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648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docx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剖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采用了2008年初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关于广东省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如生产成本的提高、金融危机的波及人、民币的升值、政府政策宏观调控以及原材料的价格的浮动。

为此提出了建议,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产业的升级与企业转型,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在广东省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FDI撤资生产成本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

 

ABSTRACT

ToadopttheeconomicstatisticaldataabouttheforeignbusinessmendirectlyinvestinGuangdongProvinceinthebeginningof2008,thisarticle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posethecausewhytheinvestmentdecreaseforthepastfewyears.suchastheincreaseofoutputcost,affectoffinancialcrisis,riseinvalueofRMB,macro-controlofgovernmentpolicyandthefloatanddriftinthepriceofmaterial.Forthereason,thefollowingaresomeinterrelatedpolicyproposal,justlikeincreasethepowertoadjustmacro-control,promotetheescalationofindustryandenterpriseconvey,raisetheexploitefficiencyabouttheforeignbusinessmendirectlyinvestinGuangdongProvincewhichcanbringintoplayfurthermore.

[keyword]FDIcapitalremoveoutputcostfinancialcrisisriseinvalueofRMB

 

目录

一、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

二、广东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

(2)

﹙一﹚生产成本的提高

(2)

1.劳动力成本

(2)

2.税收成本(3)

3.扩张成本(4)

﹙二﹚金融危机的波及(5)

1.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5)

2.美国从广东省成衣进口已经明显衰退(5)

3.不少服装订单转移至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工业区(6)

﹙三﹚人民币升值(6)

﹙四﹚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产业转移政策(8)

﹙五﹚原材料价格的浮动(10)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11)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变外向型经济为开放型经济(11)

﹙二﹚合理运用WTO允许的鼓励中限制措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12)

﹙三﹚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企业并购环境(13)

﹙四﹚鼓励外商投资向中北部地区转移(13)

参考文献(15)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原因的剖析

一、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广东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过去的十年里呈下降趋势。

出口倾向的下降说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市场慢慢从国外转向国内,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战略定位从最初的以国外市场为主转变为国内外市场并重,这可以从出口倾向由1990年的67%降为2005年的55%得到证实。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倾向的改变与我国对外资的政策密切相关。

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出口导向性政策,限制它们在国内的销售比例,导致了非常高的出口倾向。

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开始逃离珠三角,围绕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从而也引致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

经济的高速增长、13亿人口的庞大需求、低廉的要素资源。

所有这些元素都被专家学者拿来作为分析外企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依据。

但是,外资企业在中国主要栖息地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却在发生新的变局。

2007年有超过一万家外企从广东不辞而别。

而据广东省外经贸厅的官方报告,2007年广东实际迁走的外商投资企业为244家,计划搬迁的为28家,涉及销售额12.14亿元人民币。

东莞和深圳成为了外企撤离的“重灾区”。

 深圳市政府统计数据显示:

2007年以来,深圳共有600多家企业迁走,年产值约170亿元,占全市2007年工业总产值的1.6%;另据东莞市工商行政部门的统计数据,2007年迁出东莞并向工商部门办理了注册地变更手续的企业达到500余家。

港台企业构成了迁移大军的最主要阵容。

仅2008年1月,就有60多家台资企业从东莞撤离。

而据香港工业总会一份调查显示,珠三角目前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

南方地区外资的撤离风波得到了北方的映照。

据悉,截止到今年1月底,已经有103家韩资企业“无故撤离”山东。

而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称,目前在华投资韩国企业约2万家,其中有20%出现亏损,预计将有4000余家亏损企业将撤出中国。

前所未有的外资撤离潮招徕了国际舆论的有关关注。

综合分析,广东省目前撤离的外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集中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

而在搬迁的外企中,92%左右都是合同外资在100~300万元之间的中小企业。

除了一小部分转移到国内其他地区之外,相当数量的外企选择了东南亚等亚洲国家作为自己新的栖息地。

二、广东外商直接投资减少的原因

﹙一﹚生产成本的提高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

当初外商资本蜂拥到广东省主要是利用广东省的成本优势,如今中国市场成本发生变动并进而侵蚀到外企的利润时,选择撤离就成为外资最原始的商业冲动。

1.劳动力成本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不仅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工资标准,而且也强制性规定了职工应当享受的福利标准。

在广东省外资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厂,其新增成本大约都在50%左右,不仅如此,由于外企集中地区本身就存在着劳动力“短缺”的事实,人力资本的升值预期就更加强烈。

随着国际市场萎缩和劳动力成本升高,出口导向的外资开始撤离。

本轮外资撤离广东省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

去年下半年,由于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升、订单和销售利润减少、未来盈利预期降低等,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根据广东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前十个月,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251宗,同比增加92%。

