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8210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docx

管理经济学考试大纲

管理经济学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课程内容

1.管理经济学的对象与任务

2.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3.企业目标

4.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5.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以及外显陈本和内含成本

(二)自学要求

要求了解管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懂得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它所凭借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哪些。

明确决策的准则是做好决策的前提,因此应深刻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首先应深刻理解企业的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其次应深刻理解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以及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最好还应理解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经济学的决策准则。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管理经济学的对象与任务,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要达到“识记”层次

2.1管理经济学有哪些理论支柱,它们对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3.企业的目标,要达到“领会”层次

3.1企业的短期目标有哪些,为什么

3.2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4.利润的种类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要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区别以及计算经济利润的意义和方法

4.2机会成本概念及其计算

4.3什么是正常利润

4.4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概念及其计算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课程内容

1.与需求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2.与供给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3.供求法则(关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原理)

4.需求—供给分析法

5.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配置

(二)自学要求

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的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学好这一原理首先要深刻理解与需求和供给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和影响需求和供给的诸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供求法则,即关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的原理。

需求—供给分析法是根据供求法则分析价格和影响供求诸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用途甚广,因而也必须熟练掌握

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一节是探究市场经济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

学员们在理解这一作用的同时,还应当了解这一机制的不足和为了使这一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章重点是:

需求与供给、供求法则和需求—供给分析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与需求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影响需求的因素,要达到“领会”层次

1.1需求量的概念和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1.2什么是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什么是需求(曲线)的规律

1.3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与供给有关的一些概念和影响供给的因素,要达到“领会”层次

2.1供给量的概念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2.2什么是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什么是供给(曲线)的规律

2.3什么是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3.供求法则,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供求关系是怎样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的

3.2供求关系的变化会怎样影响均衡价格和交易量的

4.需求—供给分析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需求—供给分析法的原理

4.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实例,掌握需求—供给分析法的应用

5.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源的配置,要达到“领会”层次

5.1市场机制在社会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5.2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作用方面的不足之处

5.3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需求分析和需求估计

(一)课程内容

1.价格弹性

2.收入弹性

3.交叉弹性

4.需求估计:

市场调研法

5.需求估计:

统计法

(二)自学要求

分析和估计顾客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第一步,它是决定企业应当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根据。

分析企业需求的最重要工具是需求弹性,它主要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由于它们对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十分有用,不仅应深刻理解它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应掌握它们的应用

需求估计就是对一种产品的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诸因素之间具体关系作出估计以得出该产品的需求函数(曲线)。

学员们应当了解它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市场调研法和统计法

本章的重点是需求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价格弹性,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1.1价格弹性(包括点弹性和弧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1.2如何按价格弹性的不同需求曲线进行分类

1.3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1.4价格弹性与总收入、边际收入和平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1.5影响价格弹性有哪些因素

1.6价格弹性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2.收入弹性,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收入弹性(包括点弹性和弧弹性)的概念及其计算

2.2如何根据收入弹性值的正负和大小来对产品进行分类,何种产品收入弹性小,何种产品收入弹性大

2.3收入弹性的应用

3.交叉弹性,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交叉弹性包括点弹性和弧弹性)的概念及其计算

3.2怎样根据交叉弹性的值来判断产品之间的关系

3.3交叉弹性的应用

4.需求估计:

市场调研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如何用访问法来对产品进行需求估计

4.2如何用实验法来对产品进行需求估计

5.需求估计:

统计法,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5.1什么是需求估计时常用的两种需求函数形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2什么是最小二乘法,如何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

第三章生产决策分析—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一)课程内容

1.生产函数概念及其分类

2.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3.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4.规模对收益的关系

5.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二)自学要求

谋求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是企业在给定技术条件下提高生产效率最重要的途径。

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来确定的。

因此,学习这一章,应当首先深刻理解生产函数(包括短期和长期)的概念。

在短期生产函数决策分析方面,要求深刻理解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以及确定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使用量的原理和方法。

在长期生产函数决策分析方面,包括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规模收益两类问题。

应当深刻理解确定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规模收益的类型、产生原因和判定方法。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生产函数中最常用的形式,应理解它的优点有哪些

