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6923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docx

小学《春联》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对联》主题活动案例

一、主题提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

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1、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

2、分头查找。

3、汇总归类。

访问、上网、查阅访问4人、上网3人、查阅6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1、查找写对联的方法。

2、拜访镇上写对联的老人。

3、学些对联。

4、对联展览。

上网、查阅、采访上网3人、查阅2人、采访2人

历史知识组对联的历史了解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到现在有什么变化1、明确分工。

2、查找资料。

3、采访有关人士。

4、写出报告。

查阅、调查、交流、分析查阅5人、调查2人、分析3人

小神童组对联的类型了解对联有哪些类型,并按类收集一些对联1、查找有关资料。

2、按类收集对联。

3、对各种类型的对联进行比较。

4、编写对联集。

上网、查阅、采访专家上网5人、查阅2人、采访4人、编写3人

超人组对联的用处了解如今哪些地方要用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1、制订详细的时间和分工计划。

2、确定访问对象。

3、分工进行研究。

4、写出研究报告。

采访、查阅、调查、电话访问采访3人、查阅2人、调查3人、写报告2人

(三)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8、写信给作家。

9、网上论坛。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2005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

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

它们有什么用?

答:

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

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问:

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表。

对联研究记录表

(一)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05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

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

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三)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

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

(部分)

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

《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

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

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

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

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

(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

(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

(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

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

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

在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辛酸,困惑的苦恼,获得的艰辛,所有的这些,锻炼了每一位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了顽强的毅志力和责任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五、学生的收获。

1、发挥了自主探究精神。

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内容,所以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不仅仅从书本上、课堂上获得知识,而且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向了社会,通过主动的探索,去发现和体验。

2、学生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明白了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查阅资料、网上查询、实地考察、采访

专家等。

在收集了许多信息的同时,他们对这些信息要进行筛选、分析,并进行归纳。

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得到培养。

外出活动、课间讨论要交流,课堂上谈自己的方案要交流,对别人的方案提意见或建议要交流。

采访对方,要对方合作;制定方案,要小组合作;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合作;课后要与同学、家长合作。

4、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挨家挨户把门上的对联抄下来,有的学生到镇文化站去采访;有的去向一些经常写春联的长辈讨教等等,所有的这些,增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六、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新型课程。

基于这一理念,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共同开展了"对联"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有了更深的体会。

1、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现活动的自主性。

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的确定,再到聘请指导教师,制定活动计划等,教师只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2、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现活动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

此次活动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践活动,在采访、查阅、了解、探究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观察生活,养成收集信息的意识、习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生活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

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4、突破学科之间的隔阂,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特性。

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

在这次活动中就包括了语文(创作对联)、书法(写对联)、历史(对联的起源)、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围绕着"对联"这个主题进行了综合、重组,使学生对"对联"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5、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课程的互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在将预定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开放的活动中,师生共同是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依靠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精神,在活动中共同成长。

篇二: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对联》主题活动案例

海湾小学周溢

一、主题提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选题分组

1、谈话激趣

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

这些也是春联吗?

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

5、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6、整理问题,进行归类,生成研究主题。

(对联的历史、对联故事、怎样写对联、对联的类型?

?

7、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小组,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商讨小组活动计划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定组长。

2、讨论小组分工,聘请指导教师,撰写小组研究计划书。

小组活动计划安排表

组名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研究方法人员分工

妙联巧对组对联故事了解一些有趣的对联和有趣故事,1、讨论哪些地方可能找得到。

2、分头查找。

3、汇总归类。

访问、上网、查阅访问4人、上网3人、查阅6人

对联写作组怎样写对联了解写对联的方法,自己也学着写对联1、查找写对联的方法。

2、拜访镇上写对联的老人。

3、学些对联。

4、对联展览。

上网、查阅、采访上网3人、查阅2人、采访2人

历史知识组对联的历史了解对联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到现在有什么变化1、明确分工。

2、查找资料。

3、采访有关人士。

4、写出报告。

查阅、调查、交流、分析查阅5人、调查2人、分析3人

小神童组对联的类型了解对联有哪些类型,并按类收集一些对联1、查找有关资料。

2、按类收集对联。

3、对各种类型的对联进行比较。

4、编写对联集。

上网、查阅、采访专家上网5人、查阅2人、采访4人、编写3人

超人组对联的用处了解如今哪些地方要用对联,为什么要贴对联1、制订详细的时间和分工计划。

2、确定访问对象。

3、分工进行研究。

4、写出研究报告。

采访、查阅、调查、电话访问采访3人、查阅2人、调查3人、写报告2人

(三)初步讨论研究方法

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根据你们确定的研究主题,你想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你所要的信息。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