如东莞市1至10月发生企业欠薪逃匿事件561宗,仅十月份就达107宗,预期今春广东省因欠薪逃匿还会使劳资纠纷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那些本币贬值国家如韩国的投资者开始抽资,尤其在实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加大了外资的成本,促使许多以制造为主的外资撤离。

2.税收成本

今年开始实施的“两税合一”新政废止了外资企业享受的优惠税率(平均为13%),而转为与内资企业一样的平均税率(30%左右),由此压缩了外企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出口退税由原来的17%下调到了目前的13%,而且今年5月将会再次下调到5%。

由于约50%的外资企业的产品返销母公司或者出口海外,出口退税的减少直接削减了其利润所得。

2007年以来,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据统计,与2003年相比,去年外企各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27.4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仅上升0.8个百分点,这种结果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3.扩张成本

一方面,作为原来地方政府吸引外资最核心的武器—土地受到了宏观层面的硬性约束,工业用地由此受到了扼制;另一方面,环保要求、绿色GDP成为考核企业的重要指标。

对于那些依靠来料加工的外企而言,扩大再生产可能承受的风险大大增强。

劳动力成本上升,两税并轨和环境成本提高,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信号。

那么部分外资企业的撤离,只能说其无法适应中国自身的转型,所以此类产业将会进行梯度转移,转到用工成本更低、有税收优惠和环境标准宽松的地方去。

而留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将面临自身的转型,以适应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资本短缺的广东很长时期内引进外资都是以廉价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为筹码,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尽管这种“以市场换资本”的方式让外企纷至沓来并驱动了工业化的扩张,但也让广东深尝了耕地锐减、空气污染等透支未来之苦。

基于广东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广东引进外资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地调整,即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

根据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企将不再被鼓励进入传统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型领域。

至于,牵涉到重要矿产投资和关系到国家经济安的产业,限制外企进入也是国际惯例,广东当然也不例外。

﹙二﹚金融危机的波及

  自去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直至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首先有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等公司的破产,到后来美国国际集团(AIG)等保险公司的崩溃,以及大量的商业银行纷纷破产或被国有化,甚至有制造业公司倒闭。

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债券和金融衍生品为投机对象的危机,当风险资产价值发生亏损时,就会在投资者间产生心理恐慌而形成大量的规避风险的行为,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并提高了信贷成本。

当前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范围实体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大量公司减产甚或停产,整个经济呈现出下行趋势。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势必会遭遇严重影响。

1.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全球金融危机,广东省作为纺织品生产加工大省,纺织经济受到的冲击十分巨大,国际市场不景气必然致使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承受巨大压力,资金紧张、产品积压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衰退,致使广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部分受阻。

据部广东省纺织服装企业透露,往年圣诞节前夕明年上半年的订单都已基本排满,但今年有很多企业的订单还无着落。

2.美国从广东省成衣进口已经明显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广东省出口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服装对美国的出口加速下滑,低成本优势的减弱使得广东省服装对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尚有明显下降,美国从广东省成衣进口已经明显衰退,其中受配额限止类别产品衰退幅度相对较大,广东省服装出口美国市场份额亦有明显锐减。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从2008年12月1日起,每两周发布广东省纺织品成衣进口的统计报告,对广东省产品进行数量监测。

3.不少服装订单转移至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工业区

由于价格竞争逐步减弱,部分美国进口商已放弃从中国广东省进口,不少服装订单转移至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工业区,而越南自2007年1月11日加入WTO之后,美国随即于该月中旬对其解除了纺织品配额限制,越南输美纺织品开始出现急速增长。

到目前为止,尽管越南对美国的服装出口有所放缓,但其出口增幅在主要供应国当中仍高居首位,与我广东省输美服装急速下滑的走势相比反差依然较大,部分广东织服装企业亦受到相应冲击。

﹙三﹚人民币升值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将使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商品变得更贵,因而会减少广东省一般贸易的出口,而对加工贸易影响不大。

因为加工贸易的特点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人民币升值虽然增加了外币表示的商品出口价格,但同时降低了本币表示的原材料进口价格,两者几乎可以相抵消。

而广东加工贸易占广东进出口贸易的2/3强,一般贸易只占不到1/3的比例,这样的贸易结构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进出口贸易影响很大。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造成我省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涨,影响到国际竞争力,进而导致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使部分工人下岗,失业增加。

人民币自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幅已13.31%。

2007年全年升幅6.9%,而且2008年以来的升幅也已超过了2%。

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行情下,许多外企不得不提前以产品涨价来进行对冲,其市场议价能力受到抑制;与此同时,由于出口以美元结算,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也加大了企业的交易成本。

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广东省地区外贸依存度高,出口商品结构以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型制品的轻纺产品等为主,出口品附加价值低,价格弹性大,国际竞争力弱,货币汇率风险大。

