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721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docx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动物遗传育种学最新

 

 

———————————————————————————————— 作者:

————————————————————————————————日期:

 

第二章通径系数

1、父子之间的相关为(0.5);母女之间的相关为(0.5);叔侄之间的相关为(0.25);祖孙间的相关为(0.25)

2、全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5);半同胞之间的相关为(0.25)

3、表示通径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通径系数);表示相关线相对重要性的数值称为(相关系数)

4、自然界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关系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行关系,另一种是(因果关系)

5、简述通径链的追溯原则。

(1)先退后进;

(2)在一条连接的通径链内最多只能改变一次方向;

(3)邻近的通径必须以尾端才能与相关线相连接、一条通径链最多只能含有一条相关线、不同的通经链可以重复通过一条相关线;

(4)追溯两个结果的所有通径时应避免重复。

6、老李(X)有个亲侄子(Y),侄子又有了个儿子(Z),根据三者关系画出一个谱系,并求X与Z的相关。

X

Y

Z

解:

 

第三章群体的遗传组成

1、解释下列名词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随机交配

孟德尔群体:

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群体遗传学所研究的群体均为孟德尔群体。

基因库:

指群体全部遗传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

指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例。

基因型频率:

指一个群体中某一性状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

随机交配:

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的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的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相等  。

2、一个性状的遗传性不仅决定于基因,更直接的决定于(基因型)。

3、群体遗传学的交配系统包括(随机交配、选型交配、近交)而没有杂交。

4、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其值永不超过(0.5)。

5、在一个平衡群体中,对于一个稀少的等位基因而言,稀少基因的频率下降10倍,则杂合子频率与稀少基因纯合子频率的比值(增加10倍)。

6、一个孟德尔群体是个体间能相互繁殖的群体,它们享有共同的(基因库)。

7、就畜禽个体而言,完全不加任何选配而绝对随机的交配(比较少)。

8、简述哈代-温伯定律的要点。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始终保持不变;

(2)任何一个大群体,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9、决定兔毛色的基因中有三个等位基因。

其中C对ch和c都是显性,ch对c呈显性,CC、Cch和Cc都表现全身有色,chch和chc都表现为“八黑”,即所谓喜马拉雅型,cc表现为白化。

江南种兔场中,全色兔占75%,八黑兔占16%,白化兔占9%,求C、ch和c三种基因的频率。

解:

 

第四章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名词解释

适合度、遗传漂变、迁移

适合度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下一代子女的供给比例,又称为留种率。

遗传漂变是指在一个有限群体中,特别是在一个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随机波动。

迁移是指一个群体的个体迁移至另一群体并与另一群体的个体随机交配,导致(基因流动)的现象。

2、一个生物群体的基因频率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

3、遗传漂变引起的等位基因变化值(可预测的),变化的方向(不可预测),实际工作中(引种、选种、留种、分群、建系)都会产生遗传漂变,而保种不会引起遗传漂变。

4、鸡的血液型遗传研究表明,B位点的杂合个体在很多方面优于(纯合型)

5、(突变)是所有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进化的原始材料。

6、(同型交配/近交)可使得基因频率保持代代不变,可以改变后代群体的基因型频率

7、动物中的雌雄同体现象属于完全(同型交配)。

8、一个由1500只母鸡组成的蛋鸡群体,某基因a的频率q=0.5,另一个由100只公鸡组成的蛋鸡群体,q=0.3,公母鸡混群后整个群的a的频率为(0.49)

9、某地1982-1984年猪群中引起DematosisVegetans病的基因频率为0.1195,如果每代全部淘汰隐性纯合子,10代后该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多少年后才能把该基因频率降低到0.05?

解:

 

 

10、徐州某地猪群中引起DematosisVegetans病的基因频率为0.2,如果每代全部淘汰隐性纯合子,5代后该基因的频率是多少?

如果期望该基因频率降低到0.05,需要多少世代连续淘汰?

 

11、在一个拥有150只乌骨鸡的鸡群中,丝毛鸡120只(由隐性基因控制),正常羽鸡30只。

若对正常羽鸡淘汰率80%,问经一代选择后隐性基因的频率上升多少?

