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471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docx

晋城市郊区西北大阳煤矿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3

第一节井田概况.................................................................................3

第二节地质特征.................................................................................5

第二章 井田开拓...............................................................................22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22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5

第三节井田开拓.............................................................................26

第四节井筒及井底车场...................................................................27

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27

第一节 大巷运输方式的选择...........................................................27

第二节 大巷运输设备选型...............................................................28

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30

第一节 采煤方法...............................................................................30

第二节采区布置...............................................................................34

第三节巷道掘进...............................................................................36

第五章 通风和安全...........................................................................39

第一节 概况.......................................................................................39

第二节矿井通风...............................................................................39

第六章 矿井主要设备.......................................................................48

第七章建井工期...................................................................................52

第一节 建井工期................................................................................52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54

第八章 技术经济……………………………................................…55

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55

后记………………………………………………................................56

主要参考文献…………………………………..........………….….…58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位置交通

大阳煤矿井田位于市郊区西北,属省沁水煤田高平矿区大阳精查区。

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市北偏西约35km处,地理座标东径112°43′45″~112°50′37.5″,北纬35°37′30″~35°45′00″。

井田东西宽约3.5~7km,南北长约4~6.5km,面积32.09km2。

本矿井交通比较方便,太(原)焦(作)线从井田东侧通过,向南可与焦枝、京广及陇海线相接,向北至修文与同蒲线相接。

矿井铁路专用线在太焦线上的北板桥站接轨,全长12.79km,1983年7月1日已开通营运。

公路运输北可到、,南至,西到候马;~大阳~下村~东沟~环行公路经过矿区,区交通尚属方便。

二、地形、地势及河流

井田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西侧,沁水向斜东南翼。

井田中部煤系地层及第四系组成了丘陵与河谷地带,在河谷两侧发育着三级阶地,分别高出河床1~2m、5~10m、20m左右。

全区地形西高东低,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海拔标高一般在+880~+1300m间,地形坡度为20°~40°。

区有两大水系:

一是丹河,发源于高平县境,全长约120km;另一是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境,全长300km。

这些河流均向南流,切太行山,在省境注入黄河。

本井田位于上述两河流中段分水岭附近,井田的支流见表1-1-1。

河流大体垂直于岩层走向,逆向而流,旱季时石盒子泉水补给,雨季时河水猛涨,最高洪水位高出河床3-4m,但河径不长,均消失于东部奥系地层中。

根观测资料,这些河流的富水期往往与浅层潜水的高水位、富水期相吻合,有着一定的水利联系。

为此,煤矿开采时,唐安、古周、上村一带地表水的渗透将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之一。

井田有大周、上游及大阳三个水库,其库容量分别为40、30、20万m3。

三、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据气象站1956~1964年的观测资料;雨季集中在7~9月,年降雨量为437~1010mm,年蒸发量为1732mm,旱季为12月至翌年2月。

6~8月气候较高,最高温度可达36℃;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最低,最低温度为-23℃。

最大冻土深度为42cm,结冰期与降雪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力为6~7级,一般为3~4级。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为七度。

四、水源

矿井永久水源取自奥系石灰岩岩溶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良好,目前在工业场地及生活区均有一眼奥灰水源井,井下涌水处理后可供井下消防、洒水及选煤厂生产用水,现有水源可以满足改扩建的生产及生活用水要求。

故矿井供水水源可靠。

五、电源

矿井两回35kV供电电源均以架空方式接引。

现有两回电源:

一回引自下村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架空线路导线LGJ-12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GJ-25钢绞线(全线架设),钢筋混凝土门型杆,送电距离5km,线路压降1.7%,作为矿井主电源;另一回电源引自马村110kV变电站35kV母线,架空线路导线LGJ-120钢芯铝绞线,避雷线GJ-35钢绞线(全线架设),钢筋混凝土门型杆,送电距离6km,线路压降3.18%,作为矿井的备用电源。

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另一回路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六、建筑材料

建筑所需材料,当地市场可满足供应,除黄砂需由火车从外地调运外,其它材料均可在本地区购到,且材料价格合适,能够满足矿井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井田地层包括:

第四系、第三系、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及组、石炭系上统群、奥系中统马家沟组。

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中更新统(Q2):

底部为紫红色砂质粘土;中部为灰红色砂砾层,半胶结;上部为紫红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

厚5~10m。

上更新统(Q3):

为灰黄色亚粘土,孔隙度大,局部含栎石,层理不清,厚0~8m。

全新统(Q4):

为现代冲积层及淡黄色亚砂土组成,厚0~30m。

(2)第三系(N)

本层为红色粘土,具铁锰质斑点,含砂量少,鲕状结构,有滑感,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7m。

