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3759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docx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

三一文库(XX)

〔最简单的文学常识锦集〕

  导语: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的文学常识也很多,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  【简单的文学常识】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亦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编为“风”“雅”和“颂”三个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为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多系西周五室贵族之作,大都是记述周历史,歌颂祖先功德,“小雅”除一部分宴会乐歌外,其余多系政治讽喻,作者多属贵族文人。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就是直接陈述铺叙;比,就是譬喻、打比方;兴,即托物起兴,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要歌咏的内容。

  《诗经》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给予后世文学以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诗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它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选入教材的有《亡民》《无衣》《静女》

  《论语》先秦儒家典籍。

是一部记录孔子广告的语录体作品,为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集。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的怷是“仁”的学说;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选入教材的有《季氏将伐颛臾》

  《老子》先秦道家典籍。

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故又称《道德经》。

此书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文字简洁,善用譬喻。

  老子,生卒年代不详,李姓,名耳,字伯阳,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绝圣弃智,清静无为,幻想倒退到“小国寡民”的远古社会去了。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年(前469),前后赢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史事。

此书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孔子《春秋》作传(解说)的。

它与为《春秋》作传的别两部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及《春秋》本书一起被收入《四库全书》中的“经”部。

中学课本中的《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出自于《左传》

  《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

关于此书作者,历来说法不一,至今仍无定论。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则以记言见胜。

如“召公谏厉王弭谤”一节,说理就十分形象,含意也很深刻,选入教材的有《勾践灭吴》

  《墨子》先秦墨家著作。

其中有墨子自作的,也有其弟子所民的墨子语录。

此书文字质朴无华,逻辑性强,注重说明理论。

  墨子(约前468__约前376),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创始人。

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其观点有很多是与儒家相对立的。

故遭孟子的激烈反对。

  《孟子》先秦儒家派著作。

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一说是孟子弟子、再传弟子的记录。

此书文辞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并且长于比喻,有些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等,历来为读者所传诵。

  孟子(约前372__约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

他极力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性善论”,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背向,但却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儒家,特别是宋儒有很大影响。

中学课本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庄暴风孟子》均选自《孟子》一书。

高中第五册教材专门作了孟子单元《寡人之于国》

  《庄子》先秦道家学派著作,庄子及其门人所著。

此书中许多文章是由寓言故事组成,如“鲲鹏展翅”、“庖丁解牛”“陷井之蛙”,“匠石运斤”“东施效颦”等寓言都涵义深刻,脍炙人口。

  庄子(约前369__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化合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但他却抹杀万事万物的差别,否认是非、大小、有无、贵贱等等客观标准。

是一种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观点。

先入的有《秋水》《逍遥游》

  《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

此书内容驳杂,保存了一些先秦的优秀寓言和神话传说。

先入中学课本的有《两小儿辨日》和《愚公移山》。

  屈原(约前340_约前278)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学识渊博,明于治国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在楚为官时力主对内任用贤人,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

受到佞臣排挤、打击,两次被流放,但矢志不改初衷。

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自沉汨罗江而死。

他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新诗体_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主义传统。

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其中《离骚》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后来西汉刘向搜集了屈原以及宋玉还有汉代集资屈原辞赋的作家等的作品,编辑成《楚辞》一书,此书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也极其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即指《诗经》(《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指《楚辞》(《楚辞》中的“离骚”)。

先入教材的有《离骚》

  《荀子》先秦儒家的重要著作,作者荀况。

文章论题鲜明,说理深透,语言丰富,善用比例,多排偶句,对后世说理文有一定的影响。

  荀子(约前313_前238),名况,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

时人尊而号为“卿”,汉人避宣帝(名刘询)讳,称为“孙卿”。

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学说的长处予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他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提出“人定用天”的思想,倡导“性恶论”,强调学习的重要和教育的作用。

中学课本中的《劝学》一文就是节选自《荀子》一书。

  《韩非子》先秦法家代表著作。

由接班人搜集韩非遗著,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大部分属于论辩文,重在演绎、归纳、分析、综合,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辩驳有力。

书中有少寓言故事,如“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为人喜爱、传诵。

  韩非(约前280_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罚、重赏、重农、重战的政策,反对“法先王”和“复古“倾向。

中学课本中的《扁鹊见蔡桓公》、《南郭处士》《智子疑邻》均选自《韩非子》一书。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作。

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内容以儒、道家思想为主,兼及墨、法、刑名、阴阳、兵、农各家学说。

文章往往以议论发端,然后摆事实,设喻为例证,最后回复到原来的立论。

首尾一贯,语言简炼,富于形象,有较强的说服力。

其中“刻舟求剑”、“引婴投江”、“荆人夜涉”等寓言故事一直流传到今。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详,西汉末年刘向根据一些纵横家及其门徒的著述,重新加以综合整理、编辑修订,定名为《战国策》,从此相沿流传。

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的政治见解和提出的斗争策略,以及他们错综复杂的政治活动。

文章长于论事,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无论是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写得活泼恣,有声有色,也善于刻划化化合物。

