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686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构造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造复习题.docx

《构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造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构造复习题.docx

构造复习题

名词解释73题

1视倾角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视倾角,也叫假倾角。

2真倾角:

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垂直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倾斜线,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为真倾角。

3侧伏向与侧伏角

Ans: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平面上的侧伏角,构成侧伏锐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叫侧伏向。

4倾伏向与倾伏角:

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叫倾伏向;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之间所夹锐角叫倾伏角。

5应力:

单位面积的附加应力

6差异应力:

σ1、σ3的差值

7应力轨迹:

各个应力状态的连线

8线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物体内质点之间的线段的变化,常用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9剪应变:

变形的结果引起两条线段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叫做剪应变。

10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

11共轭剪裂角:

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为共轭剪裂角。

12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3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

14应变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

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形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15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发生改变的变形叫旋转变形。

16非旋转变形:

应变椭球体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方向未发生改变的变形叫非旋转变形。

17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一致,叫做共轴递进变形。

18非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与有限应变椭球体的主轴不一致,叫做非共轴递进变形。

19增量应变:

变形期中某一瞬间正在发生的小应变叫增量应变。

20有限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21蠕变:

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

22劈理:

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此生面状构造。

23劈理域:

劈理域:

由层状硅酸盐或不溶残余物质富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状或薄膜。

24微劈石:

夹与劈理域之间的窄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

25透入性构造:

在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叫透入性构造。

26非透入性构造:

指仅仅产生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某个别区段的构造叫非透入性构造

27连续劈理: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以致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辨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28不连续劈理:

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间隔,用肉眼就能直接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29拉伸线理:

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30交面线理:

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31皱纹线理:

先存面理上的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的线理。

32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的线理。

33石香肠构造:

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

34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35压力影构造:

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

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

岩石中作为相对刚性的物体有黄铁矿、磁铁矿,还有化石、砾石、岩屑和变斑晶等。

变形一般不强,只出现微破裂、波状消光、变形纹等。

核心物质两侧的结晶纤维由石英、方解石、云母或绿泥石等矿物组成。

36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37褶皱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线。

38翼间角:

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是指通过两翼上两个拐点的切线之间的夹角。

39轴面:

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叫轴面。

40轴迹:

轴面与地形面的交线在地质图上的投影称为地质图上的轴迹。

41褶轴:

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平行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条直线成为褶轴,这种褶皱成为圆柱状褶皱。

42平行褶皱:

褶皱面做平行弯曲的褶皱,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的各部分一致所以也叫等厚褶皱,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个曲率中心,所以也叫同心褶皱。

43相似褶皱:

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做相似弯曲的褶皱。

各面的曲率相同,但是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所以,褶皱的形态不随深度的变化而改变,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两翼变薄,转折端加厚,平行轴面量出的视厚度在褶皱的各部位保持一致。

44隔档式褶皱:

又称梳状褶皱,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

45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其特点是向斜紧闭,发育完整,而两个背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常呈箱状。

46迭加褶皱:

又称重褶皱,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

47纵弯褶皱作用:

指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应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

48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的行为称为横弯褶皱作用。

49共轴叠加褶皱:

又早期等斜至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在两期褶皱轴或枢纽近于平行叠加情况下形成的褶皱叫共轴叠加褶皱。

50横跨褶皱:

叠加褶皱中,由两期皆为直立水平褶皱,两期褶皱轴直交的横跨叠加形成的褶皱叫横跨褶皱。

51节理系: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性变化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系。

52节理组: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

53追综张节理:

承袭,利用共轭剪裂面而形成的,表征张性特点的节理。

54共轭剪节理:

同一,统一构造应力场控制产生的两组相交且彼此切割的剪节理。

55张节理:

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张节理。

56剪节理:

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称剪节理。

57滑距:

断层两盘的实际位移距离。

是根据错动前的一个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58断距:

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59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60阶步:

在断层滑动面上常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微细陡坎称为阶步。

61逆冲推覆构造:

大型逆冲断层的上盘,因从远处推移而来而称为外来岩体,下盘意味着相对不动而称为原地岩体。

推覆体就是一种外来岩体,因总体呈平板状又称逆冲岩席。

逆冲断层与推覆体共同构成逆冲推覆构造或推覆构造。

62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量剥蚀掉,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63构造窗: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蚀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叫构造窗。

64同沉积断层:

又称生长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主要发育在沉积盆地边缘。

断层一边活动一边在断层两侧发生沉积。

65碎裂岩:

断层两盘研磨的更细的断层岩,由原岩的岩分或细粒或原岩的矿物碎粒组成。

颗粒一般在0.01-2mm之间。

66擦痕:

断层两盘岩石被磨碎的岩屑和岩分在断层面上刻划的结果,擦痕有时表现为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由粗而深端到细而浅端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67地垒:

由两组走向近平行,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68地堑:

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69韧性剪切带:

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韧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70S-C组构:

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组面理:

1.平行于剪切带内的应变椭球体的XfYf面的剪切带内面里(S),在剪切带内呈“S”形展布。

2.糜棱岩面理(C)。

糜棱岩面理实际上是一系列平行于剪切带边界的间隔排列的小型强剪切应变带。

常由更小的颗粒或云母等矿物组成。

“S”型面理和“C”型面理所夹的锐角指示剪切带的剪切方向。

71糜棱岩:

糜棱岩是具有下列四种特征的断层岩:

1.与原岩相比,粒度显著减小;2.具增强的面理和(或)线理;3.发育于狭窄的强应变带内;4.岩石中至少有一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

72鞘褶皱:

是韧性剪切带内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

因其形似刀鞘故名鞘褶皱。

大多呈扁圆状或舌状,或呈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得很长。

73构造置换:

主要指发生在变质岩石中,表征次生构造面理取代原岩层理或早期面理的构造现象。

选择题共31道

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A:

走向和倾向()B:

倾向和倾角()C:

走向和倾角()

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

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

3岩层的真倾角

A:

大于视倾角()B:

小于视倾角()C:

等于视倾角()

4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

A:

无限小应变()B:

有限应变()C:

增量应变()D:

非均匀应变()

5在共轴递进变形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主轴

A:

平行()B:

不平行()C:

可平行也可不平行()

6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

ab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

7在体积不变情况下弗林图解中K=1的应变椭球体形态是

A:

旋转扁球体()B:

长形椭球体()C:

扁形椭球体()D:

平面应变椭球体()

8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A:

越小()B:

越大()C:

无变化()

9在共轴递进变形情况下应变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

A:

最大压应力方向()B:

最大张应力方向()C:

中间应力轴方向()

10S形雁行张节理的变形机制是

A:

挤压作用()B:

共轴递进变形()C:

非共轴递进变形()

11节理系是指

A:

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

B:

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

C:

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

D:

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

12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A型线理有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

13旋转应变是一种

A:

纯剪应变()B:

共轴应变()C:

非共轴应变()

14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

15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褶皱()B:

断裂()C:

褶皱和断裂()

16影响褶皱主波长的主要因素有

A:

能干层厚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粘度比()B:

应力大小和能干层厚度()

C:

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的时间长短()D:

能干层粘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厚度比()

17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

由新到老()B:

由老到新()C:

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18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它是

A:

在强烈压扁条件下产生()B:

在强烈拉伸条件下产生()

C:

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

1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A:

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

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

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

D:

向外弧收敛且等长()

20褶皱枢纽是指

A:

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

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

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

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21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

A:

顶厚褶皱()B:

相似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

22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

A:

直立倾伏褶皱()B:

斜歪倾伏褶皱()C:

斜卧褶皱()

23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

σ2直立,σ1σ3水平()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24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A:

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B:

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C:

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

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

2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

横断层()B:

倾向断层()C:

走向断层()D:

顺层断层()

26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

阶梯状断层()B:

迭瓦状断层()C:

雁行式平移断层()D:

前面三种都可能()

27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

28飞来峰指

A:

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

B:

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

C:

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

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

29剥离断层是

A:

位移量很大的逆断层()B:

巨大狭长的断陷盆地()C:

低缓的大型伸展正断层()

30逆冲断层产状与上下盘岩层产状一致地段叫

A:

断坪()B:

断坡()

31糜棱岩是指

A:

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

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

C:

脆性破碎研磨而成()

选择题1~10BBACAA()BBA11~20CCABAACCBC21~31CABCBDABCAA

填空题25题

1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褶皱可分为¬¬¬()_____________

2以长宽比为标准,将褶皱描述为()()()()()

3脆性断层构造岩主要包括_()()()()()

4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构造岩主要包括()()()()()

5隔挡式褶皱的特点为是:

背斜();向斜();隔槽式褶皱的特点是背斜();向斜()。

6不整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和_().

7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都经历下列三个变形阶段()()()

8断层的几何要素有()()()()()

9侵入岩体的原生构造有()()()()()

10石香肠构造的几何要素有()()()()()

11常见的小型线理为()()()()()

12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的命名依据是(),走向、倾向、轴向、顺层断

层命名的参照标准是()。

13横跨、斜跨、共轴叠加褶皱之两期褶皱轴在空间所保持关系为()()()

14劈理构造的基本要素为()()

15岩层的真倾角总是()于视倾角;真厚度总是()于视厚度。

16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包括()()()()()

17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的节理分类意见是()()()()

18劈理构造的成因分类的基本类型为()()()

19a轴线理包括_()()()()()

20b轴线理包括()()()()()

21晶体结构的位错类型()()()

22断层存在的地貌标志__()()()()()

23断层存在的构造标志()()()

24两翼产状均为倒转的褶皱被称为(),一翼产状较陡,另一翼产状较缓的褶皱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5应力是单位面积的()力。

填空题1.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2.等轴、短轴、线状3.角砾、碎裂、超碎裂、玻化、断层泥4.初糜棱、糜棱、千糜、变晶糜棱岩5.窄、宽;宽、窄6.平行、角度7.弹性、塑性、断裂8.断面、断盘9.流线、流面、l节理、s节理、Q节理10.纵间隔、横间隔、a轴、b轴、c轴11.拉伸、矿物生长、皱纹、交面、擦线12.两盘运动特征、岩层走向13.垂直、斜交、平行14.劈理域、微劈石15.大、小16.温度、压力、围压限制、溶液(液压)、时间17.走向、倾向、斜向、顺层18.破劈理、滑劈理、流劈理19.拉伸、生长、擦线、鞘褶皱20.交面、皱纹、石香肠、杆状构造、铅笔构造、窗棂构造21.刃型、螺型、混合型22.断层三角面、断层岩、山脊错位、串珠状湖泊洼地、带状泉水23.产状突变、构造岩、地质体不连续24.翻卷、斜歪25.内

7.问答题(共40道)

1岩层露头形态及出露宽度受那些因素影响?

试述“V“字形法则?

影响因素:

地形、坡度、产状

“V”字型法则:

1)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等高线更弯曲。

2)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山顶。

3)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但是岩层的界线更弯曲。

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方向。

2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

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特征:

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认为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

非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特征:

直线经变形后不再为直线而成为曲线或折线,平行线变形后不再保持平行,圆变形以后也不在是圆或者椭圆

3试述应变椭球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应变椭球体:

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应变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

应变椭球体的三个主轴方向可形象地表示变形造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

垂直λ3的平面(或XY面,或AB面)是受压扁的,代表褶皱的轴面或者片理面等的方位;垂直λ1的平面(或者YZ面,或BC面)为张性面,代表了张性构造(如张节理)的方位;平行λ1(或X轴,或A轴)的方向为最大拉伸方向,常可反映在矿物的定向排列上。

4简述递进变形的概念?

并举例说明递进变形的地质表现?

