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变形计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7912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地基变形计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基变形计算.docx

《地基变形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变形计算.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基变形计算.docx

地基变形计算

地基变形计算

建第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应符合以下规走:

1.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等因秦弓I起的地基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尚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2.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以便预留建疏物有关局部之间的净空,选择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表规走采用。

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走。

表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地基土类别

中.低压缩性土

高压缩•性土

砌体承重结构根底的局部倾斜

桩架结构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当根底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0m)柱基的沉降^(mm)

(120)

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虏)

纵向

横向

多层和高层達筑的整体倾斜

H产

24

60

H>100

g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根底的平均沉降量(mm)

200

高耸结构根底的倾斜

0

5Q

100

150

200

g

高耸结构根底的沉积

M(mm)

H<100旷

400

lOOKHg^ZOO

300

200

200

注:

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为扌目邻拄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根底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基距离的比值;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j仔纵向6m~10m内根底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

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

进行计算:

X=飒£誓也8—NiQ—i)

i=]S,(5.3.5)

式中:

s——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mm);

屮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走,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变形计算深度范

 

n——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5.3.5);

Po—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根底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ESI——根底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

力段计算;

z、——根底底面至第i层土、第i・l层土底面的距离(m);

aK——根底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卜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本标准附录K

采用。

图5・3.5根底沉降计算的分层示意

1—天然地面标肓;2—基底标高;3—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曲线;4—i-1层;5—i层

表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屮§

Ec(A!

Pa)

基底附加压力

PQ,ak

L3

P灣7%

1」

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J,应按下式计算:

 

(5・3・5)

式中:

Ai——第i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d图5.3.5),应符合式(5・・3刀的规走。

当计算深度下部仍有较软土层时,应继续

计算。

式中:

d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m);

△si——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二z的土层计算变形值(mm),4见图并按表确走。

表心

b(m)

<2

2

4

b>8

△z(m)

当无相邻荷载影响,根底宽度在lm~30m范围内时,根底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简化公式(5.3.8)进行计算。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外表;当存在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M孔隙比小于、压缩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冥压缩模量大于80MPa时,z.可取至该层土外表。

此时,地基土附加压力分布应考專相对硬层存在的影响,按本标准公式(6.2.2)计算地基最终变形量。

Zn=b(2.5-0.41nb)(5.3.8)

根底宽度(m)。

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f采用角点法计算。

当建筑物地下室根底埋置较深时,地基土的回弹变形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s地基的回弹变形量(mm);

屮c——回弹量计算的经验系数,无地区经验时可取1.0;

pc一坑底面以上土的自重压力(kPa),地下水位以下应扣除浮力;

E。

——土的回弹模量(kPa),按现行国家标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中土的固结试验回弹曲线的不同应力段计算。

回弹再压缩变形量计算可采用再加荷的压力小于卸荷土的目重压力段内再压缩变形线性分布的假定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s'c——地基土回弹再压缩变形量(mm);

sc——地基的回弹变形量(mm);

r'o—I缶界再压缩t匕率,相应于再压缩匕匕率与再加荷比关系曲线上两段线■!

生交点对应的再压缩比率,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走;

R'o——临界再加荷比,相应在再压缩t匕率与再加荷比关系曲线上两段线性交点对应的再加荷比,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走;

"•=1—对应于再加荷比R'=时的再压缩匕匕率,由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确走,其值等于回弹再压缩变形增大系数;

P——再加荷的基底压力(kPa).

在同一整体大面积根底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宜考虑上部结构、根底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

变形计算。

条文说明

变形计算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地基变形计算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当建筑物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疏来说,都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或生活,危及人们的平安,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5.3.3F多层建筑物在施工^间克成的沉降量,对于碎石或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量已主成80%以上,对于其他低压缩性土可认为已主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20%~50%,对于高压缩彳生土可认为已主成5%~20%°

1974年版开始,收隼了大量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统计其变形特征值,从而确走各类建筑物能够允许的地基变形限制。

经历1989年版和2002年版的修订、补充,本条规走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对表中高度在100m以上高耸结构物〔主要为高烟固〕根底的倾斜允许值和高层建筑物根底倾斜允许值,分别说明如下:

〔一〕高耸构氛物局部:

〔堵加H>100m时的允许变形值〕

1.国内外标准、文献中烟固高度H>100m时的允许变形值的有关规主:

1〕我国?

