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88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2020年春期末考试疫情防控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优点:

低温提取,“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

无溶剂残留;

提取与蒸馏合为一体,无需回收溶剂;

选择性分离;

提取效率高,节约能耗等

1.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水B.甲醇C.二氧化碳D.三氧化二铝E.二氧化硅

C

2、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提取

A强心苷B黄酮苷C生物碱D糖E挥发油

E

二、分离

溶剂法的应用

1、酸碱溶剂法:

适于酸性成分(如醌类、黄酮类等)、碱性成分(如生物碱等)及内酯、

酰胺分离

2、溶剂分配法

各成分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因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各个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1、可以用酸溶碱沉法分离的化合物是

A、黄酮B、蒽醌C、香豆素D、强心苷E、生物碱

2、利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中,因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是

A、沉淀法B、吸附色谱法C、膜分离法

D、溶剂分配法E、酸碱分离法

D

沉淀法的特点和应用

1、专属试剂沉淀法:

雷氏铵盐沉淀季铵性生物碱;

胆甾醇沉淀甾体皂苷;

明胶沉淀鞣质。

2、分级沉淀法

水/醇法:

沉淀蛋白质、多糖;

醇/水法:

沉淀树脂、叶绿素等;

醇/醚(丙酮):

沉淀皂苷

3.盐析法:

三颗针中分离小檗碱。

1、水/醇法和醇/水法可以除去的成分分别是

A、多糖;

叶绿素B、树脂;

叶绿素

C、多糖;

蛋白质D、叶绿素;

蛋白质

E、树脂;

苷类

结晶法-结晶纯度的判断

纯化物质最后阶段常采用的方法。

主要是溶剂,结晶溶剂要对被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对杂质或冷热时都溶解,或冷热时都不溶解。

结晶纯度的判断:

均匀的色泽,一定的晶形;

熔点和熔距一般在1~2℃范围内;

TLC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

HPLC或GC分析呈单峰。

考点四:

膜分离法的特点及应用

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

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

大分子被膜截留,对中药提取液中多糖、多肽、蛋白质的截留分离。

考点五:

色谱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1、吸附色谱:

吸附能力差异,常用:

硅胶、氧化铝、活性炭、聚酰胺。

2、凝胶过滤色谱法(分子筛):

分子筛作用。

大分子首先被洗出。

常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G),及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reseLH-20)等。

3、离子交换色谱法:

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和离子交换凝胶。

适于酸、碱或两性化合物。

4、大孔吸附树脂法:

即具有吸附性,又具有筛选性分离的特点。

吸附性是由范德华引力或氢键吸附

5、分配色谱:

正相色谱:

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固定相有氰基与氨基键合相。

反相分配色谱法:

固定相极性小于流动相,固定相有十八烷基硅烷(ODS)或C8键合相。

1.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分离材料是

A.葡聚糖凝胶B.氧化铝C.硅胶D.透析膜E活性炭

解析:

葡聚糖凝胶是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球形颗粒,具有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的分离功能。

2.判定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是A.膜过滤B.显色反应C.HPLC

D.溶解度测定E.液-液萃取

判断单体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晶型和色泽;

熔点和熔距;

TLC、PC、HPLC或GC等。

[1~4]

A.阳离子交换树脂B.透析膜C.活性炭D.硅胶E.氧化铝

1.在水中可膨胀的是

2.常用于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

3.不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是

4.适合分离酸性物质的常用极性吸附剂是

A、C、E、D

本组题考查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的内容。

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水中膨胀,吸附水溶液中非极性色素的是活性炭,氧化铝不适分离酸性物质,硅胶适于分离酸性物质。

[5-8]

A.聚酰胺色谱法B.凝胶过滤法

C.离子交换法D.硅胶柱色谱法E.纸色谱法

5.主要根据氢键吸附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6.主要根据分子大小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

7.主要根据解离程度不同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

8.主要根据吸附性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是

A,B,C,D

[9-10]

A.聚酰胺B.离子交换树脂C.硅胶D.大孔吸附树脂E.膜

9.具有氢键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

10.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吸附剂是

11.对酸、碱均稳定的极性吸附剂是

12,同时具有吸附性能和分子筛性能的吸附剂是

A,A,D,D

考点六:

其它

1.分馏法:

利用混合物沸点的不同。

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挥发油。

2、升华法:

