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28956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docx

文科类论文格式要求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内容要求

1.题目:

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

要有高度的概括,语言精炼、明确,字数在400字以内。

3.关键词:

从本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

4.目录:

目录作为毕业论文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

目录按论文(设计说明)顺序分章、节二级编写,要标明页数,以便阅读。

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不要求)

5.引言:

是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引言要写得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6.正文主体:

是毕业论文的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该部分要运用各方面实验结果、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7.结论:

结论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文章价值的体现。

应概括说明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指出创新所在,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着重指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结论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

8.注释:

是对文中个别名词、代码或情况的解释和说明。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作者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所参考的文献,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比较等,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毕业论文(设计)的引用文献必须在文中引用处体现出来,并按顺序编号。

引用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10.附录:

附录是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如调查阅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等。

三、毕业论文(设计)打印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

页面设置:

版心为297×210mm;页边距要求:

每一面的上方(T)2cm,下方(B)2cm,左(L)2.0cm,右(R)2cm,装订线(T)0.5cm,装订线位置(T)左,页脚1cm,页眉1cm,页码设置为:

插入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二)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打印要求

1.论文题目:

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若有副标题,四号黑体。

2.学院、系别、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楷体,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一行,居中),如:

     ×××学院 ×××系×××专业(单倍行距)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

3.摘要(上空一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

中文摘要采用小五号楷体,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New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

单倍行距。

【摘 要】(小五号黑体,加粗) ××××(小五号楷体,加粗)

4.关键词(缩进2个汉字字符)

中文关键词(3—5个)采用小五号楷体,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New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

单倍行距。

【关键词】(小五号黑体,加粗)×××;××;××;×××(小五号楷体,加粗)

5.目录(可省项)

目录应独立成页,采用五号字,其中每章标题用黑体字,每节标题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目录中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6.正文行间距要求

正文行距设置:

设单倍行距。

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

设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0.5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

单倍行距,段前0.5行。

7.正文章节序号编制可采取以下格式:

一、

(一)

1.

(1)

正文字体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

一、×××××××××××(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四号黑体)

(一)×××××××××(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小四号黑体)

-----------(内容省略)------------(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五号宋体)

1.×××××××××××(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五号黑体)

-----------(内容省略)------------

(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五号宋体)

(1)××××××××××(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五号宋体)

(二)×××××××××(左缩进2个汉字字符,小四号黑体)

-----------(内容省略)------------

8.毕业论文的公式、图与表

公式号可以章分组编号,如(2-4)表示第二章的第4个公式。

公式尽量采用公式编辑应用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公式号右对齐,公式调整至基本居中。

图与表可以章分组编序号,如图3-5表示第三章的第5幅图。

也可不示章节按先后顺序编号。

    图与表应有相应的名称,如“实验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9.毕业论文注释、参考文献和附录

(1)注释(可省项)

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

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

注释格式参照参考文献格式,但序号不能使用[1],[2],[3]等数码表示,可另用①,②,③等数码表示,以免与参考文献的序码相混淆。

(2)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顶格,小五号黑体,上空二行)

[1]×××××××××××××××××××××(五号宋体)

[2]××××××××××××××××××××××××××

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右上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的编写方式为:

期刊文献的格式:

“[编号](空一格)作者.文章题目名(加文献种类).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文页码.”例如:

[1]杨扬,王玉,周洲.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0,4(3):

223-230.

图书文献的格式:

“[编号](空一格)作者.书名.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如:

[1]戴功,纪律.油气储层地质学[M].天津:

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110-119.

论文集的格式:

“[编号](空一格)作者.文章题目名.论文集名.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名,出版年份,引文页码.”例如:

[1]孙力.储层条件下水淹油层测井响应机理实验研究[A].96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10-11.

