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26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docx

课堂教学评价导学案小组建设详解

黄骅市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课堂教学评价力图体现促进成长与发展的导向功能,其关键就在于两个促进:

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按照“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所规定的评价理念、原则和思路,以评价量表为依据,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推动新课改的深入进行 。

一、基本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力求“促进教师成长”

践行“为了教师的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评价方向面向未来,评价的重点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善于发现教师的个性特长,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做出科学诊断,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三)贯彻“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

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四)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心智交融,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求提高新课堂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教学规律。

(二)导向性原则

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新课堂教学理念,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有效性原则

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施教的效率,体现新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四)开放性原则

既注意新课堂教学的共性,又关注不同学科和不同条件的新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三、基本思路

(一)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二)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他评相结合。

     (三)激励、表扬为主,变定性评价为商讨式交流,少批评多建议。

四、评价量表

课堂教学评价表

项目

要     点

分值

教学目标

(10)

1.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生的发展性;表达简明、清晰。

5

2.抓住教材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的生成性、层次性、预设性。

5

教师

教学

行为

(25)

3.能围绕话题(问题)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内容,能适时提供充足的生成性资源并有效把握学生探究;善于倾听,能快捷捕捉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学情”,因学定教。

5

4.导入生动新颖、简洁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生活背景;注重学生自觉性的驱动。

5

5.教学环节紧凑,指令语清晰、过渡自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提炼;能立足师生平等对话,适时采取点拨追问拓展知识;注重对学生的积极性评价。

5

6.教学方法得当,注意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多媒体、教学仪器设备等辅助手段运用恰当,很好地服务于教学;能恰当地应用导学案等手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能适度引领学生开展多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展示活动,讨论与思考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5

7.课堂教学的容量、难度、深度的把握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作业适度、适量;适当设计检测环节,当堂反馈学习效果。

5

学生

学习

状态

(30)

8.学生参与积极,主体地位突出。

6

9.学生参与面广,活而有序,习惯良好。

6

10.学生能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较好地完成小组任务;小组间有一定的交流、展示、合作学习行为。

6

11.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勇于提出问题,能积极主动表达个人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具有较强的参与欲、求知欲、表现欲。

6

12.学习气氛宽松、融洽,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

6

课堂

效果

(20)

13.大多数学生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生成性目标能及时把握和实现,学生反馈良好。

10

14.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或拓展学习内容;学生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迁移;课堂检测效果好。

10

 

教师

素养

(10)

 

15.教师使用普通话,有激情,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启发性;教态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作风民主。

板书设计规范、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

 

16.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教学事件。

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无科学性错误。

教学视野宽广,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包括生成性教学资源在内的其它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

5

个性特色(5)

17.教师有个性特点,能形成自己一定的教学或语言风格,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创新行为。

5

 

附:

参考资料

关于导学案的设计使用

一、关于导学案的设计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

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3、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5、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

6、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

通常一学时为16开纸正反面2个页码。

二、导学案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知识链接。

(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

有两种呈现形式:

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

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

如:

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

5、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使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6、展示提升。

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

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

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题型要多样。

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

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9、学习反思。

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把握,切忌教条。

编写导学案,内容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三、导学案使用

1、预习提纲前置,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为课内高效学习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导学提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3、使用导学案时要努力做到:

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

4、使用导学案时,要采取多元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对学生知识上、方法上、能力上的偏差及时给予引导。

5、导学案中检测达标部分,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子互查纠错,小组长检查验收,课任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改。

这样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为下一学时的导学明确学习目标。

6、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用双色笔及时纠错;补充完善有关题目的结论;记下生成知识点等。

7、导学案,师生用后应及时进行反思,补充修订。

8、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

教师在使用中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抓手,在使用时,我们必须要因学情而定,不能简单化、绝对化。

 

关于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的建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改变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这些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构建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学习方式。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效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种:

同质互学、异质帮学、小组群学。

5、同质互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内学习程度相当的两个学生固定结成对子进行互学,通过互学,相互解决自学中遗留的问题,包括导学案中预设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和自学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

6、异质帮学:

在同质互学的基础上,由组内的优秀学生固定或随机结对帮扶一名学困生,帮助学困生解决个人自学或同质互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7、小组群学:

在同质结对互学和异质结对帮学的基础上,每人将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在继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根据遗留问题或新生成问题是否具有普通性的必要性作出判断并进行筛选,进而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为下一步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8、预习合作。

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

在独学基础上的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9、朗读合作。

在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再选出读得好的在全班示范朗读,读后师生评议,共同提高。

在合作朗读中,一般是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倾听,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停顿错的句子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10、讨论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

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

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

有些问题,应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会使合作更富有个性。

11、作业合作。

合作作业主要运用于:

探究型作业,这种作业以课内知识为基础,延伸至课外,需要学生协作查找相关资料,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优秀生指导学困生完成作业;作业纠错订正,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组内同学互相纠错订正。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指导,防止“合作”变为“抄袭”。

12、评价合作。

在当堂检测后,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评价、互评互改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评价。

为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教师一般可运用四种形式进行指导:

一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定评改侧重点,让学生进行评改;二是教师示范评改后让学生互评互改,使学生掌握评改方法;三是教师到小组中指导评改,提高学生互评互改能力;四是把小组合作评改好的内容展示给全班学生,以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作用。

