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362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docx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

数学基本功训练答案

【篇一:

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试题答案】

txt>【时间:

2009-03-04|来源:

沙二小|人气:

588】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试卷

一.填空题(28分)

1.公路边有一排电线杆,共31根,每相邻两根之间的距离都是36米,现在要改成每相邻两根之间都相距45米,有(7

)根电线杆不需要移动。

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是180

6+1=7(根)

2.将从1开始到103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个多位数:

13579111315171921……9799101103,则这个数是(101)位数。

1位数有5个数字有5个

2位数有45个数字有90个

3位数有2个数字有6个

5+90+6=101

3.一项科学实验需每隔5小时做一次记录,已知第13次记录是8月17日上午9时,那么第6次做记录的时间是(

8月15日22时)。

13-6=7(次)

8月17日9时-35时=8月15日57时-35时=8月15日22时

)升水。

5.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一个圆柱底面半径的,圆柱的高与圆锥高的比是4:

5,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5∶64)。

圆锥:

半径3高5体积15

圆柱:

半径4高4体积64

6.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

每月每户用水3吨以下,每吨1.80元,超过3吨的,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交水费两户共交水费21.60元,已知甲乙用水量比例为3:

5,问甲应交水费(

7.2)元。

假设甲用水量是3吨。

7.在周长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b两点。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

当甲到a时,乙恰好到b。

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不变,那么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共跑了(1000)米。

乙从b地出发,相遇后转身回到b,速度不变,所以相遇前后所用时间相同。

甲从a地出发回到a,正好走了一圈,相遇时正好走半圈。

这时都回到起点,甲乙的行走方向相同,到再次相遇就是甲追上乙300米

甲走一圈400米,乙走半圈200米,能追上乙200米。

8.某人在一次选举中,需全部选票的才能当选,计算全部选票的后,他得到的选票已达到当选选票数的

,他还需要得到剩下选票的()才能当选。

9.一个小于200的数,它除以11余8,除以13余10,那么这个数是(140)。

这个数加上3能同时被11和13整除。

1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是143。

143-3=140

10.要把a、b、c、d四张cd放到书架上,但是,d不能放在第一层,c不能放在第二层,b不能放在第三层,a不能放在第四层,那么,共有(

9)种不同的放法。

11.下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24厘米,be长30厘米。

af的长是(19.2)厘米。

12.黑、白棋子按一层白、一层黑排成正三角形的形状,如上图。

那么,当这样的一个正三角形中黑棋子比白棋子的颗数多25颗时,这个正三角形一共排了(50)层。

每两层:

黑子比白子多一个。

13.用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7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叠成一个实心的正方体,至少需要这种长方体(5292

)块。

9、6、7的最小公倍数是126

14.篮子里有鸡蛋若干只,每次取5只,最后剩1只;每次取6只,最后剩2只;每次取9只,最后剩5只。

篮子里至少有(

86)只鸡蛋。

鸡蛋的只数加上4能同时被5、6、9整除。

5、6、9的最小公倍数是90。

90-4=86(只)

二.判断题(10分)

1.某工厂实行改革后,人员减少了20%,产量提高了20%,则功效提高了50%。

…………………………………………………………(√)

2.在一张比例尺为5:

1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得长度是13.6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68厘米。

…………………………………(

√)

3.从1991到5678的自然数中,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数共有369个。

………………………………………………………(

√)

每连续的10个数中有1个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数。

1991~5670中有368个

5670~5678中有1个

一共有1+368=369(个)

4.3名男生和2名女生排成一行照相,女生不站在两头并且女生站在一起,这样拍出的照片一共有24种可能。

…………………………(

√)

○☆★○☆★○,两名女同学(☆★)只有2个位置。

5.9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球,其中一个比较轻,用天平称,至少称3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较轻的球。

………………………………………(

第一次将9个球平均分成3份,两份放入天平,轻的一定在其中的1份(3个)中。

第二次将3个球平均分成3份,两个放入天平,轻的一定是其中的1份(1个)。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整数被10除,余数是4,这个数的3倍再被10除,余数为(④)。

①5②4③3④2

2.掷3次硬币,有1次正面朝上,2次反面朝上,那么,掷第4次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③)

①②③④1

这类随机事件,每次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3.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与高都增加10%,那么,新三角形的面积比原三角形面积(③)。

①增加20%②增加100%③增加21%④增加18%

4.老王用1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购买投资基金。

他准备从甲基金和乙基金中挑选一只购买。

甲基金每份是1元,乙基金每份1.25元。

假如一年后这两只基金都涨了10%,你认为老王应该选哪只基金更赚钱?

