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898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docx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中地理教案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_高中地理教案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

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同学初步建立要珍惜能源资源,努力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激励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科学技术的决心。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或画片):

①火电站与核电站一日燃料运量的比较;②太阳灶;③荷兰风车;④风力发电装置;⑤沼气池。

教学提纲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人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

1.能源及分类

2.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二、主要新能源介绍

1.核能

2.太阳能

3.风能

4.生物能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你知道我国建设和建成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

(浙江杭州湾附近的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核能是人类新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我国正在积极研究核能。

人类为什么要寻找和研究这些新能源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五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板书)

一、人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板书)

[提问]请问,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提供热能和动力。

[提问]你知道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有哪些吗?

(煤、石油、天然气、木材、水能等。

[教师总结]像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燃料以及水能资源,是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

[提问]除这些常规能源外,你能说出哪些目前人类正在积极研制或很有利用前途的其他能源?

(核能、太阳能、潮汐、地热、生物能等。

[教师总结]像刚才同学所列举的这些刚开始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我们称之为新能源。

所以,我们可以把能源分成两类:

1.能源及分类(板书)

[提问]请判断“风能”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

(新能源。

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风能,如风帆船、风帆车辆、风力抽水机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能应是常规能源。

但这样直接利用风力规模小,也不稳定。

现在为了进一步利用风力,正在研究用风力来发电,所以把风能也划为新能源。

[提问]我们经常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矿产能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

几十年或更长时间这些资源会出现什么现象?

其后果怎样?

(是不可更新资源。

会开发用尽。

那时不能用煤来取暖生火,不能用天然气来做饭,汽车、飞机、船只都因没燃料而不能开动。

[提问]煤、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燃烧后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后果?

(污染环境。

[提问]水力资源是可以更新使用的,又不造成污染,为什么不用它来代替其他所有的能源呢?

(水力资源分布不均,水力资源随时间而有变化,水力资源总量也无法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

[提问]请归纳一下,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

(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

2.人类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板书)

①不可更新的常规能源不断减少

②许多常规能源污染环境

③水力资源的利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过渡人类正是感到了这种能源危机的威胁,许多科学家在不断地研究和寻找新能源。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主要的新能源。

二、主要新能源介绍(板书)

1.核能

[教师讲述]核能主要是原子能,它是从铀矿石中提取的核燃料。

1千克铀的原子核所释放的热量,相当于250O吨标准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展示投影片]火电站与核电站一日燃料运量的比较。

[提问]该图所反映的核电站最大优点是什么?

(同样的发电量,消耗的铀矿石只有煤的七万分之一。

容易运输矿石,成本低。

[提问]你知道核电站最需注意的是什么吗?

(防止核泄漏和核污染。

2.太阳能

[提问]太阳能有哪些主要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

[提问]你能说出哪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或产品?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

有的国家试制了太阳能住宅、太阳能电站、太阳能汽车。

[展示投影片]太阳灶

[提问]你知道太阳灶的原理吗?

(用聚光镜聚集太阳光能。

[提问]太阳能利用的关键是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把分散的太阳光集中起来。

3.风能

[展示投影片]荷兰风车,风力发电装置。

[教师讲述]陆地上能够利用风能的地方,主要是在常年风力较强的沿海和内陆高原。

我国一些高原牧区和海岛已利用风力发电,满足照明、看电视等用电需要。

4.生物能

[提问]人类常规利用生物能的例子有哪些?

(如人们用牛、马拉车,烧柴做饭都是在利用生物能。

[展示投影片]沼气池。

[教师讲述]沼气池原理是利用植物体或粪便,经密封发酵后产生出可燃气体。

在农村特别适用。

[提问]开发利用上述新能源主要依靠什么?

(主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教师总结]既然开发新能源是人类发展所必须做的,它的开发又依赖于科学技术,我们同学现在就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

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乡的能源利用状况,看看还可以开发利用哪些新能源。

3.2 海水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⑵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⑶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⑴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⑵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讲授法 

[教具]

地图册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地图册P47练习

引入:

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3.2海水的运动

(板书)一、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

波浪、潮汐和洋流

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

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比如:

图316,人类利用波浪进行冲浪水上体育运动。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

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

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

比如图3.17,上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大潮,海面上升最高,下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小潮。

潮差最大时为大潮,潮差最小时为小潮。

(下图1示)

2、潮汐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夜晚海水潮落称为汐。

日、地月成直线                                             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朔、望)

日、地月成直角关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

(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

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

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

潮间带:

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由于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能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

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

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

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

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

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海水运动的第三种形式洋流

3、洋流

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规模)时间方向稳定。

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下面学习洋流有关知识。

二、洋流的形式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地图册P25思考洋流的成因、分类(洋流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分为几类?

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对照世界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的A洋流、B洋流是怎么形成的?

 

 

A洋流是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B洋流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

A在东北信风作用下,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方面流动,这作水平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偏转成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B同样道理,在中纬西风作用下,从西向东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提问:

直布罗陀海峡两则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

密度有什么差异?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分析:

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水面降低,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

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例:

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了发动机,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

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

问:

曼德海峡会不会是密度流?