解:

            

  

11、简述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1)突变;(2)选择;(3)迁移; (4)遗传漂变;(5)杂交(交配系统)

 

第五章数量性状

1、名词解释

累加作用、育种值

累加作用是指多基因总效应等于各基因效应的之和。

育种值是指由后代的平均基因型值也可以判断上代个体所携带的基因平均效应的总和。

2、育种值是(可以度量的)

3、属于质量性状范畴的是( A)

A、家兔的毛色 B、鸡的产蛋量   C、牛的泌乳量  D、猪的产仔数

4、属于数量性状范畴的是(A)

A、牛的泌乳量   B、鸡的羽色   C、家兔的毛色  D、牛的角

5、简述微效基因或多基因的特点。

(1)累加作用:

多基因总效应等于各基因效应之和;

(2)倍加作用:

每个基因的效应成倍数值增加;

(3)无显性;

(4)定位难。

 

第六章遗传参数

1、三大遗传参数是指遗传力、    和重复力。

2、遗传力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 的能力。

表示遗传力是(

)遗传力的高低并不代表畜群品质的(好坏  )

3、由半同胞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2=(4r(HS));

由全同胞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2=(2r(FS)   );

由亲子间的表型相关估计遗传力得h2=2r(op)

4、重复力是同一个体同一性状多次度量间的组内(相关系数 ),不代表不同性状间(相关程度);只能度量一次的性状(无重复力);重复力是遗传力的(上限)。

p87

5、重复力就是总的表型方差中一般环境方差和 遗传方差      所占的比例。

6、从育种学角度看,遗传相关实质上是性状( 育种值 )之间的相关。

7、根据通径分析,可将表型相关剖分为遗传相关和(环境相关    )

8、不同环境下数量性状表型值是(有差异)

9、简述遗传力的主要用途。

(1)预测选择效果;

(2)估计动物的育种值;(3)确定选种方法;(4)制定综合选择指数。

10、简述重复力的主要用途。

(1)判断遗传力的正确性;

(2)确定性状度量次数;(3)估计动物的可能生产力;(4)估计多次度量均值的遗传力。

11、简述遗传相关的主要用途。

(1)间接选择;

(2)制定综合选择公式;(3)揭示性状间的真实关系;(4)比较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型值。

12、新扬州鸡平均蛋重55g,重复力0.8。

母鸡三次测定结果是56g、57g、56.5g。

利用重复力,求解这只母鸡的蛋重。

 

第七章 阈性状遗传参数

1、阈性状是指(呈非连续分布、由多基因控制、且不服从孟德尔溢出啊你规律,至少有一个内在的正态分布和k个非连续表现状态分布的性状)。

2、如果一阈性状有k个状态,则相应地(k -1个)阈值。

A.k个        B.k -1个     C.k+1个 D.k2个

3、常见的阈性状有(死亡率、发病率、双高率、难产率)

第八章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

1、全同胞交配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为(25%)(设FA=0)

亲子交配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为(25%)(设FA=0)

2、亲缘关系有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两种。

3、杂种优势是指杂交所生的后代,往往在生活力、适应性、抗逆性以及(生产力)诸方面都比纯种有所提高。

4、因近交而导致群体均值下降即为(近交衰退)

5、简述显性学说的要点。

显性学说认为,在生物的基因库中存在不少隐性有害基因或不利基因,其在数量性状上表现为效应值低于等位的显性基因。

杂合子中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隐性基因的作用被不同程度的消除或掩盖,因而杂种就表现出杂种优势。

6、简述超显性学说的要点。

超显性学说认为,杂种优势来自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杂合子的基因型值超过任何纯合子。

纯合子中没有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值与一代杂种相同,只要基因型纯合化,基因型值就下降,所以F1的基因型值根本不能固定,因此杂种优势完全不能固定。

第九章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1、互作效应的分析法有(重复力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

2、一般而言,环境变异可分为可预测变异和(不可预测变异)

 

第十章 动物生产与育种

1、鸡的祖先是(原鸡)鸭的祖先是(野鸭)鹅的祖先是(野雁)中国鹅——鸿雁;欧洲鹅——灰雁  猪的祖先是(野猪)骆驼的祖先是(始驼  )而不是原驼

家鸽的祖先是(原鸽)狗的祖先是(狼)黄牛的祖先是(原始牛)

2、简述动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

(1)研究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品种的发展史,保护品种资源和研究开发利用动物遗传资源;  

(2)研究动物的重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产性能的测定;   

(3)研究动物改良的新理论、新方法; 

(4)培育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新品系;

(5)研究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措施。

 

