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490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合物纯度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DSC法.docx

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

《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编制说明

1.制标任务来源

本标准系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09B051《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制订,现已完成。

2.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对低分子化合物进行纯度测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来,在八十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它是测量在程序控温下,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的技术。

又分为功率补偿式(PowerCompensation)和热流式(HeatFlux)两种。

与其它测定纯度的方法相比,DSC法测定纯度具有许多优点:

试样用量少,快速,操作简便,不需要标准品,不需分离杂质,能测定物质的绝对纯度,由DSC曲线计算出的杂质含量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合于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

ASTM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DSC技术测定物质纯度的标准,为DSC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美国药典在1980年20版开始确定DSC法作为药品纯度检验的标准方法推荐使用,并推荐DSC为药品纯度检验及生产质量控制方面的首选方法。

DSC法也被标准定值机构列为可供使用的标准定值方法。

本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年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2009B051《化合物纯度测定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制订,部分工作承接山东检验检疫局1999年度科研项目《差示扫描热分析(DSC)对固体有机化工品纯度、熔点测定的研究》(SK9903)的研究内容,并于2001年完成山东省地方标准《邻苯二甲酸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纯度测定》的制订。

本标准的制订参考了ASTME928-01《纯度的差示扫描热法测定标准试验方法》。

本标准立项后,课题组积极组织攻关研究,建立了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对化合物纯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实验条件进行了实验,得到纯度测定的优化条件;同时,组织了多个实验室参加的一致性水平试验,获得了方法的精密度、重现性及再现性数据。

3.原理

用DSC测定纯度的方法在六十年代中期提出,后经许多研究者对数百种物质进行纯度测定,证实DSC用于纯度测定是有效的。

从理论上看,高纯度且结晶完善的化合物,其DSC熔融峰非常尖锐。

熔融峰变宽是估计化合物纯度的灵敏标准,纯度降低,熔融起始温度降低,

峰高度下降,熔程加宽。

根据Van’tHoff方程,样品熔点(Tm)与纯品的熔点(T0)差为:

式中:

H:

纯样品的摩尔熔融焓;X:

杂质的摩尔分数;T:

热力学温度,K;R:

气体常数,8.314J/molK。

为得到T0与ΔH引入熔融过程中任意样品温度(TS)下熔融分数F(F=(T0-Tm)/(T0-TS))概念,将Van’tHoff方程代入F,得到下式:

Ts—1/F图应为一直线,外推可求出1/F=0时纯样品熔点T0,从直线斜率可求出X。

实际Ts对1/F并不呈直线关系,当试样纯度较低时,直线偏离程度尤为严重。

这是由于试样预熔融面积在试样初熔面积中占有相当比重,使DSC曲线求得的熔融部分的分数F偏低。

为消除偏离,需作校正,加一小块面积Ax到各部分面积An和总面积A中,添加面积的大小,通过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直到Ts对1/F拟合为一条直线。

通过选取DSC曲线中线性最好的一段进行横坐标(温度)等分,得到DSC曲线不同熔解温度对应的热焓值,以Ts对1/F作图,求出几个Ts时的熔融分数,便可以计算出杂质含量。

4.方法提要

在密封坩埚内准确称取样品,准确至0.00001克,为了导热良好,在测定前应将试样稍加研碎,但不能使试样在研磨后形成凝聚体,在操作中,要尽量使试样平铺在样品皿的底部,压紧,将死体积减至最小,用冲压模将坩埚密封,放入量热池内进行实验;实验前要按规定用金属铟对仪器的温度进行校准,保证实测温度的准确性,并对不同的升温速率进行基线校准。

获取试验样品的DSC谱线,在符合条件的DSC谱线上选取20等份温度的热焓面积进行处理,一般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熔融过程10%-50%,在这一区域内,DSC谱线符合纯度测定模型要求(Van’tHoff方程)。

影响测定样品纯度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样品因素,如样品的易吸湿、潮解;外界干扰因素,如样品坩埚条件、保护气氛围;实验因子,如升温速率、样品称样量;模型参数选择,如模型回归数据量、回归范围。

其中,实验因子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5.测试条件的确定

5.1由于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但可以对日常化工品检验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易吸湿、潮解样品在样品的储存、处理及称量过程中要尽可能在干燥条件下进行。

依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为获得具有可比性且重现性好的实验数据,对在不稳定环境下的易吸潮样品的测定,采取的方法是:

可在测定程序的起始平衡温度前加入一段(如10分钟)样品等温过程(ISOTHERMAL),消除样品的处理历史。

5.2坩埚的选择及预处理

在保证测定准确性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条件,对一般无特殊腐蚀性样品的测定,一般铝质坩埚能满足要求;由于纯度测定升温速率较慢,使用常用的半密封坩埚会造成熔融或半熔融状态下样品的挥发,因此必须使用密封坩埚,这对测定易挥发性样品(如精萘)尤其重要。

对高精度测定,使用前坩埚必须经加热预处理。

5.3保护气流速影响

量热池内通入N2、He气的主要作用是消除样品热(裂)解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保护气流速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不是关键因素,实验选择20-40ml/min。

5.4升温速率的影响

样品的升温速率是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在升温过程中样品存在温度梯度,造成测量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别,较低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提高测定的准确性,但会增加实验耗时,通过实验,在升温速率低于1C/min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不会带来影响,见图1。

5.5样品量的影响

样品量大小对于测定结果的灵敏度及准确性有明显影响,较小的样品量有利于消除升温过程中样品的温度梯度,提高测定的灵敏度,但较小的样品量受外界影响(如样品称量)而产生的误差较大,样品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对实验结果进行二次拟合,考虑到允许的测定误差及不同样品的摩尔分子量不同,此值可在2-3mg波动,见图2。

图1.升温速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图2.样品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5.6模型(软件)参数设定

模型参数主要有回归数值个数及回归范围,缺省的数值个数为20,这足以保证实验数值的代表性及足够小的误差;而回归范围的设定必须依据样品的DSC谱图进行,起始点的选择要避免样品开始熔融时杂质的干扰,终止点的选择要避免超过谱图的最大值,保证在处理区段内热焓变化增量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关系。

在符合条件的DSC曲线上选取20等份温度的热焓面积进行处理,一般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熔融过程10%-50%,在这一区域内,DSC曲线符合纯度测定模型要求(Van’tHoff方程)。

具体过程如下:

①得到图3所示试样熔融曲线,测定熔融峰面积ABCD;

图3.纯度分析模型参数的设定

②将熔融峰面积ABCD自基线向熔融曲线作垂线(DE),将熔融峰至少划分为10份;

③确定分部F处的温度TF,TF为分部F的熔融温度,F由式

(1)给出:

(1)

式中,F:

分部比;ADEA:

分部面积;ABCA:

熔融峰总面积;

④分部F的熔融温度TF按照下面方法计算:

•在与试样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对铟进行试验,得到图4所示熔融峰;

•作图得到铟熔融峰前缘线的斜率l;

•在试样熔融分部ADEA的E点作与斜率l相同的切线并与基线相交于G,G点处温度即为熔融分部ADEA对应的熔融温度,通过这一方法,由系统误差引起的温度漂移对纯度计算的结果影响不大;

图4.金属铟前伸斜率示意图

5将分部比的倒数(1/F)为X轴,此分部对应的熔融温度为Y轴作图,见图5;

图5.纯度分析模型回归校准示意图

⑥通常情况下得到图5所示的向上弯曲的曲线,通过不断对熔融面积ABCA、ADEA加上面积X对1/F重新进行修正,见式

(2),直到得到经过修正的接近线性的1/F-T关系;

(2)

⑦计算经校正的1/F-T直线的斜率与截距(T0),并由式(3)得到TF:

(3)

⑧由式(4)计算得到试样中杂质的摩尔分数:

(4)

式中,X2:

杂质摩尔分数;R:

气体常数,8.314510J/molK;

:

熔融焓,J/mol;

:

纯试样的熔点,K;

6.DSC法测定纯度的适用范围

在杂质含量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杂质的影响,被测样品已背离DSC测定原理所要求的待测样品为理想的固溶液这一基本要求,因此,该方法不适用于较高杂质的纯度测定。

通过美国标准物质研究所(NIST)提供的一系列DSC纯度测定基准物质(SRM1514),可以对使用DSC技术测定样品纯度的准确度受杂质影响的程度进行评估。

实验表明,在杂质含量高于3%-4%时,测定准确度的误差已高于0.2%,该方法已不适用,对于要求较高的纯度测定(0.1%),杂质应低于2%。

7.方法可靠性验证

用DSC方法测定化合物纯度,其可靠性必须验证,可通过两种方式:

1、通过其它分析测试手段或数据处理方式证明样品条件满足Van'Hoff方程的要求;

2、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方法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8.DSC方法测定纯度与经典方法比较

实验样品为邻苯二甲酸酐(C8H4O3),它在进口有机化工品中占很大比重。

原先采用容量滴定(HG2-319-79)对纯度进行检验,测定平行误差要求小于0.1%。

实验条件:

升温速率:

0.7C/min;起始平衡温度:

122.00C;终止温度:

136.00C;

氮气流速:

25~30ml/min;样品量:

~2.5mg。

通过对DSC曲线一阶导数,在熔融峰中无隐藏的干扰峰,这可基本排除杂质与样品形成共熔物的情况。

在符合条件的DSC曲线上选取20等份温度(横坐标)的热焓面积进行处理,一般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熔融过程10%~50%,即F=0.1~0.5。

对同一邻苯二甲酸酐样本样品分别用容量滴定法和DSC法测定7次,结果见表1。

表1容量滴定法和DSC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酐(苯酐)纯度结果

实验方法

测定结果(%)

平均值(%)

R.S.D.

