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54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 李商隐诗两首.docx

届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练习7李商隐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必修3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鉴赏: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

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

首联闻蝉鸣而起兴。

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

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

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

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

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

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

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

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

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

“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

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限时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琴弦  船舷  玄奘  炫耀

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

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

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

解析:

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D项,chóu,chóu,chóu,dǎo。

答案:

B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罔然。

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

A项,罔—惘;B项,霄—宵;C项,筹—愁。

答案:

D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

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B.无复鸡人报晓筹 筹:

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C.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

迷惘,茫然

D.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

占卜

解析:

D项,卜:

预料。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解析:

D项,“全篇是一首咏物诗”有误,本诗不是咏物诗,是以篇首二字“锦瑟”作为标题的摘字体无题诗。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

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

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

解析:

D项,《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

答案:

D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挑衅/悻然 牌坊/染坊 踉跄/琳琅满目

B.绯红/王妃 栏杆/枪杆 炫耀/头晕目眩

C.骁勇/嚣张 投奔/奔跑 挟持/汗流浃背

D.赚钱/撰写 混浊/混合 撩拨/烟熏火燎

解析:

A项,xìn/xìnɡ,fānɡ/fánɡ,liànɡ/lánɡ;B项,fēi,ɡān/ɡǎn,xuàn;C项,xiāo,bèn/bēn,xié/jiā;D项,zhuàn,hún/hùn,liáo/liǎo。

答案:

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网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

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

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网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

就目前来看,网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毁誉参半         B.规范

C.毕竟D.登堂入室

解析:

A项,“毁誉参半”即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意见不一。

B项,“规范”在此处意为“使合乎规范”。

C项,“毕竟”是一个副词,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

D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用在此处是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是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B.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传播二手烟,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C.我国是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无论是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还是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都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D.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网络文化。

解析:

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熔于一炉”后加上“的报纸”。

B项,不合逻辑,“劝阻……戒烟”不妥,应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C项,搭配不当,“改善”和“水平”“程度”不搭配,应把“改善”改为“提高”。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围棋棋子按颜色区别黑白两方,但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

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想要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①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②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

③“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

④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⑤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⑥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A.②⑥④①③⑤B.②⑥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⑤②⑥③①

解析:

填空部分应先说明胜负规则,即第④句要放在前面,后面的根据连词“而”及上下句相应的词语,还有标点和前后照应,可确定其余几句顺序为①③⑤②⑥。

答案:

C

5.填入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代谱写了中国历史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因素。

①李唐帝国获得了政治、财政、军事上的强盛

②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③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

④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

⑤最终,经由中唐走向消失

⑥南北朝那种农奴式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

A.①③④②⑥⑤    B.④③①②⑥⑤

C.①③④⑤②⑥D.④③①⑤②⑥

解析:

根据选项信息,A、C两项中③和④相连,明显不合逻辑,故排除;再看B、D两项,分歧首先在于①后的连接,⑤明显不能承接①,故排除D项。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1)颔联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向来为人称道,试析其妙处所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的颔联是全诗的核心,第一个典故,包含着作者对爱情与生命消逝的伤感,第二个典故,在作者的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作者悲苦的心灵。

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的凄凉。

(2)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呼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令人不胜惘然了。

“岂待追忆”意即:

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

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

“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

 

(二)课外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3)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________”字。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

(2)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留 柳

(2)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3)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

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惜。

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注:

①端居:

闲居。

②素秋:

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

请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语言运用

11.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

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__①__是出于什么原因,__②__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__③__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

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__④__坏,__⑤__坏不到哪里去。

验之现实,大致不错。

以文学钻营的人,则另当别论。

答: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

答案:

①不管 ②只要 ③就 ④即使 ⑤也

 

12.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友谊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 友谊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

 

情深唯有李义山

我很喜欢李商隐,他的诗也许我们读不懂,但那种朦朦胧胧,依稀仿佛,似有似无,感觉得到,捉摸不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吸引着千百年的中国读者。

读他的诗,只能取其总体上的感觉、领受、颖悟、融通,而不斤斤于字句的诠释、词义的解析、要旨的体认、典故的实证,宁可失之于细部的推敲而获得整体,宁可失之于枝节的深入而把握全盘,宁可失之于末端的探究而得窥完豹,你被作品的美学意境所感动,所共鸣,所吸引,所呼应,你的阅读任务,也就完成了,你的阅读目的,也就达到了。

最初喜欢上李商隐,是因为那一首晦涩难懂的《锦瑟》,那一首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吟诵的《锦瑟》,当时最爱的是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千年前的哀怨透纸而出,究竟有多少的感慨才能写出这一首《锦瑟》呢?

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多情、专情、痴情者比比皆是,但如此深情者,也许就只有李商隐了。

那个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对妻子思念的李商隐;那个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才高八斗的李商隐;那个浅唱“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惆怅失落的李商隐;那个拥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清词丽句的李商隐;那个我们最爱的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小李——李商隐。

幽心不独伤离别,情深唯有李商隐。

深情二字,是义山诗的特点。

刘熙载言义山的诗“深情绵邈”,张采田则云其诗“哀感沉绵”。

这其实是因为义山的一生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心,发为诗句。

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夹在牛李两党间的斗争中,怀才不遇,一直都郁郁不得志。

唐代有诗人在其诗《哭李商隐》中曰:

“虚负凌云壮志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一生襟抱未曾开!

不禁替这个自小崭露头角的义山可惜,他属于那种大器早成的人,凭他的悟性,从娶了恩人敌党的女儿时,就已料到了这样的结局。

可是悟到了又如何?

他又能如何呢?

他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吧!

所以只能眼睁睁地卷入两党间的斗争中,聪慧的人注定是悲哀的,尤其是在那个乱世中,因为他比别人更清醒地看清了局势,预见了未来。

古语有云: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但是,义山终究是义山,七分深情,三分忧郁,成就了这个我们所爱的李商隐。

固执地认为义山的忧郁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所以时常在想,如果他如陶潜般淡定恬静、安贫乐道,或如李白般蔑视权贵、寄情山水,他会不会活得开心一些?

但是他若真如他们这般,就不是我们所爱的李商隐了。

李商隐年少时的才华为令狐楚所赏识,于是提拔他,他的仕途一度很顺畅,但令狐楚死后,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依傍,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从此,陷入了牛李两党的斗争中,他本无意介入,却无奈造物弄人,背上了“忘恩、背义”的骂名,这对他那样清高孤傲的个性,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吧!

而妻子的离世则是他心口一道永远的伤疤。

他不像太白般花间一壶酒可以邀得花月徘徊影凌乱,所以,他的不甘、愤恨、无奈全都反映在他的诗里,字字珠玑,行行血泪,伤怀而不泣,欲哭而无泪。

另外,一直很奇怪当时才高八斗的义山被许多人爱慕着,却为何在妻子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

原来深情的人也最为痴情啊!

858年,45岁的李商隐离开了这个他深爱并怨恨的世界。

浮生若梦,透过泛黄的纸页,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那个落寞的李商隐身着一件青衫端坐于窗前,在明月清辉的映射下轻吟: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都将如镜花水月般,映入历史的回音中。

写到这里,我才霎时明白,“一弦一柱思华年”寄托了他多少的心酸往事。

不要责备义山“一生襟抱未曾开”,因为,在那个沉郁的年代,独爱这样的李商隐。

(本文摘自新浪博客,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