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6988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9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课文三《彩色的梦》公开课教案

8《彩色的梦》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彩色的梦》是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高洪波写的一首充满智慧和童心的儿童诗,通过彩色铅笔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儿童眼中的缤纷世界。

诗歌以儿童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明快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诗歌共有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这些“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在白纸上跳蹦。

这彩色的梦不是“一个”而是“一把”,那会是怎样的梦?

留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第二、三小节彩色铅笔化身为可爱的精灵,一路跳蹦着,滑过碧绿的草坪、鲜红的野花、湛蓝的天空,最后滑进了葱郁的森林。

“脚尖滑过的地方”,一个“滑”字将整首诗串联起来了,“草绿、花红、天蓝”,明艳的色彩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彩色的梦又滑到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手拉手,小鸟快乐地歌唱,还有那苹果般又大又红的太阳,一个“拉”,一个“留”,一个“结”,拟人化的动词,呈现了一幅充满生机、活跃、热闹的画面。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想象新奇独特,富有童心童趣,能让学生感受到梦的神奇。

第四小节揭示悬念,一大把“彩色的梦”其实是一大把彩色铅笔,“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排比的句式和拟人的手法,融会贯通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受,进一步感受梦境的神奇美妙。

文本灵动的文字和形式,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仿说仿写。

  课文插图采用儿童画风格,充满童真童趣。

画面立体,绿、红、蓝、紫……蓝蓝的天空漂浮着洁白柔软的云。

一大片绿色的草坪,小溪轻轻地流淌,像一条细长的带子。

红色的野花朵朵盛开,黄色的花蕊微微颤动。

青翠茂盛的雪松一棵挨着一棵,鸟儿在林间穿梭,不时传来美妙的歌声。

红瓦黄墙的小屋,屋顶烟囱上顶着红红的像大苹果一样的太阳。

明艳的色彩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同时画面充满了动感:

雪松手拉手,鸟儿在歌唱,太阳结出来,葡萄在叮咛,溪水在流动……动态感和画面感的互融互滲,符合儿童形象的思维和好动的天性,让他们沉浸在神奇的彩色梦境中,将诗歌语言转化为鲜活的画面。

在插图的右边竖着红、黄、蓝三支彩色铅笔,暗示这绚丽美好的画面都是由这三原色调出来的,这一支支彩色铅笔神奇而有魔力,构筑出了一个属于儿童的童话世界。

  学情分析:

  想象力丰富的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能借助自己的想象融入课文学习之中。

这首儿童诗呈现的自然视角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可以和风儿游戏、同鸟儿细语。

儿童美妙的梦境源于他们心中无比美好的世界,源于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所以孩子在读儿童诗时是没有隔膜的,诗人笔下的世界就是孩子们眼中真实的世界。

对于诗歌的亲近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

本课提出了“把想画的内容写下来”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句式的仿写。

入学以来,与“仿写”有关的语文要素出现过两次: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仿写”和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本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是教学的难点,强调由“想象”到“仿说”再到“仿写”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9个生字;会写“彩、梦”等9个字;会写“彩色、脚尖”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相关段落把自己想画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梦”切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

能和大家分享你做过的最美的梦吗?

  学生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

是啊,小草爱做梦,梦是绿绿的;花儿爱做梦,梦是红红的;大海爱做梦,梦是蓝蓝的;云儿爱做梦,梦是白白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五颜六色的。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童诗——彩色的梦。

  2.板书课题。

  

(1)指名读。

指导读准轻声“的”。

  

(2)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童诗,多元识字

  

(一)自由读诗歌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的序号。

  2.这首诗一共有几小节?

