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154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7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docx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问题新

肉仔鸡生产中的几个饲料-营养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霍启光

第一部分

肉仔鸡生长代谢病的发生与缓解

—这是肉仔鸡生产中的一个系统工程—

1.现状

2.肉鸡腿病

2.1.影响

2.2.分类

2.3.影响腿病的营养因素

2.4.影响腿病的其它原因

3.肉鸡腹水症

3.1.发生

3.2.诱因

4.肉鸡猝死综合症

4.1.病名

4.2.发生

4.3.营养对猝死综合症的影响

5.防止/降低肉仔鸡三大生长代谢病的日粮配合原则

5.1.采用低能雏鸡料

5.2.采用低蛋白日粮

5.3.钙、磷及钙、磷比

5.4.钠、氯及钠、氯比

5.5.最适维生素需要量

第二部分

饲料-营养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1.肉仔鸡的阶段饲养体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胴体组成的影响

1.1.日粮蛋白质水平对组织沉积的影响

1.2.日粮能量水平对组织沉积的影响

1.3.日能能量、蛋白质的稀释对其生产性能及胴体指标的影响

1.4.阶段饲养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5.日粮蛋氨酸及赖氨酸水平对肉仔鸡胴体组成的影响

1.6.日粮组成对鸡肉蛋白质组成和脂肪稳定性的影响。

1.7.以周龄为单位按阶段给饲氨基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影响鸡肉风味的饲料-营养因素

3.影响皮肤着色的因素

3.1.肉鸡的品种、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

3.2.着色物质的生物学利用性。

3.3.日粮

3.4.环境

3.5.着色剂

第一部分

肉仔鸡生长代谢病的发生与缓解

—这是肉仔鸡生产中的一个系统工程—

1.现状

1987年(中国),肉仔鸡8周龄,体重1800g,料肉比2.45;2002年,6周龄体重达1770g,料肉比1.60;经15年时间,体重达1800g所需要的时间缩短21天,生长速度提高37%,饲料消耗(F/G)降低35%。

发达国家1972-2002年间,平均每年的生长速度增长2%以上(图1、图2)。

但是,高速生长,带来一系列营养代谢问题:

腿病、腹水症、猝死综合症、脑软化症、多发性N炎、佝偻病、肌肉营养不良、脂肪肝综合症;其中腿病、腹水症、猝死综合症,公认为肉仔鸡三大生长代谢病。

2.肉仔鸡腿病

2.1.影响

a)死亡率增加;

b)生产性能低下;

c)胴体质量下降;

d)经济损失:

3%/6%/更高。

2.2.分类

a)软骨营养障碍(跗关节肿大,长骨缩短);

b)曲腿(跗关节肿大);

c)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胫跗关节软骨栓);

d)其它,卷爪、骨椎前移、股骨退化。

2.3.影响腿病的营养因素

2.3.1.1-3周龄日粮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给饲高营养水平日粮→高生长速度→高发病率。

2.3.2.日粮“钙/磷”比

a)低钙/高磷引起的“Ca/P”降低→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增高;

b)高钙/低磷引起的“Ca/P”升高→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降低;

c)腿病发生率高峰的“Ca/NPP”值(Hulan,1986):

育雏日粮为1.75-2.22;肥育日粮为2.50-3.03

d)NRC(1994)的“Ca/NPP”值:

0-3周龄为2.22;3-6周龄为2.57;6-8周龄为2.67(﹥3.03)

2.3.3.日粮锰水平

锰是骨骼有机质氨基多糖的基本单位,锰缺乏时影响骨基质矿化。

2.3.4.维生素

A、D、K、胆碱、B1、B2、生物素、叶酸、B12、泛酸、烟酸、吡哆醇对腿病的发生和治疗作用,VD3的中间代谢产物1,25-(OH)2D3、25-(OH)D3、在腿病治疗中的影响作用受到重视。

2.3.5.养分间的互作

a)钙、磷、植酸磷水平同锰、锌、铜之间,不饱和脂肪酸和锌之间的拮抗作用;

b)锌、VB6、色氨酸、组氨酸之间,VE和Zn之间,生物素和叶酸、泛酸之间的协同作用。

2.4.影响腿病的其它原因

a)疾病(支原休、滑膜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关节炎)

b)遗传品质

c)年龄(3-8周龄)

d)性别(♂﹥♀,早)

e)环境(高湿)

f)营养(最重要,最复杂)

