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01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docx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1994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分析与区域比较:

1994~2002(

一、引言

对关键投入要素的历史变化情况与区域对比特征的分析,对于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言,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本文利用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编写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4~2002年的数据,试图对我国高校3大类科技投入要素的历史变化与区域比较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分析。

二、三类要素指标与基本情况

1、指标

根据我国目前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分别从高校科技人力资源、资金来源、科研设备投入三个方面描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投入要素。

表1给出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指标,表2给出了各个指标1994~2002年全国各地区的总和与增长率。

表1描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3类投入的指标

方面

项目名

解释

《汇编》1中表名

人力资源

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合计(单位:

人)

“研究与发展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人员。

90%以上为全时人员,10-90%为非全时人员。

几个非全时人员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的百分比累计达100%,折合一个全时人员。

“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指全时人员与非全时折合全时人员之和。

各省区高等学校科技人力情况

资金来源(政府拨入)

科研事业费(单位:

千元)

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学事业费、教育事业费中通过切块和按项目下达,以及学校从教育事业费中安排的科研经费。

各省区高等学校科技经费拨入和支出情况

主管部门专项费(单位:

千元)

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从科技三项费、技改费、基建费中为学校安排的科研专项费。

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单位:

千元)

包括国家计、可谓专项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各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项费。

资金来源(企事业拨入)

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单位:

千元)

指学校从企事业单位按合同、协议获得的科技经费。

资金来源(高校自筹)

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单位:

千元)

指从技术转让、新产品出售、咨询服务等各种收入中转用于科技的经费。

其他(单位:

千元)

物资投入

仪器设备费(单位:

千元)

各省区高等学校科技经费拨入和支出情况

注:

1——本表给出的指标可以通过《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简称《汇编》)计算。

表2中国高校3类投入要素的历史变化情况1:

1994~2002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

总和

139115

140183

142280

138556

144420

128927

136491

143597

增长率

0.01

0.01

0.04

-0.11

0.06

0.05

科研事业费

总和

261,199

396,834

429,444

489,461

694,740

2,118,357

2,525,563

3,033,550

增长率

0.52

0.08

0.42

2.05

0.19

0.20

主管部门专项费

总和

504,147

506,079

683,427

1,187,328

1,048,501

1,031,232

1,265,009

1,397,265

增长率

0.00

0.35

-0.12

-0.02

0.23

0.10

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

总和

1,047,681

1,177,878

1,424,925

2,217,250

2,868,041

4,504,230

5,033,893

7,014,063

增长率

0.12

0.21

0.29

0.57

0.12

0.39

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

总和

1,812,917

2,266,069

2,393,143

3,645,297

4,504,530

5,357,552

7,086,300

8,697,189

增长率

0.25

0.06

0.24

0.19

0.32

0.23

各种收入转为科技经费

总和

103,421

104,002

187,322

257,182

409,545

627,950

828,603

941,907

增长率

0.01

0.80

0.59

0.53

0.32

0.14

其他

总和

264,599

301,197

350,380

401,674

404,874

641,032

735,353

879,525

增长率

0.14

0.16

0.01

0.58

0.15

0.20

基础研究当年拨入

总和

340968

438849

521954

0

1626631

1544873

555712

增长率

0.29

0.19

-0.05

-0.64

应用研究当年拨入

总和

1571318

1698460

2094071

4450953

6145329

2124991

增长率

0.08

0.23

0.38

-0.65

试验发展当年拨入

总和

887875

910734

981417

2052462

2337239

749833

增长率

0.03

0.08

0.14

-0.68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当年拨入

总和

463603

612960

800823

1462616

1730814

2130514

增长率

0.32

0.31

0.18

0.23

其他科技服务当年拨入

总和

253805

310287

402724

1441736

1770712

2317029

增长率

0.22

0.30

0.23

0.31

仪器设备费

总和

681529

769697

944803

1252747

1621013

1560472

1826608

2252533

增长率

0.13

0.23

0.29

-0.04

0.17

0.23

注:

1由于教育部的机构调整,1997年数据残缺。

另外,表中的空白处表示该数据未能获得。

三、历史分析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994~1997年期间我国高校科技投入的3类要素的总体变化情况,

(1)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增长率与GDP增长情况的比较;

(2)增长的总体规律;(3)不同投入要素增长情况的比较;(4)增长的主要源泉;(5)拐点与突变的时点。

 

 

图1我国高校科技投入的“财”和“物”要素的比较(单位:

千元)

1、总体分析

(1)、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到,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6类科技经费投入在1994~2002年期间都保持着增长势头,增长也比较平稳。

(2)、在6类科技经费投入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不仅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而且也是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经费来源,为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血液”来源。

这表明,我国高校现阶段的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谓的“横向”课题经费的支撑,而不是来自政府部门专项的“纵向课题”,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