烟冈设计标准?

GBJ51-83〔表8〕

表8根底允许倾斜值

烟囱咼度H〔m〕

根底允许倾斜值

烟囱高度

H〔m〕

根底允许倾斜值

100

200

150

上述规走的根底允许倾斜值,主要根据烟冈筒身的附加弯矩不致过大。

2〕前苏联地基标准CHkin2.02.01-83〔1985年〕〔表9〕

表9地基允许倾斜值和沉降值

烟囱禺度H〔tn〕

地旱允许倾斜值

地基平均沉降量〔m〕

100

1/(2H)

30Q

200

1/(2H)

200

300

100

3〕根底分析与设计〔美〕J.E.BOWLES〔1977年〕

烟囱、水塔的圆环根底的允许倾斜值为0.004.

4〕结构的允许沉降〔美〕M.I.ESRIG〔1973年〕

高大的刚性建筑物明显可见的倾斜为0.004.

2.确主高烟囱根底允许倾斜值的依据:

1〕影响高烟囱根底倾斜的因養

1风力;

2日照;

3地基土不均匀及相邻建魂物的影响;

4由施工误差造成的烟冈筒身根底的偏心。

上述诸因養中风、日照的最大值仅为短时间作用,而地基不均匀与施工误差的偏心那么为长期作用,相对的讲后者更为重要。

扌艮据1977年电力系统高烟固设计问题讨论会议纪要,从已建成的肓烟固看,烟固简身中心垂直偏差,当采用激光对中找直后,顶端施工僞差值均小于H/1000,说明施工偏差是很小的。

因此f地基土不均匀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是高烟冈根底产生不均匀沉降〔即倾斜〕的重要因素。

确走高烟冈根底的允许倾斜值,必须考唐根底倾斜对烟冈筒身强度和地基土附加压力的影响。

2〕根底倾斜产生的筒身二阶弯矩在烟固筒身总附加弯矩中的比率

我国烟冈设计标准中的烟固筒身由风荷载、根底倾斜和日照所产生的自重附加弯矩公式为:

式中:

G——由筒身顶部算起h/3处的烟冈每米高的折算自重〔kN〕;

h——计算截面至筒顶高度〔m〕;

H——筒身总高度〔R1〕;

1/Pw——简身代表截面处由风荷载及附加弯矩产生的曲率;

Qhz——混凝土总变形系数;

a—筒身日照温差,可按20°C采用;

me——根底倾斜值;

Yo——由简身顶部算起处的筒壁平均半径〔m〕.

从上式可看出,当筒身曲率1/P、、,较小时附加弯矩中根底倾斜局部才起较大作用,为了研兖根底倾斜在筒身附加弯矩中的比率r有必要分析风、曰照、地基倾斜对上式的影响。

在me为左值时,由根底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与总附加弯矩的比值为:

咖/[(—¥)(£+黔)+圖|

显然,基倾附加弯矩所占比率在强度阶段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后者较前者大些。

现以高度为180m、顶部内径为6m、风荷载为50kgf/m2的烟囱为例:

在标高25m处求得的各项弯矩值为

总风弯炬Mw

总附加弯矩Mf=4394.3t-m

其中:

风荷附加

曰照附加

地倾附加M厅=818.4(me=0.003)

可见当根底倾斜时,由根底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仅占总弯矩(Mw+Mf)值的4.6%,同样当根底倾斜时,为10%。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筒身到达明显可见的倾斜(0.004)时,地基倾斜在高烟冈附加弯矩计算中是次要的。

但高烟固在风、地震、温度、烟气侵蚀等诸多因秦作用下工作,筒身又为环形蒲壁截面,有关刚度、应力计算的因養复杂,并考唐到对邻接局部免受损害,参考了国内外标准、文献后认为,随着烟冈高度的堵加.适当地递减烟肉根底允许倾斜值是适宜的,因此,在修订TJ7-74地基根底设计标准表21时,对高度h>100m高耸构筑物根底的允许倾斜值可采用我国烟固设计标准的有关数据。

(二)高层建筑局部

这局部主要参考?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根底技术标准?