书中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亡羊补牢”等成语典故都广为流传。

中学课本中《唐睢不辱使命》《角史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均选自《战国策》。

  贾谊(前200_前168)西汉时期杰出的政府家和文学家。

世称贾生,洛阳人。

少时以博学善文著称于郡中,二十余岁召为博士,后提拨为太中大夫,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主张改革政制。

因周勃、灌婴等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复召朝,拜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后,贾谊郁郁自伤,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他的作品有赋七篇,现存五篇,政论文有“疏”七篇、《新书》五十八篇。

中学课本中的《过秦论》选自《新书》。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_?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太史令,掌管秘籍,职司记载。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薰陶,十岁就学长安,二十岁开始漫游全国,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他后来编写《史记》打下了基础。

后继父职,任太史令,有机会遍读皇家藏书。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得罪下狱,罚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

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王侯以外著名人物的言行史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五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的史书写作和史学研究有浣的影响。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记史时,司马迁塑造了一毓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技巧上剪裁有致,繁简得当,极富于故事性、戏剧性。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中学课本中所选的《鸿门宴》节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另外还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也都是节选自此书的“列传”部分。

高中第六册专门作了《史记》专题。

  班固(32_92)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自幼读书很多,九流百家无不穷究。

他历二十余年基本完成《汉书》的写作。

此书文辞渊雅,叙事详尽,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全书共一百篇。

全书共一百篇,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历史。

  曹操(155_220)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

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献帝迁都许昌,此后即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后封魏王。

他对建安文学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他善诗,是继《诗经》后写作四言诗最有成就的作家。

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字子建)也在文学上有所造诣,故人称“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中学课本中选入了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字孔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

东汉末,隐居隆中(仿湖北襄阳西),时人称为“卧龙”先生,后出山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死后又全力扶待其子刘禅(阿斗)实现北伐强魏的统一大计,后病死军中。

他的《出师表》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被选为中学语言课本的传统教材。

  《三国志》纪传体断代史,记述自黄巾起义至晋灭吴统一天下近百年间的历史。

作者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字承祚。

三国在百年间的史事头绪纷繁,陈寿虽分别编为《魏书》、《蜀书》。

《吴书》,却能从总揽全局的角度处理,显示出他特异的史才。

后人因推崇陈寿的史学和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陶渊明东晋时期大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故人又称“五柳先生”。

曾任江州祭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地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田。

长于诗文辞赋,他的诗作中少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田园诗,是文学史上颇为影响的“田园诗人”。

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和诗《归园田居》、《饮酒》。

和《归去来合辞》。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所写提东汉西余年的历史。

作者范晔是南朝宋时的史学家、字蔚宗,该书文笔简炼生动,议论部分又具强烈的抒情色彩。

由于内容充实,论述精到,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因此书成后,各家后汉史俱废,它与《史记》《汉书》同誉为“三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加上从晋到明共二十个朝代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合称为“二十四史”。

中学课本中的《乐羊妻子》《张衡传》均选自《后汉书》。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的语言以精炼含蓄、隽永传神见长。

作者善于即小见大即事见人,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此书后后世文学不无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深情”“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

此书中的《陈太丘与友期》《周处》选入中学课本。

  《文心雕龙》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由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约465-约523)撰写。

全书十卷共五十篇。

书名“文心”是“言为文之用心”;又称“雕龙”是因“古为文章,以雕褥成体”,如雕镂龙纹。

“文心雕龙”即现在所言“文学思想研究。

”全书论述了文学中的一重要问题。

抨击了前代的文学现象,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出的巨著。

  《玉台新咏》继《诗经》《楚辞》后又一本诗歌总集。

南朝陈宫体诗代表作家徐陵(507-583)编造。

此书旨在“撰录艳歌”帮收录轻靡之作颇多、但其中也保存了少数表现真挚爱情和反映妇女痛苦等较有意义的作品。

如收入中学课本中的《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初即见于此书。

这首诗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收编在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并称为“乐府双壁”。

  王勃初唐时期著名文学家。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小善文辞,有“神童之称”后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

往海南探父时,溺水受惊而死。

年才二十六岁。

王勃少时即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为“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中以《滕王阁序》最有名,意境开阔,情文并茂,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有《王子安集》传世。

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自号四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

中学课本选入了他的七言绝句《回乡偶书》

  王之涣唐代诗人。

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有侠气,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皆以描写边疆风情著称,他的五方绝句《登鹳鹊楼》是脍炙人口的绝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穿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另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凉州词》,其中: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句也广为传颂。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襄州襄阳(今属于湖北)人。

他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其诗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悲哀与苦恼。

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同时而齐名,并称“王孟”。

著有《孟襄阳集》其中《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均为名篇、

  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太原人,他的诗“缜密而思清,”被誉为“诗家夫子”“洛阳新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名句就是出自他所写的七律《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字摩洁,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于蒲(今山西永济)从此为河东人。

少时即有俊才。

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奉佛长斋,过着闲居自适的生活,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且工书画,善音律,因此他的诗有诗、画、音乐三结合的特色,著有《王右丞集》他的《送元二使安西》选入中学课本,其中“劝君更尽一杯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是名句。