第十一章动物品种

1、解释下列名词

原始品种、单系、地方品系、群系、专门化品系

原始品种是指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选择形成的。

单系:

以一头杰出系祖发展起来的品系。

地方品系:

具有突出优点和(遗传稳定)的品系。

群系:

以优秀个体组成的群体进行闭锁繁育所形成的具有突出优点的品系。

专门化品系:

利用单系,近交系,群系等方法育成的品系,专门用于另一特定品系杂交产生杂种优势。

2、专门化品种特点是(  特定生产性能高)。

3、简述品系的概念及其特点。

狭义的品系是指来源于一头卓越的系祖,并且有与系祖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同时,这些畜群也都符合该品种的基本方向,通常称为(单系)。

广义的品系是指一群具有突出优点,并能将这些突出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下去的种畜群。

品系的特点:

优点突出、遗传稳定和血统相同。

4、简述品种鉴定的基本步骤。

(1)认真研究育种计划;

(2)全面了解培育过程;(3)全面鉴定品种特征; 

(4)分析判断遗传性能;(5)群体数量鉴定。

5、简述我国畜禽品种在种质特性方面的特性。

(1)产品独特;

(2)体型矮小;(3)体型高大;(4)繁殖力高;(5)药用特性。

6、试述品种应具备的条件及品种分类方法。

凡能称为一个品种的动物,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

(1)来源相同(2)性状急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

  

按培育程度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按经济用途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

原始品种:

在农业生产水平较低,饲养管理粗放的情况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形成的。

培育品种:

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选育而成的品种。

过渡品种:

介于原始品种和培育品种之间的一种类型。

专用品种:

专门生产一种畜产品或具有一种特定能力的品种。

兼用品种:

具有两种或多种用途的品种。

第十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规律

1、解释下列名词

生长、发育、累积生长、相对生长、绝对生长、生长系数、分化生长 

生长:

由于同类细胞的增加或体积的增大,从而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也逐渐增加。

发育:

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体态结构与机能。

累积生长:

任何一个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代表动物被测定以前生长发育的结果。

相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绝对增重占始重与末重的均值的百分比。

绝对生长:

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量。

生长系数是指开始时和结束时测定的累加生长值的比率。

分化生长:

动物个别部分与整体相对生长间的相互关系。

2、体长指数是指(体长/体高)*100%,表示(体长和体高 )的相对发育情况。

3、体态结构指数是指(体尺指数)

4、四肢骨骼与体轴骨骼,出现生长强度有顺序的依次移行的现象,称为(生长波/生长梯度)。

5、动物体高指(动物鬐甲顶点)到地面的垂直高度。

6、胸围是指沿肩胛后角量取的胸围(周径 )。

胸围指数表示体躯的相对发育程度。

计算公式是(胸围/体高)。

7、世界上经产母猪产仔数最多的猪种是(太湖猪)。

8、简述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母体大小;(3)饲养因素;(4)性别因素;(5)环境因素

9、动物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体重增长的不平衡;

(2)骨骼生长的不平衡;(3)外形部位生长的不平衡;

(4)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5)营养成分积储的不平衡。

10、简述奶牛线性外貌评定的一般步骤。

(1)确定适宜的鉴定对象;(2)体尺测量的部位评分;(3)线性评分;(4)统计处理。

第十三章 重要经济性状

1、断奶窝重是指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断奶仔猪数反映母猪的(护仔性能)。

2、猪的胴体重是指去头、尾、蹄和内脏后的(两片肉重量 )。

3、猪的肉脂率是指花油与板油之和占(胴体重)的比例。

4、种蛋受精率是指入孵蛋中(受精蛋)的比例。

5、蛋料比是指产蛋鸡在某一年龄段饲料消耗量与(产蛋总重)之比

6、鸡的产蛋数是指在一定日龄内的(产蛋枚数)

7、蛋用型动物的主攻目标是(蛋重和产蛋量)

8、肉用鸡最重要的性状是(生长速度 )

9、对蛋鸡而言,占经济效益绝对优势的性状是(产蛋量)

10、绵羊最重要的经济性状是(羊毛性状(繁殖性状,生长性状)

11、目前我国衡量乳牛产乳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产乳量和乳脂率)

12、产奶量和奶的质量是奶牛的重要(经济指标)

13、猪生产性能测定时,要考虑哪些繁殖性能?