  学生反馈。

  小结:

诗歌一共有4个小节。

  

(二)检查生字词

  1.借助偏旁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盒”,引导读准字音。

  以前还学过这两个字:

出示“盖、盆”,指名读。

  

(2)发现特点。

  ①课件出示“盖、盆、盒”所表示的物品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

  ②小结:

这些物品都可以盛东西,是装东西的容器。

  (3)认识偏旁。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它的名称是“皿字底”。

  课件出示“皿”的演变:

甲古文“

”(像敞口无盖的高脚容器)——金文“

”——篆文“

”——楷书“皿”。

  小结提升:

皿字底的字一般与盛东西的容器有关。

  (4)出示“铅笔盒”。

  指名读,齐读。

  小结:

铅笔盒、粉笔盒,都是装东西的,都有盖子。

  (5)课件出示“聊”,引导读准字音。

  ①听,铅笔盒里有人聊天呢!

  指导读好边音。

  ②“聊”,耳字旁,聊天的时候耳朵要注意倾听。

  ③课件出示:

“聊天”,指导读词。

  指名读,齐读。

  2.形声字归类识字。

  

(1)课件出示三个词语:

草坪、精灵、叮咛。

  这三个词语大家练读一下,注意读连贯,几个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谁来读?

  学生练读,指名读。

  

(2)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

“坪、精、叮咛”声旁变红。

请你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

是啊,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男女生读,齐读。

  3.借助图片、联系生活经验识字。

  

(1)课件出示词语:

葱郁、烟囱。

  同音字组成的不同词语,谁来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2)借助图画,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词语:

葱郁的森林、小屋的烟囱。

  指名读。

  引导:

读着“葱郁的森林”“小屋的烟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

葱郁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我们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就能了解词义。

  (3)师生合作读词。

  教师引读:

葱郁的什么?

学生接读:

葱郁的森林。

  教师引读:

哪里的烟囱?

学生接读:

小屋的烟囱。

  4.语境识字。

  

(1)课件出示:

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有两个字要注意,“结”是个多音字,当表示“植物长出果实”时,“结”念第一声。

“般”,前鼻音。

  谁来读连贯?

  指名读,齐读。

  

(2)体会比喻。

  苹果般的太阳是指像苹果一样的太阳,这是用的打比方的方法,请大家一起读。

  学生齐读。

  三、再读童诗,读通读顺

  

(一)自由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趣味

  

(二)小组合作读诗歌,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评价

  四、引发思考,激发想象

  

(一)学习第1小节,引出悬念

  1.彩色的梦,会是什么样的呢?

  2.课件出示第1小节,学生自由读。

  3.构建想象,反馈交流。

  

(1)颜色:

彩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多有意思呀,梦还有这么多种颜色!

指名读。

  

(2)数量:

一大把。

  我们一般都说“一个梦”“很多梦”,为什么这里的梦会是“一大把”呢?

  指名说:

数量多。

  男生读。

  形状:

长的、圆的、硬的。

  这一大把彩色的梦是什么样的?

  指名说。

  课件出示“长、圆、硬”标红。

  女生读。

  动作:

躺着、聊天、跳蹦

  ①他们在干什么呢?

指名说。

  课件出示“躺、聊天、跳蹦”标红。

  ②小结:

躺着多舒服呀,聊天多愉快啊,跳蹦多么有生命力啊!

自由自在真好玩!

  

(二)配乐想象,合作读诗

  让我们配上音乐,读出你的疑问,读出你的思考,读出你的想象!

师生合作读第1小节。

  彩色的梦是怎样在白色的纸上跳蹦的呢?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四个生字:

梦、森、苹、灵。

  学生齐读。

  

(二)指导书写

  1.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

  学生反馈:

上下结构。

  小结:

对,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其中“森”还是品字结构。

  2.对比分析,观察比例,怎样写好看?

  学生反馈:

“梦”上宽下窄,“森”上窄下宽;“苹、灵”上小下大。

  3.教师范写。

  

(1)范写“梦”,提示关键笔画:

“梦”是上下结构,上展下收,上半部的“林”要写得扁一些,右边的捺画略舒展,下面的“夕”撇画略长。

  

(2)范写“森”,提示关键笔画:

“林”在下边时写得稍大,左下的“木”最后一笔捺变点,上下部分之间注意穿插,让笔画错落有致。

  (三)学生练写

  1.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描一个,写两个。

  教师提示: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2.学生描写,教师巡视。

  (四)集体讲评

  1.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实物投影仪呈现。

师生合作讲评。

  2.学生互评,奖励五角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回顾前文,师生合作读第1小节

  

(二)教师创设情境

  “彩色的梦”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二、想象画面,呈现梦境

  

(一)学习第2、3小节,感受神奇美妙

  1.彩色的梦是怎样在白纸上“跳蹦”的呢?

