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172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docx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练习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

1.十进制数132.75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___80.c__。

2.用1位奇偶校验能检测出一位主存错误的百分比是_100%_。

3.微机的发展以_微处理器__技术为标志。

4.[X]补=X0X1X2…Xn(n为整数),它的模是__2n+1_。

5.n+1位的定点小数,其补码表示的是___-1<=X<=-2n__。

6.间接寻址第一次访问内存所得到的是操作数的有效地址,该地址经系统总

线的___数据总线_传送到CPU。

7.为了缩短指令中某个地址段的位数,有效的方法是采取_立即寻址__。

8.与本指令的地址有关的寻址方式是__相对寻址___。

9.补码定点整数01010101左移2位后的值是___01010100______。

10.采用原码一位乘法计算X×Y时,当乘数Yi为1时,_被乘1*1.5原部分积*相加后右移一位___。

11.在浮点数中,当数的绝对值太大,以至于超过机器所能表示的数据时,

称为浮点数__上溢或正溢__。

12.设某浮点数共12位。

其中阶码含1位阶符共4位,以2为底,补码表示

;尾数含1位数符共8位,补码表示。

规格化,则该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最大

正数是__27-1____________。

13.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是指_Cache,主存,外存,三级存储结构__。

14.单地址指令是指_既能对但操作数进行加工处理,也能在隐含约定一个操作数,对操作数进行运算_。

15.某DRAM芯片的存储容量为512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

分别为__19,8__。

16.EPROM是_可以改写的,但不能做随机存储器_的存储设备。

17.使用存储容量为16K×1位的存储器芯片来组成一个64K×8位的存储器,

则在字方向扩大了_4_倍,在位方向上扩展了_8_倍。

18.Cache一般采取__随机存取_存取方式。

19.执行一条一地址的加法指令共需__2__次访问主存(含取指令)。

20.RISC思想主要基于的是_减少指令的复杂程度__。

21.在三级存储体系结构中,主存与Cache之间的信息调度过程,对_操作系统_是不透明的。

22.在Cache的随机替换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近期最少使用法等几种算法中,一般说来_近期最少使用法_的速度最快。

23.假设某CPU为n比特,这里的n是指_数据总线的数量_。

24.控制器的全部功能是__从组成中取出指令,分析指令,产生有关的操作控制信号_。

25.在取指令周期中,是按照_程序计数器,PC指令计数器_的内容访问主存,以读取指令的。

26.在微过程控制中,把操作控制信号编成__微指令_。

27.CPU是通过_总线类型__来识别信息是地址还是数据的。

28.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_除了CPU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__。

29.按不同的数据传送格式,可将外围接口划分为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两类。

30.DMA数据传送是以_数据库_为单位。

31.寄存器的内容为11111111,它等于+127,则为_移_码。

32.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该编号称为_地址_。

33.动态DRAM最基本的特点是_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刷新一次_。

34.两个补码表示的数相加,符号位参加运算,且两数和的补码等于两数_补码_之和。

35.有符号数的移位叫_算术_移位。

36.对阶的原则是_小阶向大阶看齐_。

37.假定指令中地址码所给出的是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则该指令采用_直接_寻址方式。

