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037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三个同学画的小房子,提问:

哪位同学画的房子像,为什么呢?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把一些物体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做比例尺。

板书:

比例尺。

教师问: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简单板书: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比例尺)

今天研究的内容就藏在足球场上,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比例尺。

师:

出示足球场,如果要给我们足球场画一个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

长方形。

师:

我们看一看足球场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

长大约95米,宽大约60米。

)  

师:

请大家在纸上画出我们足球场的平面图。

你准备怎样画?

出示合作要求:

1)独立在纸上画出来

2)标出你画的长、宽是多少?

标出实际的长、宽是多少?

3)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画?

(生画,师巡视)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分别找出学生画的不同的平面图

1)走样的平面图:

你觉得他们画得怎么样,为什么?

2)按比例画的平面图:

A.长9.5厘米,宽6厘米。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是有一定关系的,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95米=9500厘米60米=6000厘米

实际的长是图上的长的1000倍,实际的宽是图上的宽的1000倍;

或图上的长是实际的长的1/1000,图上的宽是实际的宽的1/1000;

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解释了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

表示图上的距离和实际的距离的关系除了用倍数、分数表示外,还可以怎么表示?

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请你在本子上写出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并化简。

你发现了什么?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都是1:

1000。

这个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问:

前项是指什么距离,后项呢?

什么叫比例尺。

谁来总结一下什么叫作比例尺?

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齐读。

那么这个比例尺1:

1000表示什么意思呢?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还可以说成多少米?

我们都知道,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来一起说,老师写下来。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怎样让别人读懂你的平面图呢,把比例尺写在平面图上。

请这样画的同学在你的平面图上标出比例尺。

谁和TA的平面图不同,愿意来补充?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继续展示不同的平面图

长:

19厘米宽12厘米

你能知道这个同学他选用的比例尺吗?

怎么求比例尺?

在这个题目里面,就是图上的长:

实际的长

请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1:

5001:

500

1;500表示什么意思?

请这样画的同学在你的平面图上标出比例尺。

长:

0.95厘米0.6厘米1:

100001:

10000

请这样画的同学在你的平面图上标出比例尺。

 

3、总结比例尺的求法

观察这几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

这三幅平面图,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为什么呢?

同一幅图可以采用不同的比例尺来画。

比如:

不同大小的国旗、地图等。

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前项都是1;比例尺是一个比,没有单位;前后单位统一。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4、比例尺与尺子的区别 

教师举起手中的尺子说:

我用这把尺子量到我们的黑板的比例尺是1:

200。

你觉得这样说有没有问题?

告知学生:

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5、回应开始的提问:

我们刚刚一起研究了比例尺,现在我们明白:

为什么小明同学的房子画得最像呢?

通过研究足球场的平面图,我们知道了比例尺的定义(怎样求比例尺)、应用、计算……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际应用

1、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淄博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4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3厘米。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

刚才我们画的足球场的平面图,现在可以研究战术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95米=9500厘米9.5:

9500=1:

1000

60米=6000厘米60:

6000=1:

10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习情境的创设。

本节内容选取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将数学与校园生活结合起来,情感上学生愿意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2.内容的铺垫。

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一是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二是学生会有放大、缩小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认知的冲突。

学生原来对图形的认识是任意一条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实际的任意距离,而本节课必需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表示实际的距离。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效果分析

效果分析:

1.学生画图理解比例尺时部分学生理解不透,需要交流讲解,对比例尺的意义学生接受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顺利。

2.比例尺的求法中,前后的单位要统一,学生掌握起来还是没有那么顺利。

3.整体来说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到位。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比例尺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

比例尺的意义和类型、求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和知识应用与拓展。

本册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

本节课的具体标准要求是: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材一方面充分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学习比例尺,一方面重视对后续知识的铺垫和渗透。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评测练习

评测练习:

1.

请说出下面比例尺的含义。

 

2.淄博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24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3厘米。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比例以及图形的缩放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可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谁的小房子画得像?

”这一巧妙的导入设计,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随着“足球场平面图怎样画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二、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从独立思考:

如何画平面图?

怎样画得?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如何表示?

在教学时,都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留出了学生质疑的时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知识。

三、不足之处

在第二环节让学生画图理解比例尺时部分学生理解不透,需要交流讲解,对比例尺的意义学生接受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顺利。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给出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实际问题,从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方法较多,部分学生没有应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说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课后还应加强练习。

但整节课我力求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体验来确定教学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采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从生活导入、实践探究,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最后通过合作研究巩固深化,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比例尺》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比例尺,教学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教材以“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呢?

”的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时,经历了“实际需要—提出问题---操作研究---相互交流---认识升华”的过程,从而体会了“比例尺”这一概念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