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06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3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docx

第一单元教育学及其价值

第一单元:

教育学及其价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教育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能够形成这门学科的框架。

并引导学生形成学好教育学的愿望和决心。

1.学习目标:

(1)掌握国内外有关教育学的概念,并能够通过阐述它的由来理解其内涵;

(2)理解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

(3)了解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4)理解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5)领会学习教育学的目的,形成学好教育学的愿望。

2.学习内容:

首先,从“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开始,通过对教育学概念的辞源学分析,帮助学习者了解掌握国内外有关教育学的概念,并能够阐述它的由来,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同时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进行分析,探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而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最后,对教育学的学科价值做出讨论,带参与者思考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分析思考教育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意义以及对教育政策调整与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

3.单元课时:

4学时

4.学习材料:

教科书、钢笔、油笔或其它书写笔。

主题一:

教育学是研究什么的?

对于刚刚从中学毕业,进入到师范院校接受教师教育的你来说,“教育学”是一个既陌生,但又具有新意的词汇。

什么是教育学呢?

一、教育学的概念

(一)教育学概念的辞源学分析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的“教育学”(英语为pedagogy,法语为Pédagogie,德语为p?

dagogik)均源于希腊语的“Paidagōgia”,希腊语“Paidagōgia”由两部分构成,即“Pais”(儿童)和“agein”(引导),所以“Paidagōgia”的原意是引导儿童学习的学问。

后来,发展为Pedagogy,以此来指称“教育学”。

1913年,美国学者亨德森在《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

“教育学(Pedagogy)通常被理解为教的科学和艺术”,有必要修正和扩充教育学的内容。

于是,19世纪末,英语国家的人们开始用“education”取“pedagogy”,并用education作为学科和教授职位的名称,Pedagogy基本上被废弃不用。

中国的“教育学”一词最早源自日本,王国维于1901年5月翻译由日本立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并刊载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引起国人广泛关注,自此,中国才有“教育学”一说。

(二)教育学的概念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含义:

一是作为所有教育科学门类的总称,与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等并列;二是指各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也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或教育学原理等;三是指作为一门课程教材的教育学用书。

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其进行研究。

因而,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活动1.1:

请你查阅英文词典,对pedagogy和education两个词的词义进行辨析,由此说一说你对“教育学”的理解,并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要探讨、揭示种种人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阐明各种教育问题的规律。

(一)教育现象。

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

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教育学探询和发现教育问题、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应答和解决教育问题。

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及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等。

(三)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教育学研究教育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某一规律进行揭示和说明;二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系进行阐释和解释,这其中包含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面,教育领域中的普遍规律。

如,教育和社会发展间的规律: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间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间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一定的人口质量和数量间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一定的地理环境间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一定的文化间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和人的身心发展间的规律;

(2)第二个层面,学校教育的工作规律。

如,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规律;(3)第三个层面,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规律。

如教学规律、德育规律、学校管理规律。

活动1.2:

请你查阅三种以上的不同版本的《教育学》(或者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等)教科书中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规定,谈谈你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理解,并把你的认识写在下面。

主题二: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教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

了解它的历史,研究它的遗产,对于学习教育学,丰富与发展教育学,都有重要意义。

纵观教育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

但是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教育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尚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的教育认识活动称为“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在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关于教育的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们的哲学或思想着作中。

中国的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老子的《老子》、庄子的《庄子》、无名氏的《中庸》、朱熹的《四书集注》、王守仁的《传习录》等。

西方的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教育专着,如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无名氏的《大学》、韩愈的《师说》及西方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等。

其中,《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但就其理论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而言,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也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尚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阅读材料1.1:

关于《学记》与其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

也是我国教育论着的光辉篇章。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学记》中的某些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学存在的学理依据。

《学记》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制和视导制度、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教与学的辨证关系等问题,都做了精辟的论述。

《学记》在综合各家学派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第二,尊师重道。

《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

第三,藏息相辅。

《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

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既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

这一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

第四,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概括出的重要规律,包含四条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不凌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五,启发诱导。

《学记》云: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就是说,教学要注重启发诱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第六,长善救失。

《学记》认为: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狭窄、自满自足、畏难不前。

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法得当,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

这要求教师懂得掌握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阅读材料1.2: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35—约95年)是古罗马教育史上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对罗马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特别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1.昆体良的教育观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雄辩家。

但是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从一定意义上讲,德性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

另一方面他认为,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其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

但是,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

2.昆体良的教学观

(1)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

(2)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

(3)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还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

3.昆体良的教师观

(1)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

(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奖惩时要注意分寸;

(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

(5)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随之迅速提高,科学研究也飞速进步,特别是机器大工业的问世需要更多掌握科学知识的劳动者,促使教育日益扩展。

伴随着教育实践的扩张,教育学从哲学和其他学科中逐渐分离出来,成长为一门相对独立、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学科。

历史上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单独一门学科提出来的是着名的英国学者培根。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了出来,将其理解为“指导阅读”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并列,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从理论上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教育经验,研究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上所提出的新问题,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着作。

但是,由于他的宗教立场和目的,人们又很难把它看成一本真正的科学着作。

阅读材料1.3:

夸美妞斯的《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是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论着,夸美纽斯本人被尊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资产阶级教育家的鼻祖。

1.《大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2)教育的作用:

“教育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

(3)重要思想:

“泛智论”(使所有的人通过教育而获得广泛的、全面的知识,并且使智慧得到普遍发展)。

2.教育教学原则:

(1)教育原则:

适应自然。

(2)教学原则:

便利性原则;迅捷性原则和彻底性原则。

3.关于对《大教学论》的评价:

