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453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试题四.docx

NCRE4Test4

1.若一个单核处理机的系统中有多个进程存在,则这些进程是

A)并发运行的

B)并行运行的

C)封闭运行的

D)单道运行的

A【解析】并发运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各进程均处于已开始运行与结束之间,宏观上各进程并行运行,但其实单处理器环境下某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在运行,并行运行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项。

2.组成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是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

A)进程线程管理

B)用户管理

C)死锁管理

D)网络管理

A【解析】操作系统位于底层硬件与用户之间,是两者沟通的桥梁。

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输入命令。

操作系统则对命令进行解释,驱动硬件设备,实现用户要求。

以现代观点而言,一个标准个人电脑的OS应该提供以下的功能:

进/线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通讯;安全机制;用户界面;驱动程序。

故选择A选项。

3.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程,下列哪一个不能作为进程来管理?

A)内存换页程序

B)中断服务程序

C)打印程序

D)用户应用程序

B【解析】进程是操作系统结构的基础;是一次程序的执行;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

中断服务程序,处理器处理"急件",可理解为是一种服务,是通过执行事先编好的某个特定的程序来完成的,这种处理"急件"的程序被称为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是固定在某个地址的代码段,没有进程的概念。

故选择B选项。

4.当用户在终端窗口通过输入命令来控制计算机运行时,使用的是操作系统的哪一种接口?

A)命令行

B)系统调用

C)函数库

D)应用编程接口

A【解析】操作系统提供了3类型的接口供用户使用:

命令接口:

提供一组命令供用户直接或间接操作。

根据作业的方式不同,命令接口又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节命令接口。

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提供一组系统调用命令供用户程序使用。

图形界面接口:

通过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他元素,和文字组合,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直观易懂,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操作环境。

终端窗口采用了命令行接口。

故选择A选项。

5.下列指令中,哪一种可以在用户态下执行?

A)设置控制寄存器指令

B)算术运算指令

C)关中断指令

D)切换栈指针指令

B【解析】计算机指令系统中部分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这是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可以由用户程序执行或者由操作系统执行。

题中A、C、D选项中均是特权指令,不能在用户态下运行。

故选择B选项。

6.进程调度所需的信息--进程优先级--是存放在下列哪一项中?

A)进程控制块

B)进程调度队列

C)源代码

D)编译生成的目标文件

A【解析】进程控制块的基本内容有:

进程标识符、进程当前状态、进程相应的程序和数据地址、进程优先级、CPU现场保护区、进程同步与通信机制、进程所在队列PCB的链接字、与进程有关的其他信息。

故选择A选项。

7.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多种状态,当它从等待态转换为就绪态时称为

A)唤醒

B)阻塞

C)调度

D)分派

A【解析】当被阻塞的进程所期待的事件出现时,如I/O完成或者其所期待的数据已经到达,则由有关进程调用唤醒原语wakeup(),将等待该事件的进程唤醒。

唤醒原语执行的过程是:

首先把被阻塞的进程从等待该事件的阻塞队列中移出,将其PCB中的现行状态由阻塞改为就绪,然后再将该PCB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故选择A选项。

8.当一个新的进程创建完成后,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将被插入到下列哪一个队列中?

A)就绪队列

B)运行队列

C)阻塞队列

D)挂起队列

A【解析】操作系统创建一个新进程的过程如下: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如果进程就绪队列能够接纳新进程,便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故选择A选项。

9.请分析下列程序。

intmain()

{

printf("Thisisinmainprogram");

if(fork()==0)

printf("Iaminchildprocess");

else

printf("Iaminparentprocess");}

程序正确运行后结果是

A)ThisisinmainprogramIaminchildprocessIaminparentprocess

B)ThisisinmainprogramIaminchildprocess

C)ThisisinmainprogramIaminparentprocess

D)ThisisinmainprogramIaminchildprocessThisisinmainprogramIaminparentprocess

A【解析】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fork()函数。

返回值:

若成功调用一次则返回两个值,子进程返回0,父进程返回子进程标记;否则,出错返回-1。

假设程序正确运行并创建子进程成功,那么,子进程为0,父进程为进程号,故输出ThisisinmainprogramIaminchildprocessIaminparentprocess。

故选择A选项。

10.在Pthread线程包的使用中,当用户需要结束一个线程时,可以使用的线程库函数是

A)pthread_create()

B)pthread_exit()

C)pthread_yield()

D)pthread_join()

B【解析】线程通过调用pthread_exit函数终止执行,就如同进程在结束时调用exit函数一样。

这个函数的作用是,终止调用它的线程并返回一个指向某个对象的指针。

故选择B选项。

11.进程并发执行时,若两个并发进程包含同一共享变量,则它们存在下列哪一种关系?