(3)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12)

本层总厚约600m,分为三段。

上段为黄绿色粗、细粒粉砂岩,紫红色泥岩,细、中、粗、巨粒砂岩组成,砂岩呈透镜状者较多,厚116.83~138.95m,一般约100m,井田出露不全;中段为粗、中、细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岩及泥岩等组成,底部砂岩含砾石较多,厚212.65~247.37m,一般228m;下段为黄绿色粗、中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及紫红、黄绿色泥岩组成,底界为一层粗粒砂岩,中夹三层不稳定的薄层锰铁矿,厚264.19~281.72m,一般271m。

(4)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21)

本层由浅灰、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岩,泥岩等组成。

底部为一层中、粗粒砂岩,与组呈整合接触。

顶部常为一具鲕状结构,发育稳定的桃红色铝土质泥岩,为上下石盒子组分界之主要标志。

下距3号煤95~105m,全组厚61.65~82.28m,一般71m。

(5)二迭系下统组(P1s)

由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粗、细粒粉砂岩、泥岩及煤组成。

含煤2~5层,其中3号煤为可采。

3号煤顶为中、细粒砂,常有1~5mm的黑色条事或包裹体。

本层全厚48.91~68.85m,一般58m。

(6)石炭系上统组(C3t)

本层为主要含煤地层,由砂岩、泥岩、煤及石灰岩组成。

含煤8~11层,石灰岩4~6层,其中局部可采和可采煤层为5号、9号和15号。

为海陆交替相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74~100.61m,一般为83m。

(7)石炭系中统太系组(C2b)

岩性及厚度变化较大,由灰色铝土质泥岩、灰白色中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局部夹薄层煤线,属滨海想沉积,与下伏中奥统峰峰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14m。

(8)奥系中统马家沟组(Q2)

本层岩性为青灰色、厚层、质母子、性脆的石为岩。

裂隙和溶洞发育,顶部常为浅黄色石灰岩,厚度400m左右。

(二)地质构造

井田位于太行山复式背斜西翼,沁水盆地东翼南端,晋获褶断带的西侧。

区主要表现为宽缓背斜,轴向近南北向,轴线向北倾伏,东翼地层走向为南北向,西翼地层走向为北东~西南向,倾角3~6°。

井田南东部边缘有一铁厂正断层,断距50m,倾角75°。

综观井田地质构造应属简单类型。

二、煤层特征

(1)地层及构造

本井田总的地层走向为北东25°~35°,倾角3°~12°,褶曲为井田主要控制性构造,小断裂及环状陷落亦为井田之构造特点。

全井田共12条褶曲、15条断层,井田褶曲、断层特征详见表1—2—1、表1—2—2。

褶曲构造对开采影响不大,大多数断层的断距都不大,大于30m的断层仅1条(北岭正断层,断距45m),其余断层的断距均小于20m。

已发现的环状陷落柱13个,最大直径200m,面积0.03km2,最小直径60m,面积0.0036km2,对开采将带来一定影响。

表1-2-1主要褶曲特征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轴向

延展长度(km)

两翼地层倾角(°)

东翼

西翼

1

香山向斜

香山

N28°W

1.3

3~8

8~14

2

王家庄向斜

王家庄及西大阳南山

N6°E~N29°W

3.6

8~11

6~16

3

黄花岭向斜

黄花岭东

N30°E

2.0

2~7

2~12

4

沟头向斜

沟头以东

N31°W

1.4

8~12

6

5

家庄向斜

南社~家庄

N11°E

2.25

4~7

4~19

6

金漳背背斜

金漳背~西大阳南山

N30°W

7.0

6~12

5~19

7

黄花岭背斜

黄花岭

N38°E

1.4

2~12

4~11

8

西牛庄背斜

西牛庄北

N18°E

0.7

4~8

5~6

9

石板河背斜

石板河水库南

N57°E

1.0

3~7

6~9

10

沟头背斜

沟头以东

N36°E

1.3

7~19

9~18

11

家庄背斜

家庄西

北端N18°W

南端N52°E

2.0

4~19

9~18

12

万里向斜

万里向斜

N20°W

1.0

9~11

8~18

(2)地震补充勘探情况

本次探测在香山探测区,面积约0.8km2。

探测区共发现3个岩溶陷落柱和2条落差均在三米左右的正断层。

具体表现如下:

测区东北部发育有1个岩溶陷落柱和1条断层,分别用X1、F1表示。

其中X1水平剖面形态为近椭圆状,长轴近东西向,长约120m,短轴约80m,面积约8800m2,为一开放型岩溶陷落柱。

断层F1的产状为:

倾向SE,落差3m左右,延伸长度约104m,为一正断层。

探测区西南部发育有2个岩溶陷落柱和1条断层,分别用X2、X3、F2表示。

其中X2水平剖面形态为近椭圆状,长轴为近东西向,长近100m,短轴约60m,面积约4800m2,为一封闭型岩溶陷落柱。

X3水平剖面形态为近椭圆状,长轴为近北走向,长近110m,短轴约60m,面积约5200m2,为一开放型岩溶陷落柱。

断层F2的产状为:

倾向NE28°,倾角60°,落差3m左右,延伸长度约200m,为一正断层。

表1-2-2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

名称

性质

落差(m)

断层产状

走向长(km)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1

家庄断层

11

N3°E

SE

75

0.3

2

毕家庄断层

20

北N27°E

南S47°W

SE

75

0.7

3

毕家庄东断层

8

N8°E

SE

70

0.4

4

武家庄断层

20

N23°E

SE

70

0.12

5

古寨北断层

5

N14°E

SE

50

0.5

6

北岭断层

45

N55°E

SE

85

0.53

7

西掘山断层

10~20

北N5°E

南S37°W

SW

3.7

8

上河掌断层

5

N35°W

SW

0.84

9

上河掌北断层

14

N15~25°W

0.1

隐状断裂

地表未断

10

上村断层

15

N30°E

NW

78

0.2

11

金漳北断层

16~17

N30°W

1.5

隐伏断裂

12

黄花岭断层

18

N38°E

0.5

隐伏断裂

13

庄断层

19

N50~40°W

不明

隐伏断裂

14

洼头沟断层

5

N30°W

不明

隐伏断裂

三、煤层

井田共含煤10~16层,总厚度15.74m。

局部可采及可采煤层为4层,总厚10.97m。

群含煤8~11层,含煤系数8%。

其中9号与15号煤全井田可采;5号煤在Ⅷ勘探线以南可采;15号煤在Ⅶ勘探以北厚1.35~2.60m,以南为3.28~7.01m,结构复杂,含夹石4~5层。

组含煤2~5层,煤层总厚6.71m,含煤系数11%。

3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在背斜轴部煤层常变薄,平均厚度6.20m,结构较复杂,含夹石2~3层。

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3。

表1—2—3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含煤地层

煤层

厚度

间距(米)

结构

稳定性

可采情况

最小一最大

平均(m)

山两组

3

4.42-7.89

6.20

45~48

较复杂

稳定

全区可采

9

0.54-1.75

1.20

简单

稳定

大部可采

30~36

15

1.35-4.55

2.97

复杂

稳定

全区可采

四、煤质

本煤田各层煤可燃基挥发分Vr实出率为5.96%~8.27%,为单一无烟煤种。

其变质程度由北往南有逐渐增高趋势,各煤层间自上而下变质程度有所增高。

群煤层灰分普遍较高,组煤层灰分较低。

从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组煤层灰分多在14%以下。

组煤层含硫量低,属低硫煤;群煤层9号煤为高硫煤(4.42%),5号和15号煤屡富硫煤(分别为2.91%和3.65%)。

各煤层发热量均较高。

15号煤从灰分为评价其可选性是良好的,但含硫量大,且为有机硫,故其洗选困难。

其它各层煤(3号煤含硫量低,不包括在)均未作硫的可选性试验,但从煤芯样洗煤分析结果看,硫分大多在1%~2.5%,这对煤的利用亦有一定影响。

总之,3号煤层厚度大且稳定,挥发分低,发热量高,灰分易选,灰熔点高(在1400℃以上)是优质无烟煤。

群煤也具有3号煤之优点,唯其含硫量高。

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见表1—2—4。

表1-2-4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号

水分

Wf(%)

灰分Ag(%)

挥发分(洗煤)

Vr(%)

硫分SgQ(%)

发热量Qbt(MJ/kg)

3

0.45~4.77

1.89

12.09~18.64

15.04

0.56~8.27

7.51

0.30~0.39

0.33

35.441

5

0.62~1.94

1.36

14.51~35.44

20.52

5.96~7.12

6.48

2.57~3.50

2.91

35.311

9

1.01~3.38

2.20

14.41~27.54

19.57

6.13~7.70

7.13

2.85~6.58

4.42

35.282

15

0.85~3.21

1.88

9.86~24.33

18.11

5.97~8.10

6.71

2.43~5.42

3.65

35.006

五、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发火及地温情况

1、瓦斯

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74号文件《转发省安监局〈关于市国有及21万吨/年以上乡镇煤矿2004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的通知》,该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5.16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5.34m3/t,该矿为低瓦斯矿井。

2、煤尘

据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M20021230号检验报告,兰花集团大阳煤矿煤尘火焰长度为0,岩粉用量亦为0,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3、煤的自燃发火性

