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838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教学设计.docx

《第二章》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地球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进一步认识,空间认识的层次(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来看,这是顺理成章的。

本节既是对地图、地球仪、地球的形状等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更是今后学习世界的地形、世界的人口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区域地理等知识的基础。

无论是从认识地球表面形态的角度看,还是从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处理好人地关系的角度看,认识海陆分布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是一个基础性的目标。

从内涵来讲,海陆分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纯自然的状况,即海陆分布的特点,二是对海洋和陆地人为的划分,即七大洲、四大洋。

(二)教材处理

这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

(一)世界的海陆比例,

(二)七大洲的名称、面积、轮廓、位置,(三)四大洋的名称、面积、轮廓、位置。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

首先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形成大体印象:

地表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到底陆地有多大?

在地球上如何分布?

这样自然引入七大洲的学习。

在介绍了七大洲名称、轮廓、位置关系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计算陆地在地球表面所占的比例。

四大洋的学习类似。

之所以这样处理,一是因为教材一开篇就给结论,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二是,现在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体会学习过程。

”这远比直接灌输结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教学课时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

①七大洲名称、轮廓认识

②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洋、海峡的概念

③七大洲位置关系

④世界陆地面积及占地表的比例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

①七大洲位置复习

②大洲间的分界线

③四大洋名称、位置及其和大洲间的位置关系

④四大洋的面积大小及占地表比例

⑤世界海陆分布情况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概况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1)小学自然课曾经介绍过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学生有初步的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印象

(3)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2.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1)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

(2)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

(3)缺乏空间立体概念

(4)自控能力较差,易冲动

(二)学法设计

1.观察法:

观察地球仪,阅读《世界海陆分布图》,获取需要的信息

2.拼图贴图法:

动手拼贴图,实际操作

3.计算法,自己计算世界的海洋和陆地分别在地表所占的比例

4.精度课文,区分和掌握概念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

2.根据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要求

3.遵循初一学生认知特点

4.遵循: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要求

(二)教法选择

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训练法、讲解法

第一课时七大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读图、拼图使学生能熟练说出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最大最小的大洲。

(2)能区别大陆与大洲,海与洋,知道什么是岛屿半岛,什么是海峡。

(3)通过识图、贴图、填图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全球海陆轮廓空白图上准确填注七大洲的名称,明白七大洲的位置关系。

2能力训练

(1)通过阅读世界地图、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大洲分界图等地图,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地图的能力。

(2)通过七大洲拼图游戏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自学能力。

(3)通过比较世界七大洲大陆轮廓拼图和课本上七大洲面积比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4)通过对七大洲几何轮廓简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绘图能力。

3情感培养

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幻想七大洲轮廓形象,拓展思维,丰富想像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地图的美。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七大洲名称、轮廓

2.七大洲的分布和位置关系

(二)教学难点

1.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2.七大洲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手段

大陆的轮廓简图、地图、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见表格)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依据

时间分配

(一)

(1)展示地球仪,学生观察,老师提问,得出世界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论。

(2)启发过渡:

谁知道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是怎样分布的吗?

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直观教具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1分钟

 

(二)

 

(二)

 

(二)

 

1.大洲名称和轮廓

 

2.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等概念

 

 

3.七大洲的位置

 

3.七大洲位置

4.世界陆地比例

(1)回忆旧知,提出挑战。

学生回忆世界上陆地被分为几大洲以及它们的名称,之后,老师提出挑战:

七大洲是否全都认识?