容量滴定

99.71,99.74,99.72,99.73,99.75,99.77,99.67

99.73

0.03

DSC法

99.74,99.77,99.74,99.75,99.78,99.75,99.74

99.75

0.02

设容量标定法的样品为样本1,DSC热分析法的样品为样本2。

证明容量滴定法与DSC法测定纯度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别。

当显著性水平=0.05时,查t值表(=12),t1-/2()=t0.975(12)=2.179。

t=1.4682.179=t0.975(12),证明DSC方法与经典容量方法结果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别。

9.DSC方法的重复性与再现性试验

9.1一致性水平试验方案

一致性水平试验参照GB/T6379.2-2004、ISO5725-2:

1994进行设计,共5个实验室参与试验计划,分别为:

1号,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2号,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3号,上海检验检疫局化工材料检验中心;4号,TA公司上海实验室;5号,兵器工业第五三研究所。

试验样品邻苯二甲酸酐纯度为3个水平,每个实验室在每个水平上进行7次测试,测试原始数据见表2。

表2原始数据:

邻苯二甲酸酐纯度

实验室i

水平j

1

2

3

1

99.74

99.77

99.74

99.75

99.78

99.75

99.74

99.09

99.13

99.11

99.14

99.14

99.14

99.15

98.70

98.76

98.77

98.77

98.76

98.75

98.77

2

99.73

99.78

99.76

99.78

99.73

99.75

99.78

99.16

99.17

99.11

99.14

99.14

99.10

99.15

98.73

98.71

98.71

98.71

98.69

98.72

98.72

3

99.78

99.80

99.74

99.74

99.79

99.79

99.75

99.08

99.13

99.08

99.11

99.10

99.08

99.06

98.78

98.81

98.76

98.79

98.79

98.79

98.75

4

99.78

99.79

99.77

99.75

99.75

99.74

99.73

99.15

99.13

99.16

99.16

99.19

99.16

99.14

98.73

98.73

98.70

98.70

98.75

98.72

98.73

5

99.74

99.78

99.79

99.75

99.74

99.77

99.79

99.12

99.09

99.11

99.11

99.11

99.10

99.14

98.74

98.72

98.73

98.75

98.72

98.76

98.75

9.2一致性和离群值的检查

由于个别实验室或数据可能与其它实验室或其它数据明显不一致,从而影响到重复性与再现性估计,必须对这些数值进行检查,分别使用柯克伦检验与格拉布斯检验对数据进行检查。

不同实验室一致性水平试验结果在同一水平上的数据分布情况见图6、图7、图8,3个水平的总体均值分别为

从图中可看出,同一水平上的数据分布均较为均匀,分别在总体均值的上下均衡分布,基本无总体偏离情况。

图6样本1,邻苯二甲酸酐纯度(

图7样本2,邻苯二甲酸酐纯度(

图8样本3,邻苯二甲酸酐纯度(

◆柯克伦(Cochran)检验

n=7,p=5,柯克伦检验5%临界值为0.392;1%临界值为0.476。

对水平1(

),实验室3的s最大:

0.002410;柯克伦检验统计值=0.276

对水平2(

),实验室2的s最大:

0.002249;柯克伦检验统计值=0.287

对水平3(

),实验室1的s最大:

0.001402;柯克伦检验统计值=0.449

根据计算结果,水平3存在单个歧离值,歧离值在数据分析中予以保留。

◆格拉布斯(Grubbs)检验

对单元平均值进行格拉布斯检验,表3给出相关统计参数。

根据计算结果,存在单个歧离值,歧离值在数据分析中予以保留。

表3单元平均值的格拉布斯检验

水平

单个低值

单个高值

两个低值

两个低值

检验类型

1

1.40

1.76

0.0014

0.0032

格拉布斯检验统计量

2

1.36

1.59

0.0019

0.0015

3

1.72

1.65

0.0022

0.0049

歧离值

1.715(5%)

1.715(5%)

0.0090(5%)

0.0090(5%)

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

1.764(1%)

1.764(1%)