A)同步关系

B)父子关系

C)平等关系

D)主从关系

A【解析】异步环境下的一组并发的进程因直接制约而互相发送消息、进行相互合作、相互等待,使得各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称为进程间的同步。

题中并发的进程因共享同一变量而直接地相互制约是为同步关系。

故选择A选项。

12.当多个进程并发执行且需要相互通信时,下列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传送大量的信息?

A)共享内存

B)信号量

C)消息传递

D)管道

A【解析】共享内存指在多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被不同中央处理器(CPU)访问的大容量内存。

由于多个CPU需要快速访问存储器,这样就要对存储器进行缓存(Cache)。

任何一个缓存的数据被更新后,由于其他处理器也可能要存取,共享内存就需要立即更新,否则不同的处理器可能用到不同的数据。

共享内存(sharedmemory)是Unix下的多进程之间的通信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一个程序的多进程间通信,实际上多个程序间也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来传递信息,特点是可以高效的共享大量信息。

故选择A选项。

13.下列关于生产者消费者的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

B)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V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

C)消费者从缓冲区取产品前要先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互斥使用

D)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互斥使用

A【解析】生产者往缓冲区放产品前要先使用P操作确保缓冲区有空闲槽,即信号量表示的资源还有空闲。

故选择A选项。

14.下列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既可以满足多道程序设计且设计上又最简单?

A)可变分区

B)交换技术

C)单一连续区

D)分页技术

A【解析】题中C选项单一分区管理技术不支持多道程序装入内存,由题意满足多道程序技术排除C选项,D选项可支持多道程序技术,但是设计技术复杂排除D选项。

B选项是指将内存中暂时不运行的进程换出内存,放在磁盘上的虚拟内存空间里的内存交换技术,不属于内存分配管理技术方案。

A选项即可支持多道程序技术,设计技术又简单,故选择A选项。

15.在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可变分区内存管理方案中,内存大小为1024MB,其中操作系统占用128MB。

若按下表所列时刻进行调度,当时刻7完成后,系统中剩余的最大空闲分区是在采用首次适应算法的可变分区内存管理方案中,内存大小为1024MB,其中操作系统占用128MB。

若按下表所列时刻进行调度,当时刻7完成后,系统中剩余的最大空闲分区是

进程大小1320MB2224MB3288MB4120MB

时刻内存分配1进程1进入内存2进程2进入内存3进程3进入内存4进程2退出内存5进程4进入内存6进程1退出内存7进程2又进入内存

A)104MB

B)96MB

C)64MB

D)128MB

A【解析】进程调度过程中,内存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采用了首次适应算法,查找第一个适合大小的空闲块。

进程1、2和3都依次进入内存中,此时只有一个空闲块,该空闲块大小为1024-128-320-224-288=64MB。

在第4时刻,进程2退出,产生两个空闲块。

时刻5,进程4进入第一个空闲块,该空闲块大小为224-120=124MB。

时刻6,进程1退出,有三个空闲块。

时刻7进入第一个空闲块,该空闲块大小为320-224=96MB。

三个空闲块为64MB、124MB和96MB。

故选择A选项。

16.某虚拟页式存储管理系统采用二级页表进行地址转换,若不考虑高速缓存和快表,则进程每执行一条指令至少需要访问几次内存?

A)0

B)1

C)2

D)3

D【解析】一次访问一级索引,二次访问二级索引,三次访问该指令。

故选择D选项。

17.在一个请求调页的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页面的大小为1024B。

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访问的虚拟地址分别为2050、4121、89、1056、2100、144、4097、156、1121、2200、3996、288、2200、567、5109,系统给该进程分配3个页框。

若采用LRU页面置换算法,该进程的缺页率为多少?

A)73%

B)67%

C)60%

D)80%

A【解析】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访问的虚拟地址分别为2050、4121、89、1056、2100、144、4097、156、1121、2200、3996、288、2200、567、5109,访问的页框有15个,分别为:

2,4,0,1,2,0,4,0,1,2,3,0,2,0,5,系统给该进程分配3个页框。

若采用LRU页面置换算法,产生11次缺页,缺页率=11/15。

故选择A选项。

18.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系统中,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并减少内碎片,页面的划分

A)与页表数量相关,可以找到平衡点

B)与页表数量无关,页面尺寸越大越好

C)与页表数量无关,页面尺寸越小越好

D)与页表数量相关,可根据物理内存大小划分

A【解析】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并减少内碎片,页面的划分与页表数量相关,可以找到平衡点。

故选择A选项。

19.为预防内存换页时出现抖动(颠簸)现象,可以采用下列哪一种方式?