JGJ6有关规走及编制说明中有关资料走出允许变形值.

1.我国箱基规走横向整体倾斜的计算值a,在非地震区宜符合asb/(100H),式中,b为箱形根底宽度;H为建筑物高度。

在箱基编制说明中提到在地震区a值宜用b/(150H)~b/(200H).

2.对刚性的高层房屋的允许倾斜值主要取决于人类感觉的敏感程度,倾斜值到达明显可见的程度大致为1/250,结构损坏那么大致在倾斜值到达1/150时开始。

该条指出

1.压缩模量的取值f考廉到地基变形的非线彳生性质,一律采用回走压力段下的Es值必然会引起沉降计算的误差,因此采用实际压力下的Es值,即

Es=(l+e0)/a

式中:

eo一土自重压力下的孔隙比;

a——从土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力段的压缩系数。

2地基压缩层范围内压缩模量Es的加权平均值提出按分层变形进行Es的加权平均方法

 

Es=

YA

-A?

E衣

式中:

Es——压缩层内加权平均的Es值(MPa);

Esi——压缩层内第i层土的巳值(MPa);

Ai——压缩层内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面积(计)。

显然,应用上式进行计算能够充分表达各分层土的Es值在整个沉降计算中的作用,使在沉降计算中Es克全等效于分层的Es。

3根据对132栋建筑物的资料进行沉降计算并与资糾值进行比照得出沉降计算经验系教屮s与平均Es之间的关系,在编制标准表时,考虑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设计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将基底压力小于时另列一栏,在表的数值方面采用了一个平均压缩模量值可对应给出一个屮s值,并允许采用内插方法,防止了采用压缩模量区间取一个屮s值.在区间分界处因屮s取值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对于存在相邻影响情况下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这次修订时仍以相对变形作为控制标准(以下简称为变形比法)。

在TJ7-74标准之前,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HUTy127-55标准,以地基附加应力对自重应力之比为0.2或作为控制计算深度的标准(以下简称应力比法),该法沿用成习,并有相当经验。

但它没有考廉到土层的构造与性质,过于强调荷载对压缩层深度的影响而对根底大小这一更为重要的因養重视缺乏。

自TJ7-74

标准试行以来,采用变形比法的规走,纠正了上述的毛病,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文献指出,变形比法规走向上取计算层厚为lm的计算变形值,对于不同的根底宽度,其计算精度不等。

从与实测资料的比照分析中可以看出,用变形比法计算独立根底、条形根底时,其值偏大。

但对于b=10m~50m的大根底,其值却与实测值相近.为使变形比法在计算小根底时,其计算zn值也不至过于偏大,经过屡次统计,反复试算,提出采用0.3(1+lnb)m代昔向上取计算层厚为lm的规走,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以下简称为修正变形比法)。

第条中的表就是根据0.3(1+lnb)m的关系,以更粗的分格给出的向上计算层厚-z值。

本条列入了当无相邻荷载影响时确走根底中点的变形计算深度简化公式(53.8),该公式系根据具有分层深标的19个载荷试验(面积0.5m2~13.5m2)和31个工程实测资料统计分析而得。

分析结果说明。

对于一定的根底宽度,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不一走随着荷载(p)的堵加而览加。

对于根底形状(如矩形根底、圆形基础)与地基土类别(如软土、日做土)对压缩层深度的影响亦无显著的规律,而根底大小和压缩层深度之间却有明显的有规律性的关系。

图10为以实测压缩层深度Zs与根底宽度b之比为纵坐标,而以b为横坐标的实测点和回归线圏。

实线方程zs/b=2.0-为根据实测点求得的结果。

为使曲线具有更高的保证率,方程式右边引入随机项taipoS,取置信度l-a=95%时,该随机项偏于平安地取0.5,故公式变为:

zs=b(2.5-0.4lnb)