3.肉鸡腹水症

3.1.发生

快速生长→有限的肺功能,代谢性氧需求量增高→代谢性缺氧→血液流量、粘稠度提高→肺高压、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增厚(衰竭)→肺水肿死亡或心瓣膜增厚、渗漏→肝动脉、右心室血流回压增大→腔静脉压增高→肝脏内压力升高→血浆从肝脏渗漏到肝脏和腹腔之间的空隙,此即为腹水。

3.2.诱因

3.2.1.遗传性的

据饲料利用率选种,高的饲料利用率意味着低的代谢率和低的单位增重耗氧量。

表1品种与腹水症发生率的关系(公鸡)

品种腹水症死亡率(%)

A14.6

B13.3

C15.7

D6.0

E9.4

P.Grovo(1994)

3.2.2.日粮性的

高能、高蛋白日粮、颗粒饲料、发霉饲料、高氯日粮、呋喃唑酮类药物等。

3.2.3.管理性的

寒冷/炎热(尤其6日龄前的过冷、过热),通风不良(供氧、CO、CO2);高海拔地区饲养,低密度饲养;连续光照,饮水、饲料含钠过高;孵化器、出雏器温度过高、过低、缺氧;初产种鸡群的后代。

3.2.4.疾病性的

传染性支气管炎之病原是一种具高度传染性的地方性感染病毒,其靶器官是气管和肺,对公鸡、尤其是冬季,疫苗接种反应严重时,病毒可对肺组织造成损害,此时,腹水症发病率很高,疫苗接种太迟更然。

3.2.5.控制

a)选种:

躯体和肺脏功能同步增长,根据饲料效率选种;

b)低能、低蛋白日粮(0-21日龄);

c)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质降低;

d)粉料;

e)低钠饮水思源水;

f)寒冷地区的通风保湿润、高密度饲养;

g)自然光照/间隙式光照/渐增式光照。

4.肉鸡猝死综合症

4.1.病名

猝死综合症亦称急性死亡综合症、急性心脏病、翻跳病、肺水肿等。

4.2.发生

a)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肉仔鸡较普遍。

亦见于种肉鸡、蛋用型母鸡、火鸡;

b)公雏发病率﹥母雏发病率,分别占70%~80%和20%~25%;

c)春季多(5.1%),夏季少(4.0%);

d)最早3日龄即可发生,3~4周龄达高峰,甚或发生在肥育期。

连续光照与渐增光照相比,连续光照的总死亡率、猝死综合症死亡率较高,渐增光照死亡率低。

4.3.营养对猝死综合症的影响

4.3.1.生长速度与日粮营养浓度

生长速度快的鸡发病率高于生长慢的鸡;Bowef等(1980),限饲25%,体重降低41%,未见发病,自由采食组鸡发病率3.33%;日粮代谢能(Mcal/kg)和粗蛋白质浓度(%)分别由3.11和24降为2.86和22时,体重降低6.9%,发病率(%)由3.17降为1.83。

4.3.2.饲料原料

以小麦取代部分玉米,鱼粉取代部分豆粕、以粉料取代颗粒料可降低发病率。

4.3.3.日粮组分

增加育肥期日粮蛋白质水平、添加亮氨酸的代谢产物β–羟-β丁酸乙脂、日粮脂肪、尤其是葵籽油可减少发病率;以葡萄糖代替脂肪和淀粉,降低豆粕用量,增加合成赖氨酸和蛋氨酸,可增加发病率。

4.3.4.维生素

A、D、E、B1、B6可降低发病率

4.3.5.钙、磷

Scheideler(1995),钙、磷水平高于NRC水平40%或低于15%-20%都会增加发病率。

4.3.6.前期营养水平

限制前期营养水平可明显降低发病率(表2)

表2各阶段营养水平对肉仔鸡健康的影响*

各周龄ME/CP水平

成活率

(%)

猝死率

(%)

腹水症

(%)

1-3

4-6

7-9

高营养

3.1/22

3.1/18

3.1/18

92.5

3.8

3.9

前期低营养

2.9/16

3.1/18

3.1/18

97.8

0

0

中期低营养

3.0/22

2.9/16

3.1/18

92.9

3.3

2.3

前中期低营养

2.9/16

2.9/16

3.1/18

97.8

0.6

0.6

*汪尧春(1998)