(一)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生产函数概念及其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什么是生产函数

1.2什么是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

2.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什么是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问题

2.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并能举例说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

2.4怎样划分生产的三个阶段,为什么只有第二个阶段才是合理的

2.5确定单一可变投入要素最优投入量的原理和方法,为什么当边际产量收入等于价格时,投入量为最优

3.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1什么是多种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问题

3.2什么是等产量曲线,它的性质和类型

3.3等成本曲线及其性质

3.4根据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确定多种可变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原理和方法,确定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一般原理及其应用

3.5价格变动对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及其原理

4.规模对收益的关系,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什么是规模收益问题

4.2规模收益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和判定方法

5.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达到“领会”层次

5.1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形式

5.2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哪些优点

第四章生产决策分析—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问题

(一)课程内容

1.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2.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实用方法—线性规划法

(二)自学要求

在企业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谋求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就是为了使给定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本章首先探讨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

为了理解理论方法,必须弄懂什么是产品转折曲线、标记转换率和它们的特性,弄懂什么是等收入曲线及其特性,弄懂为什么两者的切点代表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在这里,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其相对成本相等。

本章然后探讨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实用方法即线性规划法。

要求理解这一方法所需的一系列假设,理解线性规划模型和掌握解题用的图解和代数方法。

然后还应理解什么是影子价格以及它的企业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本章重点是产品产量最优组合的理论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理论方法,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什么是产品转换曲线,它有什么作用

1.2产品的编辑转换率有什么特性,为什么产品转换曲线的形状总是从原点向外凸起的

1.3什么是等收入曲线及其形状特征

1.4怎样根据产品转换曲线和等收入曲线来确定产品产量最优组合

2.产品产量最优组合决策的的实用方法—线性规划法,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1使用线性规划法所需的一些假设

2.2线性规划模型的一般形式

2.3什么是影子价格及其在决策中的作用

第五章成本利润分析

(一)课程内容

1.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

2.成本函数

3.成本利润分析方法

(二)自学要求

这一章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做管理决策时,只有能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方案,才是可接受的方案。

为了深刻理解这一章,首先要求深刻理解管理决策中的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特别是机会成本、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的概念

成本函数是管理经济学进行成本利润分析的最重要工具。

必须深刻理解成本函数(包括短期和长期)的概念以及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各种成本曲线是各种成本函数的几何表现。

应当深刻理解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本章探讨的成本利润分析方法,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方案进行成本利润分析的科学方法。

它包括三种方法:

贡献分析法,盈亏分界点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法。

鉴于这三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广,学员们必须对它们深刻理解并能熟练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管理决策中几个重要的成本概念,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什么是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1.2什么是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1.3什么是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1.4什么是边际成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2.成本函数,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什么是成本函数(包括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2.2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

2.3短期成本函数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形状特征和造成这些形状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4什么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它与短期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形状的和造成这种形状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怎样确定企业的最优规模(选用这一规模可使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

根据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怎样确定在特定产量上企业的最优规模(在这一特定产量上,选用这一规模可使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

3.成本利润分析方法,要求达到“综合利用”层次

3.1贡献分析法的原理与应用(特别要懂得在短期决策中,为什么不用利润而是用贡献作为决策的根据)

3.2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原理与应用

3.3边际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六章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

(一)课程内容

1.市场结构的分类

2.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3.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4.垄断性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5.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的企业行为

(二)自学要求

本章探讨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主要是企业的价格、产量决策和竞争行为)的影响。

它也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学好这一章,首先必须理解市场结构的分类,理解在不同的市场结构里,企业控制价格的能力、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差异程度和进入市场的障碍是如何不同的。

其次应深刻理解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行为,包括深刻理解完全市场竞争的基本特征、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停产条件、短期供给曲线、长期均衡及其意义和竞争策略等。

再次应深刻理解完全垄断企业的行为,包括深刻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完全垄断企业的价格和产量决策、进入市场的障碍、垄断企业的弊端和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干预等。

第四应深刻理解垄断性竞争企业的行为,包括深刻理解垄断性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企业的短期价格与产量决策、长期均衡与竞争策略等。