注:

作者为3位以上的,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注:

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D—学位论文S—标准;P—专利;EB/OL—电子文档

(3)附录(可省项)

附录的序号可采用“附录1”、“附录2”或者“附录一”、“附录二”等。

以下附上范文一篇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研发产业的应用研究

XX学院  XX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124042007185XXX指导教师XXX

【摘要】国际上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研究,仍集中在国家及产业层面,而没有考虑到政府会对价值链的某个特定环节进行扶持。

论文定义了研发产业的概念,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一系列条件,就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在中国研发产业的适应性做了可行性的判断,并分析在该产业实施战略性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为我国研发产业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思想提出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研发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Brander和Spencer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创立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形成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最具有影响的创新之一。

该理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其基本思想已成为实际贸易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全球性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加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践又成为新的关注热点。

Baldwin和Krugman(1988)以半导体行业中的动态随机存储器产品市场为例,考察了日本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市场结果和福利产生的影响。

他们分析了自由贸易和贸易战两种情况,结果表明:

如果日本政府不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在美国企业的强大竞争下,日本的企业将很难成功。

但没有考虑动态随机存储器行业对其他行业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对福利的分析仅限于局部。

Dixit(1988)则利用“校正”模型对美国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了仅实施关税措施和同时对本国企业给予补贴两种情况下的政策实施效果。

结果显示即使没有进行生产补贴,对进口的日本汽车施加比实际更高的关税都有利于改善本国的福利,当然这种福利的提高并不大,但是其对再分配的影响却相当大。

这个结果为利益集团提供了一个新的刺激因素从而支持政府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

国内对于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运用的关注仍远远不够,目前在这一领域较为权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普遍被提及的有胡昭玲(2000,2003)。

她校正了Dixit(1988)、Laussel等人(1988)的模型初步对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我国汽车行业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数量分析,表明我国汽车行业竞争程度介于Counter竞争和Bertrand竞争之间,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可以提高本国福利;后有孙文远利用2000年数据、利用校正模型(calibration)方法和CES效用函数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中国轿车行业竞争尽管比Bertrand竞争还要激烈,政府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贸易和产业政策提高本国福利。

以上文献都隐含一个重要假定,就是政府只对最终产品进行扶持。

然而,这一假定越来越不合时宜。

事实上,对最终产品的扶持很容易导致过度进入,这可能意味着长期内平均生产成本比没有补贴时高。

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厂商之间的过度竞争,并因此使出口产品的长期价格下降。

在产品内分工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各生产环节的扶持所产生的利润转移效应或外部经济效应是不同的。

因此,中国如何在产业内分工的价值链格局下有效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赶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然而,就笔者所掌握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少有学者对价值链差异对一国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价值链即横向角度重新界定研发产业的定义,它有助于在国际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的今天来重新思考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问题。

国内学者高汝熹等(2008)对研发产业进行了定义,“研发产业是指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和组织的集合。

”。

该定义主要是从纵向来划分的,即对企业主体进行归类。

但这种归类方法使得定义过于宽泛,因为不同企业的研发强度是存在差异的,若将偶尔从事研发的企业也界定到研发产业的范畴显然欠合理。

鉴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将研发产业定义为企业研发环节的集合,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及销售环节的集合则分别定义为制造产业及销售产业。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研发产业的适用性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政策理论中可知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必要条件,即战略性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存在超额利润)和规模收益递增的基础上。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基本理论的扩展与批评中可以引伸出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充分条件,即被扶持产业存在外部经济,政策的实施不易引发他国的报复等。

另外,针对中国这种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还需考虑其隐含条件,即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已经建立起来并处于良好的运行当中以及政府的职能是否已经适应市场化的经济体制。

(一)必要条件

1、超额利润

战略性贸易政策要求被扶持的产业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当中。

长期存在超额利润的产业,一定处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所谓“超额利润”是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的条件下,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考虑到研发产业利润率数据的可得性,笔者将那些超过主要从事生产制造及销售企业的平均利润部分的利润,近似认为来自研发环节。

而关于制造产业和销售产业的利润率,笔者认为可以用主要从事生产制造或销售的企业的相关数据近似替代。

在样本选取方面,笔者查阅了The2010EUIndustrialR&DInvestmentScoreboard,上榜的1000家企业是全球范围内研发强度较高的企业,笔者从中选取了15家中国企业,并对其进行利润率的分析,发现这15家上榜企业的利润率达到5.70%。

