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459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docx

西藏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

西藏XX水库新建大坝渗漏成因分析与处理

摘要:

XX水库蓄水初期,随着库水位逐渐上升,观测孔内水位壅高,坝下游陆续出现的渗漏量不断增大,量水堰最大渗漏量达到300L/S的异常现象,影响大坝安全。

通过大坝监测系统、电法探测、连通试验等成果,分析了坝基、绕坝、溢洪道、输水洞等渗漏主因,查找到主要渗流通道。

为大坝堵漏处理方案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

本文还提出了安全渗流对保护下游生态有巨大作用的观点。

关健词:

大坝渗漏成因分析处理

theNewDamLeakageAnalysisandTreatmentatTibetJiangxiongReservoir

KeyWords:

Dam,Permeability,Cause,Analysis,Treatment

Abstract:

Atinitialstageofstoring,thewaterlevelinobservationboreholewasatahighlevelwiththewaterlevelofReservoirgraduallyrising,andleakagecontinueincreasingatthedownstreamofthedam,maximumwaterflowraisedupto300L/Satthemeasuringweir,whichaffectadamsafety.ThroughanalyzingthemajorcausesofdamfoundationanddameabutmentandspillwayandwaterintaketunnelonthebasisoftheresultsofdamobservationsystemandElectricitydetectionandinterconnectiontest,andfoundthemainseepagechannel.Thispaperprovideareferencefordamimpermeableschemeandproposethatsafetyseepagewouldprotecttheentironmentofdownstream.

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境内,在朗杰雄曲上游河段XX雄曲上。

坝址海拔3790m,以上流域面积154.17km2,河道长18.58km,比降47%。

坝高33.66m,长691.5m,总库容1169.19万m3,坝顶高程3824.15m,宽5.0m,正常蓄水位3821.05m。

有挡水坝、输水洞、溢洪道等建筑物,大坝为土工膜心墙土石坝。

坝基防渗为“上墙下帷”,即河间地块深厚复盖层段,设砼防渗墙,最深40米,墙下设有帷幕灌浆,最深35米。

左右坝肩库岸设有单排帷幕灌浆防渗体。

左岸布置溢洪道。

右坝肩设穿山输水隧洞,洞长136m,进出口段属V类围岩;洞身段属Ⅲ类围岩。

2坝址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坝址区位于横向河谷地段,为高山深切宽谷,谷底宽约400m;左坝肩羊达帮山海拔4460m,右坝肩协帮日山,海拔4561m。

坝区右段为冲洪积扇,左段为河床漫滩。

2.2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冲洪积松散堆积地层和晚三迭系浅变质岩地层。

全新统冲积与冲洪积,由含漂石砂卵石组成,分选较差、磨圆较好,粒径0.5~20cm,厚7~16m;

下部上更新统冲积或冲洪积,为含粘性土砂砾卵石层、砾质壤土等组成,粒径0.5~7cm,厚度20~30m;底部中更新统冲积,含粘性土砾卵石夹微含粘性土砂砾卵石层、砾质壤土等组成,粒径0.5~10cm,厚32~43m。

晚三迭系XX组基岩地层岩性为薄层泥质板岩、砂泥质板岩和中-厚层砂岩、薄-中厚层砂质板岩等。

2.3岩体风化带

左岸地表残积层厚5.4~6.1m,强风化带厚7.7~23m,右岸地表基岩裸露,强风化带厚10~23m。

强风化带均为泥质板岩,呈片状碎石夹土状,渗透系数为1.1×10-2cm/s~5.6×10-3cm/s。

弱风化带呈片状碎块及岩屑,为泥、砂质板岩、砂岩等组成。

38m以上岩体透水性3.55×10-2cm/s;44.75~47.25m岩体透水率15.7Lu;

49.15~54.05m岩体透水率9Lu。

2.4水文地质

朗杰雄曲有常年流水,两岸冲沟汇集季节性流水。

河滩及右岸水沟均有地表水流入施工区后汇入河床。

地表渗水能力强,降水直渗地下,洪水汇流、起涨、流速快等特点。

最大日降水量35.9mm/日,最大年降水量549.6mm/年。

冻土深度1.5m。

坝址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介质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水量较丰富。