0.0018(1%)

0.0018(1%)

9.3重复性与再现性评价

通过对多个水平获得的数据,即可对重复性标准差与再现性标准差进行估计。

首先获得试验样品一致性实验的单元平均值,再计算总平均值

及方差,包括重复性方差(

)、实验室间方差(

)及再现性方差(

),计算中遇到的主要过程参数包括T1、T2、T3、T4、T5,这些参数的定义详见GB/T6379.2-2004、ISO5725-2:

1994。

 

表4邻苯二甲酸酐纯度的单元平均值

实验室i

水平j

1

2

3

1

99.753

7

99.128

7

98.754

7

2

99.758

7

99.138

7

98.713

7

3

99.770

7

99.091

7

98.781

7

4

99.758

7

99.156

7

98.723

7

5

99.766

7

99.111

7

98.738

7

 

表5邻苯二甲酸酐纯度的标准差

实验室i

水平j

1

2

3

1

0.0160

7

0.0212

7

0.0251

7

2

0.0227

7

0.0254

7

0.0125

7

3

0.0258

7

0.0234

7

0.0204

7

4

0.0219

7

0.0190

7

0.0180

7

5

0.0222

7

0.0157

7

0.0157

7

 

表6邻苯二甲酸酐纯度的

计算的过程参数

水平j

T1

T2

T3

T4

T5

1

3491.635

348329.0087

35

245

0.014456

2

3469.368

343900.4364

35

245

0.013498

3

3455.963

341248.0332

35

245

0.010637

表7邻苯二甲酸酐纯度的

水平j

1

5

99.761

0.022

0.034

2

5

99.125

0.021

0.035

3

5

98.742

0.019

0.034

测量方法精密度(以质量百分数表示)可引述如下:

重复性标准差(Repeatability):

0.021

再现性标准差(Reproducibility):

0.034

这些值的适当范围为99.761%~98.742%(m/m)。

这些值是通过有5个实验室参加的一致性水平试验获得的,所测邻苯二甲酸酐纯度的值在上述范围内,试验结果未检测到歧离值,所有试验数据在分析中予以保留。

10.样品测试

用DSC法检验纯度,在符合检验条件的情况下,其检测下限为98.5%;原则上,对低分子化合物进行纯度测定,特别是那些通过熔点来定性和半定量描述样品性质的化工品,可首先考虑使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进行测定。

由于化工品杂质含量通常小于1.5%(wt%wt)水平,因此,对绝大多数化工品的纯度检验,该方法完全适用。

该方法尤其适合于纯度较高的化工品的品质、批次、生产过程品控等领域。

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已对十余种固体有机化工品(见表8)进行了纯度测定,通过与常规检验方法或其它仪器分析法所得结果进行的t-检验,证明完全可用DSC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纯度测定,该方法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表8使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测定的固体有机化工品纯度一览表

化工品名称

分子式

状态

熔点范围(℃)

甘露醇(Mannitol)

CH2(OH)(CHOH)4CH2OH

白色粉末状结晶

165~168

联苯(Diphenyl)

(C6H5)2

白色鳞片状结晶

69~71

硫脲(Thiourea)

NH2CSNH2

白色粉末状结晶

180~182

苯甲酸(BenzoicAcid)

C6H5COOH

白色鳞片状结晶

~122

烟酸(NicotinicAcid)

C5H4NCOOH

白色针状结晶

236~237

肌醇(Inositol)

C6H6(OH)6

白色粉末状结晶

224~227

糠氯酸

CHO(CCl)2COOH

白色粉末状结晶

~127

水杨酸(SalicylicAcid)

C6H4(OH)COOH

白色针状结晶

~159

2,5-二甲氧基-4-氯苯胺

C8H10O2NCl

灰色粉末状结晶

117~120

对甲基苯甲酸(p-AnisicAcid)

C6H4(CH3)COOH

白色粉末状结晶

182~185

己二酸(AdipicAcid)

COOH(CH2)4COOH

无色粉末状结晶

~152

衣糠酸(ItaconicAcid)

COOHC(CH2)2COOH

白色粉末状结晶

162~164

11.结论

本方法使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测定对化合物纯度进行了测定。

主要内容包括:

分析影响纯度测定准确度的各种因素,找到了得到最佳测定结果的实验条件;在充分研究纯度计算模型基础上,归纳出纯度模型计算参数的设置原则;实验方法的有效性使用其它分析手段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验证。

本方法经过多个实验室参加的一致性水平试验,其精密度、重现性及再现性均较好。

实践证明,该方法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同时操作简单、不需要标准品、试验周期短、通用性强;适合于化合物的纯度检验,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