(1)进步性: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不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主张,它的问世,促进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

(2)局限性:

(1)受夸美纽斯宗教信仰(天主教)的影响,其教育思想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没有摆脱神学唯心主义的影响。

(2)方法论上停留在一般经验的描述,只是总结了某些教育现象,因此,概括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上都有待提高。

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最早始于哲学家康德,他于1776~1777年和1786~1787年两度在哥尼斯堡大学开设了教育学讲座,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不仅论述了科学教育的独特性,而且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着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此,赫尔巴特也被认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阅读材料1.4: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普通教育学》概述: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着作。

《普通教育学》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伦理学。

他还创办了全世界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赫尔巴特亲自在这所学校里讲学,全力开拓教育学的理论。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

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普通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1)主要观点:

“教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教育目的是为了形成学生一定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从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特别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分析因素”;同时以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作为其教学论基础的思想,有合理的成分。

(3)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了着名的“阶段性教学”,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教学阶段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掌握知识环节

钻研

理解

观念活动状态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兴趣阶段

注意

期待

探求

行动

教育方法

叙述

分析

综合

应用

3.对《普通教育学》的评价:

(1)进步性: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不仅对德国,而且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且它也成了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着作之一。

(2)局限性:

赫尔巴特的理论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并在客观上维护了德国容克贵族的利益。

如它保留了中世纪的教育因素;压抑了人的个性的发展;教育目的要使培养的人适合于贵族的利益等,这些都是保守的和消极的。

随着生产、科学、文化的迅猛发展,学校教育逐渐普及,人们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日趋繁盛而深入,教育学的地位越发得到巩固。

1825年,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出版了《人的教育》一书,并第一个创办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幼儿园,其运用“恩物”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构成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幼儿教育学。

1835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出版了《德国教师教育指南》,对德国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专业指导产生了巨大作用,形成了其在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其《人是教育的对象》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在强调教育普遍规律的同时,竭力探讨了教育的民族性,开创了俄国民族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先河。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阐发了其社会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提出真正的教育应该放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使教育为人的完满生活做准备。

(三)教育学科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经验学科相继兴起。

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教育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使教育学的发展走上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重要的教育学着作和教育学派别: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着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年)和《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年)。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当实验教育学及其后继者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惟一有效方法时,它就走上了教育学研究中“唯科学主义”的迷途,受到了来自文化教育学的批判。

2.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代表着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和《教育学的展望》以及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文化教育学作为科学主义的实验教育学和理性主义的赫尔巴特式教育学的对立面而存在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德国乃至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学性质等方面都给人许多的启发。

3.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代表性着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和《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阅读材料1.5:

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Dewey)美国着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现代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民本主义与教育》概述

这本着作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的主要教育理论着作,在世界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美国实用文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

2.《民本主义与教育》的基本理论观点:

(1)“教育无目的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用教育术语来说,就是:

(1)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2)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2)学校课程的组织要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的课程体系为中心。

(3)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将学校看成一个雏形的社会,要学生在现实中学习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而且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4)教学过程应该注重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同时要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性。

3.对杜威及《民本主义与教育》的评价:

(1)进步性:

杜威以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同时,重视教育实践与儿童中心的教育观点,有一定进步的意义和积极因素。

(2)局限性:

杜威以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来论述教育,将人看成一个生物的人;其哲学思想是经验主义的,因而不承认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强调儿童经验的积累,而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

4.批判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性着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布厄迪尔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和阿普尔的《教育中的文化与经济再生产》、吉鲁的《教育中的理论与抵制》。

批判教育学的理论来源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斯等,但主要是深受马克思主义和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是批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二、当前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不断拓展

教育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需要运用诸如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病理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教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才能揭示教育规律,论证教育原理,说明教育方法,指导教育实践。

由于科学的综合化发展越来越趋于主导地位,教育学日益与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逐渐深化,在内容方面更加丰富;再加上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为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所以,各国的教育学在不同的思想体系指导下,都将有更新的发展,在理论上也都深化一步。

活动1.3:

结合你所学的专业,和你的同学讨论教育学与你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看教育学是否建立在广阔的学科背景之上,并把你的认识写在下面空白处。

(二)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扩大、发展和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教育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诞生的标志,几乎对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广泛、深刻的影响。

自此以后,随着人类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与变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有关教育的研究就由一门学科逐渐演化、发展为一个学科群,至今已成为一个与多门学科有着交叉复杂关系的、呈开放和发展势态的学科体系。

其中的每一门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研究教育。

换句话说,今天的教育学已成为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其任务在于超越日常经验,以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探讨教育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与价值,并为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支持。

阅读材料1.6:

教育科学分类框架表(瞿葆奎唐莹,1997)

以教育学科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方式运用其他学科

将被运用学科作为分析框架

分析教育中的

形而上问题

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

教育伦理学教育美学

分析教育中的

社会现象

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

教育人类学教育法学教育人口学

教育生态学教育文化学

分析教育中个体的“人”

教育生物学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

采用被运用学科的方法

运用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

教育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未来学

研究者如何运用方法分析教育活动

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

教育实验学教育信息学

综合运用各门学科解决教育的实际行动问题

分析与其他领域共有的实际问题

教育卫生学教育行政(管理)学

教育规划学教育技术学

分析教育领域独有的实际问题

课程论教学论

以教育理论为研究对象

元教育学教育学史

(三)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者们已不仅仅注重从自己的哲学或伦理学的观点出发,来提出一些有关教育的规范性要求,而是更加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当代教育实践也迫切呼唤教育理论的指导,越来越多的实践工作者参与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之间进行着多种形式的接触、交流和对话,使得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四)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在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各国教育的相互联系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