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53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docx

三葡萄酒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节葡萄酒的定义

1、葡萄酒的定义

据最新国标GB15037-2006

   葡萄酒为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饮料酒。

2、要点解析:

   1)、原料:

100%鲜葡萄或葡萄汁

   凡掺有水或其它水果汁原料,酿制而成的饮料酒,都不能称为葡萄酒。

前者属于2003年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半汁葡萄酒,后者属于配制酒。

   2)、工艺:

全部或部分发酵

   发酵程度在葡萄酒口感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酒精度和糖度的含量,或干酒或半干、半甜、甜酒,企业则会按照市场情况布局产品。

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为全发酵的干酒。

   3)、产品:

含有一定酒精度的饮料酒

   国家对酒精度没有硬性规定,但市场主流产品酒精度都在8%vol.以上,但不排除近年来由工艺改进而产生的低醇及脱醇葡萄酒。

3、普通消费者的忧虑

   1)、葡萄酒是不是三精一水兑出来的

   三精一水就是假酒。

这个疑虑源自最初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不规范,但是不是所有消费者都经历过市场规范的过程,所以这样的忧虑还存在于很多消费者的心中。

国家葡萄酒规范的完善以及企业品牌的保证是剔出这种疑虑的最有效方式。

   2)、葡萄酒里是不是掺了水

   啤酒、白酒的酿造过程都是需要水,并且对水质要求极高,消费者有可能是受这两种酒酿造思维的影响。

整个葡萄酒的酿造过程,是不加一滴水的,酿酒的葡萄在压榨前也是禁止水洗的,其上所含的杂质会在酿造过程中受到抑制,并最终过滤出去,从而保证了产品自身的安全性。

4、半汁葡萄酒的特点

   半汁葡萄酒是一个泛指名称,它不仅仅指含有50%水的“葡萄酒”产品,凡是原料中含有水,无论比例都称之为半汁葡萄酒。

其口感偏甜,没有明显葡萄品种香气及单宁等内含物应有的口感,在早期中国市场比较能够迎合消费者,成为中国葡萄酒产品发展的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

 

   经过2003年国家对半汁葡萄酒的规范整改,国内的产品已经转向规范意义的葡萄酒产品(见上贴定义),半汁酒已经很少。

5、配制酒的特点

    配制酒也称露酒,属大饮料酒概念中的分类,在葡萄酒中很少有这种提法。

    它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经改变了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如果说有些半汁酒采用了“露酒”的名字,个人认为从工艺特点上是讲不太通的。

南方很多迎合保健酒概念的葡萄洋葱酒或是葡萄芹菜酒倒可以算得上是这一类别的产品。

6、补充一点

    从定义上讲,葡萄酒属严格的发酵酒范畴。

    通常说的白兰地(如果是用其它水果制作的蒸馏酒,会在白兰地前加注水果名称,如苹果白兰地或樱桃白兰地等)虽然也是以葡萄为原料,但是由于它是经过蒸馏工艺的酒,所以不属于此葡萄酒定义范围。

    但是如果是发酵过程中人为添加白兰地以中止发酵的葡萄酒可算作特种葡萄酒,如波特酒和雪莉酒。

7、培训中的要点

     该点属于培训中重要知识点,但不属于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

     在讲解上由讲师自行把握深度,建议到要点解析即可,不需要再做更深的阐述,除非有人问起。

8、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重要界定

以上我们提的葡萄酒定义无论从国际或是国内法规来说,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定义,每个国家都会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作出一些更细的定义。

法国等葡萄酒管理完善的国家会对葡萄酒的加工,甚至其原料的种植就作出很多的限定,如各等级的种植密度及亩产等。

在我国最新的葡萄酒国标中,对品种酒、年份酒及产区酒也做了如下的界定:

年份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汁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品种葡萄酒是指用所标注的葡萄品种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75%(体积分数);

产地葡萄酒是指用所标注的产地葡萄酿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第二节关于葡萄酒的分类

    葡萄酒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照葡萄品种、工艺、颜色、含糖量、CO2含量等因素,像经纬交错一样,划分出几十种。

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几种分类方式:

1、按照CO2含量分类

    在20℃时,瓶内CO2压力小于0.05MP的葡萄酒称为平静葡萄酒,我们最常见的葡萄酒就属于此类;

    在20℃时,瓶内CO2压力等于或大于0.05MP的葡萄酒称为起泡葡萄酒;

    在20℃时,瓶内CO2(全部自然发酵产生)压力等于或大于0.35MP(对于容量小于250mL的瓶子CO2压力等于或大于0.3MP)的起泡葡萄酒称为高泡葡萄酒。

    这里必须澄清一个概念:

香槟酒是高泡酒中的一个原产地命名酒,并不是起泡酒的代名词。

中国早期的起泡酒多冠以香槟的名称,经过行业内的一些规范,在主流品牌中基本已经杜绝了此类的侵权问题。

2、按颜色分类

    葡萄酒按颜色可分为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及白葡萄酒三种,此三种颜色由酿酒葡萄的选择及工艺导致,且酒体特点也有很大的不同:

    红葡萄酒采用红皮红肉葡萄带皮发酵而成,在颜色不够的时候,会添加皮色更深的天然染色葡萄以加深颜色;口感上单宁感比较强烈,香气以果香为主。

    桃红葡萄酒采用短时间浸皮发酵而成,颜色呈新鲜的粉红色,香气及口感与以含糖量分类的同类白葡萄酒比较相近。

    白葡萄酒采用白皮白肉葡萄去皮发酵而成,正常的颜色从近白到金黄都有,口感偏酸但不刺激,香气多有花及桔科水果香气。

    现在国内市场格局还是以红葡萄酒为主(可能跟其酒体颜色比较喜庆有很大的关系),白葡萄酒为辅,极少有桃红葡萄酒。

    不过,伴随着消费者对口感及自我偏好的逐步明确,白葡萄酒的市场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了单纯搭配海鲜和应对炎日气候因素。

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女性及不习惯干红浓烈口感的人群。

3、按含糖量分类

    干型葡萄酒:

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半干型葡萄酒:

含糖量介于4.0g/L—12.0g/L的葡萄酒

    半甜型葡萄酒:

含糖量介于12.0g/L—45.0g/L的葡萄酒

    甜型葡萄酒:

含糖量在45.0g/L的葡萄酒

    目前国内市场以干型葡萄酒为主,鲜有其它三类产品,标注都在背标上,以含糖量范围形式标注。

    结合以上三种分类方式,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干红葡萄酒属于平静、红色、干型葡萄酒。

4、干红与干白

1)定义及口感特点

干红颜色为红色(宝石红、紫红色等),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其口感特点中,单宁的收敛感、酒精的刺激感和层层的酒香表现都会很明显,但是因其具体表现与原料特点、酿造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很难依据强弱先后来判断优劣,只要整体感觉和谐就能说酒质不错。

    干白颜色为浅色(黄绿、禾秆黄、金黄等),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

其口感上因不含如干红般丰富的单宁,并且含有比较高的酸度,而显得酒体清爽很多。

同样不能单依其酸度、酒精感和酒香强弱先后来判断优劣。

    往往女士和初涉品酒的人会更偏好干白一些。

2)发展历程及目前状况

   1979年长城自主研发出新中国的第一瓶干白,1984年长城自主研发出新中国的第一瓶干红。

   就如这研发顺序一般,我国建国以来最早的干型葡萄酒工业化发展都是以干白为主,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流行干红葡萄酒。

(由此可推,我国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用于酿制红葡萄酒的品种种植量是非常有限的。

   目前国内市场仍延续干红一边倒的情况,无论是从各品牌的产品结构或是渠道产品的陈列表现都不难看出这一点。

但是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强化,干白的销售也在逐渐放量,尤其是在沿海及一些经济发达城市。

 

5、葡萄酒中的甜味

葡萄酒中的甜味来源于两个方向:

一是来源于葡萄酒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一般酒中含糖量(以葡萄糖计)在12g/L左右就能明显感觉到,具体到个人会跟每人的最低域值(敏感度)有关,最低域值浓度越低较容易感受到。

