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27530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docx

石油产品添加剂思考题

第3章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

1.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为什么要进行溶剂精制溶剂精制的采用什么原理有哪些溶剂可用我国常用什么溶剂

目的:

除去多环短侧链芳烃、胶质、环烷酸以及含硫、氮、氧的化合物等润滑油的非理想组分。

提高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改善颜色、降低残炭。

原理:

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对润滑油料中的理想组分和非理想组分具有不同的溶解度(胶质>多环芳烃>少环芳烃>环烷烃>烷烃)。

可用溶剂:

NMP(N-甲基吡咯烷酮)、糠醛、苯酚,我国常用糠醛。

2.润滑油为什么要脱蜡有哪些脱蜡法蜡对润滑油有影响溶剂脱蜡的原理是什么

脱蜡目的:

保证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如凝点、低温泵送性能等。

脱蜡法:

冷榨脱蜡、溶剂脱蜡、吸附脱蜡、尿素脱蜡、细菌脱蜡、催化脱蜡(临氢降凝)

对润滑油的影响:

蜡主要是正构烷烃,温度降低后容易从油中结晶析出并逐渐形成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从而使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差

原理:

(1)油料在低温下冷冻结晶。

(2)蜡与油的固-液分离(主要用过滤,也用离心)。

(3)加入各种溶剂,降低脱蜡油料溶液的粘度,同时创造良好的结晶条件,便于蜡晶与脱蜡油液的精确分离。

3.润滑油为什么要补充精制补充精制的法有哪些它们的产品有特点

原因:

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后,质量基本达到要求,但仍残留少量的溶剂及一些有害物质(胶质、沥青质、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水等极性物质),影响油品的色度、安定性、抗乳化性等,需要将这些物质从润滑油中脱除。

法:

白土补充精制(我国常用)、加氢补充精制

产品特点:

加氢补充精制:

工艺简单、操作便、油品收率高、无白土污染等优点,发展很快。

但是某些特种润滑油品的生产仍必须白土精制才能满足要求。

白土补充精制:

脱硫能力差、脱氮能力强、精制油凝点回升小、光安定性比加氢精制油好。

缺点是:

自动化程度低、操作繁重、废白土难处理。

4.加氢处理润滑油、异构脱蜡润滑油、溶剂精制润滑油分别有特点

加氢处理润滑油:

润滑油基础油收率高、粘度指数高、挥发度低于溶剂精制油、对添加剂的感受性较好、定性差。

异构脱蜡润滑油:

粘度指数高,凝固点低,氧化安定性好,颜色浅。

溶剂精制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差、残炭值降低、颜色浅、低温流动性好。

第4章摩擦与润滑

1.埃蒙顿-库仑定律的容是什么

1)摩擦与两物体的接触面的大小无关;2)摩擦阻力与垂直负荷成正比;3)在动摩擦中,摩擦阻力与滑动速度无关。

2.金属表面层的结构是怎样的

最外面的一层是脏污层如手汗油污、灰尘等,其厚度约为300A;

第二层是吸附分子层,是从围大气中吸附来的气体、液体分子,厚3-30A;

第三层是氧化层,是金属表面与空气中的氧化合而成的,厚度为100-200A;

第四层是加工变质层又叫贝比层或微细结晶层,约厚10000A;

再下面就是金属基体.。

3.真实接触面与负荷之间成什么关系

实际上,大部分经过机械加工的金属表面的微凸体高度分布都接近于高斯定律,因之实际接触面积A与负荷W是成正比的,即:

A=KW

4.产生摩擦的机理有哪些

1)机械啮合理论:

认为摩擦力缘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互接触的两面的粗糙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和弹性形变,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分子作用理论:

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可以使固体粘附在一起产生滑动阻力,且随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3)粘着理论:

金属表面间的摩擦首先是在接触点发生了粘结.当两表面相对运动时,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切向力来剪断这些粘结点.另外,较硬的金属表面的微凸体会在软的金属表面上犁出沟来.粘结和犁沟就是引起摩擦的原因,剪断粘结点和犁沟时所需的切向力就是用来克服摩擦阻力的。

5.润滑可分为哪些形式

气体润滑是用空气、氢气、氦气等作润滑剂;

液体静压润滑是利用外部设备,向摩擦表面间供给一种具有压力的液体将两摩擦表面分开,并由液体的压力平衡外载荷;