(③)

①甲基金②乙基金③都一样④无法比较

5.一个游泳池装有甲、乙、丙三个进水管,三管齐开40分钟可以把空池注满水。

已知甲、乙、丙三个水管的工作效率比是4:

5:

6,单开甲管(

①)分钟可以把这上空水池注满。

①150②120③100④90

四.计算题(12分)

=8.42625-18.125+63

=53.30125

402-382+362-342+322-302+282-262

=(40-38)(40+38)+(36-34)(36+34)+(32-30)(32+30)+(28-26)(28+26)

=528

五.解决问题(40分)

1.a、b之间路程分成上坡、下坡两段,

从a到b的上下坡路程长之比是1:

4。

某人从a到b走上下坡所用时间之比是1:

3。

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

问他在a、b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坡路程1,时间1,速度1

下坡路程4,时间3,速度

上下坡的速度比是1∶=3∶4。

上坡速度每小时3千米,下坡速度每小时4千米。

往返一次,上坡和下坡路程是一样的。

改编题目:

去时每小时3千米,回来时每小时4千米,求平均速度。

答:

他在a、b间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2.两块铜锌合金,第一块与第二块的重量之比是2:

1,第一块的铜与锌之比是1:

2,第二块的铜与锌之比是5:

4。

将两块合金融化后混合成一块新的合金,新合金的铜与锌之比是多少?

如果:

第二块的铜与锌之比是5∶4,总重是9

根据:

第一块与第二块的重量之比是2∶1,那么:

第一块的总重应该18

所以:

第一块的铜与锌之比是1∶2=6∶12总重量是18(6+5)∶(12+4)=11∶16

答:

新合金的铜与锌之比是11∶16

空白部分的体积是相等的。

图2的空白部分替换图1的空白部分

转化为:

直径8厘米,高10厘米

求:

体积。

图1图2

4.甲、乙两站相距480千米,快车在上午5时从甲站开往乙站,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两车在上午11时相遇。

下午3时快车到达乙站后,慢车还要继续行多少小时到达甲站?

11时-5时=6(小时)

15时-11时=4(小时)

慢车行6小时的路程,快车要行4小时。

那么,快车行6小时的路程,慢车行9小时。

9-4=5(小时)

【篇二:

数学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2013.12)】

ass=txt>数学学科笔试试卷答案

(满分:

100分,时间:

120分钟)

第一部分:

公共部分(1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1.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

a.体验式b.启发式c.探究式d.合作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b)

①社会生活指导②生涯规划教育③心理健康辅导④青春期教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

①均衡性②选择性③选择性④基础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其中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坚持的统一。

(c)①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②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③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④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代表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和孟子

b.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自我修身养性

c.政治上主张“仁政”和“无为而治”

d.提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

6.下列《论语》章句书写有误的是(c)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君子同而不和,小人和而不同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下列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科学主义确信自然科学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

b.科学主义只局限在自然科学领域,并未扩展到社会生活中来

c.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要求尊重人的本质

d.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8.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的是(b)

a.莎士比亚b.柏拉图c.摩尔d.但丁

9.同样写离别,所散发出来的情调有明显区别的两首诗词是(d)

a.崔颢的《黄鹤楼》和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

b.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c.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

d.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柳永的《雨霖铃》

10.馒头和米饭等主食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是(b)

a.蛋白质b.糖类c.脂肪d.无机盐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①地球围绕太阳转②父亲的遗传物质决定孩子的性别③电子比原子小④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⑤光速比声速快⑥小苏打和碱面的成分相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12.国际通用的非处方药英文缩写是什么(c)

a.gppb.octc.otcd.wto

13.有一个良好的饮用水源很重要。

在地底下发现的水被称为地下水。

为什么地下水比湖水和河水等地表水有更少的细菌和颗粒污染的原因不包括(d)

a.地下水渗透地面从而被过滤

b.地下水被封闭于地下因此防止了可能的污染

c.地下水中没有细菌的食物,所以细菌无法生存

d.湖水和河水总是运动着

14.在清洁过程的第四步要把氯气加入水中的作用是(a)

a.杀死细菌等微生物b.水获得少量的酸

c.保持清洁和可饮用性d.增加水的营养价值

15.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会引起的健康问题有(d)

①糖尿病②腹泻③艾滋病④婴儿畸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歌是(c)

a.《圣火》b.《手拉手》c.《我和你》d.《海洋》

17.著名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伟大作曲家_______创作的。

(b)

18.下列乐器中属于中国民族乐器的是_________。

(c)

a.小提琴b.长号c.古琴d.吉他

19.毗邻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大型剧院叫做__________。

(a)

a.中国国家大剧院b.中国北京大剧院

c.中国人民大剧院d.中国国际大剧院

20.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梵高的代表作(b)

a.《星月夜》b.《八骏图》

c.《播种者》d.《向日葵》

第二部分:

课程知识(15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型。

23.在各学段中,数学都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24.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5.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26.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b)

a.归纳和类比b.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c.经验和直觉d.猜想和验证

27.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是(c)。

a.探究式b.讲授式c.启发式d.合作式2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d)。

a.问题意识b.估算意识c.合作意识d.创新意识

29.“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a)。

a.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

30.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d)。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

c.引导者合作者d.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简答题(5分)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第三部分:

学科知识(2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6分)

9911111=()?