第五深刻理解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包括深刻理解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企业之间特有的依存关系、三种主要的企业行为模式(曲折的需求曲线模式、价格领导模式和卡特尔模式)和非价格竞争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市场结构的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市场结构可分为哪四类,分类的依据是哪些

2.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什么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2.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短期产量决策

2.3什么是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停产条件和短期供给曲线

2.4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过程和条件

2.5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的特点

3.完全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面

3.1什么是完全垄断

3.2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

3.3在完全垄断的市场里,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主要是哪些

3.4垄断企业的弊端

3.5政府为什么要对垄断企业进行干预,怎样干预

4.垄断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什么是垄断性竞争市场

4.2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如何进行短期价格和产量决策

4.3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过程和条件

4.4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行为的特点(与完全竞争企业相比较)

5.寡头垄断条件下的企业行为,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什么是寡头垄断,为什么说寡头垄断企业间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5.2什么是曲折的需求曲线行为模式

5.3什么是价格领导行为模式

5.4什么是卡特尔行为模式

5.5什么是非价格竞争,为什么它是寡头垄断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

第七章定价实践

(一)课程内容

1.定价目标和决策价格的主要因素

2.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

3.企业定价策略

4.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

(二)自学要求

价格竞争是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正确定价对企业十分重要。

这一章结合企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探讨定价的实用方法和策略。

应当首先深刻理解企业的定价目标,因为目标不同,定价的方法和策略也就可能不同,然后应当理解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价格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要求深刻理解定价格的一般方法,包括以成本为基础定价、以需求为基础定价和以竞争力为基础定价等。

由于有时候对不同的产品还需要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因此进一步理解企业的定价策略也很重要。

最后,还应当理解现代化大公司内部确定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意义和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定价目标和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1.1企业的定价目标有哪些,企业是怎样选定自己的定价目标的

1.2企业定价时必须考虑哪些因素,怎样考虑

2.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为什么要以成本为基础来定价,它又可分为哪几种。

懂得每种以成本为基础定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特别是成本加成和增量分析定价法

2.2怎样根据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定价

2.3两种以竞争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其中重点是(投标时)确定最优报价的原理与方法

3.企业的定价策略,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系列产品、互补产品和成套产品的定价策略

3.2差别定价策略的原理和方法

3.3新产品定价策略。

知道什么是撇油定价法,什么是渗透定价法,这两种策略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3.4知道有哪几种折扣定价策略,怎样使用这些策略

3.5知道什么是心理定价策略和促销定价策略

4.中间产品转移价格的确定,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4.1什么是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为什么要确定这种价格

4.2如何确定有外部市场条件下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

4.3如何确定无外部市场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价格

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

(一)课程内容

1.投资决策的一般原理

2.投资决策所需数据的搜集和估计

3.投资方案的投资方法

4.企业兼并价格决策

(二)自学要求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必须正确进行长期投资决策。

为此,首先要理解投资决策的一般原理,包括懂得投资的概念、投资决策的特点以及边际分析法是如何在投资决策中应用的。

为了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搜集和估计所建议的投资方案的有关数据,然后根据有关数据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选优。

应当深刻理解净现金投资量和净现金效益量的概念和计算以及在计算时如何考虑增量原则。

应当深刻理解各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还应当深刻理解评价投资方案的各种方法,懂得它们的应用和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最好,还要求理解企业兼并的微观动机和怎样确定企业兼并的价格

本章重点在数据的搜集和估计以及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投资决策的一般原理,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投资概念,它与经营费用有什么区别

1.2投资决策的特点

1.3在投资决策中怎样运用边际分析法

2.数据的收集和估计,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2.1什么是净现金投资量,怎样计算,在计算时怎样考虑增量原则

2.2什么是净现金效益量,怎样计算税后净现金效益量,在计算时如何考虑增量原则

2.3为什么要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怎样计算一笔款项的现值和在n年内每年发生一笔款项的总项值

2.4什么是资金成本,怎样计算税后债务成本、权益资金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3.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要求达到“综合应用”层次