岩体构造作用强烈,裂隙发育,部分裂隙张开,倾角约45度,垂直裂隙多。

强风化带及弱风化带中赋存有裂隙潜水,与松散介质孔隙潜水为同一潜水面,同XX河水及右岸支流等地表水存在补排关系。

3大坝渗漏观测

2003年8月,XX水库开工建设;2006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2007年7月,大坝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完工。

2007年7月20日,水库初次蓄水。

9月上旬,库水位3813m时,大坝下游渗水量加大,量水堰渗漏量为200L/s~300L/s,相当年渗漏量600多万m3,大于设计充许渗漏量180万m3/年。

3.1右岸坝下渗流

2007年7月31日,库水位达到3805m,水深15m时,右岸坝下量水堰开始有渗流现象,其渗流量90L/s~100L/s;8月3日,库水位达3807m时,8#观测孔涌水较大。

渗漏量110L/s~120L/s;9月16日,水库最高蓄水位3813m,最大水深23m时,最大渗流量300L/s。

9月底水库开始加大放水流量。

10月中旬,水位回落至3811.20m,减小放流至关闭水闸阀,保持库来水量与放水量基本平衡,维持库水位稳定。

量水堰渗漏量为180L/s~220L/s。

11月初,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小时,闸阀全部关闭,库水位每天下降约1~2cm。

右岸坝下量水堰渗漏量160L/s~200L/s,渗漏水流为清泉水,不含泥砂。

11月上旬,沿坝下游平行坝脚线,间距2m位置为轴线,开挖深2m的探渗沟观测渗水情况。

库水位3811m时,坝右侧桩号:

0+410~0+550、0+615~0+650渗漏量约占探渗沟流量的50%和30%,渗流水情,具有面宽、点多、分散的特点,见表1。

表1主要透水点漏水状况表

序号

桩号

渗水高程(m)

渗水形态

备注

1

0+416

3784.5

片状

渗量较大

2

0+418

3784.3

片状

渗量大

3

0+467

3783.4

线状

渗量较大

4

0+470

3784

带状、线状

渗量大

5

0+486

3783.6

面状

渗量大

6

0+503

3783.5

径流

渗量特大

此间渗漏水流,来自输水洞山体绕右坝肩渗流的可能性及大。

3.2左岸坝下渗流

2007年8月13日,左岸溢洪道出口,下游约52米处,距坝脚146.36m,开始产生渗水现象,渗流量为80L/s至130L/s,平均渗流量:

105L/s,出水点高程3794.51m。

左岸坝下游,桩号:

0+066~0+289,均设8个探坑;溢洪道坡角设3个探坑。

各探坑均有不同程度渗水,高程为3783m~3785m。

坝后溢洪道中部冲沟的左侧约50米处,观测孔内发出水流声响。

3.3坝基渗流

坝脚下游距离400米处为旱地农田,水位明显抬升,有地表径流,漫浸范围逐步扩大,有沼泽化地象。

农田水位高程为3783.27m,此时,输水渠水位高程3784.51m,相差1.24米。

冰封期坝上游水面观测,桩号0+410处,冰层下有微弱小股旋窝状水流,至接近坝基部位流向下游。

3.4输水洞渗流

库水位为3811.1m时,洞身两侧及洞顶有8个透水点,均在砼接缝处,分布帷幕轴线上下游,渗流量约100~120L/s。

局部呈线状射流,截水环部位渗水量较小。

4大坝渗漏及成因分析

4.1安全监测布置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中心站、变形、浸润线、视频等监测项目,坝体和表面均布置有监测仪器。

滑坡体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及三角网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布置有12个觇标点,周边布置有6个控制觇标点。

