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51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义词辨析456组.docx

近义词辨析456组

【解题技法点拨】

一、词语辨析技法

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

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易混实词辨析456组(按音序排列)

近义词辨析十法

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

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称道)的事。

(2006年山东卷)

析:

“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

“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这里用“称奇”。

二、范围大小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例:

“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日前)仍在修复当中。

(2006年江西卷)

析:

“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

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

三、适用对象不同:

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

例:

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006年江西卷)

析:

“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

四、语体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例: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本)病。

(2006年江西卷)

析:

“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五、感情色彩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例: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编造)的规律。

(2005年重庆卷)

析:

“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

“编造”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像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

六、搭配关系不同:

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例:

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

适当“新发现”     (涵盖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

(2006年山东卷)

析:

“涵盖”是包括,包容;“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

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

七、语法功能不同:

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例:

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给予给以)我精神的抚慰。

(2006年浙江卷)

析:

“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所接受的人。

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

八、词义侧重点不同:

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例:

————(淡去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2006年北京卷)

析:

“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

“淡去”强调客观性,“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

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

九、主动和被动不同:

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

例:

就此事件,我新华社(授权受权)发表声明。

(2002年高考)

析: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

“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

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

因此,应该选用“受权”。

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

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

例:

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风尚)(2006年北京卷)

析:

“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

易混实词辨析456组(按音序排列)01

1[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按语•暗语]相同点:

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

“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

“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

9[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包括包罗包含包涵]“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包罗”指广大范围,众多事物,常说包罗万象。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

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请人原谅,如:

请多包涵。

12[包藏•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双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13[包含•饱含•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14[保障保证]“保障”指有效地保护人民财产、劳动、科研成果等使人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着重于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

15[报复•抱负;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16[报到•报道]“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17[暴戾•暴力]“暴戾”,形容词,指粗暴乖张,残酷凶恶,如“这个老板真是暴戾,动辄对工人进行打骂”。

“暴力”,名词,①强制的力量,武力,如“暴力革命”;②特指国家的强制力,如“军队对于敌对阶级是一种暴力”。

18[暴病•抱病]二者都与疾病有关,但词性和词义不同。

“暴病”指突然发作来势很凶的病,名词,如“一场暴病,整得他意志完全消沉了”。

“抱病”指有病在身,动词,如“自此以后,他一直抱病在家,不再露面”。

19[爆发•暴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进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20[奔赴奔向]“奔赴”侧重于“将要走到,跑到,赶到”;“奔向”侧重于“朝某个方向”奔,没有“赶到”之意。

21[本领本事]“本领”着重于工作的技能,特殊的技巧,“本事”着重于活动的能力,指一般的能力,如:

他有本事。

22[本质实质]“本质”运用范围比“实质”广,“本质”指人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它可构成本质特点等词组,“实质”指内在的实际属性,跟表面的或虚假的东西相对,一般指抽象事物,如:

精神实质。

23[崩裂•迸裂]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裂开的意思。

“崩裂”指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如“山石崩裂”。

“进裂”指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如“脑浆进裂”。

24[必须必需]必须,副词,侧重于“应当怎样”;必需,动词,侧重于“不可或缺”。

25[变易•变异]二者都与变化有关,但所指的对象不同。

“变易”指改变,变化,如“这里的情况并无多大变易”。

“变异”指同性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物种变异”。

26[变换•变幻]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意。

“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27[辨别鉴别]“辨别”侧重于把事物区分开;“鉴别”侧重于审定真伪或好坏。

28[辩白辩护辩解]“辩白”重在于“白”,说明白事实,一般指在被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使真相大白;“辩护”着重于“护”,用充足的理由为自己或他人申辩;“辩解”着重于“解”,分辩解释,说明见解或言行是正确的或错误不是那么严重。

[报怨•抱怨]二者都与“怨”有关。

不同点是:

“报怨”指报复怨恨,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如“这都应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29[辩别•辨别]“辩别”指用言辞来分别,如“辩论会上,他从理论上仔细辩别了这件事的是非曲直”。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要辨别好方向,不要上了政治骗子的当”。

30[标致•标志]二者读音相同,但词性和词义不同。

“标致”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形容词,如“她长得很标致”。

“标志”,①标明特征的记号,名词,如“地图上有各种形式的标志”;②表明某种特征,动词,如“这件事标志着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1[表明•标明]“表明”指表示清楚,如“这件事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标明”指特意用文字或符号等把某事物直接标出来,如“一般药品都应在外包装上标明用途、用量、用法等”。

32[病例•病历]“病例”指某种疾病的例子,如“这种病例,我们已有成熟的医案”。

“病历”指医疗部门记载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也叫病案,如“病人出院时,不要忘记带上病历”。

33[不齿•不耻]这两个词语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不齿”是不愿意提到的意思,如“出卖师友者,君子不齿”。

“不耻”是不感到羞耻的意思,如“身居显位,却有如此贪心,别人尚羞,他自己却不耻”。

(年春季高考已考)