  李白(701-762)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出生在属唐安西护府碎叶(帮址在今原苏联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后随父迁回绵州晶隆(今四川江泗)青莲乡。

少时学习范围极广,态度十分认真,后浏览了不少名胜古迹,天宝元年应召和京,供奉翰林,因不能施展抱负,又不为权贵所容,便离开长安,又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平乱报国的愿望参加了永王李的幕府,永王与肃宗发生冲突,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后又几经辗转,宝应元年投靠其族叔李阳冰,同年病卒。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有“诗仙”之誉,长于乐府和绝句,他的五绝《静夜思》小儿都会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著有《李太白全集》中学选了他的《秋浦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将进酒》《越中贤古》。

  高适(约702-765)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安史之乱时,随唐将哥舒翰防守潼关,后长期在军营中过着戎巴倥偬的生活,官至左散骑常侍,他的岑参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作家,并称“高岑”蓍有《高常侍集》“莫愁前路无知己民,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出自他的诗《别董大》中的名句。

  杜甫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帮世称杜工部,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自幼好学,知识渊博,有政治抱负,但一直未能有所施展,后生活渐渐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在避乱中年垤了广大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写了即事名篇“三吏”“三别”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晚年携家出蜀,病逝在湘江途中。

  杜甫的诗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人民性,较真实地反映了唐由盛 而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誉为“诗圣”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诗中的不秒名句都久为人们所传颂,他的1400多首诗,编入了《杜工部集》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五律《春夜喜雨》和古体诗《石壕史》《登高》《兵一行》《蜀桐》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他曾两度从军,过着边地征战的生活,写下了十分丰富的描写边塞的,风物和战争场面的诗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一写雪景的名句即出自于他的边塞诗《白雪歌送判官归京》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

自幼攻读,后至吏部侍郎,卒谥号“文”故世称韩文公,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他的文章的继承先秦、两汉古文运动,力反六朝以来的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选入课本 。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幼好学。

为官后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改革失败,刘禹锡被贬,但他并未因此消沉,继续以诗文进行战斗,表现了他的不屈精神。

“沉舟侧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的诗 作。

著有《刘梦得文集》另一版本称《刘宾客文集》。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散文《陋室铭》《石头成》、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今陕西渭南人)苦学成才。

因前辈诗人顾况的推将,开始闻名,官到翰林学士、左拾遗,因遭豪门权贵的忌恨,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晚年定居洛阳,信奉佛教,过半官半隐的生活,最终做到尚书。

  白居易主张:

“文合为时而著,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同情人民疾苦,揭露黑暗,评击腐朽官僚势力虐害人民罪行的诗篇,他的诗歌最大特点是平易通俗,因此在社会上流传特点广 ,自编了以年号全集的集子《白氏长庆集》。

选入中学课本的有词《忆江南》七律《钱塘湖春行》古体诗《卖炭翁》和《琵琶行》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故世称“柳河东”从小联盟好学。

居官时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力主改革时政,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过了十年放逐生活,写下了有名的游记《永州八记》最后官到柳州刺史,后人又称他为柳柳州,病死任上。

柳宗元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了不少杰出的政论和哲理散文,他与韩愈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他的遗稿由刘禹锡编成《河东先生集》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散文《小石潭记》《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愚溪诗序》。

  杜牧 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为“杜樊川”他的文学3么诗歌突出,和同时代的南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中不少名句,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都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著为《樊川文集》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江南绝句》和文章《阿房宫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奚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河内(今河南沁阳)他的诗中有不少名句广为流传,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著有《李义山诗集》一作《玉奚生诗集》选入教材的有《锦瑟》

  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谥号文正。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家境贫寒,能刻苦攻读,中年做官,不忘“忧天下的”初志,后戌边数年,名重一时,后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他又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选入了中学 的《岳阳楼记》是传颂千古的名作。

此外中学课本还选入了他的词《渔家傲》他著有《范文正公集》。

  柳永 北宋婉约派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故人又称柳屯田。

崇安(今属福建人)他精通音律,熟悉民间乐曲,所填歌词,传唱一时,他的词《雨霖铃》选入中学课本,是婉约派词代表作。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

吉州永丰人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后死谥“文忠”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以获杆画地教他识字。

他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方向,强调“道”(内容)对“文”的决定作用。

他的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了。

著有《欧阳文忠集》中学课本中选入了他的散文《卖油翁》和《醉翁亭记》《令传序》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

相传他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他的著作经史论和政论为主,他和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著名,全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以年号为集名的《嘉实集》选入中学课本的有《六国论》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字茂权, 道州营口道(今湖南道县人)

  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的小溪上,取名濂溪,世人遂称为“濂溪先生”他的《爱莲说》选入中学课本。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颂荷花的名句。

  《资治通鉴》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所述史实上,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1360年,此书为宋神宗赐名,题目意思是吸取历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统治者治理遥借鉴。

此书是《史记》以来最重要的历史巨著。

  主编为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司马光。

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光文正公集》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