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38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docx

通航安全系统评估报告材料

第一章概况

1.1概述

宁波市镇海区,古称姣川。

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屏舟山群岛,西连宁绍平原,南接北仑港,北靠杭州湾。

现辖二镇四街道,共66个行政村,总人口22.5万人,陆地面积236km2,海岸线长21km。

是宁波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海区地理位置独特,素有“浙东门户”、“海天熊镇”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对外交往重要口岸。

如今,镇海港口吞吐量达1200万吨以上。

2008年区属生产总值完成180.2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9.06亿。

镇海已成为杭州湾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由于人口的增长,建筑用地不断增多,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且日益突出。

至2000年底,镇海区共有耕地13.5万亩,人均占有量为0.63亩,约为全国人均耕地的1/2,制约了镇海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随着区内一些大型企业和工程的兴建发展,工业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实现耕地的动态平衡,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海涂资源。

镇海区围垦局规划开发建设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于2007年4月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和浙江广川广川咨询有限公司,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

研究单位于2007年6月编制完成《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2009年4月14日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

甬发改农经,【2009】172号关于同意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09年10月研究单位编制完成《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稿)。

本工程实地概况见下列图片(1—1、1—2、1

—3、1—4、1—5、1—6)。

围垦工程前沿线水深-5m左右。

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域的地形、水流和泥沙条件发生了改变,随之该海域航区的通航环境也将发生变化,对水域的通航条件造成一些影响。

因此,根据国家海事主管机关的要求,我院受镇海区围垦局的委托,根据国家海事主管机关关于水上、水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船舶航行安全的规定,对该水域的水文条件变化、泥沙冲淤情况、船舶航行安全状况等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通航安全咨询报告。

1.2评估依据

1.2.1主要文件

(1)镇海区围垦局关于镇海去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通航安全评估的委托书和协议(2010年5月);

(2)《宁波市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稿)(2009年10月);

(3)《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送审稿),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3年12月;

(4)《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浙江省围垦局,1997年1月;

(宁波市滩涂资源调查和滩涂围垦总体规划);

(6)宁波市2003~2007年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宁波市水利局,2003年7月;

(7)有关部门的其它资料。

1.2.2有关规范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一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内(1969)1号1986年12月16日);

(5)《浙江省航道管理办法》(交通部1995年10月23日);

(6)《宁波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2000年);

(7)《宁波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浙江省政府令67号1995年10月31日);

(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9)《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10)《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册)(1999.9月);

(11)《浙江沿海及主要港口航行指南》及《浙江沿海及主要港口航行示意图》浙江海事局编著的2008年版;

(12)有关其它规范和规定。

1.3评估内容

评估主要内容为:

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造成该海域水流条件的变化、滩涂地形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通航条件,以及该工程施工时期对海域通航的影响等,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通航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进行通航安全评估第二章你建项目基础资料和工程内容

2.1工程地址及水文、气象

2.1.1工程地理位置

镇海区泥螺山北侧围垦工程项目,位于宁波平原的东北部,杭州湾南岸出海口,属镇海区澥浦镇管辖。

工程东濒灰鳖洋,东南接新泓口围垦工程,西连已建的泥螺山围垦工程,西北与慈溪市分界线接壤。

围区由北围堤、东围堤及已建成的泥螺山围垦工程围堤及新泓口围垦工程北直堤形成,围区总面积1.88万亩。

围区主要作为镇海物流枢纽港的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的发展用地和后备基地。

整个围区海域滩涂面自西向东倾斜,高程由2.0m降至-0.5m。

详见高程区域图(附图一)。

2.1.2工程气象

镇海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杭州湾海水调节,冬暖夏凉,气候温暖湿润。

据镇海站资料统计,气象特征如下: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6.3℃

极端最高气温:

38.5℃

极端最低气温:

-6.6℃

月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

28.1℃

月多年平均气温1月最低:

4.1℃

(2)降雨

本区雨量充沛,全年降水课分三期。

4月15日至7月15日是梅雨期,温暖空气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连期阴雨天气;7月16日至10月15日为台汛期,冷空气衰退,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台风袭击频繁,形成强烈的台风暴雨;10月16日至次年4月14日为非汛期,受冷高压控制,天气稳定少雨,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伴有雨雪。

多年平均降水雨量1401mm

最大年降水雨1920.6mm

最小年降水雨870.6mm

最大一日降量282.9mm

(3)风况

本地区常风向为NW向,频率为11%,强风向为NE偏北和NW向,最大风速23.0m/s,NW向极大风速达28.0m/s,详见表2-1.