石津协藏(1986)的研究亦发现,前期降低营养水平,降低猝死综合症和腹水症,后期换用高营养水平日粮后,同样可获得较理想的体重指标。

5、防止/降低肉仔鸡三大生长代谢病的日粮配合原则

5.1采用低能雏鸡料

表3日粮浓度对前期肉仔鸡的影响﹡

ME,Mcal/kg

累计随意采食量(g)

代谢能累计随意采食量(Mcal)

累计增重(g)

耗料比(f/g)

每kg增重消耗代谢能(Mcal)

每kg增重消耗饲料原料费(元,RMB)

1—2.5

1362a

3407d

627c

2.17a

5434a

0.86cd

2—2.70

1411b

3810c

724d

1.95b

5273ab

0.82ed

3—2.89

1377a

3980cb

765cd

1.80c

5205ab

0.80e

4—3.10

1320a

4090ab

789cb

1.67d

5189ab

0.78e

5—3.25

1322a

4297a

843ab

1.56e

5107cb

0.87bc

6—3.35

1279a

4285a

886a

1.45f

4838c

0.96a

*同一列,右肩号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

小结

a)随日粮浓度降低,随意采食量差异很小,代谢能进食量、增重降低;每kg增重的饲料和代谢能消耗量增高;

b)能量浓度为2.70、2.89、3.10时最经济;

c)能量浓度为3.25时增重速度最高。

表4肉仔鸡前期日粮能量浓度对后期、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日粮代谢能

(Mcal/kg)

后期生产性能

全期生产性能

前期

后期

累积增重(%)

相对生长(%)

耗料比(F/G)

累积增重(%)

每kg增重消耗

代谢指标(Mcal)

饲料原料费(元,RMB)

2.50

3.14

103a

216

2.34c

95e

7125a

0.99a

2.70

3.14

101ab

188

2.40c

97c

7086a

0.99a

2.89

3.14

97c

171

2.51ab

96c

7065a

1.01ab

3.10

3.14

100b

169

2.54a

100b

6955ab

1.01ab

3.25

3.14

96c

156

2.56a

99b

6854cb

1.05bc

3.35

3.14

96c

147

2.59a

101a

6704c

1.08c

*同一列,右肩号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

小结

a)后期换用同水平日粮后,随前期日粮能量浓度降低,后期增重和相对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升高;

b)据全期生产性能,前期:

3.1Mcal/kg既经济,增重又高;2.70~2.90Mcal/kg,可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不低的增重水平。

5.2采用低蛋白日粮

Schune(1987)用7-28日龄肉仔鸡测得经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水平为16%的日粮之生产性能等同于20%。

G.Vza(1983)和Waldrowp分别用4-7和3-6周龄生产中期肉仔鸡测得经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和14%,日粮可获得同20%一样的生产性能。

Lipstein(1975)用生长后期肉仔鸡测得,经氨基酸平衡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为16%即可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但是,Pinchasov(1990)用生长期肉仔鸡进行的试验,却获得了相反的试验结果:

蛋白质水平为16%的日粮,即便使氨基酸平衡,与19%、20%、22%相比,其采食量增加,饲料效率降低,体脂沉积增多,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较差。

因此,在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配制肉鸡日粮时应遵循下列三项基本原则:

a)确切了解低蛋白日粮中限制氨基酸的顺次和数量

b)以可利用氨基酸为指标配制日粮

作者(1992)以可真可利用氨基酸为指标测定了三种日粮的赖氨酸真可消化率,玉米-棉粕型日粮为82.08%(92),玉米-豆粕型日粮为88.88%(100),玉米-棉粕-豆粕型日粮为85.26%(96)。

既而(1995)测得玉米-棉粕-豆粕型日粮赖氨酸的真可消化率为86.40%(经氨基酸平衡)和81.73%(未经氨基酸平衡);含硫氨基酸的真可消化率为90.7%(经氨基酸平衡)、86.8%(未经氨基酸平衡)。

以上述消化率为参数由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推算出不同类型日粮总赖氨酸需要量(表5)。

并以上述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为参数研究了0-3周龄肉用公雏对真可消化赖氨酸相等、总赖氨酸不等的三种类型日粮(表6)的反应。

结果表明(表7),当豆粕型、1/2豆粕+1/2棉粕型、棉粕型等三种日粮的真可消化赖氨酸均为1.05%,总赖氨酸分别为1.17%、1.23%、1.36%时,其21日龄肉仔鸡重、饲料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棉粕全部或部分代替豆粕时,其主要生产指标均可达到全豆粕型日粮的生产性能。