  2.默读第2、3小节,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反馈:

滑过雪松手拉手小鸟留下歌声烟囱上结了苹果般的太阳

  3.感受变化。

  当彩色的梦滑过山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交流:

草坪绿了、花儿红了、天空蓝了、云朵白了……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4.想象画面

  教师范读:

可书上是这样写的,你看——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比较发现

  

(1)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语段:

  

(2)读一读,比一比,你发现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指名说。

  (3)说一说刚才看到的这个画面和之前的画面一样吗?

指名说。

  小结:

通过比较,文字多了“大块、大朵、大片”,画面也不同。

我们可以感受到脚尖滑过的动作轻、范围大、速度快,真神奇!

  指名读。

  (4)指名读“蓝——得——透——明”。

  从三个破折号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反馈:

天空很蓝,很干净。

  拓展想象:

天空蓝得透明,透明得像什么?

  指名说:

像蓝宝石晶莹透亮像蓝色湖水清澈透明……

  小结:

透明也就是干净、明亮,这色彩真是美丽极了!

  (6)师生合作朗读:

我仿佛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一眼望去,远方的美景都尽收眼底。

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

  6.仿说句子。

  

(1)课件出示:

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大片的天空,蓝了,蓝——得——透——明!

  

(2)请你说说彩色的梦脚尖滑过的地方还有哪些变化?

  (3)学生仿说:

大片的麦田,黄了;大块的草原,绿了;大片的云朵,白了;大个的太阳,红了,红——得——似——火……

  7.朗读指导。

  

(1)彩色的梦脚尖轻轻一滑,多么神奇!

  相机板书。

  

(2)让我们读出这个世界的神奇和生机勃勃。

  配乐齐读。

  8.课件播放音乐响起,教师创设情境:

彩色的梦染绿了草坪,点红了野花,吹蓝了天空,看,他又滑过森林——又会带来什么变化?

  9.读中想象。

  

(1)课件出示第3小节。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又有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图片,师生畅谈画面。

  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馈。

  指导:

想象雪松与小鸟对话的场景,还可以想象小鸟会留下怎样的歌声。

  小结:

通过“拉、留下、结”这些词,我们感受到画面的生机、活跃、热闹、和谐。

  ①出示词语:

葱郁的森林。

  这是什么样的森林?

  学生交流、汇报,说画面。

  小结:

森林树木非常多,而且长得很茂盛。

满眼的绿色,所以有个词叫——“郁郁葱葱”。

  指名读。

  ②出示词语:

雪松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朋友们手拉着手,一棵棵、一排排,一起来邀请小鸟唱歌。

小雪松们,我们来邀请小鸟唱歌吧!

  女孩子们,你们就是这快乐的小鸟,一起来唱歌吧!

女生读。

  男孩子们,你们就是这挺拔的雪松,请读出你的高兴吧!

男生读。

  ③出示句子: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

  太阳升上天空,在小屋的屋顶烟囱上,就好像树上结出来的一个苹果,真是太神奇了。

  指名读,齐读。

  10.角色体验,感受美妙。

  

(1)小鸟、小鸟,你愿意留下来吗?

你想留下来吗?

为什么?

  学生反馈。

  小结:

这里多美啊!

大块绿色的草坪,大朵红色的野花,大片蓝蓝的天空。

森林里一排排的雪松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小屋的烟囱上还结了像苹果一般的太阳。

这个地方太美了,小鸟想留下来,还想放声高歌呢!

彩色的梦在白纸上“蹦跳”,带来了这么神奇的变化,多有意思呀!

