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2642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4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 力.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1力

课题:

0.1科学之旅(序言)(总:

班级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的学习内容?

2、通过观察和操作几个实验,让学生感受物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思考几个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方法,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

让学生体验物理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前检查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一、物理是有趣的:

1、同学们看书P3,得出:

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同学们猜想实验图1、3、4实验的结果。

3、演示或操作实验:

图1、3、4实验与你的猜想的结果相不相同,大家觉得物理有不有趣。

二、物理是有用的:

  

1、学生看书P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知道:

物理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的有用。

你觉得学了物理有不有用?

想不想学一些物理知识?

三:

如何学好物理?

1、大家看书P5相关内容,思考图7、8、9、10的现象,能弄清楚为什么吗?

体验一下如何学习物理。

要注意哪些地方。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2、听老师讲解本期如何使用本期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学会自已根据学案学习物理,掌握物理基本知识。

学习流程:

1、课前要抽查大家对知识的掌握巩固情况,老师会根据学生情况抽留学生的课后练习本,课前没有发下去的,就是下节课要抽查的对象,抽查对象要做好回答准备,抽查内容为上节练习本上的错题。

回答不出的扣本组1分,回答正确的加本组1分.

2、学生先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自主学习本节教材内容,认真思考教材上的问题,并在教材上记录好思考的结果,然后把存在疑问的地方画上记号并标上问号(?

),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放在师生探究时共同解决)。

个人在教材和学案相应的地方一定要做好记录。

3、当堂训练:

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大家掌握了基本知识,还要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提高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真正变为自己的能力。

要求当堂完成上交。

3、课后练习:

大家将当堂训练中不肯定的或做错了的或不会做的练习抄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自己的错题集,课后大家组内讨论或组间讨论解决,或者请老师帮忙辅导解决。

课后练习在发下导学案后马上完成,一定在下节课之前解决,因为下一节课前要抽查的。

本期主要目标:

1、培养大家的学习能力,能静下心来看书、思考问题。

2、大家要能大胆自我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示要求:

1、体态大方得体,不能扭扭趔趔。

2、语言声音洪亮,

3、板书要认真,字要稍大,写的时候要用力,不能轻描淡写。

4、能用实验证证明的不用事例说明,能用事例说明的不用理论解释,能作图的不用文字。

作业检查:

1、预习:

老师抽查部分同学的学案或教材,小组间相互检查。

没做的扣2分每人次,完成少于1/2的扣1分每人次。

2、作业复查:

上完课后,由小组长检查小组内成员的学案并批阅,没有完成的要督促组内成员改正过来。

课后,课代表以组为单位收上学案,上交老师复查,课前下发。

(小组长批改学案时一定要认真批改每一个练习,并打上等级及日期。

课题: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学习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重点难点

1、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2、了解误差,认识误差不可避免

一、情境导入

先用眼睛判断P10上的两图,再用尺量,眼睛的判断是不是一定可靠,本节课将学习测量长度和时间。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10----14

知识点一:

长度的单位

记记住长度有哪些单位及符号和他们的换算关系。

知识点二:

长度的测量

5、1、长度的单位是,符号是,1m=mm,1m=cm1km=m,

2、长度的测量

活动1:

仔细观察P11图1.1-1中的几种测量工具,弄清书上的几个问题,并分别把是是量程、分度值写在工具的旁边。

活动2:

阅读P12“实验”部分,自己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在书上。

《刻度尺使用时要做到四会:

1)、会放:

放正,而且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2)、会看:

视线应垂直刻度尺而且与刻度线相平

3)、会读:

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会记:

记录测量数值,测量结果=读数+单位

知识点三:

时间的测量

4、1、时间的单位是,符号是,时间单位还有、等。

实验室常用来测量时间间隔。

活动1、完成P14“用停表测量时间”,并记录在书上。

知识点四:

误差

误1、误差是指误差是避免的,应尽量误差。

通常采用、、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二)知识小结

 

(三)当堂训练

1、1、单位换算:

35cm=m=min23cm=mm=m

2.5h=min15min=s

2、请在下列数据后面补上合适的单位: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0.5,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1,

课桌的高度约为0.8;一只新铅笔的长度为0.175;

一名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7

3、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是cm。

4、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不正确.