前一问难度不大,乐于展示自己的初一学生能积极响应,后一问以挑战的形式将学生置于被挑战的地位,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热情。

 

1分钟

(2)出示大陆轮廓简图,展开联想。

老师逐个展示七大洲大陆轮廓图,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名称。

同时,老师将南美洲大陆轮廓形象类比为”炸鸡腿”以帮助学生记忆,并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其他大洲大陆轮廓形象进行大胆想象。

(分四组讨论)

形象类比将原本枯燥难记的大洲轮廓生动化、形象化,学生乐于接受,兴趣盎然。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撞出思维的火花。

分组进行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8分钟

(4)比较地图,自然过渡。

学生比较大陆轮廓简图与投影仪上“七大洲面积比较图”,找出二者有何最大不同,由此引出大陆、大洲、岛屿等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后老师提升补充,层层递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

 

1分钟

(5)读图归纳,总结概念。

读教材P28图2.5,观察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洋和海峡的特点,总结概念,并找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最大的大洲、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半岛等。

老师投影答案。

进一步培养其读图观察能力,通过对概念的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分钟

(6)拼图比赛:

指导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29页图2.6,然后参照此图将七大洲轮廓图准确拼合。

(注:

学生读图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划出赤道;如果学生拼图不准确,可先让其他学生纠正。

为了拼好图,学生势必会认真读图,这一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打下基础,又极大地培养了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小组间的竞争气氛达到白热化。

10

(5)读图答问:

投影大洲分布图,观察思考:

赤道横穿哪些大洲?

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分别有哪些?

东半球或西半球各主要有哪些大洲?

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加深了七洲相对位置的印象。

 

3分钟

(6)绘图比赛:

展示课件,示范大洲几何轮廓简图的绘制方法,学生分组绘图(画在教材P31图2.9上),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该活动既是对大洲轮廓和位置等知识的巩固加深,又培养了学生的绘图和模仿能力。

 

6分钟

(7)读图比较并计算。

学生阅读地图册P14“大洲面积比较图”,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和面积最小的大洲,计算七大洲面积之和以及在地表所占的比例。

重视学习过程,自己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会学习和收获的快乐。

 

5分钟

(三)

结束

新课

引导思考:

从拼图看出,有的大洲被隔开单独存在,有的大洲彼此相连,相连的大洲以什么为分界呢?

最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意犹未尽,同时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1分钟

八、练习设计:

完成填充图12页题1.①、在题2图中填出七大洲的名称。

九、板书设计:

采用纲要式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陆地(七大洲)

1.名称、轮廓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洋和海峡

3.七大洲的位置

4.占地表比例:

29%

十、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积极,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觜、动脑,对大洲轮廓和位置能较熟练的掌握。

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生对轮廓图进行想象的活动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规范和引导,避免学生哗众取宠;在拼图环节之前,应指导学生仔细阅读世界地图,明确大洲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后再拼,力求准确。

 

第二课时四大洋世界海陆比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精读地图,使其能熟悉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2)运用地图和数据,通过读图、拼图和计算,使学生能熟练说出海陆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3)通过读图、贴图、填图等活动使学生熟知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以及面积最大最小的大洋。

2能力训练

通过阅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四大洋面积比较图、大洲分界等地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运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培养

(1)通过对“地球”和“水球”命名的讨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协调处理人地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四大洋的名称、分布位置

2.世界海陆比例和分布状况

(二)教学难点

1.亚欧、亚非、南北美洲间的分界线

2.七大洲、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六、教学手段

大洲大洋轮廓空白图、地图册、地球仪、橡皮筋、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见表格)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设计依据

时间分配

(一)

导入

新课

提出挑战,激发兴趣。

还记得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大洲名称和位置吗?

哪组或哪位同学上节课的学习效率最好呢?

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学习的紧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1分钟

 

(二)

 

(二)

 

(二)

 

1.大洲知识回顾

(1)回顾旧知

老师逐个投影七大洲轮廓,学生齐答各大洲名称。

大洲名称是后面学习分界线的基础,温故知新。

1分钟

(2)贴图比赛

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七大洲的名称准确的贴到大洲大洋轮廓空白图上,看哪组用时最短最准确。

以贴图活动的形式复习旧知识,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分钟

2.大洲分界线

(3)仔细读图,寻找分界。

将学生分成七组,分别委派到不同的大洲,请观察去相邻的或最近的大洲是需要翻山淌河还是飘洋过海?

需要翻什么山淌什么河?

