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5399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docx

洋葱常见病害及病害防治

洋葱紫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和花梗,叶片和花梗染病,初呈水渍状白色小点,后变淡褐色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斑,继续扩大呈褐色或暗紫色,周围有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同心轮纹状排列的深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致全叶变黄枯死或折断鳞茎染病,多发生在鳞茎颈部,造成软腐和皱缩,茎内组织深黄色。

【病原】Alternariaporri称葱链格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单生或5~10根束生,有隔膜2~3个,不分枝或分枝少;分生孢子褐色,长棍棒状,具横隔膜5—15个,纵隔膜l—6个;喙孢较长,有时分枝,具隔膜0~7个。

洋葱紫斑病

【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温暖地区以分生孢子在葱类植物上辗转为害;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4~7月和9~11月。

常年连作,砂土地,播种过早,种植过密,田间郁闭,管理粗放,经常缺肥缺水,植株生长过弱,葱蓟马为害重发病重。

【防治方法】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注意及时防治蓟马;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浇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适时收获,低温贮藏,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

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种子处理,鳞茎可用40~45℃温水浸1.5小时,也可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3小时,浸后及时洗净,或用30%苯噻硫氰乳油1000倍液浸种3~6小时。

发病前至发病初期,以预防为主,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800~1000倍液;

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田间发现病情时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

50%异菌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7%春雷霉素·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腈菌唑乳油10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洋葱疫病

【症状】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为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图35-19至图35-21)。

阴雨连绵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绵毛状白色菌丝体(图35-22)。

【病原】Phytophthoranicotianae称烟草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由气孔伸出,梗长多为100Um。

梗上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

卵孢子淡黄色,球形,直径20~22.5um。

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

【发生规律】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

病菌适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2~36℃,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最重。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5~7月。

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阴雨连绵;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透性差,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经常缺肥、缺水,植株长势较弱,抗病能力低发病重。

【防治方法】与非百合科蔬莱轮作2年以上。

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采用配方施肥,增强寄主抗病力。

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发病初期(图35-23)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

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氟吗·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兑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田间发病时加强施药防治,发病普遍时(图35-24)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687.5g/L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

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

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84.51%霜霉威·乙膦酸盐可溶性水剂600~1000倍液;

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53%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洋葱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花梗及绿色茎部。

发病初期表皮上产出椭圆形稍隆起的橙黄色疱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黄色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秋后疱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病原】Pucciniaaltii称葱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洋葱锈病-病叶

【发生规律】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南方则以夏孢子在葱蒜韭菜等寄主上辗转为害,或在活体上越冬,翌年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夏孢子萌发后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3~4月和10~12月。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雨后易积水,栽培密度较大,田间郁闭;通透性差,管理粗放,经常缺水、缺肥植株长势较弱,抗病力低,连续阴雨天多,雾多雾重发病多且重。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壤土地进行栽培;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合理配方施肥;避免过施氮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适度浇水,做好清沟排渍降湿,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促进植株稳生稳长,增强抗病力。

发病前期注意预防,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兑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田间发病时加强施药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24%腈苯唑悬浮剂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啶氧菌酯悬浮剂1500~2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9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

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丙环唑乳油3000~5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5%灭锈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1次。

洋葱霜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及花梗,也可侵染洋葱鳞茎。

叶片染病,从中下部叶片开始,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

花梗染病,初生黄白色或乳黄色较大侵染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其上产生白霉,后期变为淡黄色或暗紫色,假茎染病多破裂,弯曲。

鳞茎受害,地上部生长不良,叶色淡,无光泽,叶片畸形或扭曲,植株矮缩,表面产生白色霉层,扩大后软化易折断。

【病原】Peronosporaschleidenii称葱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孢囊梗单生或丛生,顶端有3~6次二叉状分枝,无色,无隔膜。

孢子囊单胞,卵圆形,淡褐色。

卵孢子球形,具厚膜,呈黄褐色。

【发生规律】以卵孢子在寄主或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萌发,从植株的气孔侵入。

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成株期至采收期发病最重。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生在3~5月和9~11月;东北地区4月中旬~5月上旬开始发病。

一般连作地块,土质黏重,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早春、梅雨季节、秋季雨水较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3年以上。

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合理密植,适时施肥适时浇水,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小水勤浇,严防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一.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0%锰锌·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兑水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二.田间发现病情后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687.5g/L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

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

66.8%缬霉威·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

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

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66.8%丙森·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烯肟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84.51%霜霉威·乙膦酸盐水剂600~1000倍液;

70%呋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5~7天喷1次。

洋葱灰霉病

【症状】被害叶片上初生白色至浅灰褐色的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相互融合成椭圆形眼状棱形大斑)。

鳞茎发病,湿度大时,病斑密生灰褐色绒毛状霉层或霉烂、发黏、发黑。

【病原】Botrytissquamosa称葱鳞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从叶组织内伸出,密集或丛生,直立,淡灰色至暗褐色,具0~7个分隔,基部稍膨大,分枝处正常或缢缩,分枝末端呈头状膨大,其上着生短而透明的小梗及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卵圆至梨形,光滑,透明,浅灰至灰褐色。

