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29408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docx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

子课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

子课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

实验研究取得的基本成果

五年来,我校课题组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中,以班级为试验点,以点带面,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传统美德教育经验,已经在教育目标、内容的层次化、具体化,教育途径方面的多样化、现代化,德育管理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科研目标方面

1、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初步探索了传统美德教育与青少年心理、行为规范养成之间的关系和新形势下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推出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新养成教育模式。

学校教师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县级奖。

其中,杨凤龙、李强、张平等30余名老师的传美教育课及传美教育论文在全国传美教育现场会上获奖。

2006年,市教科所在我校组织召开了传统美德教育现场会,会上毕校长做的经验介绍,教育局刘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市学习响水中心校的传美教育经验。

2、探索了传统美德教育理论,建立起有效的学校教育运行机制,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传美教育模式。

3、总结出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4、在研究实验过程中,我校年轻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培养、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传统美德教师队伍,在2006年6月,我校总队辅导员刘丹丹老师开展的“为了父母的微笑”孝敬父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题大队活动获得国家级特等奖。

2006年6月,王静宇老师执教的《文明有礼》;刘颖老师执教的《尊师》;刘晶老师执教的《孝敬父母》;王红艳老师执教的《诚实守信》;分别评为国家级一、二等奖。

李健老师执教的《走进父母》被评为四平市优质课。

毛洪兴老师支教的思想品德课《一分钟能做什么》被评为市级优质课。

(二)教育目标方面:

1、学生的道德素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增强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道德判断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推出了以传统美德为内容,以学生小作文为体裁的“闪光集”。

2、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学美德、行美德、创美德。

从2005年到2010年,做为实验点的五年一、五年二两个班级不仅年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在2006、2007年还分别被评为全校的先进班级,其中在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市优秀少先中队。

中队辅导员老师刘晶、刘姝轶被评为优秀中队辅导员。

3、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推进了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特色化的建设,培养了学术良好的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较高的文明水准。

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

操行优良率大于98.,后进生转化率为85.6.2007年,被评为创建活动优秀单位,2008年被评为精神文明优秀单位,2008、2009年评为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评为科普教育先进单位、2004、2007年评为省级教育科研优秀单位。

4、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

家长委员会制度健全;校外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井台镇烈士塔、响水镇社会福利院;学生走出校门,联欢、慰问、参观,积极广泛的接触社会,接受教育,扩展了传美教育的范围。

三、实验方法。

1、调查分析法

依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新特点,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素质的调查测试,客观的分析当代小学生的道德倾向,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案,通盘规划,有的放矢开展研究。

2、系统讲授法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优势,通过开设传美教育课、规范主题大中队会,加强学科渗透课等方式,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系统讲授,引导学生树立讲美德意识。

3、情感激发法

即教育者不断创设各种情景,借助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活动,讲教育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使目标与方法明确简便,如此,或直接、或间接地激发学生传统美德情感。

4、慎独教育法

“慎独”相传首先是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也叫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到今天其意义已经更新了。

具体是指教育者在内心自觉产生传统美德意识,形成一种信念,并以此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调整、支配自己的行动。

5、环境教育法

环境这里是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一个文明、愉悦的环境,有利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通过创设、优化和谐优良的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这是学校进行隐性教育的一种方法。

6、评价反馈法

对学生言行的评价。

即依据事实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心理,采用肯定或否定,批评或表扬的多种表现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优良行为规范的养成。

(四)、基本途径

1、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辅助,开设以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挫折教育、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为内容的系列教育实践。

2、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建立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以少先队,教导处、班级等为基层单位,以家庭、社会为依托,开展各项实验活动。

3、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学科渗透的途径,以总结经验。

四、实验的具体做法

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其伟大作用绝不亚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尚需要从外部灌输,进行开宗明义的直接教育,才能内化为良好的人格品质及符合社会道德水准的行为规范。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去实现这一目标。

我校课题组成员在实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探索传统美德学校教育的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翻开中外教育史可以看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形态,任何一个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把向受教育者灌输本阶级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观,放在培养人的首位。

因此,落实“传美”教育,首要一条就是:

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1、围绕“三个一切”,体现三“全”的学校“传美”教育模式

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确立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当今时代文明进步的需要。

因此,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并以此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

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负责。

这不仅是新时期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首先,在教育思想尚树立全员教育观。

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机构,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落实“传美”教育的管理。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和扶贫助学活动相结合。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结合国情(“五四”运动、共和国诞生纪念等),在升旗仪式、扶贫助学等活动中丰富“传美”教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化、时代化、特色化,就会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3、立足四个方位,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

首先,校德育领导小组,抓学校“传美”教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到社会福利院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

其二、少先队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如:

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掀起了学创作活动的高潮,“学”即以英模、劳模为榜样,又以优秀同学、伙伴为目标。

“创”即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政治伦理、校园伦理、社区伦理的渗透,传统美德开始在校园绽放、在青少年身上闪光。

其三、科研室,抓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状况和效果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因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

为丰富教师的德育经验,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其四、总务处,抓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设。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有情感和氛围。

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几年来,在校园文明建设的硬件上下功夫。

在校园内,匠心独具的设计每一处“传美”教育点:

校舍、车棚、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井然有序;草地、花圃、小品等错落其间;各类名言警句,绿地标语等随处可见,墙壁在说话,草地上的石头也在说话。

实验证明,这种隐形教育的方式,既增添学校教育的特色,又扩大“传美”教育的范围,不仅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时时影响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者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再教育,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二)、“传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结合

所谓的心理教育,就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此外,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心理教育还有其他各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即牵此一动而发全身的效应。

因此,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将传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美教育效果。