该最低域值可通过锻炼来提高敏感度。

另外一个来源于酒中的酒精,酒精和葡萄糖含有相近的化学结构,理论上(与浓度有关)可在感官上产生回甜的效果。

干型葡萄酒的酒精已经可以产生回甜,特别是酒精度偏高的酒则更明显。

如果消费者有问到干型葡萄酒为什么会有甜味,就可以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糖类物质较敏感或是对酒精度较敏感(不等同于易酒精过敏)。

6、关于消费者口感的讨论

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感觉绝大多数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购买的动机往往是养生、流行,选购的品种也局限在解佰纳、赤霞珠、蛇龙珠,倒不是因为喜欢这种口感,更多的可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口感偏好,不了解葡萄酒,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曾经接触过一般的消费者和相对专业一些的人群,发现这样一个情况:

只要有一个尝试对比的契机,偏甜及果香、成熟度好一些的葡萄酒胜出的机会往往很大。

导致这一偏好可能是因为亚洲人吃味精的习惯,偏甜但不能太甜太腻,同时不习惯太生的酒。

7、市场常见葡萄酒品种

1)起泡酒

起泡酒是在20℃时,瓶内CO2压力等于或大于0.05MP的葡萄酒的统称,按期颜色、糖度、气压的大小和形成原因还有若干小的分类项目。

由于目前国内产品类型比较单一,这里也就不再进行说明。

 其口感方面,气泡是个重要的因素,其在口中破裂产生的刺激和在杯中持续上升的美感是此类酒区别于常见平静葡萄酒的关键。

再加上酒体的挺拔平衡,一起构成了起泡酒评价的重点。

 该类葡萄酒中需要重点提出的就是“香槟”的概念,只有原产于法国香槟地区,用传统香槟工艺酿成的起泡酒才能称为香槟。

在常温情况下,香槟瓶内的压力可达到4-6个大气压,因此开酒的时候千万不要对着人。

国内张裕、王朝和沙城长城都有起泡酒品种,目前查到的情况为张裕最多,6款,从其包装来看主要针对喜庆场合。

2)冰酒

冰酒就是在12月~1月份,在零下7度以下,采摘自然气候里结冰的葡萄果,压榨时温度不低于-5℃,不高于0℃,压榨后葡萄里的水份是呈冰晶状,采用压榨出的浓郁的蜜浆酿造成的酒。

从某种意义上,低温就是一种浓缩方式。

冰酒盛产于德国及加拿大,闻起来有明显的蜂蜜和干果香气,其酒体呈金黄色,甜的口感可能会有清新的甜、蜂蜜的甜和偏腻一点的甜,具体会因为品种和工艺有所差别。

冰酒因甜在口感上有短时间的不可逆性,所以被定为餐后酒,配甜度相当的甜品饮用。

   目前国内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能产真正意义上的冰酒的地方还十分有限。

   国人虽喜好偏甜的口感,但是如无合适的引导,消费者对单饮过甜的冰酒喜好还是有限的。

3)白兰地

白兰地是葡萄酒经过蒸馏和放在木桶里经过相当时间的陈酿而成的酒。

属蒸馏酒范围,酒精度在40度以上。

我们所熟悉的VS、VSOP及XO为白兰地按陈酿年份划分的等级。

白兰地里经常会提到“干邑”一词,它与香槟一样,也是原产地命名,换而言之,只有在法国干邑地区以特定的工艺生产出来的白兰地才能称为干邑。

   目前国内王朝及张裕都有白兰地产品,但就纯白兰地产品来看,似乎进口白兰地,如人头马、马爹利、轩尼诗等因成功附加社会地位因素而格外受欢迎;国内白兰地配制酒则因延续了药酒健康养生的概念和物美价廉,而能占一席之地。

8、部分其它葡萄酒品种

1)贵腐酒

贵腐酒指在葡萄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绿葡萄孢,葡萄果80-90%的水份都被蒸发后形成了糖份很高、芳香浓郁的贵腐葡萄,用这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贵腐葡萄酒主要分布在法国、匈牙利、德国、奥地利。

对气候要求很严,需要早晚潮湿,中下午有强度适合阳光(防过度氧化),收获前不能有大雨(防腐烂)。

一般来说一棵葡萄树上的葡萄可以做一瓶葡萄酒,而要做贵腐酒只能做一杯。

此酒酒精度不高,除了蜂蜜和干果蜜饯的香气外,似乎还带有麝香的气味,使得虽同属甜酒,但是与冰酒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冰酒犹如少女,那贵腐酒就充满成熟女人的魅力。