内部断层、夹层监测布置有2套测斜仪,测斜方向平行于坝轴线。

大坝变形观测觇标布置有大坝两端控制点N3和N5,施工控制点JX7和JXs-4,坝两侧各埋设了3个校核标点,下游空旷地带埋设有2个校核标点,共12个标点,采用视准线和水准测量等方法观测。

大坝渗流监测布置有6个断面,共24个浸润线监测孔,见图1。

监测仪器有水位传感器、绕坝渗流监测孔、渗流收集三角量水堰。

新增探渗沟一条,探渗坑10个,勘探及连通试验孔16个。

 

图1大坝浸润线监测孔平面布置示意图

4.2勘探及连通试验

取可疑点设钻孔,钻探取芯率低,钻液漏失量大,揭露岩层破碎,垂直裂隙多。

桩号0+684.5~0+715.5段6个孔的压水试验表明,岩层20~35米透水率为14.36Lu~9.2Lu>5Lu。

经过多次连通试验,示踪剂表明9#、10#、11#孔,同坝后探渗沟之间有良好的连通性。

其透水率至9#孔~10#孔~11#孔,呈渐进增大趋势。

通过计算、分析、对比,观测孔、探渗沟、量水堰及库内水温、电解质、电阻等指标变化规律,获得渗流层边界成果:

(1)高温渗流层在22m以上,浅部渗漏通道在25m以上,范围较宽广;

(2)低温渗流层为22m~45m,深层渗流在45m以下,划定强渗漏层应在35m以上。

4.3渗流与库水位关联曲线

库水位与量水堰观测到的渗漏量之间,大致呈正相关系,见图2。

库水位高,渗漏量大,库水位下降,渗漏量随之减小。

 

图2库水位与渗漏量关系变化曲线图

2007年7月31日~8月3日,库水位从3804.90m上升到3806.60m时,库水位上升1.7m,渗漏量由95L/s增加到115L/s,渗流量增加20L/s;库水位上升1m,渗流增量约11L/s,渗流增量与库水位增量比值约11:

1。

2007年8月3日~9月16日,库水位从3806.60m上升到水库最高水位3813.12m,渗漏量由120L/s增加到最大渗流量300L/s。

库水位上升6.52m,渗流量增加约180L/s,渗流增量与库水位增量的比值约28:

1,库水位上升1m,渗流增量约28L/s,说明高水位下,渗流量变化明显。

库水位在3798m以下时,未见量水堰有明显水流现象,其流量减小几乎为零,说明量水堰高程以下渗漏量,无法获取监测数据,此前观测到的最大渗流量仅是“相对值”,实际渗漏量要大于“相对值”。

4.4渗漏主因分析

依据监测数据分析,库水位逐步上升的同时,坝体及左右库岸围岩内水位抬高,原地质构造固有的渗流通道,开始发挥作用,加之占全年降水总量89%的大气降水补给,促成渗流量汇集增大。

4.4.1地质构造成因

XX水库实际位于两条断裂带之间的地块上。

北则约2km处,有多条次级断层,主破碎带宽40m。

坝址冲沟切割深度20~50m。

左岸强风化带厚23m,裂隙张开,充填岩屑,线密度5~10条/m。

右岸基岩裸露,为泥质板岩,坝肩处褶皱、破碎带、裂隙发育。

褶皱平卧或倒转,裂隙张开,充填岩屑,线密度5~15条/m。

河间地块,砂砾卵石层厚72.31m(未见底),整个坝区无相对隔水层,河水及右岸支流补给地下水,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由于坝址山体构造运动剧烈,造就的深切割河谷、褶皱、破碎带、裂隙等,分布坝轴线上下游,形成良好的导水构造。

库水位抬高后,在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库水沿着坝基深厚“砾卵石层”或大坝两端岩体中的空隙、古泉水道、裂隙、破碎带等通道向下游渗漏。

