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729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docx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一、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点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市municip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town

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a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化)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城市人口的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型转化或强化的过程。

随着时间推移,某一社会的逐步集中于高人口密度社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过程。

7、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urbansystem

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城镇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二、城市规划概述

1、城镇体系规划urbansystemplanning

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并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和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2、城市规划urban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一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3、城市设计urban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4、城市总体规划纲要masterplanningoutline

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5、城市规化区urbanplanningarea

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6、城市建成区urbanbuilt-uparea

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7、开发区developmentarea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设立的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和各类开发建设地区的统称。

8、旧城改造(建)urbanredevelopment

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整治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9、城市基础设施urbaninfrastructure

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

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

社会性基础设施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

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内容除了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各专业工程规划外,还应包含与其关系密切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具体如下:

(1)城市交通工程规划;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4)城市供电工程规划;(5)城市燃气工程规划;(6)城市供热工程规划;(7)城市通信工程规划;(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9)城市防灾工程规划;(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11)城市用地竖向工程规划。

10、城市总体规划(masterplanning;prehensive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定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

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定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11、分区规划(district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近期建设规划(immediateplanning)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做的安排。

13、城市详细规划(detailedplanning)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做的具体安排。

在中国,按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等做出具体布置的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

选定技术经济指标,提出建筑空间处理要求,确定各项用地的控制性指标、建筑物位置与标高等。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标,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和竖向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4、控制性详细规划(regulatoryplanning)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5、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planning)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16、城市规划管理(urbanplanningadministration)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17、功能规划(functionalplanning)

对某些领域(如运输、住房和水质)的需要或活动定出目标、政策和工作程序的规划,通常由政府制定。

18、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planning)

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19、实体规划(physicalplanning)

为开发或改造一个地区而预先做出的设计,把现有一切自然和人为的物质条件纳入规划,加以全面考虑,包括基础设施、房屋建筑、最佳开发战略等。

20、建设场地规划(siteplanning)

为某一地块的建设所准备的设计和平面布置图、说明书及工程细节,包括对设施的位置、标高、排水、市政设施、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绿化等细节的考虑。

21、区域规划(regionalplanning)

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也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2、国土规划(territorialplanning)

为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中国领土以内地上、地下、海洋或大陆架的自然、人力和经济资源而编制的最高一级(在区域规划之上)的规划。

三、城市规划编制

1、发展战略

1城市发展战略(strategyforurbandevelopment)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2城市职能(urbanfunction)

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3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

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城市规模(citysize)

指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两个部分,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常为省或自治区的重要城市或首府),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至五十万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人口超过二千五百人者称为城市,在二千五百人以下者称为地方。

5城市发展方向(directionforurbandevelopment)

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6城市发展目标(goalforurbandevelopment)

在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拟定的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2、城市人口

1城市人口结构(urbanpopulationstructure)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2城市人口年龄结构(agepositionstructure)

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情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3城市人口增长(urbanpopulationgrowth)

在一定时期内由出生、死亡和迁入、迁出等因素的消长,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变动现象。

4城市人口增长率(urbanpopulationgrowthrate)

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5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naturalgrowthrate)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6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mechanicalgrowthrateofpopulation)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7城市人口预测(urbanpopulationforecast)

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的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预测。

3、城市用地

1城市用地(urbanland)

2居住用地(residentialland)

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3公共设施用地(publicfacilitiesland)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4工业用地(industrialland)

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5仓储用地(warehouseland)

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6对外交通用地(intercitytransportationland)

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7道路广场用地(roadsandsquaresland)

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utilitiesland)

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

包括:

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9绿地(greenspace)

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10特殊用地(specially-designatedland)

一般指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及保安用地等特殊性质的用地。

⑾水域和其他用地(watersandmiscellaneous)

城市范围内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露天矿用地和弃置地,以及江、河、湖、海、水库、苇地、滩涂和渠道等常年有水或季节性有水的全部水域。

⑿保留地(reservedland)

城市中留待未来开发建设的或禁止开发的规划控制用地。

⒀城市用地评价(urbanlanduseevaluation∕landuseassessment)

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可能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的区位条件所进行的工程评估及技术经济评价、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⒁城市用地平衡(urbanlandusebanlance)

根据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实际需要,对各类城市用地的数量和比例所做的调整和综合平衡。

用地平衡

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按土地的使用性质,将全市或局部地区分为工业、农业、居住、道路、绿化等用地;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和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析和比较。

⒂土地使用控制(landusecontrols)

对于各种建设的土地的一些限制性规定或措施。

控制的办法有土地区划法、全面环境限制和执行有关规定等。

⒃土地利用规划图(landuseplan)