此酒国内还无生产,也没有进口的大力度推广。

2)波特酒

波特(PORTO)酒属于酒精加强葡萄酒,是在发酵没有结束前加入白兰地,使其酒精度高于15度而强行终止发酵过程的酒。

由于未完全发酵,波特酒的口感偏甜,可分为白波特、宝石红波特、茶色波特、年份波特、迟装瓶年份波特、同一酒庄年份波特。

波特酒原产于葡萄牙北部的多罗河岸(DOURO),也是一种具有原产地命名的葡萄酒分支。

它可能是最早出现的用于长途运输的酒,并促进了玻璃瓶和酒塞的出现。

3)雪莉酒

雪莉酒与波特(PORTO)酒同属酒精加强葡萄酒,是在发酵结束后加入白兰地的酒,酒精度一般在17-20度,从甜到不甜都有。

雪莉酒产自西班牙南部安达鲁西亚地方(Andalucia),面向卡堤兹海湾之处,主要以Palomino葡萄为主,另外两个品种是MoscatelGrodoBlanco,以及制造甜酒的PedroXimenez。

9、培训建议

该知识点中不需要讲如此之多的分类方式,受训者一次接受信息的容量有限,建议稍微提及分类方式,让受训者知道有这么回事,而重点讲解主要产品所属类型及其特点,如干红干白。

如果有其它类型的葡萄酒需要引入,也可以在培训过程中,用实物对消费者喜好作一个低成本的初步试探和调研。

第三节关于葡萄的介绍

1、

葡萄的结构

葡萄果实由三个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

果皮6%~12%,果核2%~5%,果肉83%~92%。

果肉是主体,富含糖分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但是单宁的含量非常少,葡萄酒中主要的单宁、色素及酚类物质都基本上来源于果皮。

2、鲜食葡萄与酿酒葡萄

沙地葡萄、河岸葡萄等这些概念也许离我们太远,但是提起平常吃的葡萄水果,大家也许能提起点兴趣。

其实葡萄品种按照用途分是可以分为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的,两者之间不仅有区别,而且差别还很大。

1)形态不一样

鲜食葡萄粒大、形散、皮薄,常见品种有巨峰、玫瑰香等,大小从一般常见的大小到乒乓球般大小,形状从椭圆形到圆形、颜色从绿色、黄色、玫瑰红色到深紫色都有;

酿酒葡萄粒小、紧凑、皮厚,品种除我们常见的三珠、梅乐、霞多丽等,还有相当多的如增芳德、神索等,加之其变种无数,更是难以尽数。

大小差别不如鲜食品种大,颜色也是各种都有,而且同一种品种因气候的不同也会存在颜色的差异。

2)内含物含量不一样

鲜食葡萄通常果肉多汁少,口感上甜美,成熟好的葡萄少有单宁强烈收敛感(类似苦味和涩感),同时多数品种香气比较单薄;

酿酒葡萄则果肉少汁多,内含物丰富,即使成熟好,口感上也有比较强烈的酸感,香气相对浓郁些。

3)用途不一样

两类葡萄在用途上可以实现通用,但是为了突出各自品种优势,鲜食葡萄多用于鲜食或制干,酿酒葡萄多用于酿酒。

据统计,用于酿酒的葡萄占世界葡萄总量的85%。

3、常见红葡萄品种

1)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古老的法国主流品种之一,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种植面积最广的红葡萄品种。

其酿制的酒色深,单宁厚重,酒体浑厚有力,适宜陈年。

2)品丽珠(CABERNET FRANC)

   古老的法国调配品种之一,赤霞珠品种的绝对伴侣。

酿制的酒酒色较赤霞珠略浅,特色相近,但略柔和,极少用于酿制单品种酒。

3)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

   古老的法国品种之一,但是表现不佳,自引入中国后有突出的表现,遂为大家所熟悉。

为张裕卡斯特酒庄主打品种。

4)美乐(MERLOT)