如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某些小分子生物碱、香豆素等

第二单元糖和苷类化合物

一、本章结构:

单糖

糖类低聚糖

糖和苷多糖

氧苷

苷类硫苷

氮苷

碳苷

二、大纲要求:

1、掌握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糖的理化性质。

2、掌握苷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3、掌握苷类化合物的一般性状、溶解度和旋光性,化学反应、苷键的裂解。

4、熟悉糖和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考点一、糖类化合物的分类、代表性化合

物及性质

(一)糖类的结构与分类

1、单糖:

五碳醛糖:

木糖、核糖、阿拉伯糖

甲基五碳糖:

夫糖、鸡纳糖、鼠李糖

六碳醛糖:

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

六碳酮糖:

果糖,山梨糖

七碳酮糖:

甘露庚酮糖、景天庚酮糖

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

糖醇:

卫矛醇、甘露醇、山梨醇

2、低聚糖:

二糖:

龙胆二糖、芸香糖、麦芽糖、槐糖(还)、蔗糖

三糖:

棉籽糖

四糖:

水苏糖

3、多糖:

10个以上的单糖。

多糖分水不溶性多糖如:

纤维素、甲壳素等,分子直链型。

和水溶性多糖,动植物体内贮藏的营养及初生代谢产物多为支糖链。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为均多糖,有两种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为杂多糖。

(二)糖的理化性质:

有旋光性(右旋多)、味甜,易溶于水,难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乙醚、苯等。

化学反应:

Molish反应:

试剂:

α-萘酚乙醇液,浓硫酸

菲林试剂(Fehling)-还原糖:

碱性酒石酸铜砖红色沉淀

多伦试剂(Tollen)-还原糖:

氨性硝酸银银镜

碘显色:

糖淀粉:

蓝色;

胶淀粉:

紫红色

其它:

还原糖和苯肼-苯腙,过量成苯脎

1.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

A.多元醇B.羧酸C.多羟基醛或酮

D.酯E.醚

2.葡萄糖是

A.五碳醛糖B.六碳酮糖C.六碳醛糖

D.甲基五碳醛糖E.糖醛酸

苷类化合物的分类、代表性化合

分类按苷键原子分类

1、氧苷(O-苷)

醇苷:

强心苷和皂苷是醇苷,再如:

毛茛苷、红景天苷。

酚苷:

蒽醌苷、香豆素苷、黄酮苷等。

再如:

熊果苷有尿道消毒作用、天麻苷具镇静。

酯苷:

抗真菌的山慈菇苷A

氰苷:

主要指具有α-羟腈基的苷元与糖组成的氧苷。

苦杏仁分解成苯乙腈,继续分解成苯甲醛和氢氰酸。

对呼吸中枢起镇静作用,少量可镇咳,大量中毒。

苯甲醛有特殊的香味。

三硝基苯酚显砖红色。

吲哚苷靛苷

2、硫苷:

是苷元上巯基与糖分子端基羟基脱水缩合。

白、黑芥子苷

3、氮苷:

苷元上氮原子与糖分子的端基碳直接相连。

核苷、鸟苷、巴豆苷

4、碳苷:

苷元的碳原子与糖分子的端基碳直接连接。

牧荆素:

抗肿瘤,降压,抗炎,解痉芦荟苷:

致泻

1.中药苦杏仁中所含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A.黄酮B.氰苷C.香豆素

D.木脂素E.强心苷

2、根据形成苷键的原子分类,属于S一苷的是

A.山慈菇苷B.萝卜苷C.巴豆苷

D.天麻苷E.毛莨苷

本题考查S一苷的结构特征。

糖端基羟基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的苷称为硫苷。

萝卜苷、芥子苷属于S-苷。

[1-3]

A.红景天苷B.水杨苷C.芥子苷

D.腺苷E.牡荆素

1.属于氮苷类化合物的是

2.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

3.属于硫苷类化合物的是

D、E、C

本组题考查苷的分类。

红景天苷为醇苷,水杨苷为酚苷,芥子苷为硫苷,腺苷为氮苷,牡荆素

为碳苷。

苷类的理化性质

1、溶解性:

亲水性。

在甲醇、乙醇、含水正丁醇中溶解度较大。

糖基多,水溶性大。

C-苷在水或其它溶剂中溶解度都特别小。

2、苷键的裂解

酸催化水解:

