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012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docx

58全国1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

全国1:

100万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

Compilationof1:

1,000,000SeismicTectonicsMap

引言3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4基本规定6

5编图流程6

6资料收集整理7

7地丧构造图标绘内容和要求10

8成果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活动火山和地壳应力场数据字典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19

引言

地震构造是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地震构造图是研究一个地区发震构造的基础图件,对地震灾害风险源的调查、发震构造的识别、潜在震源区的划分都起着重要作用。

1:

100万是地震构造图编制的基本比例尺,1:

100万地震构造图是“九大工程”之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重点隐患排查的基本图件。

考虑到技术标准的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并避免因编制单位和编制人的不同造成的内容和要素的差别,特制定本技术规范,统一规范全国1:

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流程、内容和要求。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1:

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的编图流程、资料收集整理、地震构造图标绘的内容和要求,附图、成果类型和地震构造图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中1:

100万地震构造图的编制,其他工作中涉及的地震构造图的编制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

GB17740地震震级的规定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

DB/T53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

DB/T651:

50000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17740、GB17741、GB17742、GB/T36072、GB/T18207(所有部分)、DB/T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活动断层activefault

距今12万年以来有过活动的断层,包括晚更新世断层和全新世断层。

[GB/T36072—2018,定义3.1]3.2

活动构造activetectonics

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地质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

[GB17741,定义3.10]

3.3

地震构造seismictectonics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GB17741,定义3.4]

3.4

地震构造环境seismotectonicsetting

与区域地震活动及其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的地壳动力学与地质构造背景总称。

[GB/T36072—2018,定义3.18]

3.5

地震构造图seismic-tectonicsmap

反映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震构造环境的图件。

3.6

地震区seismicregion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环境均相类似的区域。

[GB17741,定义3.7]

3.7

地震带seismicbelt

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GB17741,定义3.8]

3.8

古地震paleo-earthquake

没有文字记载、采用地质学方法发现的地震事件。

[GB/T36072—2018,定义3・16]

4基本规定

4.1地震构造图的底图应采用满足1:

100万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2应按照GB/T17740的规定使用震级。

震级采用符号M表示。

4.3应按照DB/T72-2018《活动断层探察图形符号》的规定使用图形符号。

4.4地震构造图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应符合DB/T65-2016的规定。

4.5地震构造图应采用:

a)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b)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中央经线为最接近图幅中央的整数经线;

c)规整图幅。

4.6地震构造图应包含:

图名、主图、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投影方式、图例和责任表。

附录A中图A.1给出了地震构造图平面布局示例。

5编图流程

5.1编图流程包括下列三个阶段:

a)资料收集整理;

b)地震构造图编制和数据库建设:

c)成果产出。

5.2图1给出了地震构造图编制工作流程示意图。

资料收集整理

地震构造图编制与数据库建设

成果产出

图1地震构造图编制工作流程示意图

6资料收集与信息提取

6.11:

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应收集下列资料和信息

a)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b)遥感数据和遥感解译

c)地质资料和信息;

c)活动构造资料和信息;

d)地球物理资料和信息;

e)地震资料和信息;

f)大地测量资料和信息;

6.2基础地理信息

a)应提取水系、山系、省市(县)、主要公路、铁路等信息。

b)应提取与地震构造图编制密切相关的地名、地物点信息。

6.3遥感数据和遥感解释

6.3.1遥感数据

应收集不同时间段、分辨率不低于15m的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等。

6.3.2遥感解译

应提取的遥感信息和制作、完善的数据包括:

a)对编图区、特别是工作基础差的地区,应进行活动构造解译。

解译的内容包含:

活动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火山等)的平面分布等;绘制遥感解译面状地物地貌和线状地物地貌;

c)应根据解译结果,完善活动断层、地震地表破裂等线状以及活动褶皱、活动火山等面状地貌。

6.4地质资料和信息

6.4.1地质资料

应收集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石油地质等资料,包括相应的图件和说明书等。

6.4.2地质信息

应提取的地质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分布信息,绘制地层面要素、地层界线要素、地层产状点要素、岩体面要素、岩体界线要素等;

b)笫四纪或新生代以来地层的用度信息,绘制笫四纪或新生代以来地层等厚

线要素等;

c)断层分布、长度和运动性质的信息,绘制断层线要素;

d)新构造活动与新构造分区等面要素

6.5地球物理资料和信息

6.5.1地球物理资料

应收集已有的人工地震反射/折射、大地电磁、地震层析成像、航磁异常、重力异常等地球物理资料。

6.5.2地球物理信息

应提取的地球物理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2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电性结构、结构构造信息,绘制地球物理剖面线要素;

b)莫霍面深度分布信息,绘制莫霍面深度线要素;

c)航磁异常分布信息,绘制航磁资料覆盖范围面要素和重磁解译线要素;

d)重力异常分布信息,绘制重力资料覆盖范围面要素和重磁线要素。

6.5活动构造资料和信息

6.5.1活动构造资料

应收集活动断层、活动褶皱、地震地表破裂带、活动盆地、活动火山和活动块体等资料。

6.5.2活动构造信息

应提取的活动构造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活动断层的平面分布、时代、性质和速率信息,绘制活动断层线要素;

b)活动断层上古地震事件信息,包括探槽与古地震属性;

c)活动褶皱的平面分布、参与褶皱的地层、缩短速率和隆升速率等信息,绘

制活动褶皱轴线要素:

d)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长度、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等信息,绘制地震地表

破裂带线要素、面状地貌、线状地貌、点状地貌要素;

e)活动盆地分布、第四纪或新近纪以来地层厚度等信息,绘制盆地分布面要

素、地层厚度线要素;

f)活动火山分布、熔岩等信息,绘制活动火山点要素、熔岩流面要素;

g)活动块体划分与活动构造分区,绘制活动块体与活动构造分区面要素。

6.6地震资料和信息

6.6.1地震资料

应收集正式出版的或地震部门颁布的最新版地震U录、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报告。

6.6.2地震信息

应提取的地震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信息;

b)震源机制解参数,如节面I、节面1【、P轴和T轴,绘制地震点要素;

4—

c)1970年以来大于等于4.7级地震目录和1970年前大于等于4级以上地震LI录,绘制地震点要素。

6.7大地测量资料和信息

6.7.1大地测量资料

收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水准测量、地应力测量等资料。

6.7.2大地测量信息

宜提取的大地测量信息和制作的数据包括: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测量给出的水平形变场,绘制水平形变场资料的空间范

围框面要素;

b)水准测量给出的垂直形变场,绘制垂直形变场资料的空间范圉框面要素;

c)地应力测量给出的地应力场,绘制应力场资料的空间范围框面要素。

7地震构造图标绘内容和要求

7.1图名、比例尺与投影

7.1.1图名

7.1.1.1应以图幅内主要城市、县名称命名地震构造图。

7.1.1.2图名应位于主图的正上方,距离图框1cm〜2emo附录A给出了图名的位置示例。

7.1.2比例尺

7.1.2.1数字比例尺位于主图的正下方,距离图框0.8cm〜1.5cm。

附录A给出了数字比例尺的位置示例。

7.1.2.2线段比例尺应位于数字比例尺正下方,距离数字比例尺0.8cm〜1.5cm。

附录A给出了线段比例尺位置示例。

7.1.2.3线段比例尺之上表示长度的字符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如0、20km,或0、50km。

7.1.3投影

7.1.3.1在主图图框下方、右下角外侧标明投影方式,距离主图图框0.8cm〜

1.5emo附录A给出了投影方式位置示例。

7.1.3.2投影方式应为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并标示中央经线的经度。

7.2主图标注的内容和要求

7.2.1地质单元

7.2.1.1前新生代地层、岩浆岩

a)地层宜划分到界。

b)岩浆岩宜按产状、侵入期次和类型划分。

7.2.1.2新生代地层、岩浆岩

a)新生代地层按时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b)岩浆岩宜按时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笫四纪,按产状划分为侵入岩和