猪生产性能测定需要考虑的繁殖性能:

初产日龄、窝间距、总产仔数、活仔数、断奶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

14、简述鸡生产性能测定时要考虑哪些指标?

鸡生长性能测定需要考虑的指标有:

产蛋数、蛋重、产蛋重量、群产蛋总量、料蛋比、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

 

第十四章 选择与选择反应

1、人工选择的前提是(变异)

2、留种率和选择强度呈(反比关系),即随着留种率的增加,选择强度(减小)

3、选择反应是指中选亲本的后代与选择前亲本世代之间的平均( 表型值之差 )

4、选择反应受性状的遗传力和(选择差 )制约。

5、选择强度是标准化的(选择差)。

6、简述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异同点。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相同点就是都改变基因频率而创造性地形成新类型;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方向:

自然选择的方向受自然条件约束;

(2)选择目的:

自然选择是以生物自身生存为目的;

(3)选择范围:

自然选择范围广,包括种间和种内;

(4)选择速度:

自然选择速度较慢。

7、某猪群九月龄体重标准差为15千克,九月龄体重遗传力为0.5。

公猪留种率为5%,母猪留种率为40%,预测选择反应。

(查表知:

P=5%;i=2.063;P=40%;i=0.967)。

 

8、某种猪场猪群180天体重的标准差为5kg,h2为0.3,母猪留种率为30%。

现留种三头种公猪,各头公猪的选择差分别为3kg、2 kg、4 kg,计划每头公猪与配母猪数相等,选择反应预计是多少?

(P=30%时,i=1.162)

来自母猪的选择反应

来自公猪的选择反应

 

来自公、母猪的平均选择反应   

9、一个猪群的180天体重的标准差为10.6kg,h2=0.25,留种率为40%。

而公猪只有3头,各头公猪的选择差分别为20kg、15kg、10kg。

假定每头公猪与配母猪数相等,选择反应是多少?

来自母猪的选择反应      

  

来自公猪的选择反应        

来自公、母猪的平均选择反应

10、某肉鸡群7周龄体重标准差为140克,7周龄体重遗传力为0.5。

公鸡留种率为5%,母鸡留种率为20%,预测选择反应。

(查表知:

P=5%;i=2.063;P=20%;i=1.400)

 

11、试述提高选择效果的对策。

(1)早选。

提早选出品质优良的种畜,通过缩短世代间隔,提高年改进量,加快选择总反应,是国内外动物育种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工作。

早配可以较早地获得下一代,这样可提前完成下一代的选择工作,因此早配加早选是缩短世代间隔的重要环节。

(2)选准。

①目标明确②记录精确③方法正确

(3)选好。

选择好的种畜,首先要创造和发现优秀个体。

目前动物育种中创造优秀个体的主要手段是选配。

12、试述人工选择的创造性有哪些?

(1)利用质量性状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动物的质量性状虽不是人们的食用性状,例如鸡的羽色、马的毛色,但是一方面可能与

数量性状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品种培育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质量性状自身就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貂的毛色,是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2)利用数量性状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动物的数量性状大都直接决定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多少,所以它们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育种过程中,通过利用数量性状的变异,系统地、有计划的选择和培育新品种,无论从生产

资料还是从生活资料角度考虑,都是不可回避的途径。

 (3)利用有益突变培育新品种。

突变是自然界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也是遗传基础变化的最基本方式。

然突变对生物体来说,绝大部分是不利的,但是有益突变亦存在,关键是要在动物育种实践

中能及时地发现它,科学的利用它。

第十五章 数量性状的选择

1、解释下列名词:

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选择

个体选择:

根据个体本身的一次表型值记录或多次记录的成绩进行选择。

家系选择:

把整个家系作为一个单位,根据该家系的平均表型值决定中选或淘汰的方法

家系内选择:

依据每个个体距所属家系的平均值离差确定中选或淘汰的方法

2、利用多次记录选择与一次记录选择相比,前者选择准确性比后者( 高)

3、目前采用的单性状选择法主要有(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同胞选择、后裔选择)

4、如果选择两个或更多的性状,过去常用顺选择法和独立淘汰法,现在常用(指数选择法 )——用得最多的方法

5、如果D为女儿的平均产奶量,M为母亲的平均产奶量,则公牛指数F=(2D-M ),

6、BLUP是指(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7、简述间接选择主要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1)所需选择的性状难以度量;

(2)所需选择的性状为限性性状;

(3)对后期表现的性状进行选择;

(4)所需选择的性状遗传力低。

8、已知甲性状hx2=0.28,乙性状hy2=0.19,rA(xy)= —0.5,σx=10,选择强度1.755。

现对乙性性状进行选择,旨在间接选择改良甲性状,试求CRx。

解:

 

 

9、试述单性状选择有哪些方法?