38.相对指令完成的功能而言,一个部件能够完成的基本操作,称为_微操作_。

39.采用同步控制的目的是_简化时序控制_。

40.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设备是_键盘是显示器_。

41.存储器主要用来存放_程序和数据_。

42.冯·诺依曼机的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_。

43.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_。

44.计算机中一个字的长度都是16位,这个说法_错误__。

45.指令流通常是_从主存流向控制器_。

46.在7位信息码0110101的低位分别增设偶校验位和奇校验位后的代码

是__01101010_和_01101011_。

47.在原码、反码、补码中,对真值0表示形式唯一的机器数是_补码和移码。

48.9位原码(含1位符号位)能表示的数据个数是_511_。

49.[X]补=X0.X1X2…Xn(n为整数),它的模是_2_。

50.定点小数反码[X]反=0.X1…Xn表示的数值范围是_-1+2n<=x<=1-2n_。

51.补码的加减法是指_操作数用补码表示,连同符号位直接加减,减某数用加某数补码代替,结果的符号在运算中_。

52.变址寄存器内容由_用户确定,在程序执行过程可变_。

53.在按字节编址的存储器中,每个编址单元中存放_8_位。

54.在一个高速缓存系统中,主存容量为12MB,Cache容量为400KB,

则该存储系统的总容量为__12MB__。

55.变补操作的含义是_已知一个数的补码求其相反的补码_。

56.在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算法中,仅当_最后一步不够减_时,才恢复一次余数。

57.在原码一位乘法中,符号位_不参加运算_。

58.某计算机系统,其操作系统保存在硬盘上,其内存储器应该采用_RAM和ROM_。

59.计算机的存储系统是指_Cache,主存,外存__。

60.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_存取周期_。

61.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_不需要_动态刷新。

62.存储器的刷新单位是_行_。

63.组相联映射和全相联映射一般适合于_小容量的Cache_。

64.机器字长32位,存储容量16MB,双字寻址,其寻址范围是_2_M。

65.微过程控制方式中,一条机器指令通常对应_一般微程序_。

66.SRAM芯片的存储容量为64K×16位,其地址线和数据线分别是_16_和_16_。

67.磁盘以__直接__存取方式存取数据。

68.在“一条指令执行结束”、“一次I/O操作结束”、“机器内部发生故障”和“一次DMA操作结束”四个条件中,_一次指令执行接收_不是发生中断请求的条件。

69.在中断周期中,将允许中断触发器置“0”的操作是由_硬件_完成的。

70.机器字长是指参与运算的数的基本位数,即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位数,它由加法器、寄存器的位数来决定,所以机器字长一般与_内部寄存器_的大小相等。

71.用字节数表示时,主存容量=_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8_。

72.原码减法运算时,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均取其绝对值,减数_先变补_,再做加法运算。

73.用双符号位判断溢出,当Ss1Ss2=01时,表示结果_正/上_溢出。

74.原码一位乘法,参与运算的操作数取_绝对值_。

75.主存、辅存、Cache和寄存器,从速度最快到最慢的排列顺序是__寄存器,cache,主存,辅存__。

76.指令寄存器的位数取决于_指令字长_。

77.某总线有104根信号线,其中DB总线32根,若总线工作频率为33MHz,则其理论上最大传输率为_132_MB/s。

78.计算机中用“0”、“1”表示的数通常称为_机器_数。

它有_定点_和_浮点两种基本表示形式。

79.全加器有_3_个输入量和_2_个输出量。

80.在分组并行进位中,组内各位之间并行快速进位,组与组之间串行进位,称为__主内并行,主间串行,单级先行进位_。

81.原码移位时,数值位空出位一律补__0_。

82._存储位元_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83.内存的存储容量是_RAM和ROM_的总和。

85.Cache是位于位于_CPU与主存_之间的存储器。

86.与主存储器相比,cache的存取速度_快_,存储容量_小_。

87.主存能和cache交换__数据和指令_。

88.要求cache的命中率接近于_1_。

89.CPU单位时间内能够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称为_字长_。

90.CPU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条指令,都要完成一系列的操作,这一系列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叫做一个_指令周期_。