喷出岩。

c)应标示活动火山火山口的位置。

7.2.2断层

7.2.2.1活动时代

宜划分为全新世活动断层、晚更新世活动断层、早-中更新世断层、前第四纪断层。

7.2.2.2断层性质和编号

a)应区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走滑逆断层、走滑正断层、逆走滑

断层、正走滑断层,宜标示断层的产状。

b)断层编号应为Fl、F2、F3Fno

7.2.2.3断层的展布

a)应标绘长度大于等于10km所有活动断层。

b)宜标示活动断层的活动速率,单位为毫米每年(mm/a)。

c)宜标绘长度大于等于20km的早一中更新世断层。

d)宜标绘具有控制性构造意义的前笫四纪断层。

7.2.2.4地震地表破裂带

应标绘历史地震、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以及位移参数。

7.2.3褶皱

7.2.3.1新生代地层分布足以识别活动背斜或向斜构造时,可标绘背斜或向斜的轴线。

7.2.3.2新生代地层分布不足以识别活动背斜或向斜构造时,应标绘背斜或向斜的轴线。

7.2.3.3宜标绘长度大于等于20km的早一中更新世背斜或向斜构造。

7.2.4盆地

7.2.4.1宜标绘第四纪盆地或新近纪盆地边界。

7.2.4.2宜标绘盆地内第四纪地层等卑线或新近纪以来地层等用线,单位为米

7.2.5地震

7.2.5.1应使用绿色实心圆或空心圆标示1970年以前的历史地震,绿色实心圆或空心圆色标应为:

R二0,G=2oo,B二0。

7.2.5.2应使用红色实心圆或空心圆标示1970年(包含1970年)以来仪器记录的地震,红色实心圆或空心圆色标应为:

R二255,G=0,B二0。

7.2.5.3应标绘6.5级及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宜标示4.7级及以上地震的震中位置,尤其是在东部低地震活动区。

7.2.5.4应标示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震级和发震时间,标注格式为:

震级年-月-日O

示例1:

1970年以来仪器记录地震标示方法,如1975年11月13日发生的7・5级地箴标

Ml.5

示为:

1975-1匚13o

示例2:

1970年前非仪器记录地震标示方法,如1832年6月25日发生的?

4级地震标示为:

1832-06-25。

7.2.5.5无7级以上地震时,应按照7.2.5.4标示主图范围内最大地震。

7.2.5.6可标示震源机制解。

7.2.5.7地震震级M与实心圆直径对应关系见表I。

表1地震蕊级与实心圆直径对应表

地震震级M

6.5〜6.9

7.0〜7.9

8.0〜&9

9.0~9・9

实心圆直径

mm

8.5

9.9

11.3

12.7

7.2.6地理要素

7.2.6.1应标示主要城市、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

7.2.6.2宜标示主要公路、铁路。

7.2.6.3应标识地震构造图编制说明书中提到的、与描述活动构造密切相关

的重要地名地物点。

7.3图例

7.3.1应采用GB958—2015、GB/T36072附录A和DB/T53附录A规定的图例。

7.3.1地层、岩石、构造、地震、火山等图例从上到下排列,其中地层、岩石图例山新到老排列,地震由小到大排列。

7.3.2应置于主图右侧0.5cm〜1.0cm,上端与主图图框上缘平齐。

7.3.3图例二字应位于图例之上0.5cm〜1.0cm。

7.4.1剖面线应垂直于编图区内地层走向和区域构造线方向,穿越图幅内主要活动构造和笫四系,并标绘在地震构造图上。

7.4.2可利用满足1:

100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要求的地形数据,绘制与地震构造图相同比例尺的图切地质剖面线位置的地形线。

7.4.3应将与剖面线相交的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按照剖面图的要求投影到相应地形线下方。

7.4.4应根据1:

1000000地震构造图和相关地质资料,将与剖面线交点及其附近的地层、断层产状标绘在地质剖面的相应位置。

7.4.5地质剖面整饰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标出地质剖面图两端地形等高高程,单位为米(m);

b)标明剖面方向;

c)标示各种地质体的符号,地质体及地质界线的长度宜超出其他符号1.5cm。

7.5责任表

7.5.6应置于主图右侧0.5cm〜1.0cm,下端与主图图框下缘平齐。

7.5.7标注的信息应包括:

a)图名;

b)数字比例尺;

c)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成员;

d)数字化成图人、审核人;

e)完成时间;

f)承担单位;

g)项目名称。

7.6附图

7.6.6应包括大地构造分区图、新构造分区图、活动断块与活动构造分区图、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4.7级以下)、重磁异常图和地壳等厚线图等。

