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571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学案

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明清时期的思想

1.阳明心学

(1)背景

①明朝中期以后,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②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

(2)主张

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3)影响:

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①政治:

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②阶级:

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③思想:

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④个人:

目睹官场的黑暗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归纳总结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二、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本草纲目》:

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农政全书》:

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轻巧识记 古代中国科技

2.文学:

明清小说

(1)演变过程

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②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

③宋代出现话本。

④明清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繁荣原因

①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品:

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图示构史 古代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学

3.绘画和书法

(1)绘画

①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②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如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2)书法:

明代以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

4.戏剧:

京剧

(1)乾隆末年:

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2)道光年间:

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出现。

(3)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

(4)民国以来:

京剧逐步走向世界。

考点一 离经叛道——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特点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

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1.论从史出

李贽的工商观

“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李贽

结论 李贽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是对传统重农抑商的否定。

2.获取材料信息

根据材料,找出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态度变化。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

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

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

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

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考点二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认识

(1)积极影响

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

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

(2)局限性

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

2.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原因

自身缺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1.论从史出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

史料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

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结论 明清时期尽管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东西方却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2.史由证来

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史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提示:

史料中作者从时代背景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分析了明清进步思想的缺陷。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

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而法国启蒙思想则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王夫之的“唯物史观”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

发现问题 肯定改革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性。

命题角度 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王夫之的思想与理学唯心主义的差异。

2.明清进步思想家与宋儒关于“道”的不同认知

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

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

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

“百姓日用即道”。

——摘编自雷颐《史学方法论》

发现问题 宋儒强调“道”就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封建伦理纲常;明清进步思想家则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命题角度 程朱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发展与冲击传统道德观念的关系;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

3.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发展的影响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在这种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是无法持续成长的。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发现问题 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明清之际成为了社会转型的阻力。

命题角度 宗法制度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关系;明末清初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范畴的原因与实质。

4.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阻碍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清朝建立后,沿袭明朝的这种传统,向全国学校颁发卧碑,要求学生成为顺民,并在中央国子监设置绳愆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

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

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发现问题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严重抑制了中国社会的自由思想,窒息了近代的学术空气。

命题角度 明清文化高压政策的实质;明清文化高压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3

全国Ⅱ,27,28

其他

无考题

1.命题点:

明清市民文化的发展——小说的出现及影响

(2013·课标全国Ⅱ,27)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再结合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

故选择C项。

2.命题点:

京剧脸谱的历史价值

(2013·课标全国Ⅱ,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 B

解析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

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象征奸诈多疑;蓝色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故选择B项。

3.命题点:

清代出现反传统思想

(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 C

解析 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C项正确;该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维护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明清时期的中学西传

(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得到传播并引起较大关注,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启蒙运动兴起,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出现“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的现象,A项错误。

C项中“限于传教士之间”既不符合历史事实,材料也无从体现。

D项所述“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材料无从体现,故可排除。

 

5.命题点:

对顾炎武思想的理解

(2015·福建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教化百姓的关键在于“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即只有富足百姓,才可以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

材料主旨不仅仅强调教化民众,弘扬道德,故B、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培养人才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故A项错误。

1.命题点:

明代李贽对传统思想的反思

(2018·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二,27)《四库全书总目》载: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

”材料中“其书可毁”意在(  )

A.维护理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

C.突出对孔子思想顺从D.深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由于李贽“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冲击理学的地位,故为维护理学正统地位,要毁掉李贽的著作,故A项正确;材料中李贽反对的不是“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所以毁书的目的也不是强调理在生活中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可知,李贽不是抨击孔子,而是对传统的思想礼教的反对,故C项不是毁书的主要意图,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毁书以防止李贽思想的影响力扩大,而不是为了曝其罪恶以警示后人,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明清之际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2017·韶关二模,27)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

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

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

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君臣职责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认为君主及其官吏应该尊重百姓,不应该对百姓横征暴敛以保证自己的享乐,这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传承,材料中并未提及经世致用,故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有本质区别,西方启蒙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B项错误;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精华(民本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黄宗羲思想的民主色彩

(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26)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

他旨在强调(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

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

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

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扩大相权与材料中“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不符,故B项错误;宰相的相是辅助之意,与材料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相符,故C项正确;晚清恢复宰相制度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顾炎武重商的思想

(2018·武昌高三元月调研,26)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

“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

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

”这反映出顾炎武(  )

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

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主张做学问应有益于国家,但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据材料,顾炎武调查发现收取的税收中,商税数额巨大,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故C项错误;据材料,顾炎武强调商税在国家财政和国防中的重要性,提出应重新审视商业的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5.命题点:

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思想

(2017·青岛一模)王夫之说:

“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

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

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

”在此,王夫之(  )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答案 B

解析 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没有明确提出近代西方的主权在民学说,故A项错误;“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表明,他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注重君主的道德功绩,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董仲舒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故D项错误。

6.命题点:

明代戏剧艺术体现的时代特征

(2017·宁夏银川一中三模,27)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  )

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

C.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丽娘追求爱情的精神,体现了精神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非是“灭人欲”,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做学问要为现实服务,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明太祖废丞相B.内阁的设立需太监牵制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小农经济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废丞相只是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之一,属于表现,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废丞相之后设立内阁,重用身边的太监牵制内阁大臣,出现了宦官专权现象,这属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赋予的,宦官能在朝中有影响也是皇帝给予的,根本原因还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与宦官专权现象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2.(2017·临沂三模,27)有学者指出:

“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

”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的迫害B.时代的动乱

C.科举的没落D.学风的转变

答案 D

解析 明朝人讲学呈现的现状,与政治迫害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明朝人讲学,并未呈现具体的时间(明朝整体是稳定和统一,明朝末年动乱),故B项错误;明朝人讲学“不以《六经》为根柢”,而科举制度到明朝推行八股取士,所学习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未体现科举的没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束书而从事于游谈”反映的是空谈的学风,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27)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化“理欲一体”、“以性正情,以义制利”的主张。

这说明王夫之(  )

A.彻底否定理学的“理欲”观

B.意在提倡“尊公轻私”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答案 B

解析 王夫之批判的只是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等主张,并未对其进行彻底的否定,故A项错误;因为王夫之批评理学“损人欲以复天理”,故其所提倡的正是“尊公轻私”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王夫之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故C项错误;王夫之只是主张弱化“理欲一体”的主张而并未“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故D项错误。

4.(2018·湖北新联考高三联考,26)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阙文序》中指出:

“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

”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  )

A.民贵君轻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探讨君民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天人感应,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故C项错误;“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对生活实际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

5.(2017·菏泽一模,5)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  )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

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可以得出李贽提倡独立思考,故A项正确;痛斥儒家的虚伪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喜欢标新立异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反对尊敬孔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6.(2018·大连高三双基测试,4)李贽的思想在当时社会属于“另类”。

萧公权认为李贽的思想中心是个人自由。

下列主张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B.“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C.“士贵为己,务自适。

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

D.“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