A)采用工作集算法

B)更换更快的处理机

C)增加交换空间

D)增加并发进程数量

A【解析】让操作系统跟踪每个进程的工作集,并为进程分配大于其工作集的物理块。

如果还有空闲物理块,则可以再调一个进程到内存以增加多道程序数。

如果所有工作集之和增加以至于超过了可用物理块的总数,那么操作系统会暂停一个进程,将其页面调出并且将其物理块分配给其他进程,防止出现抖动现象。

故选择A选项。

20.从用户角度看,文件控制块(FCB)中最重要的字段是

A)文件名

B)文件ID

C)文件使用权限

D)文件类型

A【解析】文件系统的一个特点是"按名存取",即用户只要给出文件的符号名就能方便地存取在外存空间的该文件信息而不必了解和处理文件的具体物理地址。

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文件名犹为重要。

故选择A选项。

21.下列哪一种结构属于文件的逻辑结构?

A)无结构(流式结构)

B)索引结构

C)链接结构

D)连续结构

A【解析】文件的逻辑结构有流式结构和记录结构。

故选择A选项。

22.使用文件系统时,通常要显式地进行open()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

A)将文件控制块(FCB)读入内存

B)将文件控制块(FCB)写入磁盘或缓存

C)将文件内容读入内存

D)将文件内容写入磁盘或缓存

A【解析】打开文件,是使用文件的第一步,任何一个文件使用前都要先打开,即把文件控制块FCB送到内存。

故选择A选项。

23.下列磁盘调度算法中,平均寻道时间较短但容易引起饥饿现象的算法是

A)扫描算法SCAN

B)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

C)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D)循环查看算法C-LOOK

B【解析】根据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调度算法得来的。

SSTF选择的请求距当前磁头位置有最小的寻道时间。

由于寻道时间通常正比于两个请求的磁道差值,所以磁头移动总是移到距当前道最近的磁道上去。

很明显它改善了磁盘的服务。

但是SSTF调度的缺点是可能导致某些请求长期得不到服务(被"饿死")。

此外,磁头频繁地大幅度移动,容易产生机械振动和误差,对使用寿命有损害。

SSTF算法与FCFS相比有显著改进,但并不是最优的。

故选择B选项。

24.在多级目录的文件系统中,用户对文件的首次访问通常都给出文件的路径名,之后对文件的访问通常使用

A)文件描述符

B)索引节点

C)文件符号名

D)文件地址

A【解析】在多级目录的文件系统中,用户对文件的首次访问通常都给出文件的路径名,之后对文件的访问通常使用文件描述符。

故选择A选项

25.某文件系统采用下表所示的位示图来管理空闲磁盘块。

当文件归还块号为30的磁盘块时,应该将表中哪一位置零?

行列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0

2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3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1行14列对应的位

B)1行13列对应的位

C)2行14列对应的位

D)2行13列对应的位

A【解析】30/16=1;30%16=14。

故选择A选项。

26.外部设备按数据传输的方式可分为多种类型,通常键盘是哪一种类型的设备?

A)块设备

B)字符设备

C)虚拟设备

D)独占设备

B【解析】设备按交换信息的单位来划分有字符设备和块设备两类。

,字符设备有如键盘等。

故选择B选项。

27.在I/O设备管理中,引入缓冲技术的主要原因是

A)使外部设备可以并发运行

B)匹配不同外部设备的传输速度

C)避免使用外部设备时引起死锁

D)实现虚拟设备

B【解析】为了改善中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以及协调逻辑记录大小和物理记录大小不一致的问题,在操作系统中普遍采用了缓冲技术。

故选择B选项。

28.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时,其控制设备的命令传递途径依次为

A)用户应用层→设备独立层→设备驱动层→设备硬件

B)用户应用层→设备分配层→设备驱动层→设备硬件

C)用户应用层→设备驱动层→寄存器控制层→设备硬件

D)用户应用层→设备分配层→寄存器控制层→设备硬件

A【解析】当用户使用外部设备时,其控制设备的命令传递途径依次为:

用户应用层→设备独立层→设备驱动层→设备硬件。

故选择A选项

29.解决死锁问题有多种方法,其中资源有序分配法属于

A)死锁避免

B)死锁预防

C)死锁解除

D)死锁检测

B【解析】资源有序分配法属于一种死锁预防方法。

故选择B选项。

30.设系统中有三种类型的资源(A,B,C)和五个进程(P1,P2,P3,P4,P5),A资源的数量是17,B资源的数量是6,C资源的数量为19。

在T0时刻系统的状态如下表:

最大资源需求量

已分配资源量

A,B,C

A,B,C

P1

4,0,11

4,0,5

P2

5,3,6

4,0,2

P3

4,2,5

2,1,4

P4

5,5,9

2,1,2

P5

4,2,4

3,1,3

系统采用银行家算法实施死锁避免策略,若当前系统剩余资源(A,B,C)分别为(2,3,3),下列哪一个序列不是安全序列?