液体动压润滑则是由摩擦面间的相对运动,使收敛形缝隙中的粘性液体产生压力用以平衡外负荷,并使液体形成足够厚的油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

液体动压润滑又包括一般载荷下的情形即流体动力润滑和重载荷下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此外还有边界润滑。

6.什么叫流体动力润滑什么叫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利用粘性液体能牢固地粘附在机械表面,机械运转时,液体被带入机械间隙中的作用实现的;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是在较大压力下,考虑到压力对零件弹性变形和润滑油粘度影响的润滑。

7.轴承特性因数的公式说明了什么

说明润滑油粘度越大、轴的转速越大、负荷越小,则更容易形成流体动力润滑。

8.画出司垂帕克曲线并标出润滑的分区。

9.载荷对润滑油的粘度有影响对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形成有作用

高压力的一重要影响是使润滑油的粘度变大,载荷增加,润滑油粘度也增加;

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中,由于在很高压力下粘度的增大和表面变平的联合作用,产生了增效应,使摩擦表面间得以保持住足够候的油膜,在油膜中并能产生较大的压力,足以和赫兹压力抗衡,保证了油膜不被挤出,防止了机件表面的磨损。

10.边界润滑靠什么形成

在负荷增大或粘度、转速降低、粗糙度太大的情况下,液体动压油膜将会变薄,当油膜厚度变薄到小于摩擦面微凸体的高度时,两摩擦面较高的微凸体将会直接接触,其余的地被一到几层分子厚的极性吸附油膜即边界膜隔开,由这层边界膜提供的润滑叫边界润滑。

第5章清净分散剂

1.清净分散剂有哪些作用

用在燃机油中起酸中和、洗涤、分散、增溶作用,抑制发动机气缸、活塞等处形成漆膜和积炭、防止粘环,减少磨损和金属部件腐蚀,抑制低温油泥的聚集。

2.清净分散剂有哪些品种这些品种有优缺点

金属清净剂:

1)磺酸盐:

优点—成本低,高温清净效果好,中和能力强,防锈性好;缺点—对油品氧化有促进作用。

2)硫化烷基酚盐:

优点—抗氧化抗腐蚀能力优异,高温清净性和酸中和能力强;缺点—分散能力较差。

3)烷基水酸盐:

清净性很好,中和能力很强,高温下稳定,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它与其它添加剂复合适用于各种汽、柴油机油。

与硫化烷基酚钙相比,清净性更强些,但抗氧抗腐蚀性差一些。

4)硫磷酸盐:

其低温分散性能比磺酸盐和烷基酚盐好,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

5)环烷酸盐:

扩散性能优异,清净性较差。

无灰分散剂:

1)聚合型无灰分散剂:

油溶性的带有含氮基团的高聚物与金属清净剂有较好的协合效应,而且对于改善低温油泥有好的效果。

2)丁二酰亚胺型无灰分散剂:

有的改善低温油泥的效果显著,有的改善高温漆膜的作用好。

(视具体化合物有异)。

3)丁二酸酯:

具有很好的抗氧和高温稳定性,在高强度发动机运转中可有效控制沉淀物生成。

4)无灰膦酸酯: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分散油泥的能力较丁二酰亚胺差一些,但生成漆膜的倾向小。

5)苄胺:

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沉积控制,还具有一定的抗氧性。

3.清净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什么燃机油中要加入清净分散剂

1、增溶作用:

使润滑油氧化及燃料不完全燃烧生成的非油溶性胶质增溶于油。

2、分散(胶溶)作用:

吸附于金属表面成为一层覆盖膜,从而阻止胶质及烟灰粘附于金属表面上;吸附于烟灰及其它非油溶性的固态粒子表面成为一层复盖膜,从而阻止它们聚集成较大粒子和在金属表面上沉积。

3、酸中和作用:

中和由润滑油氧化和燃料不完全燃烧所生成的酸性氧化产物或酸性胶质,使其失去活性,并变为油溶性,而难以再缩聚成为漆膜沉积物;中和含硫燃料燃烧生成的SO2、SO3及硫酸以抑制其促进烃类氧化生成沉积物的作用;抑制这些酸性产物促进活塞环及钢套间的腐蚀磨损作用。

4.洗涤作用:

在油中呈胶束的清净剂对生成的胶质和积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能将粘附在活塞上的漆膜和积炭洗涤下来而分散在油中。