是坝基和绕坝肩渗漏主要地质因素。

4.4.2坝基渗流成因

(1)水库挡水大坝为土工膜粘土芯墙碾压土石坝。

“芯墙”同大坝基础防渗墙顶部联接方式为“倒八字”榫头连接。

“芯墙”埋设及大坝填筑施工时,没有拆除坝基防渗墙的施工“导墙”,残留防渗墙顶部的施工“废弃物”和“松散体”有效清除难度大。

“导墙”同地层接触带未作任何处理。

(2)河间地块,为深厚复盖层,209m长坝基轴线,防渗采取“上墙下帷”防渗方案。

墙厚60cm,墙体施工时,未埋设钢管,预留墙下帷幕施工通道。

成墙后,为进行墙下“帷幕”施工,用金钢石钻头,钻取防渗墙的210个芯孔,其孔斜率很难满足﹤0.71%,因此,一般在35m以上,钻头即漂出墙体,为墙体与上游“松散层”留有人为通道,库水位压力作用下,沿“芯孔”环状间隙,形成毛细渗流上升通道的可能性及大;

(3)坝基ⅠⅡ序防渗墙“接头”处理,采用“平接+高压旋喷桩”工艺封闭接头。

此种“接头”处理“新工艺”,未见有效验证资料,还缺现行有效规程规范支撑,防渗墙体接头处,必然存在软弱夹层;规范要求,高水位下,深厚砾卵石层中,慎用、不宜使用高压旋喷。

其成桩质量差,难以达到补强封闭的初衷。

由于“接头”处理工艺缺陷,造成ⅠⅡ序墙体接头未能有效封闭;

(4)冰封期坝上游水面观测,桩号0+410~0+460,冰层下有多处微弱小股旋窝状水流,说明该处大坝土工膜芯墙存在缺损。

综合上述因素,都为坝基渗流,提供了导水构造条件,形成坝基汇集渗流。

4.4.3右岸绕坝渗流成因

大坝共布置有6条剖面,24个水位观测孔。

右岸二条剖面,观测孔内水位,随库水位升高而抬升,应能说明库水位变化对大坝渗流量变化之间存在的关联作用。

2007年8月~10月,水库蓄水前后,右岸坡观测孔内水位变化明显(见表2)。

观测

时间

迎1#孔

(右)

背2#孔

背3#孔

背4#孔

迎5#孔

(右)

背6#孔

背7#孔

背8#孔

2007.08.11

3802.47

3802.05

3801.7

3800.25

3799.6

3799.28

3798.65

3798.616

2007.09.04

3805.56

3803.07

3802.867

3802.504

3801.657

3801.99

3800.744

3800.011

2007.10.3

3806.11

3803.3

3803.133

3802.193

3801.342

3801.46

3801.117

3800.408

最大增量

△3.64

△0.8

△1.43

△1.94

△1.74

△2.18

△2.47

△2.47

表2右岸主要观测孔内水位情况表

库水位上升期间,迎水面和背水面观测孔内水位随库水位上升而逐次抬升。

库岸水位升高,库水沿输水洞山体原生古泉水通道、破碎带、裂隙等导水构造,以近似平行坝轴线方向,流动一段路径后,遇阻隔岩层,转向流入坝下游洼地“探渗沟”内,这是大坝浇渗水流的主要渗源路径,见图3。

 

