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7602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docx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

Safetyworkhasonlyastartingpointandnoend.Onlytheleadershipcanreallypayattentiontoit,measuresareimplemented,andassessmentsarein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AQ-SN-0502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通用版)

前言: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真正做到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考核到位,严格奖惩兑现,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本文档可以用来收藏、阅读、改编、打印(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

  [摘要]论述了重大事故应急计划组成及其十大要素;介绍了制定企业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方法;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计划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能量潜在着重大危险,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极大。

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安全。

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

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许多工业化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工人、社区在事故应急中的职责和作用,并成立了相应的应急反应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

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于1986年发布了《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TheEmergencyPlanningandCommunityRight—t。

—KnowAct),1987年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环保署、运输部发布了《应急计划技术指南》。

欧盟在1982年发布了《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并于1986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1993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将应急计划作为重大事故预防的必要措施。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应急计划是关键的要素之一。

  2应急计划内容及其制定程序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由企业(现场)应急计划和工厂外的应急计划组成。

现场应急计划由企业负责,厂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现场应急计划和工厂外应急计划应分开,但应协调一致。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应包括: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①明确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

  ②明确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

  ③列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

  ④明确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①确认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

  ②确定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

  ③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①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②确定现场24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③确定24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以便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

  ④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避免误解);

  ⑤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⑥明确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⑦明确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怎样保证有关人员理解并对应急报警反应。

  (4)应急设备与设施

  ①明确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

  ②列出有关部门,如企业现场、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

  ③描述与有关医疗机构的关系,如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

  ④描述可用的危险监测设备;

  ⑤列出可用的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⑥列出与有关机构签订的互援协议。

  (5)评价能力与资源

  ①明确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险程度的负责人;

  ②描述评价危险程度的程序;

  ③描述评估小组的能力;

  ④描述评价危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⑤确定外援的专业人员。

  (6)保护措施程序

  ①明确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

  ②描述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

  ③明确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

  ④描述对特殊设施和人群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

  ⑤描述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避难场所;

  ⑥描述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

  ①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

  ②描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

  ③描述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①明确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

  ②描述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人事故现场的措施;

  ③描述宣布应急取消的程序;

  ④描述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⑤描述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

  ⑥描述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

  (9)培训与演练

  ①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确保合格者上岗;

  ②描述每年培训、演练计划;

  ③描述定期检查应急计划的情况;

  ④描述通讯系统检测频度和程度;

  ⑤描述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并评价其效果;

  ⑥描述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10)应急计划的维护

  ①明确每项应急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②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计划的方法;

  ③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企业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有一套现场应急计划。

现场计划应由企业管理部门准备并应包括对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事处建议企业现场事故应急计划制定程序如图1所示。

  根据事故后果严重度的级别,场外应急计划一般可分为社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合适的报警系统,且有一个标准程序,将事故发生、发展信息传递给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对事故状况的评价,实施相应级别的应急计划。

场外应急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在企业提供的现场应急计划的基础上负责准备。

  3结束语

  多年以来,我国重大事故不断发生,事故应急计划和措施的基础薄弱,为此建议:

  

(1)尽快制定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法规和场内、场外应急计划指南与标准。

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企业、工会组织及有关部门在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方面的职责,场内、场外应急计划的技术和组织要求。

  

(2)建立国家、省(直辖市)、市、企业四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国家重大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主要功能是:

  ①通过立法和管理手段,推动省、市、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系统的建立;

  ②为地方应急计划管理部门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定期进行评价和检查;

  ③处理影响范围大,事故后果严重,或需要国际、援助的重大事故;

  ④建立国家重大事故应急反应数据库以及专家决策系统和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信息网络;与国际应急机构和有关信息中心联络,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渠道;

  ⑤进行全国性的重大事故应急计划宣传,提高全民的安全、减灾意识。

  (3)省、市级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应急计划标准和法规建立本地区重大事故场外应急系统,明确规定地方应急服务机构,武警、消防、医疗、卫生、环保、通讯等部门以及危险设施管理部门在重大事故应急处理时的作用和职责。

场外应急计划的内容包括:

提供危险设施及其周围环境方面的资料;评价场外的危险性;制定场外应急措施,进行场外应急计划训练;向居民和公众提供重大事故应急措施宣传材料等。

  (4)企业应负责制定和实施危险设施的场内应急计划。

场内应急计划应说明:

  ①危险物质的名称,物理化学性质,数量,加工、处理的工艺条件,具体位置;

  ②周围环境,人口密度;

  ③报警和信息传递;

  ④关键岗位工人的职责;

  ⑤事故应急指挥和组织;

  ⑥现场应急处理行动,关闭设施的程序;

  ⑦应急程序的演习和训练。

企业必须保证场内应急资料和设备,如检测仪器、分析仪器、灭火器材、急救器材、个人防护用品等的方便使用。

企业制定的场内应急计划必须提交当地政府安全监察部门审查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参考文献

  1AwarenessandPreparednessforEmergenciesOfLocalLevel,UNEP,1988.

  2李政禹等编译.有毒化学品和有害废物的安全与控制.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1993.

  3国际劳工局.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实用规程,1990.

  4吴宗之.建立我国重大事故应急系统探讨.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法规研讨会论文集,1994.

  5吴宗之,高进东编著.重大危险源辨识.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