表2-1镇海气象站(1971~1976年)风速风向统计表

风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风向

风向频率%

平均风速m/s

最大风速m/s

N

8

4

6.6

S

4

4.1

14

NNE

7

8

6.0

SSW

8

3.3

9

NNE

4

3

4.4

SW

3

3.1

9

ENE

4

1

4.1

WSW

1

3.1

13

E

7

2

5.2

W

2

3.2

12

ESE

10

5

5.2

WNW

5

7.8

18

SE

7

11

5.0

NW

11

9.6

23

SSE

6

10

5.0

NNW

10

8.4

21

c

5

(1)雾

多年平均雾日24.5d

雾日多出现于东、春季节,一般延时短,凌晨雾发至上午十时前消散。

(2)热带气旋于寒潮

根据海洋局出版的1983年~1997年《热带气旋年鉴》(原《台风年鉴》)资料统计分析,热带气旋在15年中,由西北太平洋菲律宾和硫球群岛附近形成气旋影响镇海区共37次,平均每年2.6次。

从浙江登陆的有5次,近中心最大风力均在10级~12级。

其中#8310和#8615两次强台风对本地区影响最大,临近气象站实测到风力在12级以上,其风速分别为38m/s和32m/s,风向为NNE向和NNW向。

寒潮,11月~2月份是本地区受寒潮影响的大风多发季节,由寒潮引发的大风其风向较为稳定,大多在WNW~NNW向范围内,其最大风力一般小于9级,即表明寒潮大风强度要弱于台风。

2.1.3水文

(1)潮汐

甬江口左岸镇海沿海海区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

(2)潮位(国家85基准面)

最高潮位3.34m

最低潮位-2.08m

多年平均高潮位1.07m

多年平均低潮位0.70m

多年平均潮位0.19m

年最大潮差3.67m

多年平均潮差1.76m

(3)泥沙

甬江口笠山断面1975年至1976年进行过含沙量观测,可代表灰鳖洋含沙量,见表2-2。

表2-2甬江口笠山站和海皇山、滩浒站月含沙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观测时间

甬江口

1.28

1.39

1.49

1.28

0.98

0.74

0.48

0.47

0.78

1.06

1.11

1.26

1975~1976

海皇山

2.37

1.60

1.77

1.38

0.78

0.78

0.95

0.93

0.90

0.59

1.43

3.33

1981~1982

滩浒

1.97

2.04

1.64

1.25

1.59

1.38

0.86

1.03

1.35

1.60

1.88

2.38

1992~1993

(4)波浪

镇海大游山海洋水文站波浪观测资料见表2-3.

表2-3波浪性质及特性表

区域

姓名

波浪性质

波高特征

周期特征

资料年限

风浪频率

涌浪频率

平均波高(m)

最大波高(m)

平均周期(s)

最大周期(S)

杭州湾南

镇大游山

80%

20%

0.6

6.1

3.3

8.7

85~90

2.1.4工程水文

(1)设计暴雨。

计算成果见表2-4.

表2-4设计暴雨计算成果表

时段

平均量雨(mm)

cv

各频率设计雨量(mm)

1%

2%

5%

10%

20%

1h

45

0.5

123

109

89

75

60

6h

74

0.52

209

184

150

125

99

24h

108

0.55

320

279

226

186

145

3d

148

0.53

426

372

303

251

198

(2)设计洪水。

按2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洪水位由设计暴雨推求,计算式为:

Qm=0.278×h1/τ×F

式中:

τ——汇流时间(h),h1某时段净雨量(mm),

F——积水面积(K㎡).为7.33Km2,围区北为4.83K㎡。

Qm——某时段洪峰流量(m³/s)。

计算成果见表2-5。

表2-520年已建设计洪水过程线单位m³/s

时段(h)

南区

北区

时段

南区

北区

时段

南区

北区

1

0

0

25

3.3

2.2

49

3.0

1.9

2

0

0

26

4.0

2.7

50

0

0

3

0

0

27

4.2

2.8

51

0

0

4

0

0

8

4.4

2.8

52

0

0

5

0

0

29

4.6

3.0

53

0

0

6

0

0

30

4.8

3.2

54

0

0

7

0

0

31

5.2

3.4

55

0

0

8

0

0

32

5.4

3.6

56

0

0

9

0.1

0

33

5.7

3.8

57

0

0

10

0.1

0

34

6.2

4.0

58

0.1

0.1

11

0.1

0.1

35

6.5

4.3

59

0.1

0.1

12

0.1

0.1

36

6.9

4.6

60

0.2

0.1

13

0.1

0.1

37

7.5

5.0

61

0.2

0.2

14

0.1

0.1

38

8.1

5.3

62

0.3

0.2

15

0.1

0.1

39

8.8

5.8

63

0.4

0.3

16

0.1

0.1

40

9.7

6.4

64

0.5

0.4

17

0.1

0.1

41

11.8

7.7

65

0.9

0.6

18

0.2

0.2

42

15.3

10.1

66

1.3

0.9

19

0.4

0.3

43

23.4

15.4

67

2.4

1.6

20

3.8

2.6

44

35.3

23.3

68

4.1

2.7

21

28.0

18.5

45

14.3

94.6

69

18.8

12.4

22

12.4

8.2

46

63.5

42.0

70

7.9

5.2

23

2.5

1.7

47

15.5

10.3

71

1.3

0.9

24

1.8

1.2

48

11.8

7.8

72

0.9

0.6

(3)设计潮位

统计分析各观测站不同重现期设计高低潮位见表2-6.

