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6508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精品教育doc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完成1~3题。

1.甲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8℃B.10℃C.12℃D.25℃

2.乙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3.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A.①B.②C.③D.④

4.下图为“山谷地形剖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的原因是甲处海拔高、离太阳近

B.夜晚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大

C.白天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夜晚甲处气温低于乙处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密度小、保温作用差

5.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1月1日1月2日1月3日

平均气温(°C)120-2

气压(百帕)1002.51005.01007.5

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断:

“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

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

”据此回答6~8题。

6.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春夏季,华北平原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

C.5~9月份,三江平原D.12~次年3月份,华北平原

7.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B.西风C.西南季风D.西北季风

8.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

A.增温,增强太阳辐射B.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

C.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D.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9~10题。

9.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0.曲线①②③代表热量输送分别是()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图a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mm。

图b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

据此完成11~13题。

11.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

12.图b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3.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B.草原带C.常绿硬叶林带D.荒漠带

下图为“某地全年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地7月的月均温最接近()

A.10℃B.15℃C.20℃D.25℃

15.该地气候与下列各地相似的是()

下面是“某地气压变化状况图”,读图判断16~18题。

16.该图可能在()

A.亚速尔群岛B.蒙古高原C.夏威夷群岛D.东非高原

17.形成该地年气压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人类活动D.洋流

18.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优势农业产品是()

A.种植业B.园林业

C.畜牧业C.企业化种植园

图示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20.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b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锋。

(2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

为什么?

(3)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

22.读“北半球亚欧大陆盛行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在乙图上标出A′、C′、D′的风向。

(2)A′和A受________风带的控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和B′处属________气候类型,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和C′夏季受________气压控制,冬季受________气压控制。

受不同气压控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和D′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此时A处于________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__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______。

(4)根据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24.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x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2.7℃,年均降水量增加了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4分)

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2019年

北疆年平均降水量(mm)187.8192229

南疆年平均降水量(mm)66.47395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阿克苏河的平均年径流量(亿m3)71.7~73.384.42

材料三纳木错30年面积扩大60平方千米。

纳木错位于x藏当雄县与班戈县交界处,藏语意为“天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近30年来,湖区面积已由1920平方千米扩大到1980平方千米。

仅2019年,湖面就“长高”60多厘米;2019年较为干旱,降水较往年明显减少,湖水却依然上涨了20多厘米。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答案

1.C[受玻璃瓶保温作用的影响,瓶内温度应高于瓶外温度,但增幅不会太大。

]

2.D[全球变暖主要由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的。

]

3.B[“地球变暗”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空气中的烟尘等颗粒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造成的。

]

4.D[甲在山顶,海拔高,空气密度小。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于山谷中的乙处。

而白天甲处因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小,气温较乙处高。

]

5.A[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到1月3日的天气变化,代表了冷锋过境前、冷锋过境时、冷锋过境后的天气形势,其中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是冷锋过境前。

]

6.D7.D8.C[根据材料的描述应属于冬春季节的华北平原;此季节盛行的风是西北季风;冷空气过境后,气温下降,农民燃放烟雾是增强大气逆辐射,防御霜冻。

]

9.D[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及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同,造成不同纬度热量的差异,再加上地球运动的影响,形成大气环流,而大洋环流的形成深受大气运动及风带的影响。

]

10.B[本题考查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及洋流运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总热量输送应该等于大洋输送与大气输送的热量之和,②为总热量输送;北纬60度附近为低气压带,以北是来自寒冷地区的极地东风带,来自南方海洋上的暖热的气流不能越过,所以向北热量输送应该为负值,即①为海洋输送。

故选B。

]

11.C[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结合位置和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基本相同,距海的远近相差不大,但两地的降水量却有显著的差异,这最可能是由甲、乙两地之间存在一条山脉,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所致。

]

12.B[本题考查某一地点气温的年内变化情况,意在考查学生根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判断气温变化的能力。

根据图中的纬线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温最低月出现在7月,最热月不会只有15℃。

]

13.B[本题考查植被分布问题,意在考查学生根据位置、降水等信息判断植被类型的能力。

由题中的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亚热带降水相对较少的地区,受水分的制约,该地应位于草原带。

]

14.B15.B[据某地等温线图可知,7月份高值为20℃,低值为13~14℃,均温接近15℃。

各月份综合分析,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为20℃,温差较小,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16.B17.B18.C[图示地区的气压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且7月份时为低气压区,说明此时该地温度较高,为夏季,故该地应是北半球某地。

这样就排除了D选项。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该地冬夏季节的气压差值较大,冬季时气压值高达1036百帕左右,说明一年中气温变化的幅度也比较大,应是受大陆气候影响较大的地区,故B选项最符合条件。

判断出地区后,第16题也就好做了。

冬夏季节陆地上气压中心的变化,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蒙古高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终年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等,而适宜发展畜牧业。

]

19.A20.B[第19题,由图示可知,这一种“环境变迁”发生在大陆沿海地区及部分岛屿上,可推测有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第20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

]

21.

(1)南冷

(2)甲。

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3)先(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较大的风或阴雨天气,随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22.

(1)A′处为西南风,C′处为东南风,D′处为西南风。

(2)西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3)地中海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4)亚洲低

亚洲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3.

(1)高晴朗

(2)c(3)②(4)C

解析第

(1)题,依据等压线数值可知,A处于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题,锋面一般形成在气旋中,依据气旋运动方向可知,c处易形成冷锋,b处易形成暖锋。

第(3)题,②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

第(4)题,图示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处于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塔里木盆地东北风居多,华北平原偏南风居多。

24.

(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

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或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

解析全球变暖使西北地区水循环加快,气温升高,加快了冰川的融化,使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明显增加,可能导致洪涝(或雪崩、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