【发生规律】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越冬和越夏。

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又产生分生孢子,或由菌丝、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浇水传播,病菌从气孔或伤口等侵入叶片,引起发病。

成株期发病最重。

地势低洼,土质黏重,阴雨连绵,雨后易积水,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旺长,降低了植株的抗病能力均能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选择地势平坦疏松透气性好的壤土地进行栽培;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一.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50%腐霉·百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0%多·福·乙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50%多·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300~500倍液;

30%福·嘧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二.田间发病后要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

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烟酰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

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40%嘧霉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啶菌恶唑乳油1000~2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50%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

2%丙烷脒水剂1000~15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000~15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洋葱虫害—地种蝇

【为害特点】灰地种蝇(Deliaplatura)属于双翅目,花蝇科。

别名地蛆、种蛆、菜蛆、根蛆。

蝇蛆在土中为害播下的蔬菜种子,取食胚乳或子叶,引起种芽畸形,腐烂而不能出苗。

在留种菜株上为害根部。

引起根茎腐烂摊子或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mm,雄蝇暗黄色至暗褐色,两复眼几乎相接触,触角黑色.雌蝇灰色或灰黄色。

卵乳白色、长约1mm、长椭圆形、稍弯、弯内有纵沟线,表面具网状纹。

老熟幼虫体长7~8mm,乳白色略带浅黄色。

【发生规律】从黑龙江至湖南1年发生2~6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是春始羽化,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第一代为害盛期。

成虫嗅觉极灵敏,对未腐熟的粪肥,发酵的饼肥及葱,蒜味有明显的趋性。

晴天活动频繁,常集中在苗床活动并大量产卵,卵多产在植根部附近潮湿的土壤里或黄瓜苗的根部,孵化的蛆即钻入种子里食害胚乳或钻入嫩茎为害。

【防治方法】不使用生粪做肥料;深施肥料,种子与肥料要隔开,可在粪肥上覆一层毒土;在地蛆已发生的地块,要勤灌溉,必要时可大水漫灌,能阴止种蝇产卵,抑制地蛆活动及淹死部分幼虫。

药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5%二嗪磷拌种剂3~5拌种,可防治土壤中危害菜苗根部的幼虫。

如发现地蛆危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2000倍液浇灌。

对地老虎幼虫有兼治效果。

成虫发生期,用21%增效氰·马乳油6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等,20%菊·马乳油3000倍液,氟•杀乳油2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喷2~3次。

 

葱蓟马

【分布为害】葱蓟马(Thripstabaci)。

以成虫和幼虫刺吸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灰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畸形,卷曲,表面弯成一舟形。

【形态特征】成虫黄白色至深褐色,复眼红色,触角7节。

翅细长透明,淡黄色。

卵初产时肾形,后期逐渐变为卵圆形。

若虫共4龄,体浅黄色或橙黄色。

伪蛹:

形态与幼虫相似,但翅芽明显,触角伸向头胸部背面。

被葱薊马危害的葱

【发生规律】华北地区年发生3~4代,山东6—10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8~10代,华南地区20代以上。

以成虫越冬为主,也可以若虫在葱、蒜叶鞘内侧、土块下、土缝内或枯枝落叶中越冬。

南方地区和保护地内无越冬现象。

华北地区4~5月和10~11月发生较重,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发期是4~5月。

高温高湿不利于其发生为害,雨水较多也能降低虫口密度,田间干旱,经常不浇水或浇水较少的地块发生偏重。

【防治方法】种植前彻底消除田间植株残体及杂草,加强肥水管理,在高温季节适当加大浇水量。

在若虫盛发期可采用下列杀虫剂进行防治:

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

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

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喷雾防治。

施药时适量加入中性洗衣粉或1%洗涤剂,以增强药液的展着性。

视虫情间隔7~1O天喷药1次。

洋葱病毒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长短不一的黄绿相间的斑驳或黄色条斑,叶片扭曲变细,叶尖逐渐黄化;发病严重时,生长受抑制或停止生长,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无光泽,最后全株萎缩枯死(图35-15)。

【病原】洋葱矮化病毒Onionyellowdwarfvirus(OYDV),大蒜花叶病毒Garlicmosaicvirus(GMV)及大蒜潜隐病毒Garliclatentvirus(GLV)。

【发生规律】病毒主要吸附在鳞茎上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

在田间主要靠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或汁液摩擦接种传毒。

与百合科蔬菜邻作,雨水较少,长期高温干旱,常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抗病能力低,蚜虫、蓟马为害严重都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精选葱秧,剔除病株,不要在葱类采种田或栽植地附近育苗及邻作。

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病力。

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病株,防止人为传播。

发现蚜虫、蓟马为害及时防治。

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

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

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

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

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3%三氮唑核苷水剂600~800倍液;

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700倍液;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00倍液;

3.95%三氮唑核苷·铜·烷醇·锌水剂500~800倍液;

31%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剂800倍液;

兑水40kg/亩,均匀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