相机板书:

神奇美妙。

  11.齐读第2、3小节。

  

(二)学习第4小节,感悟美好

  1.揭示谜底:

那么这一大把彩色的梦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说:

彩色铅笔大森林的精灵。

  2.课件出示第4小节,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默读第4小节,然后说说我的彩色梦境里,还有些什么?

  指名学生交流。

  课件相机出示:

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溪水的流动。

  3.指名读句子,引导想象。

  

(1)读到这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结合不同感官,体会梦境的神奇。

指名交流。

  

(2)理解“紫葡萄的叮咛”:

猜猜“叮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交流:

低声、反复地小声说话。

  小结:

拟人化的写法,紫葡萄随着溪水流动时,一路前行,发出的细微的声音,窃窃私语。

  4.朗读指导。

  小结:

多么神奇美妙的梦境!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读第4小节。

  三、梳理诗文,回顾梦境

  

(一)梳理全诗,回顾梦境

  1.多么神奇的彩色铅笔,脚尖滑过的地方,就变得异常美妙。

它拥有无穷的魔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好的梦境——

  2.教师借助板书,带领学生梳理全诗。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

  脚尖滑过的地方——草绿、花红、天蓝

  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小鸟、烟囱、太阳

  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季节风、紫葡萄的叮咛

  

(二)复述诗歌内容

  1.多么奇妙的彩色铅笔,难怪作者说它是大森林的——精灵。

请同学们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试着说一说彩色铅笔画出的神奇世界。

  2.同桌借助板书词语相互说。

  3.指名全班说。

  四、延伸课外,仿写梦境

  

(一)仿写段落

  1.同学们,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

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二选一):

  2.仿写练笔

  按照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仿写。

  教师指导:

模仿第2小节时,要重在写色彩的美,可以运用恰当的量词和对应的色彩来进行;第3小节的仿写,注意内容,句式形式可以不固定,可以先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再合作完成。

  3.作品展示

  选择学生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共同描绘彩色的梦。

  

(二)配乐朗读

  一大把彩色的铅笔,一大把彩色的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彩色的梦吧。

  师生配乐朗读。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

彩色铅笔还想介绍几个生字朋友给聪明的小朋友们认识呢!

它们是谁呢?

  

(一)课件出示生字:

彩、拉、结、般、精

  指名认读。

  

(二)交流识记方法:

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学生组内交流。

  (三)掌握要领

  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名交流反馈:

“彩”左宽右窄,“拉、结、精”3个字是左窄右宽,“般”是左右等宽。

写的时候要注意避让和穿插。

  (四)教师范写,提示总结要点

  1.范写“彩”,提示关键笔画:

“彩”右边三撇之间要紧凑、等距,第三撇稍长,穿插到左边部分。

  2.范写“般”,提示关键笔画:

左边舟字旁的第五笔是横,略向上斜,不能出头,注意避让;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五)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1.请同学们翻开书44页,把这5个字描一个,写两个。

  提示坐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师生评议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集体讲评,讲评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六、升华情感,拓展梦境

  1.多么神奇的彩色铅笔呀!

因为有了它,一张普通的白纸才会变得异常美妙,我们的想象才会变成白纸上一幅幅彩色的图画。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作业小超市,你们可以在课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

  

(1)画一画: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你心中彩色的梦画下来。

  

(2)写一写:

发挥想象,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蜘蛛开店》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蜘蛛开店》是第七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

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用了一整天才织完;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足足忙了一个星期;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去了。

  本课共有11个自然段,故事一波三折,有趣且引人思考。

第1自然段写到蜘蛛每天蹲在网上寂寞、无聊,这是开店的原因。

第2至4自然段写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卖口罩,遇到了顾客河马。

第5至8自然段写蜘蛛决定改卖围巾,遇到了顾客长颈鹿。

第9至11自然段写蜘蛛决定改卖袜子,遇到了顾客蜈蚣。

故事的每一部分都是按照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卖口罩”改为“卖围巾”,再改为“卖袜子”。

蜘蛛决定卖什么的理由都是“织起来很简单”。

蜘蛛遇到的顾客却很特别,有大嘴巴的河马、长脖子的长颈鹿、多只脚的蜈蚣,编织这超大的口罩、超长的围巾、还有四十二只袜子,那可就不简单啊!