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

13、科学、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应遵循“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编组。

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男女比例等因素,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

确定学习小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一般每组4—8人,每班6—8组。

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组。

14、合理分工。

对学习小组内的角色产生可采用“教师指定式”、“自荐式”“民主式”三种方式。

教师指定式:

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分析他(她)适合哪个工作,然后找他(她)个别谈话,以指定的形式来确认哪位同学担当某种职务。

采用这样的方式要注意不能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自荐式:

由教师拟订职务角色,学生自荐,教师指定产生。

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扬民主。

民主式:

由全班民主推选产生人选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要注意计划性,既要避免人员职责的过分集中,也要有利于人人参与。

角色分工完成后,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编号。

15、明确小组成员职责。

分工之后,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所承担角色的职责。

组长:

在小组合作竞争模式中,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是小组的核心人物,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老师的小助手,起到凝聚和团结组内成员的重要作用,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纪律、学习等各个方面,要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

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及本组的得分情况。

资料员:

负责收集整理本组学习、交流材料。

 纪律监督员:

负责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纪律监督,为评价提供相应信息。

16、建立规则

(1)小组交流规则。

合作问题的交流,能在2人同桌完成的,不要在4人小组内解决,4人能解决的,就不在8人大组中解决。

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完成,不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尽量不在全班进行展示。

(2)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帮助和鼓励学困生,让他们找到学业成功的感觉;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3)自主学习、适时讨论。

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

因此,教师要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为他们的畅所欲言提供交流平台。

克服“小先生”讲代替教师讲。

(4)及时反馈,了解效果。

教师要指导组内学生相互了解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矫正,通过不断的有效的反馈矫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5)限制优势学生独霸课堂。

为避免优势学生独霸课堂,主宰小组或全班的活动,限制其他学生的发展,在鼓励弱势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限制优势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发言时间。

(6)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合作学习的班级应让学生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

2人小组的讨论,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因此声音要小。

4人或8人小组讨论时,声音可以略高;而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要洪亮,口齿要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见。

17、抓好小组长培养

⑴让小组长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作用。

⑵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了解小组长工作情况,交流开展小组学习做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⑶培养提高小组长学习能力。

让小组长把每次学习任务先学会弄懂,然后教会其他同学,带头回答、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自主合作学习活动。

⑷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教师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肯定、表扬、激励,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荣誉感,激励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18、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按照先同质互学、再异质帮学、最后小组群学的顺序进行。

这种顺序并不固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安排。

五、营造浓厚的小组文化

19、指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口号,确定共同的目标追求。

20、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组徽或标志,将目标追求用简洁明快的符号语言表现出来。

21、指导学生共同商议,定出小组成员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并严格执行。

22、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增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

六、为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3、完成分组后,要合理摆放学生座位,具体要求是要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24、关注学困生,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25、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展现自我。

26、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效果,增强合作学习动机,激发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七、运用评价手段,保持小组合作学习活力

27、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体现激励性、赏识性、竞争性、发展性。

28、评价内容要全面、科学。

对各小组的评价既要关注课堂表现也应关注课前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

29、评价对象既要面对小组又要落实到学生个人。

对小组的评价要明确是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明确给本小组加多少分。

这样既激励了具体同学,又激励小组整体。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要关注优秀生的表现,更要关注学困生的进步。

30、评价既要注重课堂知识又要注意整体规范。

评价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那些在展示过程中虽然出现了知识性错误,没有完成目标,但是积极参与,语言得体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

31、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有学生自评、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小组间的互评、综合评价。

同时,要建立推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状况、合作效果、组内成员进步情况及学业成绩,分阶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浓厚竞争意识,保持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八、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3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精心组织。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认真做好培训指导,让每位学生清楚自己怎样与他人合作,熟悉合作学习的规范,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学会倾听、学会协作。

33、让学生在小组民主互动中体验“合作探究”。

首先,小组合作前要先确立活动目标(即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明确的方案);其次,有的放矢,明确分工(即让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

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34、适时进行引放、充盈“合作学习”。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认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适时进行“引”、“放”。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要解放学生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

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

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不能视而不见,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九、把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35、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应是课堂小组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指导学生组织适当的课外合作交流,课外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构成可以由学生自愿组合,教师侧重指导他们定好学习时间、地点、合作学习方式。

36、建立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关系,通过“一帮一”小组合,在课下进行合作。

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平时关系、家的距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把最合适的分在一起,使形成的合作学习小组得到最好的效果。

教师要当好优秀生的参谋,随时为优秀生出谋划策,更要当好“质检员”,经常抽查,把握合作学习的质量,随时调控。

37、有条件的学校、班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班级博客、QQ群,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

十、学校要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支持

38、建立学校层面的学习小组支持系统。

随着学习小组的出现,学校应逐渐建立一套支持小组活动与发展的系统。

比如,教室的布置不能只考虑教师讲课的需求,还要考虑学习小组活动的需求。

实验室的配置以及使用要支持小组活动的需要。

教务等管理部门要为小组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服务。

学校要协调班级与小组之间的关系。

39、支持小组活动与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的建立。

要建立学校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层面的学习小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改变原有的主要针对个体学生和班集体的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多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优秀小组长、优秀小组、小组优秀学习项目等等。

40、抓好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帮助教师总结方法、经验,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

经常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互相学习借鉴,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