4.磺酸盐是如合成的

(1)磺化:

磺化过程主要是将烷基苯或润滑油中的烷基芳烃与磺化剂作用以制取油溶性磺酸。

(2)钙化:

钙化过程主要是将烷基苯磺酸或油磺酸先与氧化钙(或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得到中性磺酸钙(或称正盐),然后再在过量氧化钙与助催化剂存在下,制取中碱性磺酸盐或高碱性磺酸盐。

5.分散剂与清净剂的结构有不同

清净剂的分子结构中都有金属存在,以提高清净剂的碱度;分散剂分子中无金属元素,且有非极性长链,油溶性较好。

6.清净剂的碱性是如划分的

清净剂的碱性根据碱值(即与1g碱式盐(或正盐)产品中碱性组分等物质量的KOH毫克数相近,实为中和1g碱式盐(或正盐)产品所需盐酸量,以其等物质量的KOH毫克数值表示)表示。

第6章抗氧化添加剂

1.润滑油中为什么要加入抗氧化添加剂

氧化引起的润滑油性质变化:

1.粘度增长:

由于温度高,与氧气和金属接触,易使润滑油氧化,在氧化初期,生成醛、酮、醇、酸等,进一步氧化就生成高分子聚合物,致使润滑油粘度变大,油中出现沉淀物。

另外由于金属的催化作用,也会使润滑油的氧化加剧,促进胶质生成和粘度的增加。

使得润滑油泵供油不足,出现润滑失败,甚至拉缸、烧瓦。

2.氧化产物的腐蚀性:

润滑油氧化会生成酸性物质,使得油品的酸值升高,易对燃机造成腐蚀。

2.润滑油氧化经历哪些动力学过程

(1)氧化的诱导期:

这期间没有明显的氧化产物产生,中间产物(过氧化物)慢慢积累(量变蕴涵着质变,表面平静);

(2)加速期:

中间产物到一定浓度,氧化分支链反应成主导地位,氧化反应加速进行(量变到质变);

(3)迟缓期:

产物对反应起阻止作用(走向反面)。

3.润滑油氧化的产物有哪些

醇、醛、酮、羧酸、聚酯、聚醚、胶质、沥青质、漆膜。

4.抗氧化添加剂有哪几类每类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化合物

1)抗氧抗腐剂:

1.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2.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MDTC);3.有机硒化物(双十二烷基硒)。

2)抗氧剂:

1.酚型抗氧剂;2.胺型抗氧剂(二苯胺及烷基化二苯胺);3.酚胺型(2,6-二叔丁基α-二甲胺基对甲酚);4.含铜抗氧剂(羧酸铜、硫代磷酸铜、硫代氨基甲酸铜、铜的磺酸盐、硫代烷基硼酸铜)。

3)金属钝化剂:

1.苯三唑衍生物(苯三唑十八(十二)胺盐);2.噻二唑衍生物。

5.抗氧化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①杀灭自由基——自由基终止剂

②分解生成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终止剂

③钝化金属,使金属的催化氧化作用丧失——金属钝化剂

6.抗氧化添加剂的评定法有哪些

成焦板试验、旋转氧弹法、薄层吸氧氧化安定性测定法、PetterW-1台架试验、PetterW-1台架试验、CRCL-38台架试验。

第7章载荷添加剂

1.什么叫油性剂、极压剂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油性剂(OilinessAdditive):

通常是动植物油或在烃链末端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吸附在金属表面上,阻止金属间的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摩擦改进剂:

降低摩擦面摩擦系数的物质。

其围比油性剂更宽。

2.油性剂和极压剂的作用机理分别是什么

油性剂:

油性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一端具有极性基团(-COOH,-OH,-COO-),而另一端含有油溶性的烃基基团,极性基团在金属表面定向吸附,形成吸附膜,从而改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减少摩擦和磨损。

极压剂:

当摩擦面接触压力高时,两金属表面的凹凸点相互啮合,产生局部高压、高温,此时极压剂中的活性元素如硫、磷、氯等与金属放生化学反应,形成剪切强度低的固体保护膜,把两金属的表面隔开,易于滑动,从而减轻摩擦,防止了金属之间的烧结。

3.油性剂和极压剂的代表性化合物有哪些

油性剂:

1.脂肪酸、脂肪酸盐、脂肪醇、脂肪脂、脂肪胺;2.二聚酸、二聚酸乙二醇酯;3.硫化鲸鱼油及其代用品;4.苯三唑脂肪胺盐(T406);5.有机钼;6.磷酸酯。

极压剂:

一、硫系极压剂:

1.硫化烯烃(硫化异丁烯(T321)、硫化聚烯烃

);2.硫化油脂及硫化酯类;3.磺原酸酯类;4.二苄基二硫化物(T322);5.烷基多硫化物;

二、氯系极压剂:

氯化蜡(T301)

三、磷系极压剂:

1.亚磷酸酯(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2.磷酸酯(磷酸三甲酚酯(T306));3.硫代磷酸酯胺盐(T307);

4.酸性磷酸酯;5.酸性磷酸酯胺盐(十二胺盐,十八胺盐);6.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四、金属盐极压剂:

1.ZDDP(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2.MDTC(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3.环烷酸铅/环烷酸锌;4.有机铋极压添加剂(羧酸铋添加剂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BiDDC));5.硼酸盐极压剂(T361)

五、杂环化合物:

1.噻二唑单体衍生物;2.噻二唑二聚体衍生物

六、固体润滑剂:

1.墨;2.二硫化钼;3.聚四氟乙烯;4.纳米润滑油添加剂

4.油性剂和极压剂之间的复合作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油性剂与极压剂:

加合效应,油性剂适合低负荷低温条件,极压剂适合高负荷高温条件。

例如:

苯三唑脂肪胺盐与含硫极压剂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工业齿轮油的梯姆肯OK值。

5.载荷添加剂在润滑油中有哪些用途

(一)在双曲线齿轮油中的应用

目前,基本上都是S-P型。

添加剂构成主要视硫化异丁烯与亚磷酸酯、苯三唑脂肪胺盐构成。

一般含磷量达%就能达到试验要求。

(二)在工业齿轮油中的应用

以前使用S-Pb型极压剂,铅盐遇水易分解,有毒,已经淘汰。

现在主要使用的是S-P型。

主要是由硫化异丁烯、ZDDP、TCP、亚磷酸酯、苯三唑脂肪胺盐构成。

第8章粘度指数改进剂

1.什么是稠化机油(多级油)多级油是用什么法达到冬夏通用的

稠化机油:

在粘度较低的基础油中除添加一般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添加剂外,再添加少量的VII(粘度指数改进剂),使其达到预定级别的发动机油。

多级油通过添加粘度指数改进剂达到冬夏通用。

2.使用多级油有什么好处

多级油能保证低温粘度小,又同时保证高温粘度大。

低温粘度小时,可以使冷车启动顺利,可以减少启动时的磨损,这一点,在冬季时尤其明显;再有,当气温降低时,蓄电池的端电压和电容量也跟着降低,因而火花塞放出的火花减弱,起动机动力不足,这时润滑油的粘度必须小,才能有利于冷车启动,如粘度大,则曲轴转动阻力变大,不好启动;另外,多级油由于低温粘度小,曲轴转动阻力变小,因此,还可以节能,减少燃油消耗。

3.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聚合物持性:

易溶溶剂中溶胀,难溶溶剂中收缩。

温度高的润滑油是易溶溶剂,温度低的润滑油是难溶溶剂。

在低粘度的基础油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基础油在高温下是易溶溶剂,在低温下是难溶溶剂,所以在高温下多级油中的高分子线团伸展,流体力学体积增大,摩擦和粘度增加;而在低温下相反。

4.粘度指数改进剂有哪些品种

1)聚异丁烯(PIB);2)聚甲基丙烯酸酯(PMA);3)乙烯-丙烯共聚物(OCP);4)氢化苯乙烯-双烯共聚物(HSD);5)苯乙烯聚酯;6)聚正丁基乙烯基醚(T601)。

5.什么是剪切稳定性指数该指数有意义

剪切稳定性表示法:

剪切稳定指数,也叫聚合物粘度损失率

SSI越小,聚合物的稳定性越高,越不易被剪断。

6.什么是高温高剪切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发动机油要达到多大的高温高剪切粘度才能有效防止磨损

高温高剪切粘度:

润滑油处在发动机高温高转速条件下对应的粘度;

含义:

在高温高剪切工作条件下,润滑油能形成油膜的厚度以及减小磨损的有效程度;