这样的经济结构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较大。

以纺织行业为例,纺织服装行业原材料主要来自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使得纺织服装行业对人民币升值异常敏感。

因此,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广东省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根据权威部门测算,人民币升值1%,服装行业利润下降4%,而整个纺织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率仅有3.3%至3.4%。

现在很多订单一般都是三个月以后交货,但三个月以后的价格很难确定。

只能按预计来定价,但客户又很难接受产品价格包含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广东省的纺织服装行业以服装为主,服装行业因出口依赖度最高,受损最大。

近来,人们时常可以听到广东省的中小型纺织企业倒闭或迁移的消息。

网上更有传闻,广东省近9万家中小纺织企业中,有近十分之一的企业已倒闭或搬迁。

在广东省投资的韩国企业,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业。

前几年,它们来中国生产,将产品销往大陆,丰富的利润也使其缺乏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动力。

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极大压缩了在华韩企的利润,部分韩企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从而出现了一些在广东省的韩资企业的管理层夜间集体逃离的。

﹙四﹚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产业转移政策

近年来国家政策调整,2007年国际出台了有关环保节能降耗劳保,出口退税,利率调整等多项宏观调控政策。

对此,很多外资企业感到难以消化,近年来广东因工人短缺推高工资水平,而劳动合同法实施将增加劳动力平均成本约20%,据香港贸易局的调查,这将提高刚资企业劳动成本23%,2008年8月纺织服装类上调出口退税率2%,由于海外客户此前愿意接受出口货价调升,承担部分成本上涨压力,因此。

政府的扶持性政策他们也要分一杯羹,这样2%出口退税是在工厂,国外客户,外贸企业三者之间分享的。

落在生产企业好处就明显没有以前多。

 从目前来看,撤出广东省的外企最后主要进入到了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

不过,外企资本的这种切换方式并不足以说明广东省市场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一方面,与亚洲各国相比,广东省的人力资本仍具有比较优势。

在工程师等技术人员领域,中国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平均工资要低于印尼、马来西亚、 泰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外资税率平均在30%左右,基本上高于或至少广东省的税率水平一样,而且广东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还保持原来15%的税率。

客观地判断,外资撤离广东省主要是成本变化从而推动外企从广东撤离的结果,首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即向用工成本低、税收优惠和环境标准宽松的地方迁移是必然的规律。

对于广东省而言,完全没有必要靠牺牲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要素来挽留惟利是图的国外资本,而对于那些继续留在广东的优质外企,要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

其次,要区分跨国性转移和跨区性转移。

跨国性转移非一省政策所能左右,而对于外企在省内不同区域间的转移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加以引导,这种转移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的重新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再次,要区分适应性转移和扩张性转移。

对于外企那种规避成本或者环保标准的适应性转移,宏观政策几乎无法强求,而对于那些将研发环节留在广东但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扩张性转移,政策不仅不应给予限制,相反应当进行适当的鼓励。

但是我们应关注,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可能引致产业的空心化,并且还会加大失业流量,因此,对于外资的撤离,宏观政策应当掌握好其演进的节奏与速率。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消除外资撤退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外资流出,增加创汇能力,中国外管局去年12月23日宣布将一般企业出口货款预收汇比例从10%上调25%,进口货款延期付汇比例从10%调整到25%。

2008年12月,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对于非正常撤离中国的外资,将跨国追究与诉讼,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针对外资撤离中资银行股份,中资机构如中投公司接盘的可能加大,以提振境内外投资者信心。

一方面外资撤离中资银行表明3年前的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策略基本失败,作为银行管理机构必然对此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从2008年9月份国内A股市场的IPO已经停止,政府必须提振投资者信心以重启IPO,故中资机构接收外资抛售股份的概率增大。

﹙五﹚原材料价格的浮动

据广东省有关方面统计,2008年1月—-9月,广东原材料及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高于同期工业产品价格涨幅5.3%,尤其是企业的运输与物流成本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各种原材料价格相应上涨,2007年国际市场主要商品特别是原油与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原油价格2007年12月比上年同期上涨44.93%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2006年分别上涨71.5%与19%基础上有涨了9.5%,谷物与植物油价格全面上涨,其中小麦上涨87.12%,豆油63.39%。

棉花上涨19.47%尽管原油价格已经回落,但已被拉动上升原材料价格调低态势滞后严重。

广东省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材料来源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相关工业原材料与中间产品价格提升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价格上涨进而严重影响出口。

另外,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推动下,国际相关产品钢材与农副产品等价格也大幅上涨,出口加工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烈的制约,工业制成品价格涨幅落后于初级产品,仅靠提价转移材料成本上升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原材料的价格浮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较少也是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之一。