  古老的法国调配品种之一,多用来柔化传统解百纳品系酿制的酒体,新世界也有国家单独用此品种做酒。

其酿制或调配酒体往往柔和易饮,但如果把握不好,也会有肥厚之感。

5)西拉(SYRAH)

   古老的法国品种之一,但是法国表现有限,现在最著名的产地为澳洲,且尤推西拉和赤霞珠的混酿品种。

其酿制的酒酒色深(澳洲酒多呈紫红色),有力。

  赤霞珠、品丽珠和蛇龙珠其英文名称第一个单词皆为“CABERNET”,最初引进命名时按吴越音音译为“解佰纳”,作为一个品系的名称。

此三珠加上美乐,为法国最常用的调配混酒的品种,每年的调配比例不定,依据当年品种表现而定。

   张裕虽注册了“解百纳”引起不小的争议,但是从一些资料上看,似乎它的 “解百纳”定义为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和美乐四种品种,但在酒标中对解百纳的调配说明很少。

   解佰纳和赤霞珠是目前国内最受认可的产品品种,甚至于时至今日,很多消费者还保持着“品牌+解佰纳/赤霞珠+xx”的选购标准。

4、常见白葡萄品种

1)霞多丽(CHARDONNAY)

传统法国品种,以夏布利和香槟产区用的最为广泛,目前也是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泛的白葡萄品种。

其酿制的酒因产地气候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风格表现,但总体而言,酒香丰满芬芳,易于陈年。

2)雷司令(RIESLING)

传统德国品种,法国阿尔萨斯及奥地利也有广泛种植,在中国的酿酒白葡萄中,种植面积应仅次于霞多丽,喜凉爽气候。

其酿制的酒不似霞多丽风格迥异,往往会顺着一个香气内敛、层次丰富,酒体含蓄雅致的方向,展示不同的魅力。

3)贵人香(ITALIANRIESLING)

原产意大利品种,芳香明显,国内多用此品种酿造甜型酒,但总体而言,用的还是十分有限的。

4)长相思(SAUVIGNONBLANC)

原产法国品种,喜凉爽气候,现在新西兰非常流行,国内很少有这该品种酒。

其酿制的酒酒体硬朗、酸度高,有明显的桔科水果香气。

为张裕凯利酒庄主推单品种。

张裕所出白葡萄酒,高端品种基本上为霞多丽和雷司令,但在其中端白酒中,除了这两个常见品种之外,还涉及有贵人香、麝香和李将军三个品种,推出时间不详,可能会有白葡萄品种市场初探的倾向。

5、葡萄品种的适应性种植

   我国自1892年起多次从不同国家引进各种葡萄品种,但真正大面积种植推广的品种并不多,这跟品种的适应性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过程十分复杂,包括植株的抗病性、优秀性状筛选及品种表现等环节,待到筛选结束,可能已筛选掉很多的品种及其变种。

   我司目前在烟台,与法国阿海威公司成立有国内首家脱毒嫁接苗木专业公司,引进酿酒苗木上百种,并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适应性试验,为酿制高品质的产品做好了技术后备。

   对于近期张裕“解百纳”注册成功事件,从法律角度进行努力是一个方向,逐步改变产品品种调配及推出新品种也许也是可行的途径。

 

6、品种表现与气候

品种表现与气候息息相关,这种关联甚至不是简单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立体的,包括不同区域的大气候差别,同一区域不同地块、年份的差别,也包括同一地块不同植株的微气候差异。

具体包括:

1)气温和日照

适宜的气温和日照有利于葡萄的成熟和内含物的积累风格,太冷且日照达不到生长需求的地方,葡萄无法成熟;而太热且日照过剩的地方葡萄内含物积累有限,平淡如糖水。

纬度几乎是这两个因素的结合体现,这就是酿酒葡萄种植范围局限在南北两个纬度带内的主要原因。

2)土壤

葡萄的种植土壤分为壤土、沙土、沙壤土及砾石土壤,它们之间可能单独存在,也有可能分层存在,影响着葡萄植株的营养、灌溉、热量保温积累,甚至于产生类似矿石味的特殊风味。

3)降水

降水则讲究的是适宜,虽然总体而言越少越好,但在葡萄生长的季节里对雨量的宽容度还比较大,可是收获前的雨对原料来说绝对是场灾难,它会直接导致果实的破裂氧化,使一年来的努力打折。