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寻找分界线,使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对自己实际问题的解决。

 

3分钟

 

3.大洋名称

 

4.

及占地表的比例

(3)读图找洋。

如果去邻近的大洲需要飘洋过海,那又可能经过什么大洋?

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同时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3分钟

 

(4)活动巩固:

将印有四大洋名称、大洲分界线的纸条任意分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在最短时间内贴到空白图中准确位置。

由读图到贴图,层层递进,逐步巩固。

任意分发纸条,可以更全面的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扩大活动参与面。

3分钟

(5)找“邻居”:

投影大洲大洋分布图,将鼠标随机移到任意大洋,如果自己所在大洲是该大洋的“邻居”就请举起手,并说出自己在该大洋的哪个方向。

进一步巩固大洋的知识,同时也巩固了大洲的位置及其和大洋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4分钟

(6)引导思考:

在大洲大洋分布图上投影上海、东经120º经线、北回归线,提问:

假如有两同学分别环绕地球一周,都从中国上海出发,一人沿北回归线走,一人沿东经120º走,他们分别经过哪些大洲或大洋?

既是对前面经纬线这部分知识的巩固运用,又对该节的重点知识进行了巧妙的加深。

 

3分钟

(7)读图比较并计算:

投影展示四大洋面积比较图,学生比较说出世界上面积最大和面积最小的大洋名称,计算四大洋面积之和以及在地表所占的比例。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学习和收获的快乐,也从中感受到地理和数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3分钟

 

5.海陆分布状况

 

6.地球或水球

(8)概括总结,激发思考。

总看地表是海多还是陆多?

海陆各占多少比例?

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水多还是陆多?

能找到陆地比水多的半球吗?

试着找一找(各组分发一地球仪、一橡皮筋,用橡皮筋平分地球仪,陆地或海洋最集中的半球)。

通过前面的计算,前两个问能轻松得出结论,在此要提出是为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让学生找水多于陆的半球,通过动手使之体会到对知识探索过程的快乐,同时对结论的印象将永生难忘。

 

6分钟

(9)拓展思维,讨论创新。

既然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地球被称为“地球”对吗?

加加林的话对吗?

你认为地球叫“地球”好还是“水球”好?

首先该问犹如一石激起千成浪,学生会争先恐后表达自己观点,进行激烈争辩,从而使本节课达到高潮,其次,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6分钟

7.课堂巩固

(10)课堂练习

完成填充图P12—13未完成的部分,看谁又快又准。

当堂练习,巩固加深。

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减少负担。

 

3分钟

(三)

结束

新课

引导思考:

今天的大洲和大洋是这个面貌,过去它也是这样的吗?

今天的面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地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最后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意犹未尽,同时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1分钟

八、练习设计

课外探讨:

世界还有很多奥秘需要大家去探索发现。

仔细阅读大洲大洋分布图会发现,世界多数半岛尖端都朝南方,南北半球的大洲基本上呈一南一北对称分布,大陆的形状多为三角形等等,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

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课外查找资料解释个中缘由。

九、板书设计:

采用纲要式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陆地(七大洲)

1.名称、轮廓

2.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洋和海峡

3.七大洲的位置

4.占地表比例:

29%

5.大洲间的分界线

二、海洋(四大洋)

1.名称、轮廓

2.四大洋的位置

3.占地表比例:

71%

三、世界的海陆分布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地球”或“水球”?

十、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理性思维不多,重难点都在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和分布上,因此,我加大活动量,结合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读图、拼图、相互考图、贴图、大胆想像等多种活动形式和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解放出来,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说、多看。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实现有效学习。

让学生拼图等操作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但这恰巧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在不断失败中求得成功。

同时,在上课过程中,力求让自己去组织、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学习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在学生拼图过程中如何让活动有序高效的进行,对活动时间的控制,课堂秩序的把握,拼图时其他学生的安排,小组内部的合作互助学习如何才能更充分有效等都是令我疑惑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摸索、完善。

同时,更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同仁的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