试述各种选择方法的实施方案。

单性状选择的方法主要有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同胞选择、后裔测定。

个体选择:

主要根据个体本身的一次表型记录或多次记录的成绩进行选择。

家系选择:

根据家系的平均表型值决定中选和落选。

家系内选择:

根据个体距所属家系的平均值离差确定中选或淘汰。

合并选择:

结合个体表型值和家系均值进行选择。

同胞选择:

当个体的某些性状不能直接度量,采用同胞成绩进行选择。

后裔测定:

主要根据后代成绩进行选择。

10、试述多性状选择方法及其各方法实施方案。

多性状选择的方法主要有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指数选择法。

 

顺序选择法:

如要选择甲乙丙3个数量性状,先选甲性状,待甲性状达到改良要求后,再选择乙性状,这样依次选择下去,最后选择丙性状。

独立淘汰法:

对每个所要选择的性状,制定一个标准,凡达到标准的最低要求者才留种,如果一个性状达不到标准,不论其他性状如何突出,都不能选中。

指数选择法:

将要选择的几个性状,根据各自的经济价值,遗传力等参数,综合成一个指数,并应用该指数计算每个个体的指数值,再根据指数值的大小依次排队进行选择。

第十七章选配制度

1、近交是指交配公母畜间亲缘系数R≥( 6.25% )。

远交是指交配公母畜间亲缘系数R≤(1.56%)

2、两个种群进行杂交,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获取高产品,称之为( 简单经济杂交)

3、生产性双杂交是指四个种群分为两组,先各自杂交,在产生杂种后( 杂种间 )再进行第二次杂交。

4、纯种繁育简称“纯繁”,是指在本种群范围内,通过选种选配、品系繁育、改善培育条件等措施,以提高(种群性能)的一种方法。

5、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的生产性能或者生产性能方向时,常采用( 级进杂交)

6、级进杂交又称(改良杂交、改造杂交、吸收杂交 )

7、个体选配可分为亲缘选配和(品质选配)

8、生长快的公鸡与产蛋多的母鸡交配,该交配属于(异质选配)

9、特殊配合力是指两个特定品种或品系之间杂交所获得超过(一般配合力)的杂种优势。

10、简述级进杂交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级进杂交的应用范围:

当需要彻底改造某个种群(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或者是改变生产性能方向时。

级进杂交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提高生产性能或改变生产性能方向选择合适的改良品种;

 ②对引进的改良公畜进行严格的遗传测定;

③杂交代数不宜过多,以免外来血统比例过大,导致杂种对当地的适应性下降。

11、简述导入杂交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导入杂交的应用范围:

当原由种群生产性能基本上符合需要,局部缺点在纯繁下不易克服。

导入杂交的注意事项:

①针对原有种群的具有缺点进行导入杂交试验,确定导入种公畜品种;

 ②对导入种群的种公畜严格选择。

12、简述育成杂交的应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育成杂交的应用范围:

育成杂交用于原有品种不能满足需要,也没有任何外来品种能完全替代时。

育成杂交的注意事项:

①要求外来品种生产性能好,适应性强;ﻩ

②杂交亲本不宜太多以防遗传基础过于混杂,导致固定困难; 

③当杂交出现理想型时应及时固定。

13、试述杂交的类型有哪些?

并说明生产性双杂交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杂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级进杂交:

又称改良杂交、改造杂交、吸收杂交,是指用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畜与低产品种母畜杂交,所得的杂种后代母畜再与高产的优良品种公畜杂交。

导入杂交:

在原有种群的局部范围内引入不高于1/4的外血,以便在保持原有种群的基础上克服个别缺点。

ﻩ育成杂交:

用两个或更多的种群相互杂交,在杂种后代中选优固定,育成一个符合需要的新品种。

简单经济杂交:

又称单杂交,是两个种群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获取畜产品。

ﻩ三元杂交:

两个种群的杂种一代和第三个种群相杂交,利用含有三种群血统的多方面的杂种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