91.硬布线控制器中,时序信号通常_主状态周期_、_节拍位_、_节拍脉冲_三级体制。

92.常用的时序控制方式有_同步控制_、_异步控制_、_联合控制_三种。

92.存储在控制存储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称为_微程序_。

93.控制器存储的控制代码,分为操作控制部分和顺序控制部分。

这是对_微指令_的描述。

94._微命令_是指控制部件通过控制总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控制命令。

它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命令单元。

95.一台计算机包括__运算器__、__存储器_、_控制器_、_输入设备_、_输出设备五个单元。

96.取指令所用的时间叫_取指周期_,执行指令所用的时间叫_执行周期_。

97.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_操作系统_的功能。

98.定点小数X的数符为1,负数,原码表示,数值位8位全1,其最大负数

真值为__-(1-2-8)__________。

99.主存直接寻址时指令的地址段给出的是_存放操作数的内容地址__。

100.为了缩短指令中某个地址段的位数,有效的方法是采取_寄存器_寻址。

二.简答和计算

1.原码定点加减运算的规则。

1.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取其绝对值,符号位不参加运算2.若做加法,则两数直接相加,若做减法,则将减数先变一次补,在进行加法运算。

3.运算之后,可能有两种情况:

3.1有进位,结果为正,即得到正确的结果。

3.2无进位,结果为负,则应在变一次补,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结果加上符号位。

同城把运算之前的变补成为前变补,运算之后的变补称为后变补。

2.补码定点数加减运算的规则。

1.参加运算的两个操作数均用补码表示。

2.符号位作为数的一部分参加运算。

3.若做加法,则两数直接相加,若做减法,则将被减数与剑术的机器负数相加4.运算结果仍用补码表示。

5.符号位有进位,丢掉。

3.原码一位乘法的规则。

1.参加运算的操作数取其绝对值。

2.令乘数的最低位为判断位,若为1,加被乘数,若为0,不加被乘数(加0)。

3.累加后的部分积以及乘数右移一位。

4.重复n次2和3.5.符号位单独处理,同号为正,异号为负。

4.指令格式结构如下图所示,试分析指令格式及地址方式特点。

1.寄存器-寄存器指令。

2.寻址方式:

寄存器录址。

3.单字长二进制指令。

4.操作码字段,OP指定64中操作。

5.数据在主存中有哪几种常见的存放方式?

若要既省存储空间,又能确保任何长度的数据都能够在单个Tm周期内完成读写,应选择哪种存放方式?

为什么?

1.三种存储方式。

64位存放方式。

起始位置存放方式。

边界存放方式。

2.选边界存放方式。

3.边界方式规定,8位数据存放起始没有限制,16位数据存放起始值最后一位必须是0,32位数据存放起始地址最末两位是0,0,64位起始最末三位是0,0,0.

6.简叙DRAM从存储元读“1”的原理。

1.存储元读“1”,输入缓冲器和刷新缓冲器,两个缓冲被关闭。

2.输出缓冲或读放缓冲被打开(R/W),读写信号线和行向均为高电平,大考MOS关,电容上存储“1”送到位线上,通过输出缓冲或读放发送到DOUT=1。

7.设X=-1100,Y=-1000,采用双符号位法求[X+Y]补,判断是否产生溢出,

若有为何种类型的溢出?

注意:

一正一负不会有溢出。

[X]变形补x=-1100补码=110100

[Y]变形补y=-1000补码=111000

相加110100

+111000

101100

当符号位是01时,为正溢出,符号位是10时,负溢出,所以是负溢出。

8.设X=0.1011,Y=0.1100,用双符号位补码计算X+Y,判断是否产生溢出,

若有为何种类型的溢出?

X=0.1011

Y=0.1100

00.1011

+00.1100

01.0111所以为正溢出。

9.比较虚拟存储器和Cache的异同。

1.虚存和Cache都是基于程序局部性原理。

2.两者相同点:

两者都是把程序中最常用部分驻留在Cache中,一但这部分不再使用,则把他位送回到低速存储器,换出入由硬位或操作系统完成,对用户透明,两者都力图使存储性能解决高速存储器,而价格接近低速存储器。

3.不同点:

Cache用硬件实现,对操作系统透明,虚存是逻辑存储,物理结构建立在主存辅存、二级存储之上。

10.DRAM为什么要进行刷新?