4)海拔

海拔升高,气候变化显著,气温渐低,日照、土壤等条件随之变化,往往能在炎热的低纬度地区造就一片适合葡萄生长的土地,云南的部分葡园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5)坡度

坡度中经常提到东南西北的方向,这里的主要区别在于日照不一样(在没有水体的情况下),然后是坡度不同,排水量有不一样,不过这一点很少提。

6)大面积水体

大面积水体由于热容量比较高,使得近水种植区气候较温和,无霜期较长;其深水反射出的大量蓝紫光和紫外线也非常有利于葡萄的成熟和着色;另外水域往往与坡地共存,这也造成了不同位置的植株灌溉条件的差异。

表1不同情况影响因素列表

条件

因素

不同区域

同一区域不同地块

同一地块不同年份

同一地块不同植株

气温

日照

土壤

降水

坡度

海拔

大面积水体

以上打“√”表示不同条件下某个气候因素上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越极端越好,都会有个适宜的范围。

7、常见的几个概念

在解释以下概念之前,先给它们做个帽子,以划分清楚各个概念所针对的方向。

众所周知,葡萄酒行业里有句老话:

葡萄酒质量好坏,先天在于葡萄,后天在于工艺。

有了好的原料,才可能酿出好酒美酿。

以下这几个概念就是从原料角度出发,并得到广泛认可的。

1)年份概念

   年份本身是个比较中性的概念,暗示产品的品质与当年的原料品质挂钩,但并不存在一定好坏的论断。

   年份标注的是酿制葡萄酒的葡萄采摘年份,而不是葡萄酒成品出厂年份,它是当年葡萄生长积温、日照和雨量的综合表现。

一般而言,在葡萄生长允许的条件内及产区大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好的年份,气候干燥(雨量少),日光明媚,葡萄的含糖量高,成熟度好,但同时产量也会相对平均产量有所降低。

   我国年份酒的泛滥应该能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为国产白酒及黄酒有炒陈酿年份的历史,认可年份几乎是个惯性思维定式;一为传统葡萄酒有这样的概念可以现用照搬。

其实不是基于原料品质的葡萄酒年份只是毫无依据的炒作,有经验的消费者完全可以从酒体感官表现中,推测葡萄酒的真实年份。

  2006年新国标中规定:

年份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是指葡萄采摘的年份,其中年份葡萄汁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体积分数)。

2)产区概念(含小产区)

   产区概念的先决条件在于,该区域已经经过实践证明适宜原料的种植,核心在于产区条件的差异性能够赋予原料突出的品质或特色。

   此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囊括几乎所有影响葡萄品质的环境因素(包括天然和人为的),可以按照不同的细分条件细分小产区。

但是如果要推出一个有力的产区概念,需要实际划分的产区能够真实地酝酿出有特色或突出品质的优质原料。

   现下,国内的小产区概念基本上等同一个符号,这使得以上提的观念成为了一个理想状态,但随着消费者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产区的理解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关注最根本的原料品质。

这样的符号概念必定会实体化。

3)树龄概念

   树龄的概念最早由威龙提及,现在已不占主流,也算是葡萄种植里的一个传统概念。

其依据为实生苗木的根系会随树龄的增加向下扎根,扎根深,则吸收养分的地域特点越明显。

   但这个概念对于扦插苗木不太适用,扦插苗木无主根,其根系浮于表层土,且植株相对易衰老,其表现无法与实生苗木相抗衡。

   实生苗:

直接由种子繁殖的苗木。

   扦插苗:

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8、培训建议

   该知识培训讲解建议根据培训对象及培训深度加以区分。

   对于一般消费者,鲜食葡萄为熟悉事物,可以由两者区分引起兴趣,品种概念只需要明白品种风格不同即可。

如果该地区竞品某个概念比较强或是需要凸现我们产品的卖点,可以重点讲一下这个概念的含义,如产区或是年份等。

   对促销人员,可以重点明确下“长城海岸”的产区卖点。

 

第四节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1、何谓酿造

酿造在学术里面也称为“发酵”,属于生物工程四项工程之一(其它三项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