3.1怎样计算返本期,怎样根据返本期的长短来评价方案

3.2怎样计算净现值,怎样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方案

3.3怎样计算内部回报率,怎样根据内部回报率的大小来评价方案

3.4上述三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4.企业兼并价格决策,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4.1企业兼并可能带来的微观经济效益

4.2在现金收购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和被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

4.3在用股票换股票办法收购企业的情况下,怎样确定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高交换比率和被收购企业可以接受的最低交换比率

第九章企业决策中的风险分析

(一)课程内容

1.决策按其执行结果的确定性程度如何分类。

2.风险概念和风险衡量。

3.经济学关于风险的理论。

4.降低风险的途径。

5.在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

6.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

7.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价值。

(二)自学要求

在企业管理中考虑风险,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章主要探讨在企业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的问题。

首先应当理解根据决策将来执行结果的确定程度如何对决策进行分类。

其次,要求理解风险的概念和如何对风险进行衡量。

第三,要求理解经济学是怎样解释人们厌恶风险的行为的。

第四,要求理解企业降低风险可有哪些途径。

第五,要求理解在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包括怎样使用经过风险调整过的贴现率、决策树和怎样进行敏感性分析。

第六,要求理解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包括什么是最大最小收益决策法和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

第七,要求理解如何计算信息的价值。

本章的重点是:

风险的概念及其度量、如何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风险,在决策中如何使用经过风险调整过的贴现率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决策按其结果的程度进行分类,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1.1什么是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有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和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

2.风险概念和风险衡量,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2.1策略、自然状态、结果和收益矩阵等术语的定义。

2.2风险概念。

2.3如何计算方案的期望效益、标准差和变差系数、如何根据这些数据来度量风险的大小。

3.经济学关于风险的理论,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3.1人们对待风险的三种态度。

3.2用边际效用理论来解释风险厌恶型行为。

3.3影响人们对风险的态度的主要因素

4.降低风险的途径,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1怎样回避风险、减少风险、承担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

5.在决策中如何考虑风险,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5.1什么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贴现率,其原理和应用

5.2如何用决策树进行决策分析

5.3什么是敏感性分析

6.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决策,要求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1什么是最大最小收益决策法

6.2什么是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法

7.信息的搜集成本和价值,要求达到“识记”层次

7.1什么是信息的搜集成本

7.2如何计算信息的价值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本大纲各章提出的“自学要求”中,对概念和理论要求的提法是“了解”、“理解”、“深刻理解”;对技能要求的提法是“掌握”、“熟练掌握”。

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提出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即大纲中所提的能力层次是指最高的层次,其含义是:

识记:

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大纲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判断。

领会: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

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综合应用:

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根据管理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学员们在学习时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学习管理经济学必须认真阅读自学教材,务必做到完全理解,切记囫囵吐枣、死记硬背

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来自西方经济学,其中有许多是与我们传统的思维方法不一致的,因此容易理解错。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材时,必须十分认真,逐字逐句钻研,直到完全理解。

有的内容如果通过教材还不理解,可以查阅指定的参考书,直到完全弄懂为止。

2.学习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要与看懂并能自己画出用来说明这些原理与方法的图形结合起来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管理学科比较,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利用经济模型来做决策。

经济模型说明变量之间的因素关系。

在管理经济学中,它既用数学函数,也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其中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能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对于我们理解原理和方法帮助很大。

在管理经济学中,每一章都有大量这样的图形,看懂并能自己画出这些图形,就能促使我们更好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原理和决策方法,防止对问题的一知半解。

3.在自学管理经济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每一章后面列出的“重要名词和术语”、“小结”、“复习思考题”和“作业题”。

要学好管理经济学,首先要弄懂管理经学中的一些重要术语和概念。

为了帮助学员们掌握它们,教材在每章后面都列出了本章的重要名词和术语。

其次,在每章后面还附有小结和复习思考题,主要是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重点,复习、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员们检验自己是否对一些重大问题真的理解了。

再次,在每章后面还附有作业题。

它们是为了帮助学员们进一步掌握管理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在各种具体决策条件下的应用而精心编写的。

对这些题,学员们一定要认真去做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