另外,笔者从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上榜的制造型企业中选取了19家上市企业对其进行分析,得到这些以制造为主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2.95%。

关于销售型企业的利润率分析,笔者则从上榜的15家零售企业中选取了11家上市企业,发现销售型企业的利润率略低于研发型企业,为5.09%。

(如图1所示)

图1研发型、制造型、销售型企业平均利润率

从以上对三类企业的利润率比较来看,研发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远远高于制造型企业,而略高于销售型企业。

那么,那些超过制造型企业及销售型企业平均利润率部分的利润,我们可以认为是来自于研发环节,也即研发产业具有超额利润率。

2、规模经济

战略性贸易政策隐含着另一个重要条件,即被扶持的产业的规模必须足够大,能够使被保护的厂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关于企业规模经济的分析,道格拉斯和柯布在1928年共同提出了这一函数形式:

Y=AKαLβ,其中Y表示产出量;A表示综合的技术水平;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α、β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弹性,当α+β>1时,为规模报酬递增的函数。

通常,当企业的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其生产是存在规模经济的。

所以,笔者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线性化并相应变形,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研发环节是否具有规模经济,变形后的模型

(1)如下:

(1)

其中,Rt表示研发产出,Kt表示研发经费支出,Lt表示研发的劳动力投入,α、β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力投入对产出的弹性,µt表示修正误差。

在这里,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假设研发的产出是新产品销售而非生产成本的降低,用R&D投入代表研发的资本投入,由于并不是企业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参与研发,这里用研发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来表示研发的劳动力投入。

为方便起见,笔者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环节作为样本进行相应分析(具体数据可见附录4)。

结合模型

(1)和附录4的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二元回归,得到回归模型

(2),结果如表1所示:

模型

(1)

(2)

t=(10.592)(4.555)(-0.520)

表1Eviews软件多元回归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R^2

D.W

F

µt

-0.111

0.166

-0.520

0.6189

0.990

2.173

348.378

LnKt

0.966

0.233

10.592

0.0006

——

——

——

LnLt

0.666

0.124

4.555

0.0246

——

——

——

数据来源:

笔者根据模型

(1)及附录4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

分析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分别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可决系数R^2达到0.99,说明方程中的自变量作为一个整体能够部分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

系数α=0.966,显著不为0,这说明当企业R&D投入增长l%时,研发环节的产出增加0.966%,系数β=0.666,显著不为0,这说明当企业研发环节的劳动力投入增长1%时,研发产出增加0.666%。

从弹性系数比较来看,资本投入的弹性大于劳动力投入的弹性,反映出它在研发产出中贡献较大。

另外,α+β=1.632>1,这说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环节存在规模经济。

(二)充分条件

1、外部经济

若某一行业能够产生强大的技术外部效应和货币外部效应,政府就应该对其进行扶持,以降低本国厂商的进入成本或阻止外国厂商进入该行业。

我国研发产业的外部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示范带动作用

当企业进行研发实现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成本的降低或者生产效率的提高,将会为本国的其他企业提供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改进实现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产业分工趋向于社会化,各产业相互依存,于是,企业很容易观察到其他企业所运用的技术和手段,可以无偿获取、模仿那些非专利性的基础科学知识与信息。

因此,当某个企业首先成功地使用了一项新技术以后,同时也为其他企业采用相同技术铺平了道路。

(2)加速产业配套和产业规模形成

研发产业的关联度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企业进行研发,一方面,为该企业生产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形成产业配套;另一方面,对下游产业技术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尽快形成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

这将对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相关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3)竞争对技术进步的激发作用

由于某一企业依靠先进技术提高了其在国内外的市场占有率,获得了超额垄断利润,这将会对本国其他企业造成极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些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被迫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改善产品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这些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激发这些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4)货币外部经济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研发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那么政府对研发产业进行补贴就可以带来货币外部经济,即厂商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集聚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包括获得便利而低价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技术工人、专业化服务等)。