随着国际市场萎缩和劳动力成本升高,出口导向的外资开始撤离。

本轮外资撤离广东省地区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首当其冲。

去年下半年,由于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上升、订单和销售利润减少、未来利预期降低等,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根据广东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前十个月,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251宗,同比增加92%。

如东莞市1至10月发生企业欠薪逃匿事件561宗,仅十月份就达107宗,预期今春广东省因欠薪逃匿还会使劳资纠纷案件数量有所增加。

那些本币贬值国家如韩国的投资者开始抽资,尤其在实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加大了外资的成本,促使许多以制造为主的外资撤离。

但是我们应关注,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可能引致产业的空心化,并且还会加大失业流量。

因此,对于外资的撤离,宏观政策应当掌握好其演进的节奏与速率。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

针对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广东省外贸出口遇到前所未有困难的新形势,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大量外资撤离广东,为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变外向型经济为开放型经济

必须结合加入WTO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使政府部门从保护角色转化为裁判和服务角色,逐步退出市场可积极发挥作用的领域,减少对商品、要素的直接控制,放松行政性管理,减少行政性审批,打破行政性垄断等,为内资和外资提供同等竞争条件。

要与WTO有关规则相对照,尽快改革或取消政府政策中与WTO规则明显冲突的直接干预企业经营、计划管理经济等经济政策或措施。

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规则组织和发展经济,着力建设清正廉洁、公平高效、管理科学、与市场经济和国际全面接轨的政府机构和运行机制,使福建成为全国发展环境最优、最具增长活力的新型开放区域。

﹙二﹚合理运用WTO允许的鼓励中限制措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据广东省有关方面统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减少对外资的控制,新的协议要求本国不得硬性规定产品外销比例和国产化程度要求。

但“乌拉圭回合”讨论的投资措施共有14项,但最后禁用的只有4项,我们可以利用未被禁用的其他措施代替禁用的措施,例如“出口要求”未被禁用,可以通过加强“出口要求”措施取代禁用的“当地成份”要求措施。

要更多地采用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外商直接投资,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出口、转让技术、扩大就业,并制订相应的包括出口退税、所得税减免等在内的政策措施。

WTO的协议和规则中有很多“灰色区域”,存在少弹性和回施余地、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WTO也有很多合法保护手段、特殊保障措施、应急条款等可以为我所用。

当前我省正在制定“十五”规划,要结合WTO过渡期因素,注重加强对于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研究及过渡期保护政策的研究。

加入WTO后我国将有五年左右的过渡期保护政策,从时间上说与我省的“十五”计划是相衔接的。

用足用好过渡期政策,不仅可以使我省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在过渡期内尽可能地扩大领先优势,更要使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营得调整时机。

﹙三﹚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企业并购环境

必须认真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结合加入WTO的要求,尽快研究出台有关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加强研究如何促进跨国公司实现跨国购并的各种办法。

跨国购并作一种市场经济行为,需要良好的法律体系。

西方发达国家跨国购并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

反垄断法、跨国购并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

就我国目前与跨国购有关的立法情况看,必须尽快填补反垄断法、跨国购并审查法的立法空白,确立跨国购并的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跨国公司提供更为广阔的购并空间。

我省则应重视完善企业购并环境。

一是培育并完善资本市场。

要吸引跨国公司更大程度地参与企业购并,就要培育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积累更加丰富的经营管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经验,并有相应制度和机制保护资金运作安全、高效;二是要减少地方行政干预;三要加强对外商购并中的国有资产评估的规范和监管;四要完善企业资产转让和交易制度,使投资者获得者获得有效的企业退出机制和资产增值的途径,力争使企业并购利用外资有较大突破。

﹙四﹚鼓励外商投资向中北部地区转移

人民币升值以及2008年两税合并的实行,会使外商投资的成本相对上升。

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则可以弥补这一成本上升的问题。

生产重心将从特殊经济区域转移到更广泛的经济地带。

即受制于珠三角要素资源的约束和其他地区商业环境的改良,绝大多数外企将在完成自身产业的重新分工——将研发中心留在东部地区,而将生产加广东省工环节辐射到比较成本较低的中西部。

而外商投资中西部的增加,又可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这一举措,实际上实现了利用外资的双赢。

显然,完成以上四个主要方面的自我改造和转型并非一般意义的外资所能为。

只有那些资本与技术势力雄厚的跨国企业才能跟上广东省政府的节拍。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广东省引进外资企业数量的减少或者说部分外企撤离正好是政策杠杆和外资选择互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广汉.港粤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与制度创新[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3]郭强编著.节约型社会[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4]陈红蕾.国际贸易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5).

[5]内地对香港进一步扩大开放CEPA补充协议五签署[N].人民日报,2008-11-2(05).

[6]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区域经济专家谈珠三角经济转型[N].证券时报,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