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651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宣传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传手册.docx

《宣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手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宣传手册.docx

宣传手册

宣传手册

宣传手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现实威胁。

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砍伐为数不多的森林资源,但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可以抑制自己要换家具的欲望(家具能用就用,不赶时髦,以免刺激对森林的砍伐),我们可以爱护花草树木。

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乱捕乱杀珍稀动物,但我们能做到不捕、不吃国家保护的所有动物。

我们无法阻止工厂、城市生活污水污染江河湖海,但我们可以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尽可能地节约用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

洗菜洗手的水积攒起来浇花)。

我们无法阻止铺天盖地的白色垃圾污染环境,但我们可以买菜提起菜篮子,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塑料袋;我们可以把用过的电池收集起来送到收集点;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能回收再利用的决不丢弃;无论在哪里都不乱扔废弃物。

我们无法阻止小煤窑小金矿的胡扒乱采,无法阻止对海洋资源的疯狂掳夺,无法阻止废气污染天空。

我们无法阻止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但我们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也不少,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我们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我们身边存在的污染

1、空气污染:

汽车排气、焚烧垃圾的烟气、做饭炒菜的油烟、厕所臭气、吸烟吐出的烟雾、蚊香、杀虫剂、新的塑料制品、强放射性花岗岩、冰箱内散发的氟里昂物质、下水道排出来的沼气、垃圾池的腐败气、严重污染河流的沼气。

2、水污染:

向江河湖海倒垃圾、倒油污及有毒物质、冲厕排水、洗涤排水、未经净化处理的工业污水。

3、噪声污染:

家庭噪声(高音量的电视机声、音响声、厨房中的剁菜声、吵闹声、敲击声等)、社会噪声(汽车、摩托车、打桩机、搅拌机、电锯、电钻等产生的噪声及装修房屋时的敲打声等)、工业噪声(工厂里的柴油机、鼓风机、电锯、机床、纺织机等产生的噪声)、社会噪声(鞭炮声、商店的叫卖声、商店高音喇叭音响声等)。

4、城市固体废物污染:

工业垃圾、厨房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如废纸、废金属制品、废塑料、废橡胶、废纺织品等。

5、光污染:

建筑幕墙、霓虹灯、广告灯、激光舞厅灯等。

6、食品污染:

食品添加剂的误用、带农药的果蔬等。

7、放射性污染:

如X光机、CT机、放射性同位素、料位仪、核

子秤、黄金分析仪、探伤机等都属放射源,都有放射性污染。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1)急性危害:

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

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生物学因素,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虫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

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

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废弃电池的污染与危害

钮扣电池。

钮扣电池含有汞,当其废弃在自然界里,外层金属锈蚀后,汞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在下雨之后进入地下水,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内脏。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变成甲基汞,聚积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

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充电电池。

充电电池一般都含有有害重金属镉,在自然界中渗出后,污染土地和水流,最终进入人体。

镉会使骨质疏松,并造成骨骼变形、骨痛,并引起肝和肾受损等等严重后果。

普通电池。

普通干电池也含有汞,还含有铅和酸碱,对环境也很有害。

因此,在发达国家,废旧电池被列为危险有毒废物,必须单独投放和回收处理、绝不能随便丢弃在自然界中。

在德国,废旧电池可以送到每个卖电池的商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地球上有多少可供生命使用的淡水

虽然地球表面有75%被海水覆盖,但海水却不能直接用于灌溉。

地球上的水量是这样分布的:

海洋占97.2%,冰山和冰川占2.15%,地下水占0.31%,湖泊占0.009%,大气中(水蒸汽)占0.001%,而河流与小溪仅占0.0001%。

其中,只有地下水、湖泊、河流与小溪中的淡水可以被人、动物、植物利用,也就是说:

地球可以供给陆地上生命的水量不到它的总水量的1%。

可见,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非常珍贵的。

它被污染会更加减少可供动植物和人类使用的淡水量,因而,会直接影响到地球上生命的生存。

分类垃圾怎样投

在许多大城市的街头巷尾摆放着不少垃圾箱。

为了有效地分类回收垃圾,垃圾箱分成了“可回收物”和“废弃物”两面。

但是,很多人在投放垃圾的时候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物,哪些垃圾是废弃物。

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举例说明如下。

废纸:

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

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

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

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

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是废弃物。

比如烟头、鸡毛、废电池、煤渣、建筑垃圾、油漆、颜料、食品残留物等等。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垃圾。

参与环保举手之劳,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正确投放垃圾做起吧。

环保纪念日

国际湿地日

2月2日为国际湿地日。

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RAMSAR)签定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湿地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禽类的生息和迁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

世界气象日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以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盖洛德·纳尔逊提议,在美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的讲演会。

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丹尼斯·梅斯将纳尔逊的提议扩展为在全美举办大规模的社区环保活动,并选定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

当天,美国有2000多万人,包括国会议员、各阶层人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环保活动。

在全国各地,人们高呼着保护环境的口号,在街头和校园,游行、集会、演讲和宣传。

随后影响日渐扩大并超出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形成为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4月22日也日渐成为全球性的“地球日”。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环保活动。

世界无烟日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把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以提醒人们重视香烟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世界环境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各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一些跨越国界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步进入国际社会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来自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就世界当代环境问题以及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制定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并建议将此次大会的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问题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从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个南斯拉夫婴儿的诞生为标志,世界人口突破50亿。

1990年,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

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世界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世界粮食日

全世界的粮食正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供不应求。

从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为“世界粮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2000年起改为每年5月22日。