(3)、在6类科技经费投入中,“各种收入转为科技经费”和“其他来源”是最不重要的高校科技经费来源,而且在本文讨论的时间段中,这两类经费几乎没有怎么增长。

这反映了高校本身在为科研人员创造经费来源方面的作用在面前阶段是微不足道的。

2、三类要素的对比分析

图2~4描述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三类投入要素在1994~2002年之间的变化情况:

 

图2我国高校科技经费总和(千元)与增长率图3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费用(千元)与增长率

 

 

 

图4我国全职科研人员数(个)与增长率

从上面3个图的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的3大要素中,“财”和“物”的要素在1994~2002年期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是“人”的因素却一直处于徘徊、缓慢增长的状态,甚至在2002年还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低(降幅达到11%),到2002年才基本恢复到1999年的水平。

1、科技经费增长显著。

我国高校的科技经费在1994~2002年期间的增长是非常显著的,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以上,8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4.5%,复合增长率为23.7%,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由此可见,国家对科技经费的投入不可谓不重视,企业对高校科技创新的需求也不可谓不急切。

2、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投入力度逐年减少。

1994~2002年,尽管我国高校仪器设备的投入也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6.8%,复合增长率为16.1%,但是,我国高校仪器设备投入占总的科技经费的比例逐年降低(见图5),从1994年的17%降低到2002年的10%,在后来基本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

3、高校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增长缓慢。

在1994~2002年之间的8年时间中,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的平均年增长率只有1%,而这8年的复合增长率仅有0.39%,这与“财”、“物”要素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相比,很不协调。

4、2000年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拐点。

从图2~5可以看到,无论是“人”、“财”、“物”还是物的比例,2000年都出现了大的转折,财的要素在2000年出现了急剧的增长;物的要素却2000年都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减速,占总经费的比例在2000年也出现阶梯性的下降;而人的要素在2000年出现了负的增长。

2000年为什么会是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拐点呢?

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图5我国高校仪器设备费用占总科技经费的比例:

1994~2002

四、区域比较分析

1、中国高校科技投入要素的地区差异

我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不同地区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在一直都在0.3以上。

我们自然也会对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投入是否存在不平衡感兴趣。

为此,本文计算了1994~2002年我国高校3大类科技投入要素的基尼系数,如表3所示。

表3中国不同地区高校三类科技投入要素的基尼系数1994~2002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人力基尼系数

0.18

0.17

0.16

NA

0.14

0.12

0.15

0.15

0.15

财力基尼系数

0.47

0.44

0.43

NA

0.43

0.43

0.43

0.42

0.41

物力基尼系数

0.13

0.17

0.16

NA

0.16

0.21

0.23

0.19

0.20

为清晰起见,绘制出三类要素基尼系数在1994~2002年之间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图6中国不同地区高校三类科技投入要素的基尼系数:

1994~2002

对表3和图6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我国高校科技的财力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很不均衡。

我们知道,0.4是基尼系数的重要临界值,大于这个数就表示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

我国高校科技财力要素1994~2002年期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高达0.43,这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的科技创新在经费的分布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高校科技经费的地区不均衡甚至比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均GDP的不均衡程度还要大。

(2)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人力要素和物力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非常均衡。

从图6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力基尼系数和物力基尼系数基本一直保持在0.1~0.2之间,它们在1994~2002年之间的平均值分别是0.15和0.18。

这个结论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中的人力因素和物力因素相对于该地区的人口和科技投入是非常均衡的,这个结论多少有点意外,它表明不同地区高校的人才因素和设备因素是相当平等的,关键就是科技经费的分布不平等。

(3)在1994~2002年期间,三类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从图6中可以看到,三类要素基尼系数在1994~2002年期间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变化十分平缓,财力基尼系数有减少的倾向,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财力分配正在出现均衡的势头,但仍不明显。

人力基尼系数与物力基尼系数基本保持不变。

2、基于投入要素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区域分类

本文认为在对中国的高校科技创新进行区域比较时,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区域分类方法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中国的高校设置有它的历史特殊性。

为此,我们首先要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进行区域分类,然后才能够进行区域的比较。

第一,收集了除西藏(因数据不全)以外的29个(将重庆和四川合并)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994~2002的高等学校教职工数、财政收入。

第二,计算1994~2002年以上各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的3类关键要素指数值,这3类投入要素指数的定义如下:

各地区高校科技人力指数=该地区高校全职科研人数/该地区高校教职工总数

各地区高校科技财力指数=该地区高校科技经费总和/该地区财政收入

各地区高校科技物力指数=该地区高校仪器设备投入费用/该地区高校科技经费总和

1994~2002年29个地区的3类高校科技投入要素指数的平均值如表4所示:

表4各地区高校科技投入要素指数

高校科技人力指数

高校科技财力指数

高校科技物力指数

北京

0.1596

0.0684

0.0857

天津

0.1336

0.0353

0.0797

河北

0.0754

0.0099

0.1497

山西

0.1028

0.0163

0.2216

内蒙古

0.0778

0.0058

0.1381

辽宁

0.1127

0.0276

0.0812

吉林

0.1061

0.0322

0.0429

黑龙江

0.1170

0.0428

0.0160

上海

0.1494

0.0340

0.0763

江苏

0.1251

0.0353

0.1119

浙江

0.1094

0.0231

0.1130

安徽

0.1064

0.0344

0.1976

福建

0.1187

0.0066

0.2297

江西

0.0700

0.0069

0.1435

山东

0.0936

0.0090

0.1415

河南

0.0469

0.0047

0.2053

湖北

0.1126

0.0514

0.1157

湖南

0.0908

0.0377

0.1120

广东

0.1274

0.0073

0.1146

广西

0.1000

0.0071

0.1537

海南

0.0551

0.0065

0.1149

四川

0.1407

0.0279

0.1344

贵州

0.0560

0.0045

0.0719

云南

0.1379

0.0071

0.0500

陕西

0.1031

0.0955

0.1467

甘肃

0.0879

0.0205

0.1734

青海

0.0648

0.0098

0.0627

宁夏

0.1130

0.0064

0.0692

新疆

0.0442

0.0034

0.0255

第三,根据以上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考虑到数据特点,我们采用了Ward聚类方法,在聚类的时候我们特别注意到以上三类要素之间的量级处理,我们采用了SPSS软件中[0,1]标准化处理,这样做的含义是基本以同样的重要性对待这三个要素。

聚类的结果如图7所示:

 

图7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区域分类

在上图中,从实线处剖分,得到4大类,从虚线处剖分得到6大类。

分类情况如表5所示:

表5基于投入要素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区域分类

类型

组成

大类

I类

河北、江西、内蒙古、海南、山东、广西、甘肃、河南、山西、福建、安徽

II类

贵州、青海、新疆

III类

北京、陕西

IV类

云南、宁夏、广东、吉林、黑龙江、天津、上海、江苏、四川、辽宁、浙江、湖北、湖南

小类

1类

河北、江西、内蒙古、海南、山东、广西、甘肃、河南

2类

山西、福建、安徽

3类

贵州、青海、新疆

4类

北京、陕西

5类

云南、宁夏、广东

6类

吉林、黑龙江、天津、上海、江苏、四川、辽宁、浙江、湖北、湖南

2、四类地区高校科技投入要素组合特点分析

首先绘制出四类地区高校科技投入要素的雷达图,如图8所示,图中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人力、财力和物力要素,根据每个类的所有地区的三个要素的平均值绘制。

对比分析图8中四类地区的高校科技投入要素雷达图,并根据四类地区三大要素的变化(图9),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规律:

 

III类II类IV类I类

图8四类地区的三类高校科技投入指数雷达图

 

图9四类地区的三类科技投入指数(平均值)的变化情况

 

(1)高校科技投入要素与地区发达程度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从四组分类来看,I、III、IV类都是经济发达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混合在一起,并没有出现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截然分开的情况,这似乎说明在我国高校科技要素投入强度与所处地区的发达程度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这个结论多少有点出人意料,尤其在IV类中,经济发达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与云南、宁夏等地区同属一类。

这个结论至少可能有两层潜在的含义,第一,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联系还不紧密,高校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不明显,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仍不明显;第二,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常不局限于所处于区域,而是取决于高校本身的历史、声望和科研实力,形成一个较大的“创新活动覆盖区域”。

(2)边远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在投入要素方面并不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II区域由贵州、青海和新疆等边远地区组成,但从该组的平均人力指数、平均物力指数和平均财力指数来看,均处于靠前的位置。

这表明我国在高校科技投入方面对边远地区还是有所倾向的,至少,在相对比较的意义上,边远地区的高校在科技投入因素方面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3)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财力因素和物力因素。

不同分组在人力因素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的全职科研人员占总的教职工的比例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我国高校在对自己的研究定位上还没有出现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出现研究型大学、教育型大学等不同类型大学的分水。

因此,从投入要素来看,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经费的多少。

(4)三类投入要素的均衡是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改革的趋向。

综合来看,以北京、陕西为代表的III组,三类投入要素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科技创新的活力,应该是今后我国高校科技投入要素配置机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5)IV类地区的高校应通过与当地的经济发的更加紧密的融合来提高财力指数。

大部分归入IV组的地区属于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知识供给、技术创新与传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高财力指数。

(6)I类地区的高校要设法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

对I类地区,目前最紧急的任务是提高人力指数,有了人力基础才可能进一步地追求财力指数。

因此,I类地区的高校着力构造有竞争力的留住人才的机制。

五、结语

本文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三大类投入要素在1994~2002年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计算。

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要素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与发挥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传播的源头的要求相比,仍显不足。

(2)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财力要素上的不均衡,而在人力和物力要素上比较平衡。

(3)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要素的国家管理应向着分层、促进、协调和全面平衡的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1994~2002,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统计出版社。

2、蔡肪,林毅夫,《中国经济:

改革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何晋秋、方惠坚、柏杰、薛澜、苏竣,《高等院校的合理布局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教育部科技技术委员会编专家建议,2001年5月28日

4、WealthandPeople:

InequalityMeasures,http:

//poorcity.richcity.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