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334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docx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教学要求与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共五课,以成长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单元要求: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

2用心揣摩和理解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尽可能地积累下来,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

3积累文学常识和字词。

4正确地看待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和痛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健康的成长。

单元重点课: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单元难点课

2<<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应引导学生了解插叙和伏笔的巧妙运用,理解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伤仲永>>一文,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字词障碍,通其大意,并强化背诵;其次应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説理的写法,理解人的知识才能并非一成不变,后天的教育和努力起决定作用这一道理。

教学内容及课时(共计16课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2<<爸爸的花儿落了>>3课时

3<<丑小鸭>>2课时

4<<诗两首>>2课时

5<<伤仲永>>3课时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

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解题:

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明确:

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理清结构:

提问: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

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3、口语表达:

形式:

一个的童年(要求: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形容词,并阐明理由)

4、思考与交流:

⑴、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

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那时”指什么时候?

(在百草园学习的时候)

⑵、“乐园”乐在何处呢?

明确:

A、有趣的景物;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品味感悟:

㈠、有趣的景物:

⒈、我们共同来朗读第二段,请大家思考:

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

为什么?

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示要点:

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⒊、分析:

⑴.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

(泥墙根一带)

⑵.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⑶.“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

⑷.“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

⑸.“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

(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从低到高)“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从高到低)

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单是……就有……”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我们来看,泥墙根一带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呢?

(从动物到静物)

⑺.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

(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

⑻.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⑼.百草园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乐”的呢?

明确:

冬天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

⑽.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

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部分?

⑾.大家想想,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

四、拓展:

(口语表达)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作业布置:

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那么在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又如何呢?

这节课我们来研讨三味书屋的部分。

二、默读10-24段,思考: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

第10段的描写。

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

(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三、讨论交流: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

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拓展延伸:

你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

说明理由。

课堂小结: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并运用肿胀、叮嘱、恐惧等词;

2、找出插叙部分,理解伏笔的暗示作用,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4、品味文中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丰富语感。

情感与德育:

5、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父女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2、4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完成目标1,夯实基础2、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趣事,但也有的童年因不幸而令人伤神。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林海音的记忆,缅怀她的童年心情。

二、初步感知

1、从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们可以想象这篇文章是写趣事呢还伤神的?

2、从注释中可知本文选自《城南旧事》,有谁看过这部分电视剧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3、快速浏览全文,印证你刚才的想法,完成本文的生字词过关,试着复述课文。

三、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四、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你从这个题目想到了什么?

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

2、快速阅读课文,请同学有自己的话概述课文。

3、分析文章结构

从复述中,同学们发觉到作者是不是只叙述了眼前事呢?

那还运用了什么呢?

(插叙)

五、本堂小结

在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童年既有欢快的,也有哀伤的,但本文作者所叙哀而不伤,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

同时也表现亲情的浓厚,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具体的段落来分析这份亲情,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2、完成余下目标及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文本学习

研读重点段落

1、研读学习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

(1)抽生朗读“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

指导与思考:

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从哪些语句要可以看出?

由这段回忆联系全文回忆部分,并结合爸爸的语言说说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转入爸爸的语言描写及情感流露,完成下表

爸爸的语言

流露的感情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希望女儿自强、自立,并且要自己长大成人。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希望女儿不断锻炼自己,早日承担起照料家庭的重任。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对女儿要求很严格,希望女儿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

2、研读学习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

(1)齐读“快回家去!

快回家去!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指导与思考:

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

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

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表示话还没说完。

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

”的心理活动?

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侧面烘托我的懂事、我的长大)

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深入探究

讨论: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你能找出伏笔并分析吗?

三、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3、丑小鸭

安徒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并运用“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词;

2、介绍安徒生的生活经历,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过程与方法:

3、合作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童话的思想意义。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体会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

情感与德育:

5、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速读法、小组自学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比如说《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爱虚荣又愚蠢的皇帝受骗上当、当众出丑的故事。

你能用一句话言简意赅地说说你所喜爱的安徒生童话吗?

如果你认为同学说的不够精彩,也可以用更出色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最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追寻丑小鸭的成长足迹。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一个多么伟大而知名的人呀,但,你知道他当初多么……,我们暂且不谈,还是先看看课文。

三、文本学习

(一)整体感知

从题目我们就知道本文肯定讲的就是丑小鸭,那么,请同学们以较快的速度浏览本文吧。

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

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

(沼泽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

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

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知内容)

沼泽地:

(同情、歧视)——老太婆家:

(被嘲笑)——灌木林里:

(向往美与幸福)——老农家:

(被追打)——花园里:

(被赞美)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当变成天鹅后也不骄傲。

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

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

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二)研读重点段落

研读“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完”部分

学生练习,稍作点拨:

1.选段第①段写丑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拼活也要飞向美丽的天鹅?

3.选段第①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找出选段第②段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

6.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处境有怎样的变化?

7.面对赞誉,丑小鸭表现如何?

8.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四、课文小结

五、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丑小鸭

理想、追求

丑小鸭歧视、打击白天鹅

不屈、抗争

教学后记

4、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我会说。

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并导入新课:

二、我会读。

师生共同赏读诗歌,整体把握: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教师和学生一起明确朗读节奏:

三、我会品。

品读诗歌,合作探讨: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两句诗道出人生体验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感觉。

诗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体验应该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四、我会背。

学生背诵全诗。

《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简介作者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2、点两名学生分别朗读,思考

(1)、这首诗是写什么,他引起了你哪些思考?

让学生讨论。

(2)、《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

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

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问:

比较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领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未选择的路》每一小节的意思。

①伫立(思索)②决定(选择)③选择后的惆怅④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

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

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仔细的想一想,我们应怎样选好我们的人生道路。

试列举你曾作出的一次选择。

2、读了这两首诗后,请回答,你最喜欢那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五、伤仲永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简介:

1、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

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三、整体感知: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

谒:

谒:

扳:

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4.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5、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6、说你的人才观。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大胆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2)与别人交谈努力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说话不要带口头禅,不重复。

 

2、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

(2)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

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3、情感目标:

认识自我,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挫折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片断播放,设场导入

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想。

二、联系生活,倾诉烦恼 

1、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过哪些烦恼?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

三、课外调查,了解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

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

采访内容:

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

是怎么对待那些烦恼的?

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

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四、认识烦恼,化解烦恼:

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

五、格言表达,高声诵读

1、让学生用名言警句的形式写出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2、让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名言警句,让所有的同学大声的朗读全班推选上来的六、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作文,记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快乐。

第二单元教学要求与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

单元要求

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2重视朗读训练,仔细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充分体会汉语言的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单元重点课

7<<最后一课>>

10<<木兰诗>>

单元难点课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比喻句的含义和作用。

10<<木兰诗>>的理解、背诵和默写。

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共计15课时)

6<<黄河颂>>2课时

7<<最后一课>>3课时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课时

9<<土地的誓言>>2课时

10<<木兰诗>>3课时

综合性学习:

黄河,母亲河1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6《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3、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4、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欣赏《黄河大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