如此一来,我国其他企业就能因此得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可行性强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下简称《协定》)按照可能的损害程度将补贴分为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三类。

研发补贴是《协定》所规定的不可诉补贴的重要形式,主要包括为鼓励某个产业的企业进行R&D投资、开展技术创新,可以对R&D投资占销售额比重设立一个标准,对超过标准的企业实行非专向性补贴。

另一方面,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以及与产品结合为一体的的外观设计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这两方面都为我国实行战略性R&D补贴政策提供了空间和法律依据。

3、马太效应

第一,当我国企业进行研发,从而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时,能够提供国际水平的薪酬和尖端科研工作条件,会促使大量国际水平的科研人才来我国企业服务,可以提升整体科研人才的水平。

第二,当外国研发人才以及本国研发人才之间相互流动,将促进研发信息与相关技术的扩散。

从而,本国企业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三)隐含条件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存在和良好运行,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市场主体与市场体系的要求为隐含条件的。

笔者从《2008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一书中了解到,我国2004、2005和2006年经济市场化指数分别达到73.3%、78.3%和77.8%,证明中国已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

一方面,行政力量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国有优势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纷纷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竞争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商品和要素市场已经初步发展起来,价格机制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且,体制改革以来,政府在促进机构设置和职能合理化、提高办事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政策决策中也越来越重视经济信息的作用。

这说明我国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已得到加强,这一条件基本满足并将不断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对所扶持和保护的战略性产业提出了上述多个条件,其中必要条件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所必须具备的,没有这些条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应用就失去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充分条件及隐含条件虽然不从根本上决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否使用,但关系到政策能否正确制定和收到预期效果,当这类条件不具备时,战略性贸易政策可能并非最佳政策,甚至还会给国民福利带来损害。

就我国研发产业来看,已经基本符合了该理论的要求。

三、影响我国研发产业研发效率的因素分析

政府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要有针对性,笔者认为政府对研发产业的扶持更重要的是着力于提高企业的研发效率,而不应仅仅是给予R&D补贴。

研发效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对于企业福利的提高有更重要的意义。

那么,有必要对影响我国研发产业研发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症下药才能选择最优的扶持政策。

(一)变量选取

首先,笔者仍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选取1998-2007年10个样本数据,采用VRS-DEA输出导向模型(即假定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报酬可变)计算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综合研发效率。

其中,选取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作为研发环节的产出,企业R&D投入额和研究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作为衡量资本和劳动支出的指标(计算结果见附录4)。

以下将从企业规模、企业所有权及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三个因素,分析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状况。

笔者先做出如下假设:

1、企业规模越大,研发效率越高

由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是小企业所不能单独承担的,大规模的企业就比较有优势,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主要进行模仿创新,这就直接导致了其研发效率比较低。

所以,本文假定企业规模与研发效率成正比。

2、国有企业比重越高,行业研发效率越高

对大型国有企业而言,由于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往往能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

同时,国有企业销售额比重较高的行业往往具有垄断性质,这也为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研发创造了条件。

因此,本文假定国有企业销售额比重与行业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政府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产业的研发效率越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信息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获取,研发先动的企业并没有因为较高的研发投入带来较高的利润,这必然会挫伤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政府如果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保护得当,企业就可以在研发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故本文假定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企业研发效率成正比。

(二)检验分析

基于以上三个因素,笔者在《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一文中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及计算(结果请见附录5),为了消除不同指标之间的单位量纲影响,本文将所有变量先进行对数处理,然后对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Eviews软件多元回归结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R^2

F

D.W

资产规模

0.511

0.154

3.313

0.016

0.896

20.1445

2.507

国有企业销售比重

0.090

0.074

1.221

0.067

——

——

——

知识产出保护水平

0.368

0.296

1.243

0.060

——

——

——

数据来源:

笔者根据附录5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得出

该模型通过了F检验,而且拟合状况良好,且各变量均通过10%置信水平下的t检验。

从结果来看,各变量均与企业研发效率成正比,这与前面的假设互相吻合。

可以看到,企业资产规模的系数为0.511,我们可以理解为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存在规模经济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