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35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苜蓿草产品加工项目可研报告Word下载.docx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4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6

8.1投资估算依据...46

8.2投资估算...46

8.3资金来源...47

8.4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47

第九章财务评价...49

9.1财务评价依据...49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49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9

II

9.4财务效益分析.....51

9.5不确定性分析.....52

9.6财务评价结论.....54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55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55

10.2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55

10.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56

III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项目单位法定名称:

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全保卫

股东构成:

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整。

发展历程:

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12月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

主要经营牧草、蔬菜种植,山珍土特产等加工销售。

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院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下设厂长室、生产技术室、化验室、财务室及销售部五个职能部门,基本能够满足目前生产的需要。

公司制定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成立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销售队伍,建立和完善了售后服务体系。

主营业务:

牧草、山珍土特产加工、销售。

主导产品:

牧草的种植及加工

人员结构:

该公司各项制度健全,企业采用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生产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公司设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1名,中、高级管理人员3名,生产专业技术人员11名,企业

1

职工人数为16人。

1.1.2财务状况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和中介机构审计报告显示,近两年财务状况良好,详见表1-1。

表1-12012年、2013年财务状况表

单位:

万元

序号名称2012年2013年

1资产总额2147.152278.17

其中:

流动资产330.25535.50

固定资产净值1030.33976.10

2负债总额104.41127.85

3所有者权益2042.752150.33

4资产负债率4.86%5.61%

5产品营业收入627.98812.06

6净利润92.75107.58

7净资产收益率6.76%5.13%

8投资报酬率5.76%6.30%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全保卫,男,46岁,2011年创建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法人全保卫从事养殖业十余年,对养殖业及牧草种植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苜蓿产业化运作已探索出一定的发展模式。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1万吨苜蓿草饲料加工新建

2

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卓尼县木耳镇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项目种植苜蓿2000亩和新建年加工高密度苜蓿草捆饲料1万吨加工厂1座。

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年形成苜蓿干草饲料1万吨。

1.2.3品种、技术、设备

品种:

项目加工的苜蓿原料品种主要为卓尼县及其周边农户种

植的紫花苜蓿,其种植品种主要为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

技术:

项目生产技术采用目前成熟先进的二次机械高密度打捆

技术。

设备:

项目购置YD60型固定式液压打捆机10台,施肥播种机

6台,旋耕机6台,割草压扁机6台,翻晒机12台,1吨蒸汽锅炉1

台,350KVA配变电设备1套,60吨电子地磅1台,消防设备1套,

供水设备1套,叉车4辆,运输车辆2辆,检测化验设备7台等。

1.2.4土建工程

项目新建管理用房530平方米,化验室120平方米,贮草棚5000

平方米,包装材料及机修车间150平方米,锅炉房、配电室、门房

等54平方米;

建设200立方米蓄水池1座,硬化道路及地坪6000

平方米,建设围墙1400米,并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热、供电线路等。

1.2.5建设期限

3

项目计划建设期1年,自立项批复之日起。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结构

项目建设总投资1170.3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07.39万元(包

括工程费用487.28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364.97万元,工程建设其

他费用107.17万元,预备费47.9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62.99万元。

(2)资金来源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670.38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7.30%。

1.2.7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正常年营业收入为2508.0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2159.15万元,经营成本为2067.18万元。

正常年利润总额333.54万元,上缴所得税87.21万元,净利润261.64万元。

项目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6.20%,财务净现值为1277.4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62年。

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21.51%,资本金净利润率为24.28%。

(2)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将壮大加工企业规模,使牧草种植与加工流通相互

促进,协调发展,带动当地特色主导产业苜蓿生产向规模化、产业

4

(1)

(2)

化方向转变,从而促进当地饲草种植业稳定、健康发展,促进项目区种植业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渐转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

项目可带动发展苜蓿种植基地1.8万亩,按项目区种植大户户均牧草种植面积按20亩计,可直接带动农户900户。

种植苜蓿较种植小麦亩均增加纯收入240元左右,项目可带动苜蓿种植大户户均可增加纯入4800元,人均增收1200元(户均4人)。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

号)

《关于做好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甘农发办〔2010〕141号);

(3)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2)80号);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

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格式;

(6)《甘肃省办公厅批转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意见的通知》;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农业部《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5

(9)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1.4综合评价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对发挥项目区牧草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2)本项目建成后通过示范和辐射,可直接带动项目区900户农户进行苜蓿种植,实现资源化利用,辐射带动能力强。

(3)项目地处甘肃省重点发展的牧草基地,原料来源充足,产品质量优,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市场销售有保障。

