“十五”、“2006--2020"期间接待海外游客预测

期间

项目

计量

单位

“九五”

1996-2000

“十五”

2001-2005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本期接待

万人次

106.68

175.00

202.16

399.86

569.55

年均增长率

%

8.5

10

8.5

8

7

期末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