问题是,编织的商品变了,付费却一成不变,都是“每位顾客只需一元钱”。

蜘蛛想法真是很简单,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啊!

  本课有三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

都画出了蜘蛛忙着给动物们编织的情形,蜘蛛的表情都很为难的样子,而其他动物都很享受的样子。

这三幅图拉近了学生与故事的距离,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人物角色,还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的脉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重,喜欢幻想,对阅读童话故事感兴趣。

他们在提取文本信息和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这两方面都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本课有借助示意图讲故事的学习要求,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难度在于学生不仅要讲出故事大意,还要完整地讲出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本课学习,通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简单讲述故事;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深入体会情节,完整讲述故事。

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讲述故事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店、蹲”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字,会写“飞虫、决定”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述故事。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读题质疑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知道大象有耷拉的大耳朵,这是它的特点之一。

这节课先请看一看下面这几个小动物,你知道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

  2.出示图片:

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相机评价。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和这几个动物有关,题目是《蜘蛛开店》。

  4.板书课题,随文识记“店”的写法。

  5.齐读课题。

  6.学生质疑。

看到这个故事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蜘蛛为什么开店?

卖了什么商品?

遇到哪些顾客?

它开店成功了吗?

相机板贴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识字。

  组长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组员认读。

  3.游戏识字。

  ⑴出示蜘蛛网情境图,蛛网上呈现生字。

  蹲寂寞罩编顾付颈袜匆

  蜈蚣店决定商夫终完换期

  ⑵开火车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4.小老师领读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商店决定寂寞蹲在

  编织口罩围巾袜子

  顾客河马长颈鹿蜈蚣

  工夫星期终于织完

  付钱换了招牌匆忙

  三、解决问题,初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

自主思考读题质疑时提出的四个问题,勾划文中关键词。

  2.同桌讨论,提取回答问题的关键词。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相机将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板贴,呈现蜘蛛网示意图框架。

  4.教师引导学生将关键词连词成句,根据示意图简单讲述故事大意。

  四、精读课文,探究矛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去了解蜘蛛开店的原因吧!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

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预设启发:

  ⑴小蜘蛛,你每天都在这里干什么?

(相机动作演示“蹲”)

  ⑵星期一在干什么?

星期二在干什么?

星期三呢?

  ⑶从“每天”“蹲在”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蜘蛛每天只是蹲着坐等飞虫落在网上,十分寂寞、无聊。

  ⑷寂寞和无聊是什么感觉?

  (寂寞和无聊就是觉得孤单,没事做,很空虚。

  4.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读好长分句中的停顿,重读两个“好”字,表达出蜘蛛心中的孤寂和抱怨。

  6.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至4自然段

  1.课件出示:

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⑴指名读句子。

  ⑵提问:

“决定”是什么意思?

从“决定”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决定”就是想好了,拿定了主意。

看来蜘蛛是下决心要开这个商店了。

  ⑶引导:

蜘蛛决心开一家商店。

谁能用肯定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2.过渡:

好寂寞、好无聊的蜘蛛决定开店了,它会卖什么呢?

  3.探究矛盾点“很简单”和“好难织”。

  ⑴课件出示两句话:

  卖什么呢?

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⑵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

  ⑶讨论:

为什么先前说“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后来却说“口罩好难织”?

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这两句话一对比,从中体会到蜘蛛开编织店选择织什么东西想法很简单,没有考虑到会遇到怎样的顾客,会有什么困难。

具体地说就是蜘蛛自己擅长编织,觉得开口罩编织店是很简单的事。

没想到来的顾客是河马,这里说“好难织啊”主要是指帮大嘴巴的河马织口罩花工夫、费时间。

  ⑷体会给大嘴巴河马织口罩的难处和心情。

  ①课件出示:

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