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767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组有三篇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以及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25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38个生字和46个词语。

2、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使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名人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体会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使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5、从课文中体会名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6、激发学生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

7、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朗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经过。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神态、细节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课时安排:

《灰雀》2课时

《小摄影师》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2课时

《我不能失信》1课时

语文园地二4课时

 

第二单元

课题

《灰雀》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难点

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教学

源链接

列宁(1870-1924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原姓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后来用得最多的笔名,也是全世界最熟悉的名字之一。

1912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拉格召开第六次代表会议。

在列宁的领导下,大会把孟什维克清除出党,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

十月革命后,面对国内外万分险恶的环境,列宁以惊人的智慧、胆识和勇气,领导俄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第二单元

课题

《灰雀》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重点

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学习生字新词。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集体备课

一、 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列宁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能说说。

(学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

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

(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

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讨论:

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

散、胸、或、低。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课时板书设计: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灰雀》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重点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难点

使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集体备课

一、创设情境,课件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

列宁每次都要到树下看望它们。

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请学生再读3、5、7、9自然段。

想想:

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

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可以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想法。

如:

“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惜、会飞回来?

”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件出示4、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

 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问:

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

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

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

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 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1、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

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

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追问:

列宁为什么微笑?

(列宁看到灰雀回来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列宁爱灰雀,更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 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男孩想了些什么?

做了些什么?

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本课时板书设计:

 

教师课后反思: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小摄影师》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照相机”等词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和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感情。

5、续写故事。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照相机”等词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2、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

源链接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出身贫苦,亲身经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了重要影响。

登上文坛后,他塑造了一系列工人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

代表作有《海燕之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作品在我国广泛流传,深受读者的喜爱。

第二单元

课题

《小摄影师》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1、认识8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照相机”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法

讲解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集体备课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

读准生字:

摄(shè)。

3、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些什么?

4、介绍高尔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请多读几遍。

2、抽读词语。

3、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读文,师生评价。

5、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

1、小组合作: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写字:

“卷”字注意上半部分只有两横。

“摆”字注意四字在上要变形。

“辆”字车字旁最后一笔为提。

3、学生练写。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词。

课时板书设计: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小摄影师》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3

1、分角色读好对话,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和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感情。

4、续写故事。

重点

感受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和高尔基对小男孩关怀爱护的感情

难点

从对话和细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集体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通过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发生这样的一件事,你喜欢谁?

2、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

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重点的词句。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①、抓住“鞠躬”、“打量”体会小男孩的机智,对高尔基的崇拜之情。

②、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③、抓住“吩咐”、“摆弄”等词体会高尔基任由小男孩的指挥,对下一代的关心和爱护。

④、抓住第11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赶紧”“大声喊”及人物语言体会高尔基留住小男孩的心情很迫切。

6、表演悟情。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示:

以课文为剧本,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三、巧妙设疑,续写延伸

1、小男孩会回来吗?

从课文找到依据。

2、高尔基和小男孩再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本课时板书设计:

 

教师课后反思: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等8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具

小黑板、学生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教学

源链接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

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第二单元

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课时

1.认识等8个生字。

会写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难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李四光的相关资料

集体备课

一、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2.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认读生字、词语:

著名 巨石 陨石 石坑 秦岭 地域 地震

藏着 恐惧 卧倒 推动 纪念 遗址 捉迷藏

悄悄 躲闪 兴趣 历史 地质学家 严严实实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理清思路。

再读课文,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引导学生以时间的顺序互相说一说。

四、指导书写生字。

恐、秦是上大下小

著、藏、震是上小下大

范写“藏”和“卧”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抄写生词。

课时板书设计: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奇怪的大石头》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1、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2、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集体备课

一、复习:

指名读课文。

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

1.自己朗读课文,小组里先质疑解难。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陨石:

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

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

高耸。

第四纪:

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

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

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

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看图)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

这是块怎样的石头?

(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

(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4.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

老师怎么答的?

李四光又会怎么想?

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

“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为什么?

5.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6.读后讨论。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2)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7.交流读后感想。

完整地朗读课文。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板书:

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执著求索)

四、书写生字。

让学生自己独立书写生字,书写完毕小组里相互批阅,争做写字小老师:

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五、小结鼓励。

1.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2.抄写课后的词语。

本课时板书设计:

 

教师课后反思:

 

备注

 

第二单元

课题

《我不能失信》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1课时

1.会认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重点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

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本文的难点。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教学

源链接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集体备课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

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

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

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

你是怎么处理的?

3.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小结:

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实践活动。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资料,为本组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准备。

板书设计:

 

教师课后反思:

 

备注

 

第一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二》

课型

综合课

课时安排

4课时

1、口语交际:

以《讲名人故事》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是第二组课文学习的延续。

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能力,并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其优秀的品质。

2、习作: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我的发现:

使学生知道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时,所说的话与陈述性成分在句子中的三种相对的位置关系。

4、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记诵本组课文中的名人的名言,启迪学生做人道理。

(2)我会填:

通过组词来强化形近字的音形义和同音字的形义区分。

5、成语故事: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把握“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的主要内容,明白有志之士奋发努力的道理。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小黑板

学具

“闻鸡起舞”的故事、名人故事。

集体备课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