在美国,指对一个社区或类似范围内日后的发展所做的规划图,其中标明用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活动区或其他用途的土地的大小和位置。

土地利用规划图常是确定具体区划的基础。

⒄土地利用调查(landusesurvey)

在美国,指对某一些地区内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及使用情况的详细检查,是总体规划工作的一个环节。

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做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

⒆城市用地构成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10大类城市用地及代号表示如下:

a.居住用地(R)按市政设施配套程度、布局完整程度、环境质量、住宅状况分为4个中类(R1-R4),每个中类下又分为住宅、公共、道路、绿化4小类。

b.公共设施用地(C)分成8个中类(居住区级和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设施用地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文物古迹和其他),此外,另设综合用地1个中类。

c.工业用地(M)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影响程度,分为3个中类。

d.仓储用地(W)分成普通、危险品、堆场3个中类。

e.对外交通用地(T)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机场5个中类。

f.道路广场用地(S)指市级、区级、居住区级道路广场用地,下分道路、广场、社会停车场库3个中类。

g.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指居住区级以上不包括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下分供应设施、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和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和其他市政公用设施7个中类。

h.绿地(G)指居住区级以上不包括小区级的绿地,下分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2个中类。

i.特殊用地(D)分为军事、外事、保安3个中类。

j.水域和其他用地(E)下分水域、耕地、园地、林地和村镇建设用地5个中类。

4、城市总体布局

⑴城市结构(urbanstructure)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的各物质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地域空间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通常指城市形成过程中主要用地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⑵城市布局(urbanlayout)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⑶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

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是城市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

⑷城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districts)

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⑸工业区(industrialdistrict)

城市中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⑹居住区(residentialdistrict)

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其人口一般在3-5万人之间,用地规模在50-100万平方米左右。

⑺商业区(mercialdistrict)

城市中市级或区级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地区。

⑻文教区(instisutesandcollegesdistrict)

城市中大中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区。

⑼中心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CBD))

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⑽仓储区(watrhousedistrict)

城市中为储藏城市生活或生产资料而比较集中布置仓库、储料棚或储存场地的独立地区或地段。

⑾综合区(mixed-usedistrict)

城市中根据规划可以兼容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地区。

⑿风景区(sceniczone)

城市范围内自然景观、人文景物比较集中,以自然景物为主体,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的地区。

⒀市中心(civiccenter)

城市中重要市级公共设施比较集中、人群流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

⒁副中心(sub-civiccenter)

城市中为分散市中心活动强度的、辅助性的次于市中心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

5、居住区规划

⑴居住区规划(residentialdistrictplanning)

对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公共设施、公共绿地、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所进行的综合性具体安排,以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⑵居住小区(residentialquarter)

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其人口规模为7000—15000人,用地为17—35万平方米。

⑶居住组团(housingcluster)

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⑷邻里单位

是一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的居住用地组织方式。

指在一定地域范围人们相互之间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是社区的一种形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社区的一个基本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6、城市道路交通

⑴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ation)

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⑵城市对外交通(intercitytransportation)

城市与城市范围以外地区之间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活动。

⑶城市交通预测(urbantransportationforecast)

城市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⑷城市道路系统(urbanroadsystem)

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⑸城市道路网(urbanroadnetwork)

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

⑹城市道路(干道)网密度(densityofurbanroadnetwork)

城市建成区或城市某一地区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

城市道路网密度以km/km2表示。

依道路网所服务的用地范围计算其面积。

城市道路网内的道路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包括居住区内的道路.

⑺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rapidtransit)

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高架交通设施,以机动车辆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⑻步行街(pedestrianstreet)

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通行车辆或只准通行特种车辆的道路。

⑼城市道路等级分类:

A、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

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h.

B、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h.

C、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之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h.

D、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h.

⑽城市公共交通

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⑾城市交通枢纽

城市客、货流集散、转运的地方,可以分为城市客运枢纽和城市货运枢纽。

7、城市给水工程

1城市给水(watersupply)

由城市给水系统对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所需用水进行供给的给水方式。

2城市用水(waterconsumption)

城市生产、生活、消防和市政管理等活动所用水的统称。

3城市给水工程(watersupplyengineering)

为城市提供生活、生产等用水而兴建的,包括原水的取集、处理以及成品水输配等各项工程设施。

4给水水源(watersources)

给水工程取用的原水水体。

5水源选择(watersourcesselection)

根据城市用水需求和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对给水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质及给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技术经济条件等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水源方案进行比较,做出方案选择。

6水源保护(protectionofw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