图10zs/b-b实测点和回归线

图形根底;+—ff缰础;X—矩形根底

图10的实线之上有两条虚线。

上层虚线为a=0.05,具有置信度为95%的方程,即式〔5.3.8〕。

下层虚线为,具有置信度为80%的方程。

为平安起见只推荐前者。

此外,从图10中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实测点分布在Zs/b=2的线以下.即使最高的个别点,也只位于Zs/b=之处。

国内外一些资料亦认为压缩层深度以取2b或稍高一点为宜。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存在相对硬层时,按第条的原那么计算地基变形时,由于下卧硬层存在,地基应力分布明显不同于Boussinesq应力分布.为了减少计算工作量,此次条文修订壇加对于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和相对硬层时的简化计算原那么。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或存在相对硬层时,地基土层中最大压应力的分布可采用K.E.叶戈罗夫帯式根底下的结果〔表10〕.对于矩形根底,长短边边长之比大于或等于2时,可参考该结果。

表10带式基碉下非压缩性地基上面土层中的最大压应力系数

zh

非压缩性土层的埋深

h=b

h=2b

h=5b

1・0

1.000

1・00

1・00

0・8

1.009

0・99

0・82

0.6

1-020

0-92

0.57

0・4

1.024

0・84

0・44

0.2

1.023

0-78

0.37

0

1.022

Q・76

・36

注:

表中h为非压缩性地基上面土层的厚度,b为芾式荷载的半宽,z为纵坐标.

应该扌旨出高层建筑由于根底埋遥较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往往在总沉降中占重要地位,甚至某些高层建筑设置3层~4层〔甚至更多层〕地下室时,总荷载有可能等于或小于该深度土的自重压力,这时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将由地基回弹变形决走。

公式冲,&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进行试验确走,计算时应按回弹曲线上相应的压力段计算。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屮c应按地区经验采用.

地基回弹变形计算算例:

某工程采用箱形根底,根底平面尺寸64.8mxl2.8m,根底埋深5.7m,根底底面以下各土层分别在自重压力下做回弹试验,测得回弹模量见表11。

表11土的回弹模星

土层

层厚(m)

回弹模l(MPa)

E。

-

EO.O25-

E

E0.1-

③紛土

1・8

28・7

30.2

49・1

570

④粉质黏土

5.1

12.8

14-1

22.3

280

⑤卵石

G7

100(无试验资料'估算值)

基底附加应力108kN/m2f计算根底中点最大回弹量。

回弹计算结果见表12。

表12回弹星计算表

Z-

1

a.

1

zA-zi-lai-1

Pz+Pcz

(KPa)

ECl

(KPa)

p(zaz.-a.JZE.▼c'ii"i~1i"rci

0

1.000

0

0

1.S

0.996

1.7928

41

28.7

6・75mm

4.9

0・964

2.9308

115

22.3

14・L7mm

5・9

0.950

0.8S14

139

280

0.34mm

6.9

0・925

0・7775

161

280

0・3mm

合计

21・56mm

 

图11回弾计算示意

1—③粉土;2—④粉质黏土;3—⑤卵石

从计算过程及土的回弹试验曲线特征可知,地基土回弹的初期,回弹樟量很大,回弹量较小,所以地基土的回弹变形土层计算深度是有限的.