34[不合•不和]“不合”指不符合,不应该,合不来,如“不合手续”,“早知如此,当初就不合叫他去”,“他们俩一直不合”。

“不和”指不和睦,如“家不和,外人欺”。

35[不力•不利]“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办事不力”。

“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如“这个地形不利于我军而有利于敌军”。

36[部署•布置]二者都与安排有关事情有关。

“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如“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

“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如“布置工作”,“布置任务”。

C

37[猜测推测]猜测侧重于主观猜想;推测侧重于根据事理去推断。

38[才能才华才干才智]“才能”表现在实践活动方面,如“办事才能”;又表现在思维活动方面,如文艺创作才能。

“才干”指办事和实践活动能力,常用于较重要的实践活动方面。

如“指挥才干”。

“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智和能力,如“才华横溢”,多用于艺术活动,科学文化等方面。

“才智”多指创造、发明、判断等才能,如“聪明才智”多用于思维活动方面。

39[财物•财务]二者都与财有关,都是名词。

不同的是:

“财物”指钱财和物资,如“老人死后,留下了很多财物”;“财务”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40[采用采取采纳]“采用”重在于“用”,采其可用的。

“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运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广。

“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

41[残败•惨败]二者所指对象不同。

“残败”指残缺衰败,多用于物件,如“这里有一堵残败的墙壁”。

“惨败”指惨重的失败,多用于事情,如“敌人遭到了惨败”。

42[残酷•惨苦]“残酷”指凶残冷酷,如“滥施残酷的暴行”。

“惨苦”指凄惨痛苦,如“这几年,他们的生活真够惨苦”。

43[仓促仓皇]“仓促”指时间匆促,行动忙乱。

“仓皇”多指心里害怕,神色慌张,举止失措。

44[草拟起草]“草拟”指粗略地拟出草案,多指各种计划、工程设计、论文提纲的拟定;“起草”多指方针政策、规章等文件的拟稿。

45[查看•察看]“查看”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如“查看货物”。

“察看”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地形”。

46[察访•查访]“察访”指通过观察和访问进行调查,如“实地察访”。

“查访”指调查打听案情,如“为了尽快破案,他化装成一个农民到处查访线索”。

47[铲除根除]“铲除”对象除抽象事物,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

“根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48[猖狂疯狂]“猖狂”常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反对等行动。

“疯狂”常形容行动以外,还形容报复,咒骂,诬陷等。

49[场面局面]“场面”指一定时间、地点所构成的情景,运用范围比“局面”]“,可指在一定场合下的情况,如热烈的场面;也可指外观和排场;又可指戏剧或电影中的场面。

“局面”指某时期内事情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指规模。

50[嘲笑嗤笑嘲讽嘲弄讥笑耻笑]“嘲笑”指把对方的缺点错误或本来不是错误缺点,加以夸大,引为笑谈,使人难堪。

“嗤笑”带有轻视看不起的意味。

“嘲讽”着重讥刺,常以言辞诗文或表情来讽刺。

“嘲弄”指拿人开心。

“讥笑”是用尖刻的话语讥讽嘲笑对方的缺点错误。

“耻笑”含有鄙视不屑一顾的意味。

语义比“嘲笑”重。

51[尘世•尘事]“尘世”指佛教徒或道教徒所指的现实世界,如“远离尘世”。

“尘事”指世俗的事,如“他整天沉溺于尘事,不能自拔,哪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

52[成绩成就]“成绩”一般指工作、学习、体育等的收获,如:

学习成绩;“成就”指重大事情,它常受“伟大,重要,巨大”等词修饰,“成就”有时兼作动词,表示完成。

53[充斥充满充溢]“充斥”指到处都塞满、带厌恶色彩,贬义词。

“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可指具体事物。

“充溢”充满,流露,多指表情。

54[憧憬•向往]相同点:

都表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一般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

不同点:

“憧憬”仅用于事物或境界较广大、时间较长远的对象;“向往”适用的事物或境界则不如“憧憬”广大和长远,如“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不能说“那里是我憧憬的地方”。

55[筹备准备]“筹备”指筹划、考虑,程度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慎重而重大的事情,“准备”多指一般行动,预先安排计划。

56[筹划计划]“筹划”对象多是新机构,新事业,新工程。

“计划”指对某项工作或行动根据目的要求和具体条件拟定的具体内容步骤,它还可以作名词。

57[踌躇犹豫迟疑]“踌躇”指人的外部表情不果断。

“犹豫”着重于人的内心活动,拿不定主意。

“迟疑”指没有主见,行动迟缓,不果断。

58[出现涌现]“出现”运用范围比“涌现”]“,它可指人,如出现好人好事;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出现好现象。

“涌现”指大量出现,多指具体的,好的,大量的,如涌现大批积极分子。

59[出生(sheng)出身(shen)]“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

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身份。

如:

工人出身。

60[除草•锄草]“除草”指除去杂草,所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王大爷承包的责任田,全靠用化学药品除草”。

“锄草”指用锄头松土除草,如“王大爷把锄头往孙子手里一递说:

‘不好好上学,就锄草去!