图3右坝肩渗源路径示意图

4.4.4左岸溢洪道渗流

左岸明显出水点在溢洪道消能段下52m左右的位置处,距坝脚线146.36m,出水点高程3794.51m,出水点流量随着库水位的降低而有明显的减少。

排除地表水因素影响,此处渗水与库水位相关。

左坝肩桩号0-107~0+055,两侧南东、东西向分布两条冲沟,同左库岸水位存在补排关系,库水位高时,向冲沟补水,库水位低时,冲沟向库内补水。

现场观测发现,雨季蓄水期,冲沟向库内补水,然后沿左库岸山体透水层向下游排泄。

4.4.5放水洞渗流

放水洞截水环处渗流较小,该处辐射灌浆深度为3米。

不能排出

截水环与防渗体连接部位能有效封闭。

洞身两侧及洞顶共有8个透水点说明,洞体防渗帷幕存在缺陷,没能有效封堵岩层导水构造。

通过物探手段查明该处有来自山体的渗漏通道。

5渗漏处理

在分析连通试验、电法勘探,钻探点岩层压水试验等成果,又结合分析原防渗体系薄弱部位的基础上,查明渗源及渗流路径后,确定施工处理方案。

5.1处理方案设计

(1)右岸,0+558~0+716原孔距1m的单排灌浆段,再进行加排灌浆,按孔距1m,排距0.5和2m两种型式布置;轴线向上游偏移1m。

(2)右岸0+716~0+770原孔距2m的单排灌浆段,再进行加密灌浆,孔距按1m布置;

(3)左岸0+008~0-079原孔距1m的单排灌浆段,再进行加密灌浆,孔距按0.5m布置;

(4)桩号0+401~0+556段,坝体直接渗漏,帷幕灌浆处理范围,为防渗墙顶以上2m至防渗墙底以下2m。

孔距1m,轴线向上游偏移1.1m~1.5m。

(5)输水洞桩号0+233~0+268段洞体两侧进行固结灌浆,孔距2米;灌浆轴线输水洞桩号0+270~0+278洞身两侧进行三排固结灌浆,排距均为1m,梅花型布置。

灌注材料选用抗冲蚀,抗浠释性能强的浆液;灌浆孔深按岩层透水率<5Lu线控制。

5.2渗漏处理效果评价

堵漏处理时,主要串浆位置发生在坝基防渗墙顶接触带或以下25m~40m部位。

桩号0+479,灌浆28m~30m处时,探渗沟0+467串浆;0+493灌浆43m~46m处时,探渗沟0+430串浆,见图4。

串浆现象表明,坝基、右坝绕渗探测无误,其堵漏效果明显。

 

图4桩号0+493处灌浆,探渗沟0+430处串浆

XX水库后续监测结果说明,大坝渗漏处理前后比较,同一库前水位3813m,由原来的300L/S,减少到101L/S,对比减少了66%,堵漏

效果明显。

大坝变形、沉降量观测稳定,无异常现象。

2011年,水库正常蓄水后,库水位3815m,渗漏量85L/S;12月库高水位3815m,渗漏量68L/S。

排除右坝肩水渠渗漏、地表水影响,渗漏量对比不断减小,满足设计充许渗漏量60L/S,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应该看到水库深层渗漏依然存在,不影响大坝安全且水库仍能发挥效益的情况下,可考虑暂不作处理,适宜的安全渗流对保护下游生态,有巨大作用。

水库运行管理,在做好疏导排渗的同时,应加强对大坝渗流、变形、沉降监测,保证水库安全运行。

6结语

(1)XX水库位处高海拔地区,施工季节性强,年施工期不足8个月,多在丰水期施工,地下水力坡降大,径流大,水泥浆液经过钻具通道,泵入地下,进入裂隙、破碎带后,易被地下水流浠释,地下水力作用下,部份浠释浆液被带走,流向下游,滞溜岩层中的浆液所形成的帷幕,完整性较差。

(2)坝址左右岸,河间地块,分布岩层具强透水性;古泉水道、裂隙、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发育,在坝轴线上下游,形成立体网状水力通道,其导水构造的复杂性,隐蔽性,极大增加了防渗难度。

(3)XX水库的堵漏经验表明,施工前应专题研究坝址区地层构造、生成机理;地下水高程、流向、流速、路径等规律后。

制定堵塞岩层通道、截断地下水流的防渗方案。

通过试验,选择适合施工的材料、工艺、机械、参数等,评估方案,确认过程。

实践证明,前期工作研究充分且可靠,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于维娟,赵永财.西藏贡嘎县XX水库工程绕坝渗流计算分析,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2年31卷第1期:

9-10.

[2]秦淑芳,周文斌.关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监测仪器布置的探讨[J].大坝与安全,2007,

(2):

38-42.

[3]魏迎奇,彭卫军,蔡红,等.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渗漏成因分析{M}.郑州:

黄河水利出板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