表2-6各观测站不同重现期设计高低潮位

重现期(年)

镇海水文站(m)

大游山海洋站(m)

海皇潮位站(m)

说明

高潮位

低潮位

高潮位

低潮位

高潮位

低潮位

9711号台风最高潮位,镇海站为3.34m大游山为3.28m。

100

3.70

-2.29

3.60

-2.27

4.21

-2.68

50

3.49

-2.20

3.40

-2.20

3.99

-2.6

20

3.21

-2.09

3.15

-2.10

3.69

-2.49

10

3.00

-2.00

2.90

-2.30

3.46

-2.41

5

2.80

-1.92

2.75

-1.96

3.25

-2.33

考虑到镇海站位于甬江口内,水位受上游径流影响较大,工程区潮位值采用大游山于海皇山站的内插值,见表-7.

表2-7工程区有同重现期设计潮位值

频率

1

2

5

10

20

工程区

高潮位

3.80

3.60

3.33

3.09

2.92

低潮位

-2.41

-2.33

-1.23

-2.16

-2.08

(4)设计潮型

设计标准。

施工渡汛期潮型频率10年一遇高潮位3.09m;堵口潮型取非汛期5年一遇频率高潮位2.08m;排涝潮型取多年平均最高高潮位2.64。

(5)速见表2-8

表2-8工程各风向组设计风速单位:

m/s

重现期

N~NNE

NE~ENE

E~ESE

NW~NNW

100

33.65

29.89

26.23

28.36

50

30.34

27.06

23.60

25.94

20

25.89

23.20

20.11

22.71

10

22.46

20.24

17.42

20.29

(3)设计波浪要素

●风推浪

风推浪采用《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中推荐的莆田公式计算,其深水风浪要素见表2-9。

表2-9深水风浪要素表

堤段

与堤线法向夹角

不利风向

计算风速m/s

风区长度(m)

计算水深d(m)

平均波长(m)

平均周期(s)

平均波长(m)

重现期

东堤南

0

NE~ENE

27.06

34000

13.46

1.58

5.57

48.38

50

东堤北

0

NE~ENE

30.34

31000

11.36

1.45

5.34

44.45

50

北围堤

45

NW~NNW

22.71

25000

10.16

1.15

4.75

35.20

20

各堤段不利风向堤前波要素表见表2-10。

堤段

夹角

不利风向

堤前水深m

平均波高

H1%

H2%

H5%

H13%

L前(m)

极限波高

是否破碎

重现期

东堤南

0

N~ENE

8.60

1.35

2.91

2.72

2.43

2.06

41.61

5.2

50

东堤北

0

N~ENE

8.60

1.22

2.67

2.49

2.22

1.89

39.23

5.2

50

北围堤

45

N~NNW

8.03

0.91

2.04

1.90

1.69

1.42

32.53

4.84

20

表2-10各堤段不利风向堤前波要素表(风推浪)

●浪推浪

各堤段堤前波要素表见表2-11。

重现期

50年一遇

20年一遇

围堤

东围堤

北围堤

东围堤

北围堤

滩地高程

-5.0

-4.7

-5.0

-4.7

潮位

3.6

3.6

3.33

3.33

H平均

3.4

2.9

3.1

2.5

H1%

5.4

5.0

5.2

4.8

H2%

5.4

5.0

5.2

4.5

H4%

5.4

4.8

5.1

4.2

H5%

5.4

4.7

5.1

4.1

H113%

4.8

4.1

4.4

3.6

波向(°)

30

349

31

349

T(s)

8.8

8.0

7.8

7.3

L(m)

76.2

66.2

65.1

58.4

破碎波高

5.4

5.0

5.2

4.9

表2-11各堤段堤前波要素表(浪推浪)

注:

波向为波浪平向,正北方向为0°,角度按顺时针计。

●风推浪与浪推浪

计算成果比较见表示2-12。

表2-12风推浪与浪推浪计算成果表

堤段

不利风向

堤前水深m

平均波高

H1%

H2%

H5%

H13%

L前(m)

极限波高

是否破碎

方法

东围堤(2%)

8.60

1.35

2.91

2.72

2.43

2.06

41.61

5.2

风推浪

8.60

3.4

5.4

5.4

5.4

4.8

76.2

5.4

浪推浪

北围堤(5%)