保护环境随手可作的100件小事

1、使用布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3、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倡步行,骑单车

6、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不燃放烟花爆竹

8、双面使用纸张

9、节约粮食

10、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消费肉类要适度

12、随手关闭水龙头

13、一水多用

14、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拒绝过分包装

17、使用节约型水具

18、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尽量利用太阳能

21、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使用节能型灯具

23、简化房屋装修

24、修旧利废

25、不随意取土

26、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不乱占耕地

28、不焚烧秸杆

29、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不捡拾野禽蛋

34、拒食野生动物

35、少使用发胶

36、减卡救树

37、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不用圣诞树

41、不在野外烧荒

42、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不乱扔烟头

44、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不虐待动物

54、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在房前屋后栽树

57、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垃圾分类回收

59、旧物捐给贫困者

60、回收废电池

61、回收废金属

62、回收废塑料

63、回收废玻璃

64、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使用无氟冰箱

66、少用纸尿布

67、少用农药

68、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少用室内杀虫剂

70、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少吃口香糖

73、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集约使用物品

75、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私车定时查尾气

77、使用无铅汽油

78、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支持环保募捐

82、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避免旅游污染

86、参与环保宣传

87、做环保志愿者

88、认识草原危机

89、认识荒漠化

90、认识、保护森林

91、认识、保护海洋

92、爱护古树名木

93、保护文物古迹

94、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

100、认识环保标志

环境基础知识问答

1、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

野生动物、自然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我国的环保方针是什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3、每年的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从此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有关环境日期还有2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17日世界防治沙漠化和干旱日、9月14日世界清洁日、9月17日世界保护臭氧层日等。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的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

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5、什么是生态平衡?

生物系统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始终是在不断进行,虽然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经常给生态系统带来各种污染,但在一段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又能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6、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以“减量、再用、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7、什么是绿色GDP(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传统的GDP有很多缺陷,从环保的角度看,它没有反映防治环境污染费用,也没有考虑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以及环境退化的损失费用。

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面临的不仅有技术上的难点,观念和制度的障碍也不小,一旦实施绿色GDP,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会对传统的政绩观形成很大的冲击。

8、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9、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在我国的宪法中,有一些关于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条款。

这是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宪法基础。

在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中,也有一些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

如《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环评法》第10条规定: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该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21条规定:

“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该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10、环境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9)《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11、当代环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破坏

(2)气候变暖

(3)酸雨蔓染(4)生物多样性减少

(5)大气污染(6)森林锐减

(7)土地荒漠化(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

12、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加重

(2)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3)垃圾围城现象普遍(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5)水土流失难以遏止(6)沙漠化不断扩展

(7)生物多样性减少(8)水源短缺

(9)耕地资源减少(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13、什么是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可以吸取地面散失的热量,但一部分热能重新传回大地,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这种类似暖房、温室的效应叫温室效应。

14、什么叫“白色污染“?

泡沫餐具,塑料袋等因其难降解分化,且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填埋时会破坏土壤结构。

故称为“白色污染“。

15、什么叫“酸雨“?

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遇到水蒸气会形成含高腐蚀性的酸性沉降物称“酸雨”。

16、什么叫水的富营养化?

由于植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而使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叫富营养化。

17、臭氧层有什么作用?

它是什么因素引起减少的?

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门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其害。

人类活动导致臭氧层的减少,主要是冷冻剂、喷雾剂、除臭剂等会破坏大气中臭氧的浓度。

18、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19、什么是重金属污染?

比重在5以上的金属称重金属。

环境污染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及砷等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钴、镍、锡等,由其所造成的污染叫重金属污染。

20、什么是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生态工业园区采用的环境管理是一种直接运用工业生态学的生态管理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生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因此,从环境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21、什么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促进法》所指的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三方面的内容。

22、什么是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亦称清洁生产审计。

就是对企业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程序,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

在实施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水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及其毒性的方案。

23、什么是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也称征收排污费制度,它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以及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排污收费标准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设立的收费机关缴纳一定的治理污染或恢复环境破坏费用的法律制度。

排污者排放污染物,损害和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性,所以应缴纳排污费用以促使排污者改变粗放型落后的生产工艺,开发应用新技术,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4、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25、排污许可环保工商联动制度

在企业工商年检过程中,对已纳入实施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企业,督促其限期办理,逾期仍未办许可证的企业,工商部门不予年检。

这一制度的推行,保证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污染控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6、什么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系列标准。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追求的目标是: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标准,规范全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全球环境安全。

企业和社会团体经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保证产品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控制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可以避免“绿色壁垒”的贸易风险,增加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7、什么是环境标志?

为了保护和促进公众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引导消费市场向有益于环境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家的政府相继实行了环境标志计划。

1978年,德国首先实行环境标志,之后,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瑞典、丹麦、芬兰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这一工作。

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它表明商品在生产、使用及报废后处置的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的特点。

有了环境标志,消费者就能知道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以便购买,同时也促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降低污染,开发对环境保护有益的产品。

我国于1994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种产品通过了环境标志认证。

28、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在此前的相关法律中,法律只对单个建设项目要求进行环境评价,但是,由于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环评结论难以影响最初的决策和生产力的布局,难以指导规划的发展方向,环评工作难以在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经过多年的实践,也需要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全国人大历经四年时间,制定并出台了这部法律。

《环评法》确立了战略环评,将环评范围从建设项目扩大到政府规划,这意味着今后不管是大范围的发展规划,还是具体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

对公众参与制定了明确要求,并且对参与的方法、程序及参与意见的有效性都做出了规定。

29、什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