常用:

盐酸、硫酸、甲酸等。

(1)酸水解由易到难:

N-苷>O-苷>S-苷>C-苷

(2)按苷中糖的种类:

呋喃糖苷>吡喃糖苷;

酮糖苷>醛糖苷;

吡喃糖苷中,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如有COOH,则最难水解;

2,6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3)苷元的种类①芳香苷较脂肪苷易于水解。

碱催化水解:

苷元为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位有吸电子基者水解。

酶水解:

专属性高,反应温和

常用的酶:

转化糖酶水解β-果糖苷键,麦芽糖酶水解α-葡萄糖苷键,苦杏仁酶能水解β-葡萄糖苷氧化开裂反应

Smith降解法适于苷元结构易改变的苷及C-苷。

不适于有邻二醇结构的苷元。

甲醇解:

全甲基化,6%~9%盐酸甲醇确定糖的连接顺序和位置

乙酰解:

乙酸酐与不同酸混合。

确定糖的连接位置

3、苷的化学反应

现象:

两液面间产生紫色环,证明有糖或苷,单糖反应更迅速。

1、最容易酸水解的苷类为

A、O-苷B、N-苷C、S-苷D、C-苷E、酯苷

2、鉴别苦杏仁苷时主要鉴别它的水解产物

A、α-羟基苯乙腈B、氢氰酸C、三硝基苯酚

D、葡萄糖醛酸E、苯甲醛答案:

3.按苷键原子不同,苷被酸水解的易难顺序是

A.C-苷>S-苷>O-苷>N一苷

B.S-苷>O-苷>C-苷>N-苷

C.N-苷>O苷>S-苷>C-苷

D.O-苷>S-苷>C-苷>N-苷

E.C-苷>O-苷>S-苷>N-苷

4.下列吡喃糖苷中最容易被水解的是

A.七碳糖苷B.五碳糖苷C.甲基五碳糖苷

D.六碳糖苷E.糖上连接羧基的糖苷

本题考查苷键的水解。

[1-2]

A、酯苷B、氮苷C、碳苷D、氧苷E、硫苷

1、具有水溶性小、难于水解的特点的是

2、能够被碱水解的是

C,A

考点四、苷的提取:

杀酶保苷

第三单元醌类化合物

苯醌

醌类萘醌

菲醌

蒽醌

二、大纲要求

1、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2、掌握醌类化合物性质(颜色、升华性、溶解性、酸性、显色反应)。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4、掌握大黄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提取分离方法。

醌类化合物结构与分类及代表性化合物

1、苯醌类:

对苯醌。

凤眼草果实中的2,6-二甲氧基对苯醌、木桂花果实中的信筒子醌。

2、萘醌类a-萘醌,多为橙色或橙红色。

紫草素类(紫草和软紫草中)具有止血、抗炎、抗菌、抗癌及抗病毒等作用。

胡桃醌抗菌、抗癌及中枢神经镇静。

3、菲醌:

从中药丹参中得到的多种菲醌衍生物,均属于邻菲醌类和对菲醌类化合物对菲醌:

丹参新醌甲、乙、丙。

邻菲醌:

丹参醌Ⅰ、丹参醌ⅡA。

丹参醌类具有抗菌和扩冠作用。

丹参醌ⅡA磺酸钠注射液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

4、蒽醌类

(1)单蒽核类

①羟基蒽醌类

大黄素型:

两侧苯环具有羟基分布大黄、虎杖中的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均具有抗菌活性。

茜草型蒽醌:

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颜色为橙黄至橙红色。

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类。

②蒽酚或蒽酮衍生物还原产物。

新鲜大黄经两年以上贮存则检识不到蒽酚。

芦荟苷:

蒽酮类碳苷,是芦荟致泻的有效成分(溶于吡啶)

(2)双蒽核类

包括二蒽酮类、二蒽醌类,以及去氢二蒽酮类等

二蒽酮类:

番泻苷类为大黄、番泻叶等致泻有效成分

二蒽醌类:

山扁豆双醌

1.虎杖含有的主要化合物类型是

A.生物碱B.香豆素C.木脂素D.葸醌E.三萜

2.丹参的醌类成分中,属于对醌类化合物的是

A.丹参醌ⅡB.隐丹参醌C.丹参醌Ⅰ

D.丹参新醌甲E.丹参酸甲酯

3、羟基分布在一侧苯环上的蒽醌是

A、大黄素B、大黄酚C、芦荟大黄素

D、大黄酸E、茜草素答案:

A、大黄素B、大黄酸C、茜草素

D、大黄素葡萄糖苷E、番泻苷A

1、属于二蒽酮的是

2、属于蒽醌苷的是答案:

E,D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升华性及挥发性

酸性:

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相应的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顺序:

5%NaHCO35%Na2CO3,1%NaOH,5%NaOH

2、颜色反应

(1)菲格尔反应(Feigl)

醛与邻二硝基苯试剂。

醌类衍生物生成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苯醌类及萘醌类,蓝色斑点。

(3)碱液显色(Borntrager′s)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显红∽紫色

(4)Kesting-Craven反应

含有活性次甲基试剂,醌环上有未被取代的位置的苯醌及萘醌类

(5)与金属离子的反应

含Pb2+、Mg2+等金属离子,结构中含有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结构的蒽醌类化合物

(6)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0.1%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吡啶溶液,9位或10位未取代的羟基蒽酮类

1、苯醌和萘醌的专用显色剂是

A、醛类和邻二硝基苯B、无色亚甲蓝

C、对亚硝基二甲苯胺D、活性亚甲基

E、醋酸镁

2、下列化合物能发生Borntrager’s反应的是

A、大黄素B、丹参醌C、维生素K1

D、番泻苷E、芦荟苷

3、能溶于5%NaHCO3溶液的醌类化合物是

A、含1个β-OH的醌类B、含2个β-OH的醌类

C、含1个β-OH1个α-OH的醌类

D、含2个α-OH的醌类

E、含1个α-OH的醌类

A.Feigl反应B.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

C.Keller-killia反应D.Borntrager’s反应

E.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

1.用于区别苯醌和蒽醌的反应是

2.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颜色改变或加深的反应称为

3.能与茜草素反应,显蓝色的是

B、D、E

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专用于鉴别苯醌及萘醌。

样品在白色背景下呈现出蓝色斑点,可与蒽醌类区别。

在碱性溶液中,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颜色变成红色~紫红色(Borntrager’s反应),茜草素分子结构中具有邻位酚羟基,与金属离子络合(如醋酸镁)显蓝色。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法;

碱提酸沉法;

水蒸气蒸馏法(小分子萘醌和菲醌)

(二)分离:

游离蒽醌:

pH梯度萃取法;

色谱法(硅胶,聚酰胺)。

主要含醌类的中药

(一)大黄

1、化学成分

主成分蒽醌类化合物,总含量2%~5%。

游离的占10%~20%。

大多数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是以苷类存在。

游离蒽醌类代表性化合物: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1、下列哪一个不是大黄的主要蒽醌类成分

A、大黄素B、大黄酚C、大黄酸

D、芦荟大黄素E、土大黄苷

2、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大黄酸B、大黄素C、大黄酚D、大黄素甲醚E、芦荟大黄素

第四单元苯丙素类化合物

本章结构:

简单香豆素

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

吡喃香豆素

苯丙素酚类简单木脂素

单环氧木脂素

木脂素类木脂内酯:

环木脂素

环木脂内酯

双环氧木脂素:

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

联苯型木脂素:

1、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溶解性、与碱液的作用)、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3、掌握秦皮中所含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类型。

4、掌握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基本含义。

5、掌握五味子的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

香豆素的结构、分类及代表性化

合物

(一)结构苯骈α-吡喃酮

(二)分类

1、简单香豆素:

伞形化内酯、七叶内酯和七叶内酯苷(秦皮)对细菌性痢疾有效,当归内酯(独活)

2、呋喃香豆素:

补骨脂内酯、白芷内酯

3、吡喃香豆素:

花椒内酯

A.简单香豆素B.呋喃香豆素C.新木脂素

D.黄酮苷E.简单木脂素

1.补骨脂中主要成分的类型是

2.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类型是

OOOH

COOH

3.银杏中主要成分的类型是

B、A、D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一)理化性质

1、性状:

游离香豆素有挥发和升华性。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显现蓝色或紫色荧光

2、溶解性:

3、内酯的碱水解:

碱性条件下水解开环,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经酸化即闭环恢复为内酯结构。

但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就不能环合为内酯。

(二)显色反应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络和成红色。

2、Gibb’s(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C6位无取代

3、Emerson(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

4、酚羟基反应:

三氯化铁反应

1.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中长时间放置

A.不发生变化B.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

C.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D.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

E.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答案:

2、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可以与下列哪个试剂显色

A、盐酸=镁粉B、四氢硼钠C、碘化铋钾

D、硅钨酸E、2,6-二氯苯醌氯亚胺

3.含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不具有的性质或反应有

A.荧光性质B.异羟肟酸铁反应C.Gibb'

s反应

D.Kedde反应E.Emerson反应

4、羟基香豆素多在紫外下显()色荧光

A、蓝色B、绿色C、黄色D、红色E、橙色

5、香豆素类因为具有内酯结构,能够发生

A、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B、异羟肟酸铁反应C、三氯化铁反应

D、无色亚甲蓝反应E、三氯化铝反应

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1、水蒸气蒸馏法:

小分子的香豆素具有挥发性

2、碱溶酸沉法

秦皮中的香豆素

七叶内酯、七叶苷、秦皮素

1、香豆素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是因为其结构中有

A.酮基B内酯环C.苯环D.甲氧基E.糖

考点五:

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及代表性化

木脂素:

木脂素是由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

1、简单木脂素:

二氢愈创木脂酸、叶下珠脂素

2、单环氧木脂素:

恩施脂素、荜澄茄脂素

3、木脂内酯:

牛蒡子苷、牛蒡子苷元

4、环木脂素:

异紫杉脂素、去氧鬼臼毒脂素葡萄糖酯苷

5、环木脂内酯

6、双环氧木脂素:

丁香脂素、l-细辛脂素

7、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

五味子醇、五味子素

8、联苯型木脂素:

厚朴酚、和厚朴酚

含木脂素中药

五味子主成分:

五味子素、五味子醇属于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

保肝和降转氨酶作用。

厚朴:

主成分:

厚朴酚、和厚朴酚属于联苯型木脂素

A、香豆素B、木脂素C、蒽醌

D、生物碱E、黄酮

1、秦皮抗菌的主要药效成分是

2、五味子保肝的主要药效成分是

A,B

第五单元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和黄酮醇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黄酮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

橙酮

花色素和黄烷醇

双黄酮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结构分类及代表性化合物。

2.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性状、溶解性、酸碱性、显色反应)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4.掌握槐米、黄芩、葛根的主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及代

表性化合物

基本结构:

狭义的:

2-苯基色原酮

分类:

1、黄酮:

黄芩苷(黄芩)-抗菌消炎是“双黄连注射液”的主成分。

芹菜素、木樨草素2、黄酮醇类:

3—OH。

芦丁(槐米)-具有Vp样作用,用于治疗毛细管变脆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银杏叶中山奈酚、槲皮素等具有扩冠、增加脑血流量作用。

杨梅素。

3、二氢黄酮:

2、3位双键被饱和。

橙皮苷-作用同芦丁,是治疗冠心病药物“脉通”的重要原料之一。

橙皮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

4、二氢黄酮醇:

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等

5、异黄酮:

2-苯基变为3-苯基取代

葛根总黄酮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主要成分大豆素、大豆苷及葛根素。

大豆素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葛根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急性血管溶血为主,属于Ⅱ型变态反应。

6、二氢异黄酮:

广豆根中含有的紫檀素、三叶豆紫檀苷和高丽槐素等

7、查耳酮:

苯甲醛缩苯乙酮(开链)。

红花黄素(苷),治疗心血管疾病

8、花色素类:

无羰基,带正电荷,水溶性色素。

矢车菊苷元、飞燕草苷元和天竺葵苷元。

9、黄烷醇-3-醇:

又称为儿茶素类

黄烷醇-3,4-二醇:

又称为无色花色素类,如无色矢车菊素、无色飞燕草素和无色天竺葵素等。

10、双黄酮类:

(3’,8”-双芹菜素型;

8,8”-双芹菜素型;

双苯醚型)如:

银杏素、异

银杏素和白果素等;

柏黄酮;

扁柏黄酮

1、基本母核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烊盐形式存在的是:

A、黄酮B、黄酮醇C、异黄酮

D、花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