根据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或平板载荷试验卸荷再加荷试验结果,地基土回弹再压缩曲线在再压缩匕匕率与再加荷比关系中可用两段线性关系模拟。

这里再压缩比率走义为:

1)土的回结回弹再压缩试验

「—(Cmax^ei)/(emaxYmin)

式中:

e-一再加荷过程中R级荷载施加后再压缩变形稳走时的土样孔除比;

min——回弹变形试验中最大预压荷载或初始上覆荷载下的孔除比;

max——回弹变形试验中土样上覆荷载全部卸载后土样回弹稳走时的孔隙比。

2)平板载荷试验卸荷再加荷试验

r'=^Srci/Sc

式中:

-srci——载荷试验中再加荷过程中,经第i级加荷,土体再压缩变形稳定后产生的再压缩变形量;

Sc——载荷试验中卸荷阶段产生的回弹变形量。

再加荷比走义为:

1)土的園结回弹再压缩试验

R‘=Pi/Pma.

式中:

Pmax—最大预压荷载,或初始上覆荷载;

Pi——卸荷回弹主成后,再加荷过程中经过第i级加荷后作用于土样上的竖向上覆荷载。

2)平板载荷试验卸^再加荷试验

R'=Pi/Po

式中:

Po——卸荷对应的最大压力;

Pi——再加荷过程中,经第i级加荷对应的压力.

典型试验曲线关系见图,工程设计中可按图12所示的试验结果按两段线性关系确走门和Ro.

中国建疏科学研究院滕延京、李建民等在室内压缩回弹试验、原位载荷试验、大比尺模型试验根底上,

对回弹变形随卸荷开展规律以及再压缩变形随加荷开展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00.20.40.60,8

再加荷比

图12再压缩比率与再加荷比关系

图13、图14的试验结果说明,土样卸荷回弹过程中,当卸荷比R<时,已主成的回弹变形不到总回弹变形量的10%;当卸荷比堵大至时,已完成的回弹变形仅约占总回弹变形量的40%;而当卸荷比介于0.8~之间时,发生的回弹量约占总回弹变形量的60%.

图13、图15的试验结果说明,土样再压缩过程中,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20%时,土样再压缩变形量已接近回弹变形量的40%~60%;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40%时,土样再压缩变形量为回弹变形量的70%左右;当再加荷量为卸荷量的60%时,土样产生的再压缩变形量接近回弹变形量的90%.

回弹变形计算可按回弹变形的三个阶段分别计算:

小于临界卸荷比时,其变形很小,可按线性模量关系计算;临界卸荷比至极限卸荷t匕段,可按log曲线分布的模量计算。

工程应用时,回弹变形计算的深度可取至土层的临界卸荷比深度;再压缩变形计算时初始荷载产生的变形不会产生结构内力,应在总压缩量中扣除。

I>1>1—10—1(1OOkPa)

亠-—e—2-92(200kPa)

J-^-2-9~l(300kPa)

^1^-10-2(400kPa)l-10-3(500kPa)•i1-10—l(100k卩町―2—9-l(300kPa)

1—iO—2(40()k)怡)

—♦—1—1()—3(500kPa)_+・2—42(200跑

注:

图中虚线为土样的卸荷比■回弹比率关系曲线,实线为土样的再加荷比■再压缩比率关系曲线,以下各图相同•

图13土样卸荷比•回弹比率.再加荷比•再压缩比率关系曲线〔粉质黏土〕

回弹比率

OOO

‘44&

T

T

I

J

1

・1

!

1

1

1

1

1——

t--

■一十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1

1

1

•1

1

1

1

1

1

1

o

2

00.4^20.6O'OCFU

邑WF

 

fiiiii

0.2'丄1

fIiii

/iiii

/iiii

O111

00.20.40.60.81

再加荷比

图15载荷试验再压缩曲线规律

工程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进行地基土的固结回弹再压缩试验,得到需要进行回弹再压缩计算土层的计算参数。

每层土试验土样的数量不得少于6个'按?

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GB50021的要求统计分忻确走计算参数。

2.按本标准第条的规定进行地基土回弹变形量计算。

3.绘制再压缩比率与再加荷比关系曲线,确走r'o和Ro.

4.按本条计算方法计算回弹再压缩变形量。

5.如果工程在需计算回弹再压缩变形量的土层进行过平板载荷试验,并有卸荷再加荷试验数据,同样可按上述方法计算回弹再压缩变形量。

6.进行回弹再压缩变形量计算,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