递进变形:

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这种变形发展过程成为递进变形。

5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几种?

各与主应力轴之间有何关系?

张破裂与剪破裂;张裂面与σ1平行,剪裂面与σ1呈45度-φ/2的关系。

6简述库伦破裂准则的地质意义?

θ=45度-φ/2

7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

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

1)各向异性:

2)围压:

3)温度:

4)孔隙压力:

5)应变速率:

8简述劈理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方案:

1)流劈理;2)破劈理3)滑劈理二、结构形态分类:

1)连续劈理2)不连续劈理

9简述劈理的应变研究意义?

劈理一般垂直于最大缩短方向,平行于压扁面,即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XY主应变面。

10简述石香肠构造及其与主应力关系?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

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石香肠的长度指示了局部的中间应变轴(Y轴),宽度指示了拉伸方向(X轴)或局部的最小主应力方向;厚度指示了压缩方向(Z轴)或局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11试述褶皱位态分类标准?

具体类型?

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近平行,倾伏角为0°-10°;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10°-70°;3)倾竖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为90°-80°,枢纽倾伏角为70°-90°;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近平行,倾伏角为0°-10°5)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角为80°-20°,枢纽倾伏角为10°-70°6)平卧褶皱枢纽倾伏角和轴面倾角均为0°-20°7)斜卧褶皱枢纽和轴面两者倾向及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为20°-80°,枢纽在轴面上的侧伏角为20°-70°

12试述兰姆赛褶皱等倾斜线分类?

分为三类五型:

Ⅰ类褶皱的等斜线向内弧呈收敛状,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故外弧倾斜度也总是小于内弧倾斜度。

根据等斜线的收敛程度再细分为三个亚类:

Ⅰ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远大于外弧曲率。

为典型的顶薄褶皱。

ⅠB型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为典型的平行褶皱。

ⅠC型等斜线向内弧轻微收敛,转折端等斜线比两翼附近的要略长一些,反映两翼厚度有变薄趋势,内弧曲率略大于外弧曲率。

这是平行褶皱向相似褶皱的过渡型式。

Ⅱ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

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Ⅲ类等斜线相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即外弧曲率大于内弧曲率,为典型的顶厚褶皱。

13比较相似褶皱(Ⅱ)与平行褶皱(IB)的主要特点?

平行褶皱:

等斜线也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仍大于外弧曲率相似褶皱:

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

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即相邻褶皱面倾斜度基本一致。

14简述纵弯褶皱的特点及其伴生的小构造?

特点:

1)褶皱是平面应变,任一点的中间应变轴都与褶皱轴平行。

2)垂直层面的层的原始厚度保持不便,典型的褶皱形态是ⅠB型平行褶皱,但层内没有中和面。

3)褶皱面上初始与褶皱轴成θ角相交的直线线理,变形后与皱褶轴的夹角不变。

在赤平投影上,线理标绘成一个与褶皱轴成θ角的小圆。

4)在垂直褶皱轴的正交剖面上,可以看到最大应变轴方向从两翼向弯曲的顶部收敛,呈反扇形排列。

应变强度与两翼间角大小有关,在转折端处无剪应力,在拐点处应变最强。

小构造:

1)褶皱面上形成擦痕。

2)不对称小褶皱和层间劈理3)层间破碎带4)构造透镜体5)石香肠构造等

15简述褶皱主波长理论及其地质意义?

理论要点:

1)褶皱的主波长与所受作用力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强岩层的厚度及层与介质的粘度比有关。

2)褶皱主波长与褶皱层的原始厚度d成正比。

3)褶皱的主波长Wi与强硬层和介质的粘度比(μ1/μ2)的立方根成正比。

地质意义:

16用示意图表示中和面褶皱岩石中应变状态?

17如何区分弯滑和弯流褶皱作用?

1)弯滑与弯流褶皱作用对岩层的要求不同:

弯流作用要求岩层相对较软,而弯滑作用要求岩层相对强硬或在强硬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