简要叙述常用的3种刷新方式的优缺点。

1.DRAM用电容电荷存储信息,电容量会随时间、温度变化减少,即使不掉电,信息也会丢失,要刷新保证信息的正确性。

2.集中刷新:

优点是读写操作不受刷新影响,速度快,缺点是刷新时不能读写;分散刷新:

优点是CPU不用连续长时间等待缺点是刷新频繁,拉长系统使用周期;异步刷新:

优点是减少刷新次数,但存在一定的时区。

11.简叙DRAM写“0”到存储元的原理。

DRAM写“0”,输出缓冲式读放和刷新缓冲呗关闭,输入缓冲打开,输入数据“0”,送到存储元位线上,行向高电平,打开MOS关,电容电荷通过MOS放电存储“0”。

三.应用题

1.设X=10Ex×Mx=102×0.3,Y=10Ey×My=103×0.2,求X+Y和X-Y。

因为EX=2,EY=3

所以X+Y=(MX*10EX+EY+MY)*10EY=(0.3*102-3+0.2)*103=0.23*103=230

X-Y=(MY*10EX-EY-MY)*10EY=(0.3*102-3-0.2)*103=(-0.17)*103=-170

2.用浮点数运算方法对56+5进行二进制运算。

浮点数的格式为1位符

号位、5位阶码、10位尾码,基数为2。

设:

X=(56)10=(111000)2=0.111000*26,EX=6,MX=0.111000

Y=(5)10=(101)2=0.101*23,EY=3,MY=0.101

1.对阶:

△E=EX-EY=6-3=3EX>EYMY右移三位EY+3得[Y]浮点数=0.000101*26。

2.尾数求和:

MX0.111000

MY+0.000101

0.111101

3.尾数规格化MC=0.111101*26

4.舍入。

尾数未超过规范围,无须做舍入处理。

5.判断是否一处,符号位00,无溢出。

3.何谓DMA方式?

DAM控制器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分时使用内存?

DMA是一种完全由硬件进行I/O数据交换的工作方式。

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是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进行。

DMA控制使用三种方式与CPU分时使用内存。

(1)停止CPU访问内存。

当外设要求传送一批数据时,由DMA控制器发出一个停止信号给CPU,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控制权后开始进行数据传送。

一批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控制器通知CPU可以使用内存,并把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

(2)周期挪用。

当I/O设备没有DMA请求时,CPU按程序要求访问内存,一旦DMA控制器访存,则I/O设备挪用一个或几个周期。

(3)DMA与CPU交替访问内存。

一个CPU周期可分为2个周期,一个专供DMA控制器访存,另一个专供CPU方存。

不需要总线使用权的申请、建立和归还过程。

4.在数据交换过程中,DMA接口有哪些功能?

画出DMA工作过程的流程图(不包括预处理和后处理)。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DMA接口的功能有:

(1)向CPU提出总线请求信号。

(2)当CPU发出总线响应信号后,接管对总线的控制。

(3)向存储器发地址信号,并能自动修改地址指针。

(4)向存储器发读/写控制信号,进行数据传送。

(5)修改字计数器,并根据传送字数判断DMA传送是否结束。

(6)发DMA结束信号,向CPU申请程序中断,报告一组数据传送完毕。

DMA工作过程流程图如下:

5.设刷存的总带宽的50%用于刷新屏幕,保留50%带宽用于其他非刷新功能。

若显示工作方式采用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深度为3B,帧频(刷新速率)为72Hz,计算刷存总带宽。

带宽=分辨率*颜色深度*帧频=1024*768*3*72=16588kb=162M,

总带宽=162*100/50=312M

6.某计算机采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已知每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均可分成

8条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该机指令系统采用6位定长操作码格式,控制器至少能容纳多少条微指令?

26*8=512

7.CPU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19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100次,已知cache存取周期为50ns,主存存取周期为25ns,求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h=1900/(1900+100)=0.95

主存:

r=250/50=5

效率=1/(5+(1-5)*0.95)=83.3%

时间50/0.833=60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