表50-3周龄肉仔鸡对真消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需要量﹡

衡量需要量的标志

最大体增重

最高饲料转化率

氮平衡

最小血清尿酸

肉用公雏

TALys

1.08

1.10

1.07

1.04

Lys

玉米-棉粕-日粮

1.32(108)

1.34(108)

1.30(108)

1.26(108)

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1.27(104)

1.29(104)

1.25(104)

1.22(104)

玉米-豆粕日粮

1.27(100)

1.24(100)

1.20(100)

1.17(100)

肉用母鸡

TALys

1.01

1.07

0.95

1.00

Lys

玉米-棉粕日粮

1.23

1.30

1.18

1.22

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1.18

1.25

1.14

1.117

玉米-豆粕日粮

1.14

1.20

1.07

1.13

肉用混合雏

TALys

1.05

1.08

1.02

1.02

Lys

玉米-棉粕日粮

1.25

1.32

1.24

1.24

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1.23

1.27

1.20

1.20

玉米-豆粕日粮

1.18

1.22

1.15

1.15

肉用公雏

TASAA

0.77

0.76

0.79

0.74

SAA,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0.84

0.83

0.86

0.81

肉用母雏

0.68

TASAA

0.65

0.68

0.68

0.75

SAA,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0.72

0.75

0.75

肉用混合雏

0.71

TASAA

0.71

0.72

0.74

0.78

SAA,玉米-棉粕-豆粕日粮

0.78

0.79

0.81

*基础日粮2.9Mcal/kg,CP20.5%

表60-21日龄肉仔鸡试验日粮

组别

I(豆粕型日粮)

II(1/2豆粕+1/2棉粕型日粮

III(棉粕型日粮)

每吨完全配合饲料,kg

玉米(8.5%)

567.85

520.97

464.85

棉粕(40.8%)

0

168.6

366.0

豆粕(44.7%)

313.6

168.6

0

鱼粉(59.3%)

50.0

50.0

50.0

豆油

31.7

52.6

79.1

石粉(35.3%)

9.8

9.9

10.1

磷酸氢钙(21/16)

17.0

15.6

13.7

L-赖氨酸盐酸盐

1.08

3.36

6.69

DL-蛋氨酸

1.45

2.85

2.04

复合预混料

7.52

7.52

7.52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营养水平

AME(Mcal/kg)

3.1

3.1

3.1

CP(%)

22.5

22.5

22.5

Ca(%)

1.0

1.0

1.0

AP(%)

0.5

0.5

0.5

Lys(%)

1.017

1.23

1.36

TALys(%)

1.06

1.05

1.06

TASAA(%)

0.78

0.78

0.78

TATThr(%)

0.65

0.58

0.49

TAArg(%)

1.36

1.52

1.71

Lys/cp(%)

5.20

5.47

6.04

表70-21日龄肉雏对日粮类型不同,真可利用赖氨酸相等日粮的反应

1-

组别

(日粮类型)

(豆粕型)

(1/2豆粕+1/2棉粕)

(棉粕型)

日粮

Lys(%)

1.17

1.23

1.36

TALys(%)

1.06

1.05

1.06

Lys/CP(%)

5.20

5.47

6.04

初生重(g/只)

44.6

44.7

44.9

21日龄体重(g/只)

672

662

676.1

耗料比(kg,饲料/kg,增重)

1.38

1.43

1.42

死淘率(%)

8.9

1.8

8.9

C)日粮蛋白质水平

在日粮氨基酸平衡的前提下,其蛋白质水平(%)比NRC(1994)推荐值低2%,即23%→21%/20%-18%/18%→16%是可行的。

5.3日粮钙、磷及Ca、NPP比例

日粮钙、磷营养的关键是钙、非植酸磷的比例,前述NRC(1994)的这一比值是合理的,该比例不宜过大或过小。

植酸酶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价值已为公认,然而降解1g植酸磷,即释放1g非植酸磷所需要的植酸酶单位数(即植酸酶释放1g非植酸磷可需酶的当量值)不一,据11个试验资料,均值为930单位,范围为570~1600单位,以900单位为宜;欲释放0.06%~0.12%的非植酸磷计,需加500~1100单位,植酸酶/kg日粮,可代替0.35%~0.71%的磷酸氢钙,结果:

每吨配合饲料之原料成本提高4.2~10.3元,其计算过程如下:

表8肉仔鸡日粮以植酸酶取代磷酸氢钙的经济学分析

肉鸡(植酸酶释放1g非植酸磷的当量值为900单位)

