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32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55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docx

铁合金现状评价告要点

xx铁合金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1总论

1.1项目背景

镍的最大用途是生产不锈钢,耐热钢,其次是生产合金结构钢和合金铸铁。

在钢铁工业中已经用镍铁代替部分金属镍。

随着炼钢和铸铁工艺技术的发展,氧化镍也代替部分金属镍在特殊钢和合金铸铁中使用。

镍的应用在于镍的抗腐蚀性,合金中添加镍可增强合金的抗腐蚀性能。

不锈钢与合金生产是镍最广泛应用领域。

全球约2/3的镍用于不锈钢生产,因此不锈钢行业对镍消费的影响居第1位。

镍在不锈钢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钢的晶体结构,在不锈钢中增加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形成奥氏体晶体结构,从而改善诸如可塑性、可焊接性和韧性等不锈钢属性,所以镍被称为奥氏体形成元素。

xx铁合金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成硅铁炉,并投入使用,2010年公司为响应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局、科技局、商务部、统计局六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原硅铁冶炼项目技术改造为镊铁冶炼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xx铁合金有限公司委托xx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接受委托后,我中心于2013年7月开始对该公司镍铁冶炼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并根据现场检测资料和实验室分析结果、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对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全面、客观、科学、公正的分析和评价,最后编制完成了《xx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

1.2评价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第105号令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76号令

(5)《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第47号令

(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第48号令

(7)《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第49号令

(8)《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第51号令

(9)《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

(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1第591号令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年第1号令

(13)《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14)《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15)《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1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第63号

(17)《xx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档案管理细则(试行)》内安监职安字[2011]151号

(18)《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19)《关于印发的通知》内安监职安字〔2011〕47号

1.2.2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

(8)《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碳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无机含氮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砷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33-2004

(10)《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

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11)《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

工频电场》GBZ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189.8-2007

(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2.1-2007

(1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

GBZ2.2-2007

(14)《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

(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16)《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

(1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194-2007

(1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1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20)《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21)《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GBZ/T204-2007

(22)《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23)《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AQ/T4216-2011

(2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25)《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11

(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2.3基础依据

(1)《xx铁合金有限公司5万吨/年镍铁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博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10.8

(2)《关于xx铁合金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镍合金生产线技改扩建项目备案的批复》xx经技发[2010]49号

(3)《xx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2014.7

(4)xx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资料、健康监护资料等。

1.3评价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明确该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针对不同生产企业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为生产企业职业病防治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范围

本次评价以该企业现在运行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包括原料堆场、上料、镍铁冶炼、浇铸、除尘生产装置以及辅助的循环水、维修工程设施,主要针对其在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进行评价。

1.5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6评价方法

根据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情况,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检查表法评价总平面布置、设备布局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6.1现场调查法

采取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企业的工程概况、生产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1.6.2检查表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操作规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仔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6.3职业卫生检测

根据检测规范和方法,对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如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进行检测。

1.6.4职业健康检查

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规定,对企业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1.7评价程序

本次现状评价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评价程序的要求,xx建立了符合工作实际的评价程序,确定该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

1.7.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接受企业委托、进行合同评审,成立评价组,收集和研读评价企业有关资料、研究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技术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编制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等。

1.7.2实施阶段

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作业人员工作日写实;按照制定的检测方案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核实;并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7.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整理在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根据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明确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得出评价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完成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对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修改及签发后,向委托单位提交正式报告书。

xx铁合金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见图1-1。

 

 

 

图1-1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1.8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原则:

(1)评价机构、评价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

(2)严格执行我中心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规定,对与该公司签订的合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过程、采样及检测过程、报告的编写过程等评价程序进行质量控制。

1.8.1项目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8.1.1合同签订的质量控制

在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签订合同之前,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范围及评价能力的确认,以确保评价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以及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能够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

1.8.1.2现状评价方案编制的质量控制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结合经验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认真解读和分析后编制了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采用统一规定的格式,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完整、程序可行。

评价方案编制后,中心专家对评价方案进行审核,以确保评价组专业人员的构成、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以及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等内容符合评价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最终确定评价方案。

1.8.2评价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8.2.1工程分析的质量控制

工程分析时要注意:

资料收集完整、真实、可靠;分析资料透彻、仔细、全面。

1.8.2.2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

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全面了解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现场防护措施等情况,认真填写《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表》,并经各现场调查人员相互补充、完善。