 

5、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6、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四)课堂作业

能培:

P1、2

 

课题:

1.2运动的描述(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难点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所选取的参照物。

一、情境导入

观察P16图1.2-1、思考我们是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问题:

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叫做机械运动。

知识点二、参照物

1、阅读P17“参照物”自然段。

2、思考:

P17“想想议议”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要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实验:

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笔盒是的,课桌是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是的,课本是的)

讨论:

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知识点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请同学们看课本P18图1.2-4

问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为什么?

 

再看图P18图1.2-5

交流讨论:

乙图中空中加油机以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以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交流讨论:

甲图中乘客以什么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以什么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是相对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

(二)知识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完成P18T1

2、完成P18T2

(四)课堂作业

能培:

P5、6

 

课题:

1.3运动的快慢(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掌握速度的单位换算规律。

3.会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v=s/t及其变形公式的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重点难点

速度公式的理解及公式变形

速度的单位换算

一、情境导入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9“想想议议”,请将你的答案写在教材问题的后面空白处。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两种方法,物理学中采用哪种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计算公式:

(4)单位:

(5)单位换算:

1m/s=km/h,15m/s=km/h

(6)速度的应用

仔细阅读课本21、22页例题,完成下列练习。

1、某人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天津市客运出租行业专用发票,如表2所示,此人乘车时间长为:

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km/h.。

 

(二)知识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单位换算:

(1)20m/s=________km/h

(2)36km/h=________m/s

2、完成P22T3(过程写在学案上,并将答案写在教材上)

四、课堂作业

能培:

P7、8

第二课时

知识点二:

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P21“想想议议”、分别计算出各段时间的速度,记录在书上。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2)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仔细阅读例题,完成后面的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

1、、完成P22T4(过程写在学案上,并将答案写在教材上)

 

课堂作业:

能培:

P9、10

 

课题:

1.4测量平均速度(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重点难点

如何准确测量时间?

一、情境导入

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快有慢,到底什么时候物体速度变快,什么时候物体的速度变慢呢?

我们可以分别测量出不同路段或不同时间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23“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探究原理和方法:

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根据公式ν=s/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金属片、秒表、刻度尺

实验装置:

见图P23图1.4-1

探究过程:

详见:

教材P23“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注意:

1、必须先熟悉实验的每一个步聚再动手做实验。

2、每一次测量的数据须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3、同组成员须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4、在同一段路程的运动时间的测量中,可以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探究结论:

1、在同一次斜面上的运动中,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路程段通过的平均速度。

2、在斜面上的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探究思考: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提示:

S3=S1-S2=t3=t1-t2=

V3=

课堂作业:

能培:

P11、12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2016.9.28

学习目标

1、通过回想生活体验、看书、思考、讨论等形式,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传播速度又是多快。

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知道声音的另一种传导方式-----骨传导

重点难点

应用声音的速度,计算路程,长度,距离等。

一、课前延伸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生活体验:

请同学们体验这P27图2.1-1、2.1-2,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看书P28,概括你的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3.拓展:

蝈蝈是怎么发声的?

如果让发生体不再发声,又该怎么做?

4.声音的保存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28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声音保留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保留声音的方法吗?

(小组内交流)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思考:

课堂上老师没有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听到老师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靠 传入同学耳中的?

还有其他的哪些物质能传播声音?

                               。

2.想想议议:

我们已经知道气体可以传声。

那么,声音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吗?