(4)项目生产技术成熟可靠,生产过程中污染源与污染物排放量少,项目制定的科学的环保方案,通过相关治理措施完全可以达标排放。

(5)项目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6.20%,财务净现值1277.40

万元,投资回收期5.62年,总投资收益率21.51%,资本金净利益率24.28%,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53.44%,主要经济指标高于行业基准值,经济效益良好,抗风险能力强。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必要、可行,建议有关部门给

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6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

全县辖3镇12乡、

97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10.23万人,有藏、汉、回、土、满、苗等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3%。

全县境内海拔2000-4900米,年均气温4.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

580毫米,无霜期119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

卓尼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物产富饶,人杰地灵,水电、旅游、矿产、畜牧及林业是全县五大优势资源。

全县耕地面

积16.3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油料、蚕豆等;

草场面积

498.4万亩,畜种主要有牦牛、犏牛等优良品种,卓尼县是甘肃省十

二个重点林业县和重点牧业县之一,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

水源补给区,也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草原禁牧休牧工程的重点

地区之一;

林地面积294.1万亩,森林资源中的优势树种有云杉、冷

杉、松柏、桦木等;

林地出产蕨菜、狼肚菌、木耳等山野珍菜,开

发价值较高,并出产党参、麝香、冬春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

药材;

水电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8乡镇,长

达174公里,各类大小河流呈网状分布,年地表径流量28.9亿立方

米,水能蕴藏量62.84万千瓦,技术可开发利用量50.37万千瓦;

下矿藏较为丰富,全县地质属北秦岭皱褶带南部,结构复杂,初步

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铅、锌、汞、大理石、石灰石等,全国

7

三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其石料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并以雕刻精美享誉国内外;

县旅游资源相当富集,以“四沟”(大峪沟、拉力沟、卡车沟、车巴沟)、“两峡”(康多峡、九甸峡)、“两点”(县城、扎古录)为代表,各类景点多达60多处,集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洮砚艺术文化之大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其多样性、原始性、神秘性着称,在州内、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被誉为“藏王故里,洮砚之乡”。

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脆弱,国家投资及地方融资相对有限,使丰富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国扶贫困县。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甘南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党的十七大

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按照“强化基础、调整结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的总体要

求,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科教兴县、项目带县、农牧稳县、工业强

县、商贸活县、文化塑县、旅游富县、依法治县生”的总体思路,紧

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和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狠抓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全力推动城

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同比增

长13.6%;

完成工业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11%;

完成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10.75亿元,同比增长6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9942元,同比增长15.1%;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23元,

8

同比增长18.2%;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21.7%;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8613万元,同比增长13.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87万元,同比增长105.25%;

完成财政支出71883万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同期增支7607万元。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四章产业布局中指出:

“十二五时期,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养殖业基础及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饲料工业布局,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不同地区饲料工业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

包括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12省(区、市)。

针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加快推进的形势,发展人工种草和饲草加工业,发展与草食动物舍饲、半舍饲养殖配套的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料产品,积极推进牧区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和南方草山草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发挥本地区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饲料原料生产,进一步提升饲料生产水平。

《甘肃省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

到2015年,全省

饲料工业发展的目标是:

饲料总产量达180万吨,年均增长6.7%。

饲料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其中违禁药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

下,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率控制在0.5%以下。

重点扶持发展

大中型饲料企业,其中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达到50家,年产1-5

万吨的企业达到80家,年产万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占全省饲料企业总

数的50%以上。

扶持建设秸秆深加工企业,培育以优质秸秆为原料

9

的肉牛、肉羊饲料产品,合理、高效利用农产品秸秆。

积极推广低氮、低磷等环保型饲料产品,饲料产品中铜、锌等矿物质超量添加现象明显减少,饲料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稳步下降”。

甘肃省是我国草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省份,基于资源、气候、

土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种草养畜成为甘肃绝大多数地区农村经济

支柱,经过多年的发展,草产业已成为甘肃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

柱产业之一。

在国家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时期,甘肃省委、

省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把草畜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并

提出了把甘肃建设成草业大省、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草产业发展

环境良好。

卓尼县是一个农林牧兼宜的综合农业区,全县拥有天然草地498

万亩,草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县围绕“畜

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目标,以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

主线,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使畜牧业生产在

连续多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1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6.1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4408.5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9%。

近年来,全县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围绕

牦牛、藏羊、奶牛、饲草料四个产业带,重点确定了20个“一特四

化”试点村(包含9个整村推进村和1个州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大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加强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草、