A)P3,P1,P4,P2,P3

B)P3,P2,P4,P1,P5

C)P5,P4,P3,P2,P1

D)P4,P5,P1,P2,P3

A【解析】P3,P1,P4,P2,P5。

该序列下资源的数目如下表:

最大需求量

已分配

需要

可用

可用+已分配

A,B,C

A,B,C

A,B,C

A,B,C

A,B,C

P1

4,0,11

4,0,5

0,0,6

5,4,7

9,4,12

P2

5,3,6

4,0,2

1,3,4

11,5,14

15,5,16

P3

4,2,5

2,1,4

2,1,1

2,3,3

5,4,7

P4

5,5,9

2,1,2

3,4,7

9,4,12

11,5,14

P5

4,2,4

3,1,3

1,1,1

15,5,16

18,6,19

故选择A选项。

31.在计算机网络分类中,覆盖范围最大的网络类型是

A)个人区域网

B)高速局域网

C)宽带城域网

D)广域主干网

D【解析】在计算机网络分类中,覆盖范围由小到大依次为:

个人区域网,高速局域网,宽带城域网,广域主干网。

根据解析,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择D选项。

32.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汇聚层

B)传输层

C)互联层

D)应用层

C【解析】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又称为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即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中定义了四层模型(从低到高依次是:

主机-网络层(网络接口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互联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输层对应于OSI模型的传输层;应用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33.关于TCP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TCP是一种网络层协议

B)TCP支持面向连接的服务

C)TCP提供流量控制功能

D)TCP支持字节流传输服务

A【解析】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IP的传输层协议,由IETF的RFC793说明。

在流量控制上,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协议中规定,对于窗口内未经确认的分组需要重传。

TCP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故选择A选项。

34.关于误码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对误码率要求的改变不会影响系统的造价

B)误码率是二进制数据在通信系统中传错的概率

C)误码率是衡量非正常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D)普通电话线的误码率通常低于光纤

B【解析】误码率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在工作状态下的传输可靠性的参数;对于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越复杂、造价越高;对于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需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计算。

根据解析,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项。

35.如果交换机有3个千兆全双工端口与16个百兆半双工端口,则交换机的最大带宽是

A)4.6Gbps

B)6.2Gbps

C)7.6Gbps

D)9.2Gbps

C【解析】半双工交换机的总带宽计算方法是:

半双工总带宽(Mbps)=端口数*端口速率(Mbps)。

全双工交换机的总带宽计算方法是:

全双工总带宽(Mbps)=端口数*端口速率(Mbps)*2。

则混合了全双工和半双工的交换机的总带宽=半双工总带宽+全双工的总带宽。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单位换算过程中是1000为一个换算单位,而不是1024,1000Mbps=1Gbps。

3个千兆全双工端口的带宽为3*1000Mbps*2=6000Mbps,而16个百兆半双工端口的带宽为16*100Mbps=1600Mbpsbps,故总和为7.6Gbps。

根据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36.关于交换式局域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核心设备是集线器

B)主要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数据

C)支持多节点之间的并发连接

D)需要实现IP路由选择功能

C【解析】交换式以太网的核心设备是以太网交换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介质"的工作方式,可以在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并发连接,实现多结点之间数据的并发传输,从而可以增加网络带宽,改善局域网的性能与服务质量,避免数据传输冲突的发生。

以太网交换机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进行数据帧交换。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37.关于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标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1000BASE-T标准支持非屏蔽双绞线

B)1000BASE-SX标准支持屏蔽双绞线

C)1000BASE-CX标准支持单模光纤

D)1000BASE-LX标准支持多模光纤

A【解析】1000BASE-T标准使用5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100m;1000BASE-CX标准支持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达25m;1000BASE-LX标准使用波长为1300nm的单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3000m;1000BASE-SX标准使用波长为850nm的多模光纤,光纤长度可达300-550m。

根据解析,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选项。

38.关于以太网帧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帧前定界符可用于接收同步

B)前导码表示网络层协议类型

C)地址字段只能使用MAC地址

D)数据部分最小长度为46字节

B【解析】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