发动机油HTHS粘度高于~•S时才有效地减少磨损。

7.什么是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润滑油在什么情况下是牛顿流体在什么情况下是非牛顿流体

牛顿流体:

粘度不随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非牛顿流体:

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

润滑油在浊点以上是牛顿流体,在浊点和浊点以下是非牛顿流体。

8.润滑油的低温性能有哪些指标各有什么特点

1.低温启动性:

用冷启动模拟试验机(CCS),测多级油的表观粘度。

剪切速率105s-1。

2.低温泵送性:

用MRV(MicroRotaryViscometer,小型旋转粘度计)或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测量,剪切速率τ=~100s-1,测量润滑油的低温动力粘度和边界泵送温度。

9.影响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分子量越大,增粘能力越大,主要是主链的长度起作用;基础油类型有影响,环烷基基础油比蜡基强;分子量分布也影响增粘能力,分子量分布越宽,增粘能力越强。

第9章防锈剂

1.防锈剂有哪些种类

1)磺酸盐:

包括油磺酸盐、合成磺酸盐;常用二壬基萘磺酸钡,重烷基苯磺酸钡,油磺酸钡;具有优良的抗潮湿、抗盐雾、抗盐水性能。

以及优良的水置换性,酸中和性,对多种金属有优良的防腐性能。

2)羧酸及其盐类:

十二烯基丁二酸,T746,该剂油溶性好,是油品防锈效果最佳品种之一;

N-油酰基肌氨酸十八胺盐,T711,该剂具有良好的抗潮湿性、抗盐雾性和酸中和性,对钢铁、铜的防锈性比油磺酸钡好;

环烷酸锌,T704,一定添加量下油溶性好,但抗盐水能力差,常与油磺酸盐复配。

3)酯类:

司本-80,山梨糖醇单油酸酯,是一种常用的防锈剂,也是乳化剂,有一定的抗盐雾性能,一般不单独使用,与油磺酸钡复合;

羊毛酯及羊毛酯皂,在海水和盐水中的抗腐蚀性优异,但对金属亲和性强,脱脂性差。

4)有机磷酸及其盐类:

具防锈、抗磨功能。

5)胺类及含氮有机化合物:

十七烯基咪唑啉十二烯基丁二酸盐,抗酸腐蚀剂,对黑色及某些有色金属有较好的防锈能力;

N-油酰基肌胺酸十八胺盐;

苯并三氮唑,微溶于水,易容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是铜腐蚀抑制剂,对钢铁也有一定的防锈性,但油溶性差;

苯三唑胺盐,有较好的油溶性、防锈性、金属钝化性。

2.防锈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1)防锈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性保护膜:

防锈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其分子中有一个极性基团,称为疏油基,与金属表面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另一端是非极性基团,叫亲油基,有排斥水的性质。

2.)防锈剂对水和酸的极性物质有增溶作用:

防锈剂分子能对水、酸等极性物质有增溶作用,即将水、酸等物质增溶到防锈剂分子形成的胶束中央,起到分散、减活的作用。

从而消除水、酸对金属表面的侵蚀。

3)防锈油对水的置换性能:

防锈油能将金属表面的水置换成防锈剂或油分子,从而使水脱离金属表面,保护了金属免收腐蚀。

4)油效应:

油分子深入吸附的添加剂分子之间,增加与添加剂分子中烃基的吸引力,共同堵塞空隙,使吸附膜更完整更密实,从而提高了防锈性。

3.影响防锈剂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1)极性基的影响:

极性基防锈性排序:

磺酸盐、羟酸盐>羟酸、磷酸酯>单胺>醇、酚、酯、酮、腈;

2)亲油基的影响:

烃基大的比烃基小的好,直链烷基比支链烷基好。

4.防锈剂在防锈油中有哪些用途

1)溶剂稀释型防锈油:

硬膜防锈油:

这种油涂覆到金属表面后,随着溶剂挥发留下一种干燥而坚硬的固态薄膜;

软膜防锈油:

软膜防锈油涂覆金属表面,溶剂挥发后形成一层软脂状膜,不流失,具有较好的防锈性

2)液态防锈油:

由润滑油添加多种防锈剂组成的,按其用途分为封存防锈油和防锈润滑两用油。

3)防锈脂:

分油脂型(主要用作封存防锈),皂基脂型(主要用于润滑,由皂基润滑脂加一些不能破坏皂基结构骨架的防锈剂)。

4)其它类型防锈油:

防锈乳化油;气相防锈油;

5.防锈剂与其它添加剂之间存在哪些对抗作用

1.防锈剂与清净分散剂之间存在竞争吸附作用,所以尽量不要与清净分散剂共用,无法避免时应该平衡二者的性能;

2.防锈剂与油性剂、极压剂之间也存在竞争吸附作用,因此使用于齿轮油、液压油中时要注意,防锈剂会降低油性剂和极压剂的极压抗磨性能。

第10章降凝剂

1.降凝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降凝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其分子中具有与蜡烃链结构相同的烷基侧链,有的还含有极性基团或易于极化的芳香核,主要是通过吸附或共晶的式参与蜡的结晶,改变蜡晶的形状,使之形成均匀松散的晶粒。

从而延缓或防止导致油品凝固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

(一般烷基萘以吸附为主,PMA和聚α-烯烃以共晶为主)

2.降凝剂的种类有哪些

1)烷基萘(T801):

呈深褐色,对中质和重质润滑油的降凝效果好,但颜色深,对浅色油产品有染色的缺点。

2)聚甲基丙烯酸酯(PMA)(T602,T814):

是高效浅色降凝剂,对各种润滑油均有良好的降凝效果,同时兼有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

3)聚α-烯烃:

4)苯乙烯-富马酸酯共聚物:

具有良好的剪切稳定性。

3.影响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降凝剂的结构:

烷基萘以芳环吸附为主,侧链共晶也起作用;聚甲基丙烯酸酯侧链平均碳数12以上才有降凝效果;聚α-烯烃:

侧链碳数分布越宽,降凝效果越好。

2)基础油影响基础油对降凝剂感受性的因素主要是基础油的脱蜡深度(凝点)和粘度。

3)添加量:

降凝剂的活性与其添加量有关,一般最佳用量%,但对重质油品可达1%,轻质油品低至~%,视情况而定。

第十一章抗泡剂

1.泡沫对润滑油和机械有危害

1)使泵效率下降,能耗增加,性能变差。

2)破坏润滑油的正常润滑状态,加速机械磨损。

3)使润滑油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促使润滑油氧化变质。

4)使润滑油冷却能力下降。

5)使润滑油溢出。

6)使润滑油压缩性增大,油缸工作不规,引起机械振动和发出噪声。

2.抗泡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1)降低部分表面力观点

2)扩观点:

吸附—侵入—扩—破泡

3.有哪些抗泡剂可以使用

1)硅油抗泡剂:

聚二甲基硅氧烷,简称硅油,硅油在润滑油中时,只有处于不溶状态时,才具有抗泡性,若处于溶解状态,不但无抗泡作用,反而起发泡剂作用(低粘度的润滑油使用较高粘度的硅油,高粘度的润滑油使用较低粘度的硅油,主要是为了易于分散)。

2)非硅抗泡剂:

克服硅油对调和技术的依赖,以及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的缺点(常用:

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醚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稳定性好,在酸性介质中稳定,对空气释放值影响小,但对有些添加剂敏感。

4.硅油抗泡剂使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粘度小的硅油在油品中的溶解度较大,粘度大的硅油在油品中溶解度较小。

粘度越大,其抗泡效果越好。

但粘度太大的硅油难以分散;

2)硅油对调和技术很敏感,在酸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产生气泡,影响液压油的空气释放值。

因此不能用于对空气释放值要求高的油中。

第12章乳化剂和抗乳化剂

1.乳化剂和抗乳化剂的作用原理分别是什么

乳化剂几乎都是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特点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力。

在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和亲水基分别吸附在油相和水相,排列成界面膜,防止乳化粒子结合,促使乳状液稳定。

抗乳化剂大都是水包油型表面活性剂。

抗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改变界面力,或吸附在乳化剂上破坏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使乳化液从油包水型转变为水包油型,在转相过程中油水便分离。

2.乳化剂和抗乳化剂有哪些代表性化合物

乳化剂:

1.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磺酸盐(不耐重金属离子,不耐盐),常用烷基磺酸钠、油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OP系列(烷基(辛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由烷基酚与环氧乙烷合成,有温度限制,超过其浊点就失效,不溶于水,环氧乙烷分子数越多,浊点越高);吐温系列;平平加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司本系列。

抗乳化剂:

1.胺与环氧乙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