添加植酸酶(2500单位/克,商品45元/kg):

植酸酶,单位/kg日粮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千单位/吨日粮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商品植酸酶,克/吨日粮

200

240

280

320

360

400

440

元/吨,日粮(A)

9

10.8

12.6

14.4

16.2

18.0

19.8

释放非植酸磷:

释放非植酸磷,%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克/吨日粮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相当磷酸氢钙(1336元/吨),kg/吨日粮

3.5

4.1

4.7

5.3

5.9

6.5

7.1

元/吨,日粮(B)

4.8

5.6

6.4

7.1

7.9

8.7

9.5

添加植酸酶后,每吨日粮原料成本增减额,元/吨(A-B)

4.2

5.2

6.2

7.3

8.3

9.3

10.3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一是植酸酶价格昂贵;二是与产蛋鸡相比,植酸酶对于肉仔鸡活性低、当量值高。

5.4钠、氯及钠、氯比

Na和Cl的水平(NRC,1994)为:

前/中/后,三期分别为0.2/0.2、0.15/0.15、0.12/0.12,相当NaCl(%)用量为0.50、0.375、0.300;

Na、Cl还有一个电解质平衡(DBE)问题,电解质直接影响机体酸碱平衡,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DEB下降,腿病、腹水症增加:

DEB(mmol/kg)=meq[Na++k+-Cl-],一般认为日粮DEB值应为200mmol/kg以上(150~300mmol/kg)。

以碳酸氢钠(27%Na),代部分食盐(39%Na),即采用NaCl+NaHCO3组合,解决Na的供应问题,三阶段的“食盐/碳酸氢钠”用量(%)分别为:

0.26+0.37、0.19+0.28、0.15+0.22;

SO4-,Cl-等阴离子直接影响日粮的DEB值,微量元素的络合物或螯合物不仅可降低日粮阴离子的数量,且其生物学效价较无机微量元素高30%~200%,因此,这种产品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的有益作用,已为人们重视。

然而,至今尚无一个公允的螯合率测定方法,已看到的有关产品标签保证值多是矿物元素%,蛋白浓度%,氨基酸%,酵母细胞数(亿个/g),很少涉及螯合率。

当前,可信的方法是通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在比较各种产品的成本效益的基础上,确定其使用价值。

在其有效单位的测定方法更趋合理时,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可以预料的。

5.5最适维生素需要量

a)维生素是控制、调节机体代谢的催化剂;传统的粗放饲养管理方式:

生产水平低下,较少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b)集约化经营提高了肉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超高生产性能→异常代谢→代谢病:

–饲料加工贮藏条件(高温、水分、压力、光照、氧化—还原、酸败、酸碱反应,饲料中的拮抗组分);

–笼养/圈养管理方式(离地、高密度、封闭式、饲料单一);

–应激源增加(环境应激、疾病等);

–药物添加剂的应用;

–提高免疫力的要求;

–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

以VE为例,VE可阻断脂肪氧化的反应链,VE最初为防止渗出性素质病(水肿病)、脑软化、白肌病、肝坏死,近年,考虑更多的是提高产品质量(肌红蛋白之稳定性,肌肉变色,酸败)和抗病性。

 

表9导致维生素需要量提高的因素

因素

维生素

需增幅度(%)

饲料成分变化

所有维生素

10-20

环境温度

所有维生素

20-30

笼养

B、K

40-80

酸败脂肪

A、D、E、K

>100

制粒

A、D、E、K、B1、叶酸、B3、C

10-20

肠道寄生虫

K

>100

饲用亚麻饼粕

B6

50-100

脑软化症

E

>100

鸡新生疫

霉菌

A、D、E、K、C、胡萝卜素

细菌、病毒感染

B、E、C

传染性法氏囊病

C

药物

B1(氨丙啉)、K、叶酸、H(含S药物)

其它抗营养因子

100

肉鸡最易缺乏或不足的维生素

a)常规饲料供给足够的维生素:

B1、B6、H、叶酸

b)笼养比平养需要较高的维生素:

K、B组;

c)常规饲料最易缺乏的维生素:

A、D、E、K、B2、B12、烟酸

动物对维生素营养的需要量和供给量

a)两类维生素推荐标准,

b)第一类是NRC标准,防止营养缺乏症的最低需要量;

c)第二类是NRC的供给量、专业维生素公司和肉鸡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