8成果

8.1成果类型

8.1.1成果应包括成果图件、地震构造图说明书和地震构造图数据库。

8.1.2成果图件应包括1:

100万地震构造图、大地构造分区图、新构造分区图、活动断块与活动构造分区图、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4.7级以下)、重磁异常图和地壳等厚线图。

8.2地震构造图说明书的编写

8.2.1说明书的结构

地震构造图说明书包含下列内容,可视实际情况增减或合并:

WB;

b)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c)新构造运动与现今形变特征;

d)活动构造特征;

e)深部构造特征;

f)地震活动性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g)发震构造评价;

h)结论;

i)参考文献和资料。

8.2.2前言应包括下列内容:

a)简述任务的来源;

b)编图范围;

c)工作目标;

d)承担单位;

e)主要责任人;

f)其他应说明的信息。

8.2.3构造背景应包括下列内容:

a)简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b)简述构造单元划分;

c)简述构造演化史。

8.2.4新构造运动与现今形变特征应包含下列内容:

a)简述研究区新构造特征;

b)简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c)简述现今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8.2.5活动构造特征应包含下列内容:

a)简述研究区活动断层、活动断层分段,断层活动特征、活动参数,古地震;

b)简述研究区活动褶皱空间分布、活动特征;

c)简述研究区现今地震、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

d)简述研究区活动盆地特征;

e)简述研究区活动火山特征;

f)简述活动断块划分与活动构造分区特征。

8.2.6深部构造特征应包含下列内容:

a)简述研究区深部结构和构造;

b)简述深部结构和构造与活动构造、地震的关系。

8.2.7地震活动性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包含下列内容:

a)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包括地震活动成带、丛集、弥散、重复等空间分布特征,地震震源平均深度以及地震密集带震源深度分布,地震活动强度与频度特征以及区域范圉涉及的主要地震区、地震带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特征与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b)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性质及分区等特征,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8.2.8发震构造评价应包含的内容如下:

a)典型地震震例分析;

b)建立地震构造模型;

c)判别发震构造与发震能力。

8.2.9结论部分应概述主要认识。

8.2.10参考文献和资料编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开出版的资料列入参考文献,未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列入参考资料,按照说明书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顺序编号;

b)参考文献编号为1、2、3.....n;格式为:

作者或单位.出版年号.标题.书名或期刊名,卷(期):

页码。

示例仁1杨海波,杨晓平,黄雄南,等.移动摄影测量数据与差分GPS数据的对比分析一以祁连山北麓洪水坝河东岸断层陡坎为例[J].地後地质,2016,38(04):

1030-1046。

示例2:

2国家地箴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北京:

地震岀版社.1993.260-280。

c)参考资料编号为,编号为1)、2)、3)……n),格式为:

作者或单位.报告完成日期•标题.报告保存单位或某专业会议资料。

示例1:

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黄家山水库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国地丧局地质研究所。

示例2:

2)张嘉伟.2009.2008年汶川8.0级地箴考察报告.中国地丧局地质研究所。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地農构造图平面布局示例

地震构造图

主图

注1:

图名、第四纪地层综合柱状图、图例.责任表、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切地质剖面.相对位宜见图A。

注2:

图名位干主图正上方,居中.宜用黑体字书写。

注3:

责任表宜位于主图右下部的外侧。

注4:

字体大小依据主图图血大小确定。

参考文献

1J1J1J1JU

12345rLrLrLrLrL

GB/T18207.1-2008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

基本术语

GB/T18207.2-2005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

专业术语

DZ/T0264—2014遥感解译地质图制作规范(1:

250000)

SY/T5616-2004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DB/T73-2018活动断层探察1:

250000地震构造图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