?

?

?

?

?

1?

22?

33?

498?

9999?

100100

33.甲乙两数的和是18.7,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乙数是(17)。

34.如图所示,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相等,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3.55)厘米。

32.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5.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10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不同的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

商店卖这两件衣服总得是(b)

a.盈利b.亏损c.不赢不亏d.无法确定

136.冰如果化成水,体积就会减少;水结成冰后会膨胀,此时体积会增加12

(c)。

111101a.b.c.d.12111112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7.已知梯形阴影部分面积和是20平方厘米,三角形abo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

求梯形abcd的面积

38.制造一个零件,甲需6分钟,乙需5分钟,丙需4.5分钟。

现在有1590个零件的任务,分配给他们三人,且要求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每人应该分配到多少个零件的任务?

111

6:

5:

4.5=15:

18:

20

15+18+20=53

第四部分: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15分)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3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篇三: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答案】

txt>一、填空

1、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法律意识)。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5、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二、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a、耐心b、个性d、个体差异

4、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

a、知识是技能的表现b、技能是知识的表现c知识、技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d

三、判断题,错的要改正

1、只要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

2、掌握、了解、理解是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

3、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要求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

(v)

4、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

(*)

四、简答题

1、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习?

3、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基本步骤)

4、试卷命题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五、解答题

1、计算

1/4064+1/254+1/508+1/1016+1/2032+1/4064

2、李大妈卖出168元两件衣服,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请你分析一下李大妈这次生意是亏还是赚。

3、有abcdef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规定每两人进行比赛一场,每天每人只能打一场球,已知第一天c和e打,第二天d和b打,第三天a和c打,第四天e和d打,问第五天f和()打?

4、小王在操场上散步,他先向西走10米,再向右转45度,又向前走10米,再向右转45度,这样下去,他能不能回到起点,说明理由。

5、在一个面积为10的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形,求此圆的面积,你能用几种解题思路。

六、案例分析

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1994--2005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

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1:

我发现1999年是兔年,是从2月16日开始的。

生2:

我发现2001年是蛇年,是从1月24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

境地。

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

x年(x月x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

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

2、这样教,行吗?

——“圆的周长”教学片段与反思

[教学片段]

师: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周三径一”的记载。

你知道“周三径一”的意思吗?

生:

直径是1份,周长是3份。

生:

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

师:

你们都认为这个“径”是指直径,而且都认为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为什么不认为周长是半径长度的3倍?

生:

从图1中可以看出,周长应该是直径长度的3倍,不可能是半径长度的3倍。

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

这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有6个。

师:

这么快就知道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教师随即在圆里画出另外5个等边三角形(如图3)。

师:

现在你觉得周长正好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吗?

生:

不正好。

曲的线要比直的线长,所以周长要比直径长度的三倍还要多一点。

教师在原来的板书“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后添加“多一些”。

师: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到底是多少呢?

(介绍圆周率,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听课教师的声音]

有些教师认为,教师没有把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有些教师认为,如果按照教材的意图,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学生是动手操作了,但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充当了一回“操作工”,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像今天的教学,重视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回归了数学的本质。

从学生课堂倾听的状态与听后的反应可以看出,执教者的教学是有效的。

动手实践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不能从表面来认识的。

这个教学案例之所以引起听课教师争议的原因,就在于采用何种方式认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把动手操作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可是,当我们综观整个教学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思维的火花和探索的激情,从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周三径一”引出思考的话题: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然后再经过师生之间一系列的探索互动,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的认识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揭示“圆周率,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这样的学习过程怎么会是“灌输”呢?

所谓“教无定法”的含义,在这个案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的深度思考和重新认识,这些思考和认识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动手实践的有效性”。

关于动手实践有效性的思考

动手实践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不能从表面来认识的。

这个教学案例之所以引起听课教师争议的原因,就在于采用何种方式认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有的教师认为“没有把动手操作

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测量圆周长和直径的长度,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相悖,有‘灌输’之嫌。

”可是,当我们综观整个教学案例的时候,我们发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