肉、奶专业产业带。

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牛羊育肥基地、奶牛养殖

基地、牦(犏)雌牛生产基地,发展养殖专业户2315户,修建牛羊

10

暖棚3485座,转移、引进各类能繁母畜、育肥种畜63011头。

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28万亩,在“一特四化”试点村完成半人工刈割草场12.8万亩,圈滩种草0.7万亩。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饲草产业属我国目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甘肃草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把草产业作为振兴甘肃农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和实现畜牧业突破发展的三大工程之一,并在“西部大开发”和“再造河西”战略中把草产业提高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决定把河西地区建成我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牧草生产基地。

并以政府、科研部门和企业三方联动的形式进行草产业的大规模开发。

依托全省草产业资源和基础优势,坚持规模开发、区域布局、深度加工、培育精品的开发方向,以龙头企业的培育为突破口,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机遇,在甘肃适宜区域培育草产业开发基地,建立知识密集型草产业群,以带动甘肃省草业大省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项目符合相关政策。

(2)是完善饲草产业发展链条的需要

草产业的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林业发展的道路,一定要高起

点,与世界草产业的先进水平接轨,这就要求大企业集团来做发展

主体。

只有建立龙头加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使广大苜蓿种植

户真正受益,才能提高种草的积极性,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步入以

龙头企业创优质牧草拳头产品,以拳头产品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良

11

性轨道。

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丰富的草产业经营经验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龙头加工厂建设,可以带动基地健康、稳定发展,推进甘肃草产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三农问题中关键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

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千方百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苜蓿种植是卓尼县牧草种植业中重要的支柱之一,并且种植规模将逐步扩大,加工能力不配套已成为基地发展的制约因素。

加强加工企业建设,可以实现种植、加工、销售的良性互动,促进牧草种植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另一方面,苜蓿种植较小麦每亩可增加纯收入240元左右,项目开发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4)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苜蓿是多年作物,一年种植,多年免耕,对减少当地的扬尘天气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其防风固沙、培肥土壤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对改善当地的气候和生存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苜蓿具有发达的根系,其对土壤、水分的固持作用可使水土流失减少56%以上,节约灌溉用水15%以上,发展苜蓿产业是发展节水农业,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5)是推动建设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卓尼县宏源牧草山珍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规划在卓尼县建成年产1万吨的苜蓿草产品加工厂,以促进卓尼牧草基地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公司实力发展壮大,本项目作为一期工程,对公司今后在卓尼发展意义重大。

13

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卓尼县木耳镇。

拟建场地目前为空地,呈“L”形展布,平坦开阔,工程条件良好,总占地面积18亩,建设单位通过使用权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为规划建设用地。

甘南自治州卓尼县木耳镇政府驻地多坝村,辖区北与临潭县新

堡乡隔河相望;

南以迭山与迭部县为界;

东、西两端分别与纳浪、

大族两乡接壤,中部与柳林镇环接插花。

乡政府距县城13公里,有

岷麻公路东西贯穿乡境。

总土地面积150.43万亩,总耕地面积1.14

万亩,乡址多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

35'

、北纬34°

33'

平均海拔

2490米,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年平均气温5.9℃,全年无霜期

111天。

木耳镇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00300公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

757.7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44.7公顷。

辖村民委员会11个,乡

镇总户数1846户,乡镇总人口8741人。

11个村全部通电、通邮、

通公路,9个村通电话,10个村通自来水,1个村通有线电视。

名优

特产有冬虫草、羊肚菌、蕨菜、木耳、当归、党参。

牧业是卓尼县的支柱产业,全县拥有草场面积498万亩,占总面积的61.3%。

主要畜种有牦牛、犏牛、山羊、藏绵羊、马、骡、蕨麻猪等优良品种。

14

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3.2.1.1气候条件

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境内海拔2000-4920米,年均气

温5.2℃,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全年日照2519.7小时,无霜期119

天,属高原性大陆气候,寒冷湿润,四季不明,山高林多湿度大。

3.2.1.2地形、地貌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与定西地区岷县、漳县、渭源县相邻,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和政县相连,西与合作市、碌曲县接壤,南与迭部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毗邻,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地形复杂,山川交错,河流纵横,植被繁茂,海拔高度在2000-4972米之间,属高原性大陆气候。

3.2.1.3土壤条件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高山土,多分布于阳坡或半阳坡与亚高山草

甸土或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交错。

包括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草毡

土(高山草甸土)、巴嘎土(亚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草原土)、

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土壤中物理风化作用占优势,生物化

学作用微弱。

具有腐殖化程度低,有机质积累缓慢、原生矿物分解

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粘土矿物以水高山土

云母为主等基本特征。

高山土壤主要用作季节性牧场,高山草甸土

的土体较湿润,地表被草甸植物根系交织形成毡状草皮层,具有良

15

好的耐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