1.8.2.3现场检测质量控制

按照xx程序文件“抽样程序”、“现场检测质量控制程序”对采样及现场检测过程进行控制,保证被采集样品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1)根据评价方案中的采样计划对参与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检测组提供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包括:

检测点的设置、检测频次、检测分析方法等内容)。

(2)检测组严格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检测,如检测点、检测时间、检测频次等都严格执行检测方案的规定,不得随意更改。

(3)采样、检测、检验的仪器设备必须每年经过检定或定期检定,采样仪器在进厂前进行计量校准。

现场采样和测试前也必须进行校正;量程、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性能应满足检测的要求;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检测过程中进行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质量控制。

(4)检测数据严格实行审核制度

根据专业知识和现场抽查记录,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抽查核实,发现异常数据或可疑数据时,检查测试条件、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是否符合标准或规范要求,操作是否准确规范,现场有无出现异常或干扰现象,样品登记、保存和移送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范,实验室检验和报告是否出现失误,对于能够纠正的错误及时纠正,需要重新检测的及时进行检测,不能确定原因的不得在评价报告中引用。

1.8.3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197-2007)进行编制。

编制后的报告书由校对人校对、审核人审核、中心内审,以确保使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充分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工程分析的完整性;职业病危害识别的准确性、全面性;资料引用的准确性,评价结论的科学、客观及公正性等。

审核修改后,完成正式的现状评价报告书,签发后提交委托方。

现状评价质量控制工作程序见图1-2。

图1-2现状评价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2企业概况及运行情况

2.1企业概况

xx铁合金有限公司铁合金生产项目始建于2003年,建设硅铁炉一座,生产规模为10000吨。

为响应国家六部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公司于2010年对原硅铁冶炼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为镊铁冶炼生产线。

xx铁合金有限公司建立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在办公室,已建立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公司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1.1生产规模

年产镍铁1万吨

2.1.2建设地点

2.1.2.1地理位置

xx铁合金有限公司建于xxxx经济开发区高载能工业园区内,位于可镇西南方向。

xx地处xx高原南部,位于xx自治区的中部,大青山以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1o31/—111o53/,北纬41o23/—41o23/。

xx-武公路30公里处,境内地形由南至北逐渐低缓,东、南、西三面环山,构成了武川盆地。

xx地处xx和浩特市最北端,与包头市和乌兰察布市交界,是xx市通往陆路口岸二连浩特的必经之地。

厂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

(1)地形、地貌

xx境内的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构造部位处于华北地台北缘,Ⅰ级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

级构造单元为内蒙台隆(内蒙地轴),

级构造单元为阴山断隆。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水文

县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多为季节性河流。

(3)气象条件

xx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日照多,蒸发量大,大风天多,同时由于地处xx高原的大青山区,具有冬季漫长,气候严寒,雨热同季,空气较湿润,昼夜温差大。

厂址所在地主要气象资料见表2-1。

本地区风向玫瑰图见图2-1。

表2-1主要气象资料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全年主导风向

--

西风(W)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

--

北北西风(NNW)

夏季主导风向

--

东南东风(ESE)

夏季次主导风向

--

南风(S)

夏季最小风频

--

西北西风(WNW)

年平均风速

m/s

3.0

年平均气温

3.0

年最高气温

36.2

年最低气温

-37.0

年平均降水量

mm

354.1

年最大降雨量

mm

553.1

年平均蒸发量

mm

1753.3

平均冻土深度

cm

235

图2-1厂址所在地夏季及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

2.1.2.2社会环境

xx县境东西长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

是xx市地区面积最大、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县。

全县辖5个乡,3个镇,县城辖3镇5乡,4个社区居委会和93个村委会,总人口17.2万人。

武川工业园区已配备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发达。

厂区东侧、南侧为空地,西侧、北侧为同类型企业,厂址所在地不涉及自然疫源地,周围2Km没有居民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2.2项目组成

厂区内主要生产装置区包括矿热炉车间、浇铸生产区、原料堆场、除尘间以及配套的配电室、水泵房、循环水池、机修间等。

该企业基本情况见表2-2。

表2-2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xx铁合金有限公司

固定资产

1652.05万元

生产规模

年产镍铁1万吨

主要生产装置

主要包括矿热炉、浇铸、除尘、原料堆场等生产装置

年操作日

330天

公用工程

供水系统

利用工业园区供水管网提供

排水工程

生产循环利用水,生活污水未设管网。

供暖

未设置集中供暖系统,车间采用就地火炉取暖。

供电

引自工业园区变电站

该企业主要公用:

(1)供排水

该企业由园区的供水管网提供,用以满足生产、生活、消防及循环水系统的补水。

镍铁生产用水点主要有矿热炉矮烟罩水冷壁用冷却水。

为储存和冷却循环水,企业建设循环水池,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

企业冷却水循环利用,不产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设管网。

(2)供电

该企业用电引自工业园区110KV变电站,厂区设置高压柜以满足矿热炉以及动力用电要求。

2.3企业“三同时”执行情况

xx铁合金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试运行期间也未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企业以前未开展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2.4企业运行情况

xx铁合金有限公司于2003年建成硅铁炉,运行良好,2010年技术改造为镊铁生产线,并于2011年3月投产运行至今,除尘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病防护设施能够正常运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基本到位,至今未发生跑、冒、滴、漏等安全生产事故,也未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

2.5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物料及产品

2.5.1主要原辅料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材料为红土镍矿、石灰石、兰炭、电极糊等,原辅材料种类及使用量见表2-3。

表2-3该企业原辅材料表

序号

原材料名称

单位

数量

1

红土矿

t/a

80000

2

兰炭

t/a

3000

3

石灰石

t/a

8000

4

电极糊

t/a

100

(1)红土镍矿成分

企业使用红土镍矿主要从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进口。

红土镍矿的成分见下表。

红土镍矿成分表

元素名称

Ni

Fe

MgO

As

Pb

Co

Zn

Cr

CaO

含量(%)

1.96

21.28

16.4

0.00004

0.036

0.088

0.036

0.46

1.25

(2)焦炭

焦炭质量为Ⅰ级金焦,就近采购合格料,焦炭成分见下表。

焦炭成分表

成分

固定碳

挥发份

灰份

水份

S

M40

M10

块度

含量(%)

85

0.87

12.99

7.5

0.46

≥85

≤6.5

0-3mm、5-75mm

(3)石灰石

本项目使用石灰石来源为县内石灰石矿。

(4)电极糊

镍铁生产自焙电极使用标准电极糊。

2.5.2公用工程消耗

该企业用水由园区的供水管网提供,用电引自工业园区110KV变电站。

具体用量见表2-4。

表2-4该企业动力供应表

序号

燃料动力

单位

数量

1

供水

万t/a

1.65

2

万KWh/a

6000

2.5.3主要产品及副产品

该企业主要产品为镊铁,目前年产量约为7000吨,副产炉渣年产量约20000吨,外销至综合利用厂家。

3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3.1总体布局调查及评价

3.1.1总体布局调查

总平面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做到流程顺畅、布局合理有序,建筑造型简洁明快。

厂前区布置在厂区西北侧,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

生产区布置于厂区东侧,布置矿热炉、除尘器、循环水池、库房、原料堆场等。

除尘设施布置在矿热炉车间东侧,库房布置于矿热炉南侧,原料堆场布置在厂区东南侧。

出入口布置在厂区西侧。

厂区南侧预留扩建用地。

厂区内道路满足生产运输、消防安全的要求。

厂前区、建筑物周边保证绿化面积。

厂内运输采用铲车,主要货物有:

红土矿、焦炭、石灰石、电极、产品镍铁等。

厂外运输原料及产品均采用汽车运输,由社会力量承担。

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

3.1.2竖向布置

厂区地形平整,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场地雨水通过自然渗透及漫流的方式予以排除。

3.1.3总体布局评价

利用检查表法对该公司总体布局进行检查,结果见表3-1。

表3-1总体布局检查表

序号

检查依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5.2.1.1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生产区。

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等合理布局。

厂区整个布置工艺流程顺畅,物流畅通,方便生产与管理。

厂区分为厂前区、生产区与辅助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

符合

2

GBZ1-2010

5.2.1.2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包括建(构)筑物现状、拟建建筑物位置、道路、卫生防护、绿化等应符合GB50187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该企业位于xx工业园区内宽阔场地,厂区设置道路、绿化,总平面布置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要求。

符合

3

GBZ1-2010

5.2.1.3

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功能分区原则应遵循:

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

公司厂区整体规划,在规划场地建设,预留远期建设场地。

各单体建筑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布置。

符合

4

GBZ1-20105.2.1.4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车间布置在两者之间。

公司矿热炉、除尘装置位于厂区东北侧,位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NNW)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