’”

61[处事•处世]“处事”指处理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着丰富的处世经验”。

62[处治•处置]“处治”指处分,惩治,如“对那些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要从严从快加以处治”。

“处置”,①表示处理,如“这事务必须妥善处置”;②指发落、惩治,如“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些该死的东西”。

63[淳厚•醇厚]“淳厚”指诚实朴素,如“他为人淳厚”。

“醇厚”,①指气味、滋味纯正平和,如“酒香醇厚”;②同“淳厚”。

64[窜改•篡改]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不含贬义,如:

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篡改”指把正确的东西强行或暗中改为不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年全国高考已考)

65[篡夺•撺夺]“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如“篡夺皇位”。

“撺夺”指从旁鼓动人干某事,怂恿,如“他一再撺夺我学打麻将赌钱,我可不干那事”。

D

66[担当担负担任负担]“担当”语义比“担负、担任”重,它的宾语多是责任,任务和艰巨的工作。

“担负”着重于负责,它一般不与具体职务名词搭配。

“负担”意义跟“担负”相同,但它的宾语有些不同,除负担工作,责任外,还与生活费,代培费搭配,且它还有名词用法。

“担任”多指职务。

67[道路途径]“道路”常用于口头语体和政论语体,它可指具体的路,也指抽象的路,它的应用范围较“途径”广。

“途径”一般指抽象的路,而且是指一种门路,包括达到一定目的采取的方法、方式、措施、手段等。

68[地力•地利]“地力”指土地肥沃的程度,如“通过土壤分析,就可以了解这里的地力情况”。

“地利”,①指地理的优势,如“天时不如地利”;②指土地有利于种植作物的条件,如“充分发挥地利”。

69[典雅高雅]“典雅”多指雕刻,塑造艺术形象和文词等雅致,优美不俗。

“高雅”多指人的言谈,举止动作,作风以及处世态度与众不同。

70[独力•独立]“独力”指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如“独力经营”。

“独立”,①指单独地站立,如“独立山巅”;②指自主地存在,如“他们宣布独立”;③指不隶属于某高一级单位的,如“独立师”;④指不依靠他人,如“独立完成作业”。

71[度过•渡过]“度过”指某段时间已过去,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达彼岸,有“通过”的意思,也引申为“渡过难关”等。

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72[断定确定]“断定”指由推理判断而下结论。

“确定”指毫不含糊地明确决定。

它还有形容词用法,表示明确而肯定。

73[兑换•对换]“兑换”指用一种货币或物品换另一种,如“用斤白面可以兑换斤大米”。

“对换”指对位互换,如“对换工作岗位”。

E

74[讹传•讹舛]二者都与错误有关,但所指不同。

“讹传”,动词,指错误的传说,如“这一讹传不要紧,我倒成了一个罪人”。

“讹舛”,名词,指文字错误,如“这段文字的讹舛太多”。

75[遏止•遏制]“遏止”指用力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不可遏止的革命洪流”。

“遏制”指制止,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如“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

(年春季高考已考)

76[尔后而后]“尔后”着重指从此以后,常作句首状语,“而后”着重于然后,在某事之后,在句中作状语。

77[二两]

(1)读数目字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等。

(2)“二”用于小数和分数,“两”不用,如:

零点二。

(3)“二”用于序数,而“两”不用于序数,如第一、二楼。

(4)“二”用在多位数中,如二十个、二十万等,“两”常用在量词和“半、千、万、亿”前面,在“半”前面一定用“两”。

(5)在传统度量衡单位(寸、尺、升、斗、斤、里、亩)前面多用“二”,在各种度量衡一定用“二”,在一般量词(双、本、只、匹等)及新的度量衡单位(吨、公里、平方米等)之前用“两”,有时也用在传统度量衡单位之前。

(6)一般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偶尔说“二人”,而“两”可直接放在名词前,如两手,两国。

F

78[发奋•发愤]“发奋”,①指振作起来,奋发,如“发奋有为”;②同“发愤”。

“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图强”。

79[法制•法治]“法制”指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的规章制度,名词,如“我们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

“法治”可以指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为准则统治百姓,处理国事;可以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动词,如“我国已经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

80[翻覆•反复]“翻覆”,①指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如“试看天地翻覆”;②指来回地翻动身体,如“翻覆不能人睡”。

“反复”,①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如“反复实践”;②指颠过来倒过去,翻悔,如“反复无常”;③指重复的情况,如“这次斗争会有反复”。

81[繁重沉重]“繁重”着重于事情多而责任重;“沉重”着重于量重,它的适用范围大,还可指分量重,程度深,还指关系重大,还可以引申为心情不畅,精神不愉快。

82[反应反映]“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

83[反复重复]“反复”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多指不同的事物或动作的重复;“重复”着重于相同的事物或动作又重作一次。

从次数比,“重复”次数比“反复”次数少。

84[反映•反应]“反映”主要有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