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192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docx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

政治学概论自考题-35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14,分数:

14.00)

1.党的______,提出了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党的十三大提出:

“裁减和合并综合部门内部的专业机构和专业管理部门,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

”答案为B。

2.把机构改革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单独提出来的是______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

党的十四大把机构改革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单独提出来。

表示“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答案为B。

3.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的是______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

党的十七大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答案为D。

4.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十三大”面对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政企分开

∙C.机构改革

∙D.依法治国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党的十三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政企分开。

答案为B。

5.在十三大召开时期,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因素是______

∙A.个人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

在十三大时期,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因素是商品经济的主体——企业。

企业是商品生产结构的细胞,细胞搞好了,整个经济才能搞活。

答案为C。

6.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党的十四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______

∙A.政企分开

∙B.依法治国

∙C.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

∙D.建设社会政治文明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

确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党的十四大面对的突出问题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

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第三层次的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

答案为C。

7.机构改革的前提必须是______

∙A.政企分开

∙B.依法治国

∙C.政治改革

∙D.转变政府职能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政府职能包括管理范围与管理方法两方面。

机构改革的前提必须是转变政府职能。

顺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职能应该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

答案为D。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______

∙A.政企分开

∙B.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依法治国

∙D.机构改革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依法治国。

答案为C。

9.机构改革通常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外延型,另一种是______

∙A.粗放型

∙B.集约型

∙C.包涵

∙D.内涵型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机构改革通常有外延型和内涵型两种模式。

外延型即因事设人,事多机构就多,事少机构就少;内涵型模式是行政系统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

答案为D。

10.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______,把企业推向市场。

∙A.政企分开

∙B.党政分开

∙C.依法行政

∙D.精简机构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政企分开,把企业推向市场。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能否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问题。

答案为A。

11.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决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______

∙A.政企分开

∙B.依法治国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D.社会公平正义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决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公平正义。

答案为D。

12.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它包含着民主性质、民主运转和______

∙A.民主形式

∙B.民主革命

∙C.民主政策

∙D.民主制度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它包含着民主性质、民主形式和民主运转三方面的含义。

该题是对民主含义的考查,考生应注意区分,不要混淆。

答案为A。

13.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_____

∙A.建立服务型政府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发展社会主义法制

∙D.提高中央集权程度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答案为B。

14.在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个前提条件是社会稳定、安定团结、长治久安,这个前提条件的最根本保障是______

∙A.无产阶级专政

∙B.社会主义政权

∙C.人民民主专政

∙D.依法治国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社会稳定是经济和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我国社会稳定的最根本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政权。

没有社会主义政权就没有安定团结,就没有长治久安。

答案为B。

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34,分数:

68.00)

15.政治发展的一般形式与途径是______

∙A.政治运动

∙B.国内战争

∙C.政治革命

∙D.国际战争

∙E.政治改革

(分数:

2.00)

 A.

 B.

 C. √

 D.

 E. √

解析:

[解析]政治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它采取的两种形态。

政治革命是政治制度的质变过程,它导致政治形态的新旧更替;政治改革则是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管理形式和运转形式的内部调整。

答案为CE。

16.政治发展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是______

∙A.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

∙C.美国欲借此以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

∙D.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拓宽

∙E.政治学领域其他问题已没有实际意义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兴起于是20世纪50年代初,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1)二战以后,广大亚、非、拉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并先后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民族独立,而美国为了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最先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研究;

(2)政治学研究的范围拓宽和政治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也给政治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了条件,比较政治研究方法开始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学者采用并用来研究政治发展问题。

答案为AB—CD。

1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第二阶段出版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性的有______

∙A.《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B.《比较政治学:

发展研究途径》

∙C.《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

∙D.《传统社会的消失》

∙E.《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政治发展研究的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及其代表作,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阿尔蒙德和科尔曼合著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合著的《比较政治学:

发展研究途径》,L.W.派伊的《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亨延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等。

答案为ABCE。

18.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

∙A.政治发展目标

∙B.政治发展动力

∙C.政治发展途径和战略

∙D.政治稳定和政治衰败

∙E.政治发展危机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西方政治发展研究的问题有政治发展目标、政治发展动力、政治稳定和政治衰败、政治发展途径和战略、政治发展危机等,这些问题形成了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为ABCDE。

19.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划分为______

∙A.狭隘型文化

∙B.臣属型文化

∙C.参与型文化

∙D.下层文化

∙E.上层文化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程度,为此他将政治文化分为狭隘型文化、臣属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三种。

答案为ABC。

20.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可简单概括为______

∙A.政治发展的性质

∙B.政治发展的动力

∙C.政治发展的途径

∙D.政治发展的形式

∙E.政治发展的来源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政治发展的性质(一个国家政权的阶段性质)、政治发展的动力(谁在推动一个社会的政治发展问题)和政治发展的途径(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法、制度实现本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

答案为ABC。

21.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程度的标准有______

∙A.适应性—僵硬性

∙B.复杂性—简单性

∙C.自主性—从属性

∙D.开放性—狭隘性

∙E.内聚性—分离性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

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化程度是衡量这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关键,其衡量标准正是A、B、C、E四选项所叙述的。

答案为ABCE。

22.西方政治学者认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

∙A.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B.政治制度化水平

∙C.政治文化

∙D.政治参与

∙E.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建立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区分基础上的。

他们认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政治制度化水平;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答案为ABCDE。

23.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______

∙A.发达国家

∙B.现代化国家

∙C.传统国家

∙D.发展中国家

∙E.过渡国家

(分数:

2.00)

 A.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把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分为三类:

(1)传统国家,当今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被视为传统国家。

(2)过渡国家,这些国家正在向现代化国家转变之中,但又具有许多传统国家特征。

传统国家和过渡国家面临着政治发展的任务,政治发展理论研究就是针对这些国家的。

(3)现代化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已经实现了政治现代化,建立起来了现代民主政治政体,完成了政治发展任务。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被视为是现代化国家,美国是现代化国家的代表。

答案为BCE。

24.西方政治学者认为政治参与按参与人数多少分为三类,其中的中参政包括______

∙A.贵族、官僚参政

∙B.知识分子参政

∙C.资产者参政

∙D.中产阶级参政

∙E.一般大众参政

(分数:

2.00)

 A.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按参与人数多少,可以将政治参与分为低参政、中参政和高参政三类,其中低参政是贵族、官僚掌握国家权力,中参政是知识分子、资产者和中产阶级参政,高参政则是一般大众参与政治。

答案为BCD。

25.西方政治学者把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划分为______

∙A.传统国家

∙B.过渡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现代化国家

∙E.民族国家

(分数:

2.00)

 A. √

 B. √

 C.

 D. √

 E.

解析:

[解析]西方政治学者把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基本上分为三类:

传统国家;过渡国家;现代化国家。

答案为ABD。

26.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表现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区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___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化水平

∙C.政治文化水平

∙D.政治社会化程度

∙E.政治参与程度

(分数:

2.00)

 A.

 B. √

 C.

 D.

 E. √

解析:

[解析]亨廷顿认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是政治发展的表现,而政治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参与程度就是区分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的标准。

答案为BE。

27.亨廷顿认为中产阶级包括______

∙A.知识分子

∙B.商人

∙C.银行家

∙D.企业家

∙E.教师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亨廷顿认为现代化过程导致学生、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银行家、律师、教师和牧师登上了政治舞台,形成了中产阶级。

答案为ABCDE。

28.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内容包括______

∙A.根本政治制度

∙B.政治参与程度

∙C.具体政治制度

∙D.政治结构功能

∙E.政治程序

(分数:

2.00)

 A. √

 B.

 C. √

 D.

 E. √

解析:

[解析]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是指在一定社会的政治关系中,把人们之间的关系按照特定阶级的意志进行规范化、固定化,它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具体政治制度和政治程序。

答案为ACE。

29.政治发展的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

∙A.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内的量变过程

∙B.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C.基本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D.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的质变

∙E.社会革命的发生

(分数:

2.00)

 A. √

 B. √

 C.

 D. √

 E. √

解析: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内的量变过程,主要表现在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2)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过程中的质变。

当一定社会阶段上层建筑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就要发生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意味着政治发展性质的改变。

答案为ABDE。

30.下列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B.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政治发展

∙E.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水平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如何推动政治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改革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政治发展。

答案为ABCD。

31.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__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的矛盾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E.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分数:

2.00)

 A. √

 B.

 C.

 D.

 E. √

解析: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案为AE。

32.政治发展途径主要通过______方式实现。

∙A.政治革命

∙B.政治改革

∙C.政治斗争

∙D.政治游行

∙E.政治集会

(分数:

2.00)

 A. √

 B. √

 C.

 D.

 E.

解析:

[解析]政治发展途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

(1)政治革命;

(2)政治改革。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途径实现政治发展,是由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答案为AB。

33.由资产阶级领导,在民族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国家有______

∙A.古巴

∙B.土耳其

∙C.印度

∙D.埃及

∙E.越南

(分数:

2.00)

 A.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关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土耳其、印度、埃及等国家通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答案为BCD。

34.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前途有______

∙A.由资产阶级领导,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由资产阶级领导,走专制主义道路

∙C.由无产阶级领导,走民主主义道路

∙D.由无产阶级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E.由无产阶级领导,走修正主义道路

(分数:

2.00)

 A. √

 B.

 C.

 D. √

 E.

解析:

[解析]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走何种政治民主发展道路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要么由资产阶级领导,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要么由无产阶级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答案为AD。

35.革命具有如下特征______

∙A.革命的目标是夺取和掌握政权

∙B.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

∙C.革命是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

∙D.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

∙E.革命通常是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首先,革命的目标是夺取和掌握政权;其次,革命的主体是一定社会中特定的阶级;再次,革命是一种持续实现以政治制度变革为核心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根本改变;最后,从变化的方式来看,革命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的变革,并通常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答案为ABCDE。

36.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

∙A.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B.革命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C.革命是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D.革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是使本阶级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完善

∙E.革命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具体来说,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

其次,革命又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最后,革命又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改变旧的风俗习惯,改变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答案为ABC。

37.政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完善政治制度

∙B.完善政治体制

∙C.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秩序

∙D.实现政治稳定

∙E.推动政治革命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政治改革是促进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调整政治关系和完善政治制度或体制,维护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秩序,最终实现政治稳定。

答案为ABCD。

38.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与______的客观要求。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发展

∙D.社会发展

∙E.科技发展

(分数:

2.00)

 A.

 B. √

 C.

 D. √

 E.

解析:

[解析]政治改革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当政治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方式的发展要求时,政治就应该改革。

由此可见,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答案为BD。

39.政治体系中结构性弊端可以表现为______

∙A.效率低下

∙B.缺乏活力

∙C.体制僵化

∙D.缺乏应变能力

∙E.体制性腐败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政治体系中的结构性弊端可以表现为效率低下,缺乏活力;体制僵化,缺乏应变能力;体制性腐败等。

答案为ABCDE。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不完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权力结构形式

∙C.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我国人民代表制度比三权分立制度优越

∙E.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权力机关的地位

(分数:

2.00)

 A. √

 B. √

 C.

 D. √

 E.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要求考生掌握。

必须明确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权力结构形式,这说明并不是有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机构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为ABDE。

41.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此,我们应该重点抓好的工作有______

∙A.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B.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E.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分数:

2.00)

 A. √

 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