1、注重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

有资料显示,从我国目前各级各类教育来看,小学生的健康人格,高尚情商的培养是关键的。

2、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主题、确定目标,分层递进,因材施教。

如:

对低年级学生培养团结友爱、谦虚礼貌的社会公德意识,而对中高年级,围绕爱国爱民的主题,激励学生,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内容上以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为依据,即保证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有序合理的开展,也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步骤的熔铸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3、采取培训与提高,咨询与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

4、重视心理咨询与教育成效的关系。

变“堵”为“导”,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为此,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针对传统美德教育中,一时难以达到的教育目的,又无法排解隐私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妥善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一副健康的体魄和一颗美好的心灵,从而,开辟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三)、“传美”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

因此,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围绕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的实际,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并把它融注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渐变中。

提出树立现代师表形象的六种精神,促进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学的结合,构建“高、特、谐、美”的响水小学新形象。

1、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出发,把握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即渗透等方式,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我校“传美”课题组刘丹丹老师在讲授音乐课《劳动最光荣》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大都年纪小,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中劳动较少,没有劳动意识的实际情况。

号召学生,要爱劳动,鼓励学生发扬探索、创新精神,做社会调查,了解小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劳动情况,调查父母的劳动程度,统计后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从小发扬这一传统美德。

既适合了小学生探索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学生的各项组织也相应得到提高,传统美德教育也收到了知行统一的效果。

2、以多媒体电教为导体,优化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传统美德教育的接受者。

因此不能仅仅把学生看做是盛知识的容器,而重视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在方式方法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为此,我校教研室从教育的现代化出发,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先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课件制作及电教多媒体优质课竞赛等活动。

毛洪兴、毕忠禹等同志曾在四平市获奖。

在这些科研活动中,老中青三代教师们孜孜不倦、互教互学,在教学方法上求索探新、取长补短,时时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随着活动的开展,有经验的教师发现: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法,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大大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传美”教育的形式更生动、具体,充分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学生喜闻乐见。

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更生动、具体,充分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工作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增强了“传美”学校教育的力度。

正如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的要点“首先在于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生气蓬勃的精神生活”。

(四)、“传美”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结合

班主任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使命,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对一切都是新奇的,又是无知的,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不仅直接影响某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班集体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学校“传美”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应选择好载体,立足于班级,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优势。

在具体做法上,我校首先以五年一班、五年二班为实验点,以“学”、“看”、“听”、“讲”四途径,着重从感知上探索传统美德教育的学校教育模式。

1、学:

学知。

首先是作为教育者,其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觉学习,提高自身教育魅力,不断完善人格的过程;其次,是受教育者,通过证明、规范、递进的“传美”教育课、主题中队会、班会课等途径,学知明理导行;再者,就是所“学”内容,时代在发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也应富有时代气息。

如:

《时代的楷模—李向群的故事》就是当前“传美”教育的典型教材,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特有的继承性和时代特征。

2、看:

眼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窗户,有选择地以当代杰出人物为切入点,抓住时机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看,去感知,有利于推进学校“传美”教育进程。

如“新时期的英雄战士—李向群”新闻图片展;“百年恩来”“背起父亲上学”等优秀影视片,那一幕幕令人难忘的画面,一句句扣人心弦的解说,让学生感受崇高,在心中产生冲动,使观者抑制不住自己的热泪,使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净化。

3、听:

即听报告、听讲座。

如:

人与自然、鸟类与环境、中华民族礼仪等专题讲座,“李向群”英模报告会、告别过去专场法制报告,与“李向群”连官兵座谈等,一方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文明风范,体现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确作为炎黄子孙,有义务、有责任自觉发扬民族的传统和礼仪风范,创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就从平时的一言一行开始。

4、讲:

就是以生动、激情的语言,使美德以润无息无声之势沁入受教育者的心田。

实验中,借助辩论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师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听、多讲、多思、以切身经历和体会,感知美德的魅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如:

五年二班的主题队会《走进父母的世界》,通过学生的自述,孝敬父母的美德渗透其间,让学生去明白,用心去感受。

(五)、“传美”教育与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结合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国人。

今天的小学生不但缺乏传统美德的切身感受,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隔代认识差。

因此,在“传美”教育过程中还应讲究方式、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校少先队是学校的重要继承组织单位,是积极、活跃、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学校继承组织的教育优势,多渠道的开展实验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做”、“写”、“创”、“评”四途径,着重从行为方面的训练入手,与养成教育结合,将实验推向全校。

1、做:

即根据小学生好动,易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中队为核心,组织学生从小事开始,从身边做起。

如:

“六个一”活动,要求人人会讲一个“传美”故事,学唱一首弘扬美德的歌曲,会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克服一个困难,改掉一个缺点,为集体或他人做一件好事等,既创设了良好的“传美”舆论氛围,又使讲美德逐步成为集体的共识和共同的行为,形成校园新风尚。

2、写:

学校少先队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媒介,有选择地利用我国不同纪念日的教育功能,发动学生创作“爱祖国、爱家乡”的书画作品及宣传英模事迹的板报、手抄报、小作文等。

以“共和国周年纪念日”举行读书征文活动,以“新世纪的畅想”为题,让学生以自己的笔墨描绘美好的愿望。

这些活动,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创:

学校以少先队组织为单位,以创建文明校园、实力新形象为契机,使传统美德自然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4、评:

引入评价机制,将传统美德教育与班级五项达标创优活动结合,调动学生集体协作、争创美德积极性。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使学生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有了动力和方向,又促进教育目的的最终实现。

总之,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标体系的研究,探索传统美德教育与青少年心理,行为规范养成之间的关系;探索新形势下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教育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特色化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