8.03

0.91

2.04

1.90

1.69

1.42

32.53

5.02

风推浪

8.03

2.5

4.8

4.5

4.1

3.6

58.4

4.9

浪推浪

堤前设计波要素确定。

计算结果显示,浪推浪波要素大于风推浪,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采用浪推浪计算成果。

2.2地质概况

2.2.1地形地貌

工程区处于钱塘江和甬江出海陆口交汇内侧,为回水淤积区,属较稳定的淤涨型海涂。

围区海涂开阔,高程在1.2m~-5.0m间,近岸处地势较陡,平均坡度约1.0%;-4.0m高程以下地形平坦。

近年来,由于新泓口围垦工程建设,淤涨较迅速。

2.2.2工程地质条件

经可研地质勘察,该围区堤基土层勘探深度以浅,主要分布有5个地质层,10个亚层。

(1)北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3

表2-13北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范围

11

淤泥

-5.0~4.5

0.3~0.7

局部分布

12

淤泥质粉质粘土

-5.7~1.7

0.7~2.9

局部缺失

粉土

-7.7~-1.2

3.5~11.2

全场分布

②夹

淤泥质粉质粘土

-9.0~-6.3

1.9~3.6

全场分布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20.3~-10.5

6.3~25.4

全场分布

③2

组砂

-23.6~-23.6

3.6

局部分布

④1

粉质粘土

-36.9~-33.1

1.0~1.5

局部揭露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4.6~-27.2

1.0~2.0

局部揭露

(2)东围堤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4

表2-14北围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范围

11

淤泥

-5.0~4.8

0.2~4.8

全场分布

①2

淤泥质粉质粘土

-6.1~4.8

0.7~2.9

全场分布

粉土

-8.4~-6.0

3.7~11.3

全场分布

②夹

淤泥质粉质粘土

-11.0~-8.6

3.0~4.6

局部揭露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7~-12.1

5.2~11.5

全场分布

③2

细砂

-25.8~-21.2

1.1~7.0

局部揭露

④1

粉质粘土

-33.6~-22.3

0.2~6.5

局部缺失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096~-26.7

1.0~3.0

局部揭露

⑤1

粉质粘土

-32.7~-32.3

6.1~7.9

局部揭露

⑤2

粉土

-40.6~-38.4

2.0~5.7

局部揭露

 

(3)隔堤(排涝河道)工程土层划分见表2-15

表2-15隔堤(排涝河道)工程土层划分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顶标高(m)

层厚(m)

分布范围

11

淤泥

-4.9~-2.5

0.5~0.8

局部分布

①2

淤泥质粉质粘土

-5.6~-5.4

1.5~2.6

局部缺失

粉土

-8.0~-3.3

8.1~207.6

全场分布

③1

淤泥质粉质粘土

-18.8~-15.7

8.8~19.5

全场分布

④1

粉质粘土

-34.9~-24.7

1.0~5.2

局部分布

④3

粉质粘土夹粉土

-30.9~-29..9

1.8~2.4

局部分布

⑤1

粉质粘土

6.1

0.2~7.9

局部揭露

⑤2

粉土

-40.6~-38.4

2.0~5.7

局部揭露

2.2.3地质勘测结论与建议

(1)工程区域构造基本稳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设防烈度Ⅶ度,场地土为软弱~中软土;按Ⅵ度抗震液化判别,场地内浅部粉土不发生液化;

(2)该围区土层勘探深度以浅范围内,土层可划分为5个大层,共10个亚层;

(3)各堤段浅层地基土均为淤泥质土,工程地质条件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工程措施;

(4)抗滑稳定和沉降是围堤工程首要的地址问题,建议采用土工布加碎石垫层加固方案,并在堤外脚抛石镇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加荷速率;

(5)堤基①2层淤泥质粉质粘性土和②层粉土抗冲刷性较差,建议对潮流淘刷地段采取必要的消浪防冲措施;

(6)围区地下水赋存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型,除④1粉质粘土为极微透水层外,其它土层均属微弱透水层,其中③2细砂层为中等透水性,对堤基固结排水较为有利,建议进行固结稳定计算;

(7)围区地表水化学类型为C1-——Na+型,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分解类碳酸型中等腐蚀,对普通水泥具有结晶类硫酸盐型强腐蚀;

(8)天然建材中块石料储量丰富,石质较好,可满足设计要求,但无砂砾料场分布,需向外购买商品砂。

2.3工程设计方案概要

2.3.1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

(1)工程等级。

本工程为中型工程,等级为Ⅲ等。

东围堤、水闸为主要建筑,为3;北围堤为过渡性建筑,为4级;澥浦牌排涝河道为次要建筑,为4级;围堰等零时建筑,为5级。

(2)设计标准。

东围堤挡潮标准5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堤顶高程允许部分越浪;

北围堤挡潮标准2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堤顶高程允许部分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