1、上网查资料

2、图书馆找资料

3、书店买一本有关对联的书。

4、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

5、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

6、请专家作讲座。

7、打电话给亲戚、朋友。

8、写信给作家。

9、网上论坛。

(四)师小结

希望每位同学在研究中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取得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主题,采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形式,分组进行研究。

1、调查访问(学生以照片、录像、录音、记录等形式记录采访过程)

(1)、访谈有关老师。

(2)、采访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对联研究访谈表

研究主题对联的用处研究人

访谈对象董老师访谈时间2005年10月28日

访谈地点学校办公室

具体内容

问:

董老师,我们如今哪些地方还用对联?

它们有什么用?

答:

用对联的地方还是比较多。

如在过年时,家家户户在门上要贴春联;人们在结婚的时候,要在新房门上贴婚联,以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再如有老人祝寿时,要在中堂上挂寿联,来祝愿老人与天齐寿。

问:

我还看到有些人家在一幅画的两旁挂对联,这是怎么回事?

答: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堂,主要来显示主人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修养,对联的内容通常要和画的内容相配。

......

2、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材料记录的方法)

(1)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或教学生用"google"网站搜索有关资料。

(2)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资料。

(3)有条件的学生到书店购买有关书籍。

(4)找找身边的对联,到村上把人家贴在门上的春联收集起来。

3、填写研究记录表。

对联研究记录表

(一)

研究主题妙联巧对研究人陆佳洁、陆晓甜

研究方式查阅书籍资料来源楹联世界、家中的书籍

研究时间2005年11月3日研究地点家中

具体内容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由数字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对仗工整、音韵优美的特点,故享有诗中之诗的美誉,许多妙联巧对,更使人赞叹不已。

如: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心得体会

原来我对对联一点也不了解,即使看到了也没有仔细去读,现在通过研究,觉得很多对联写得非常精采,我国古时候的人真厉害。

我越来越喜欢这些对联了,我去公园也看见有些亭子的柱子上写着对联,但那些字我不认识,看样子我还要继续努力。

(二)阶段性反馈交流

1、各小组整理收集到的材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

3、谈谈在研究中所碰到的困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4、调整自己的计划。

5、写反思日记。

6、组织阶段评价。

首先,每位学生对照自评表,对自己在活动是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

然后展开组内交流,同时小组成员对他进行组内评价,并提出建议。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其表现进行口头或书面评价。

(三)资料的整理

1、师生共建《对联》专题网站。

2、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及时放入记录袋中。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你们愿意与大家一起分离分享吗?

(二)成果汇报展示

1、妙联巧对组汇报。

(部分)

学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对联的故事,如:

《王羲之妙书春联》讲的是: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写了一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上。

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是此联一贴出,便被人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王羲之也不生气,又写一付贴上,内容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没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眼看左邻右舍都贴上了春联,惟独自家门前空空,急得王夫人催着王羲之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又写一付,但此次只贴半截: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里又有人来揭了,但一看,这付对联实在不吉利,只能溜走了。

早晨刚亮,王羲之亲自把另半截贴上,大家一看,此联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手称妙。

我们小组还收集了许多奇联妙对,今天先考考大家,看大家的水平如何。

请在下面的对联中填入动物名称,组成对联。

(1)江水腾()影,春晖照华年。

(龙)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

(3)扬鞭策()入新岁,举杯祝酒迎来年。

(马)

(4)一马当先辞旧岁,三()开泰贺新年。

(羊)

(5)()啸青山千里秀,风拂翠柳万户春。

(虎)

(6)风拂杨柳千山绿,影随玉()万户春。

(兔)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令他十分惊奇,乾隆出了上联,纪晓岚略加思索便对出了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

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有多少岁了?

2、对联写作组汇报。

我们通过活动,已基本掌握了写对联的一些要求,并且也学着写了几幅对联,现展示给大家看,请多提宝贵意见。

(学生把自己写的对联贴在黑板上)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把自己勤奋读书的感受或经验写成对联,以鞭策自己,激励别人。

现在把这些对联送给大家: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徐特立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三)组织评价。

首先,对照评价内容,让学生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自我评价;其次,课题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口头评价;然后通过家长问卷让家长进行评价,接下来由教师根据学

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档案袋等作出鼓励性、协商式评价;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作出对自己的终结性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了评价。

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但对"对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精心策划、准备、实施,使他们明白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接触社会,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