据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M20021230号检验报告,兰花集团大阳煤矿,煤层吸氧量为1.2506cm3/g,煤层自燃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

4、地温

据区域资料及多年的矿井生产证实,本地区地温和地压均未出现过异常现象,预计将来地温、地压变化不会给煤矿的正常生产带来大的影响。

5、主要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

3号煤层顶板在井田西部为粗粒粉砂岩与细粒粉砂岩,东部为粗粒粉砂岩,中部为粗、中、细粒砂岩,平均厚8.89m,其底部常有一层0.20~1.00m泥岩或细粒粉砂岩为伪顶。

直接底板为0~0.5m的粘土泥岩,其下为细粒砂岩。

3号煤层及顶底板岩石的孔隙率、透水性、饱和含水率:

(1)上分层容重为1.39g/cm3,中分层容重为1.41g/cm3,下分层容重为1.40g/cm3,平均值为1.40g/cm3,直接顶板泥岩干容重2.61g/cm3,细粉砂岩的干容重为2.66g/cm3,顶板中砂岩干容重为2.81g/cm3。

孔隙率:

上分层孔隙率为6.44%,中分层孔隙率为9.09%,下分层孔隙率为12.67%,平均值为9.40%,泥岩孔隙率为0.76%,细粉砂岩为1.32%,中砂岩为0.94%。

(2)天然含水率:

上分层为3.799%,中分层为3.078%,下分层为3.539%,平均值为3.472%。

浸泡含水率:

上分层为6.284%,中分层为5.919%,下分层为5.489%,平均值为5.897%。

浸泡使3号煤层的含水率增加2.425%。

(3)单轴抗压强度:

上分层为8.53MPa,中分层为13.36MPa,下分层为8.35MPa,平均值为10.08MPa,泥岩为24.37MPa,细粉砂岩为62.07MPa,中砂岩为48.45MPa。

(4)浸泡软化系数(单轴抗压强度):

上分层为0.86,中分层为0.70,下分层为0.72,平均值为0.76,属于浸泡软化程度中等煤层。

(5)摩擦角:

上分层为36.6,中分层为38.5,下分层为30.5,平均值为35.2,泥岩为43.1,细粉砂岩为49.5,中砂岩为44.6。

5号煤顶板为粗粒粉砂岩、细粒砂岩或石灰岩,平均厚3.72m。

底板为粘土质泥岩或泥岩。

9号煤顶板为细粒砂岩或粗粒粉砂岩,厚2.57~8.00m,平均4.95m,其底有一层0~0.5m的泥岩为伪顶。

底板为粗粒粉砂岩。

15号煤顶板为K2石灰岩,厚7.03~11.69m,平均8.95m。

底板为粘土泥岩。

六、井田水文地质

井田位于太行山中南段西侧,沁水向斜东南翼。

区有两大水系:

一是丹河,发源于高平县境,全长约120km;另一是沁河,发源于沁源县境,全长300km。

这些河流均向南流,切太行山,在省境注入黄河。

本井田位于上述两河流中段分水岭附近。

1、含水层

本区出露有奥系、石炭二迭系及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按地下水分类可分为溶洞水、裂隙水以及孔隙水三类。

本井田主要含水层有八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第四系冲积层

为孔隙潜水,由砂砾层、亚砂土组成,局部承压,全厚约25m。

由于地下水水位及含水层埋藏浅,为当地主要用水水源。

单位涌水量为0.0035~1.78L/S,渗透系数为0.046~16.5m/d,富水期为8~10月,贫水期为1~4月,水质为HCO3SO4-CaMg(或Na)型水。

(2)基岩风化壳

为裂隙潜水,局部承压。

据钻孔资料,一肌低处、浅部的风化壳要比高处、深部的风化壳的富水性强,风化深度30~50m。

单位涌水量为0.00056~0.265L/S,渗透系数为0.00135~2.68m/d,水质为HCO3SO4(或CL)-CaMg型水,矿化度一肌小于500mg/L,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在0.9~1.3m,富水期8~10月,贫水期1~4月。

(3)二迭系上石盒子组中部砂岩

为层间裂隙水,中粒砂岩组成,平均厚15.57m,出露泉水较多,大者流量为0.35~12L/S,水质为HCO3CL(或SO4)-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300mg/L。

但本层出露位置较高,地下水排泄条件好,流量随季变化,变化幅度小于4倍。

(4)二迭系组K8砂岩、下石盒子组K9砂岩含水组

为层间裂隙水,中粒砂岩,平均厚K8为4.46m,K9为6.41m,但厚度变化大。

K8有时为3号煤的直接顶板,水位标高为+829.62~+880.72m,水质为HCO3SO4-Ca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