你能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

结论:

                                                         。

3.讨论: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虽然相隔很近,但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原因是:

                                                 。

4、看书P29,概括你的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中(能或不能)传声。

5、看书P29页,了解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叫。

知识点三:

声速(5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9-30页关于声速的内容及小资料,并完成下列题目:

   ①声音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通过小资料可以得出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速是     (填写“相同”或“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     比     传声快,      比      传声快。

通过小资料给出的空气的三个声速,说明声速还跟介质的       有关。

②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物理意义是                   。

2、阅读课本30页,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分组讨论,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提示:

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声)。

四、阅读P30“科学世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以及声音的另一种传导方式-------骨传导。

(三)当堂达标

教材P31T2、3、4、5

 

(四)课堂作业

能培:

P15、16

 

课题2.2声音的特性(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2016/9/28

学习目标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什么有关?

响度跟发音体的什么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什么不同?

重点难点

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一、课前延伸(准备)

1、自主学习P32-36的有关内容,了解什么是音调?

什么是响度?

什么是音色?

要能区分响度与音调。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音调[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活动1:

阅读课本32-33页“音调”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频率?

问题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简称:

 符号:

  问题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练习1、一发声体1分钟振动了180次,请问它的发声频率是Hz。

练习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乐器的音调:

长短(长的音调)、粗细(粗的音调)、松紧(松的音调)[填“高”或“低”]

问题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问题5.什么叫超声波?

什么叫次声波?

 

问题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

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思考1: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知识点二.响度: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2:

阅读课本34-35页“响度”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有关,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

拓展1:

振幅是确定响度的唯一因素吗?

 如不是,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拓展2: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唯一,不能产生歧义(音:

qíyì),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练习3:

一个男低音放声歌唱,一位女高音轻声伴唱,谁的音调高?

谁的响度大?

练习4:

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叫声,谁的音调高?

谁的响度大?

练习5:

说一说下面成语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震耳欲聋轻声细语

尖锐刺耳粗声粗气

知识点三.音色:

活动3:

阅读课本35页“音色”部分,知道什么是音色?

观察“演示”部分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的波形,知道不同乐器发的声音波形是不同,即音色不同。

4、课后阅读P36“科学世界”,了解有关乐音和乐器的有关知道。

(二)归纳总结

1、

2、

(三)当堂达标

1、完成P37T2、3

(四)课堂作业:

能培:

P17、18

 

课题:

2.3声的利用(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2016/9/28

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积极探究,敢于展示,战胜自我

重点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一、课前延伸(准备)

1、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答: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声能传递信息

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阅读课本38-39页“声与信息”部分、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拓展:

 B超(原理:

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

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

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原理,还发明了声呐系统。

针对训练:

1、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利用这一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知识点二.声能传递能量:

阅读课本39-40页“声与能量”部分,找一找声传递能量有哪些运用?

针对训练:

1、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

(二)小节本所学的内容:

(三)当堂达标

教材:

P41T1、2、3

 

(四)作业

能培:

P19、20

课题: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2016/9/28

学习目标

1.能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4.积极探究,敢于展示,战胜自我.

重点难点

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一、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课本P42—44,用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导学案。

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相互讨论研究。

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二、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噪声的来源

1、怎么样的声音属于噪声?

(从两个角度分析)

 

2、调查校园里有哪些噪声,并找出这些噪声的来源?

 

针对训练:

3、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

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

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

知识点二: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4、噪声强弱等级以为单位。

了解噪声有哪些危害?

(可阅读书43页,也可上网查阅资料)

5、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

知识点三:

噪声的控制方法(重点)

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哪三个阶段?

 

7、控制噪声从哪三个方面着手?

 

8、分析P44图2.4-3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类?

请写在图的下面。

针对训练:

9、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10、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小结本节学习的内容:

 

四、当堂达标

教材:

P45T2

五、作业:

能培:

P21、22

 

课题:

3.1温度(总:

班级    姓名     组别     备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温度的概念;2.熟悉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也就是在使用温度计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重点难点

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正确读数

一、情境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形容词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这样是否能准确区分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实际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准确测量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