        提问:

海峡两侧.海水怎样流?

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红海,红海底部海水流向印度洋。

密度流分布规律:

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直布罗陀海峡两则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

密度有什么差异?

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3、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可分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

a、受离岸风影响   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

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影响: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比如秘鲁渔场得益于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

世界海洋上还有其他海区也分布着上升补偿流,地图册P25如加利福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迫使洋流在运动过程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

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总结]  洋流形成的三种类型。

洋流的成因风力最主要,其次是密度差异。

[练习巩固]地图册P472.16

[作业] 优化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水稻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及水稻分布;理解水稻与人口的关系;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2.知道发展大牧场放牧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理解阿根廷发展牧牛业所做的工作。

   3.培养运用地图、景观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法学习不同的农业与类型。

   4.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5.培养归纳、整理、总结资料的能力;培养比较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水稻分布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2.阿根廷的牧牛业。

   难点:

   1.比较分析法的运用。

   2.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分析。

   教具准备:

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水稻种植业属于哪些农业类型?

   导入新课:

   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既需要一定的气候因素也需要一定的地形因素,同学们先考虑一下水稻种植业所需要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

世界上的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在这些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

   提问:

由于纬度位置差异,热量条件不同,因此从水稻种植区的北部到南部,一年分别可以种植几季水稻?

   学生讨论。

   归纳:

从北部一年种植一季水稻逐渐向南部种植双季水稻和三季稻。

热量条件起了重要的作用。

   提问:

水稻在生长季节需要大量的水,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因此水稻适宜在何种地形区种植?

   学生讨论。

   读图归纳:

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季风区内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里是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地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必须修建梯田和充足的灌溉水源。

   读图提问:

请同学们说出水稻生产的大致过程及与劳动力的关系。

   学生讨论。

   读图5.10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考虑为什么亚洲的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以及种植水稻与人口的关系。

   学生讨论。

   归纳:

因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

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密集,劳动力多,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人均耕地少,因此,在这里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水稻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史,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提问: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是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介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和我国种植业的特点。

   导读,教材第10和11页“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部分。

   学生回答。

   归纳:

   1.小农经营。

亚洲的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人家耕地很少。

我国南方每户耕地的水稻天一般都少于1公顷。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是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地上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

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做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

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3.机械化水平很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着自己的劳动能够完成农业活动,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在投入资金购买农业机械,因此水稻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在亚洲,除了日本在稻田机械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外,亚洲其他国家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

   4.水利工程量大。

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

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小农经营的农民无力建设水利工程。

因而政府需要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的建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

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

观察讨论一: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

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转到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转到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日复一日,日有昼夜更替,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年复一年,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你能说出这又是什么原因吗?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

现在我继续向同学们介绍你们桌前的仪器——地球公转轨道仪。

它由地球仪、公转轨道、小红球代表的太阳三部分组成。

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一些,请同学们再看地球仪的底座上和公转轨道仪上都分别对应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名称,地球仪上白色玻璃罩的中心有一个红点代表太阳直射点。

【出示投影2】

观察讨论二: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一样吗?

公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

倾斜方向有无变化?

地轴沿北极方向指向哪颗星学生演示、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轨道形状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无论是自转或公转,地轴总是倾斜的,且方向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那么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我们一起看投影。

【出示投影3】

观察讨论三: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要求认真观察和讨论,并完成下表的填写。

学生演示、观察、讨论并填表。

【出示投影4】

【教师指导】

教师分别请四位同学各完成一个节气的填表内容。

【出示投影5】

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红笔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线,并回答教师提问。

【提问】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哪条纬线?

那么最南界线呢?

一年中太阳直射一次的纬线是哪两条纬线?

那么直射两次的地区呢?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

教师讲解同时,演示自制的计算机软件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根据供图软件制作)。

演示自制计算机软件2——地球绕日公转。

提醒同学记二分二至的日期等。

请同学们注意,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例如暑假后,白天是越来越长了还是越来越短了呢?

【出示投影6】

观察讨论四: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时,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2.夏至、冬至日时,极昼(只有白昼)、极夜(只有黑夜)现象出现的地区。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观察讨论并完成下表。

学生演示、观察、讨论并填表。

【教师指导】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在投影仪上完成自己填写的表格并说明。

【出示投影7】

【小结并说明】赤道地区终年昼夜平分,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此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

南北纬66.5°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所以称为极圈。

66.5°N纬线称为北极圈,66.5°S纬线称为南极圈。

刚才,同学们动手演示,观察的都是立体模型,在投影图上如何反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呢?

【出示复合投影片8】

教师在投影仪前边转动投影片,边请同学回答一些提问。

【教师说明】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昼夜长短相当,南北半球获热相当,这时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获得热量多,这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又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昼夜平分,南北半球获热相当,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获得热量少,因此这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

而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故季节正好相反。

当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时,地球就已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地球就是这样不停地公转,四季变化,循环往复。

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冬季。

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

【出示投影9】归纳本课要点及知识结构。

【出示投影10】做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昼夜更替的原因是______。

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公转的方向是______,公转的周期是______。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肯定正确的,指出不对的,并给予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