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导游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37901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西递导游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递导游词.docx

《西递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递导游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递导游词.docx

西递导游词

西递景区导游词

一、欢迎词

欢迎您来黟县西递参观游览。

西递位于黄山的西南麓,距黄山37公里,距黟县城东9公里。

西递原名西溪,又名西川,因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等三条溪水由东向西流而得名。

清朝道光年间,因村西3华里处设有徽州府专门递送邮件的“铺递所”而改称西递。

西递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胡姓为主要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西递胡氏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

北宋皇祐年间,胡氏先祖胡士良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秀美,便从家乡婺源带来风水先生勘定测算,将村址选定在中间枕山、环水、面屏的三阳之地。

村落后面的山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村落面对有案山、朝山,林木郁郁葱葱寓意人丁兴旺;溪水环绕村落,青龙白虎围绕左右。

这种群山环抱的环境造成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小气候,整个村落仿船形而建,有“借水西行,得神助,取真经,从而大吉大发”之意。

西递初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初雍正乾隆时期,距今已有950多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西递在鼎盛时期,建有书院、祠堂、文场阁、魁星楼、庙宇等40多幢,住宅1千多幢,三条大街,九十九条巷子,水井九十多口,一万零五百多人,素有“三千烟灶三千丁”、“桃花源里好人家”之说。

西递的版图最高时,总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多。

纵观千年村史,西递确实是山川钟秀,人杰地灵。

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末清初到道光年间的三百多年里,西递入仕的廪生、贡生、监生多达三百人,还有郎中、员外郎三十多人,县丞二十六人,知县九人知府九人,翰林院编修四人,赐封四品官中宪大夫、三品官通议大夫、二品官通奉大夫七人,上书房行走一人。

尤其值得一题的是,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8省在京会试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尚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一千多位签名人中,安徽有8名举人,而其中黟县4人里3名就是西递人,分别是:

胡殿元、胡嘉楷和胡腾逵。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村落面积190多亩,现有居民354多户,一千一百多人。

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至今仍然保存着明清民居近四百幢,其中保存古朴完好的有224幢。

完整的古村落原型和大量的地面文物遗存,精美的建筑文化艺术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代表了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被人们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西递与黟县宏村一样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4A级旅游区。

2000年11月30日,中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评选中,西递宏村也榜上有名。

“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二、景点介绍

11 走马楼

游客在停车场下车后,沿着明经湖畔,漫步走上“梧庚桥”,就来到“走马楼”大门口。

走马楼原名“凌云阁”,是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了迎接自己的亲家曹振镛而于清朝乾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耗巨资兴建的。

曹振镛是歙县雄村人,官拜一品当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曾任太子太傅、军机大臣,武学殿大学士。

因清朝不设宰相,由大学士辅佐皇帝,故民间也称曹振镛为三朝宰相。

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歙县流传着“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说法。

曹振镛去世时,道光皇帝亲自祭拜,并御赠铭旌:

“朕祖之臣、朕父之卿、朕之太傅”。

这种殊荣实为清王朝汉臣中绝无仅有。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建造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

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

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前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

之后,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趁返乡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

来到村口,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

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

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

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

原楼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在的走马楼是近年仿旧楼式样所建。

园内西侧楼阁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上有“胡氏绣楼”平台,可演艺奏乐,现在经常表演“抛绣球”等民俗节目。

沿园墙南北建有廊式长楼,上下两层。

下层花墙砌有漏窗,上下楼柱支撑,黑瓦盖顶,空间通透,造型美观大方;上层建有“美人靠”长椅,登楼远眺,群峰叠嶂,景色宜人,宛如一幅桃源山居的水墨风景画。

12 胡文光刺史牌坊

走近西递村,迎面矗立、威武神俊的石坊就是胡文光刺史牌坊。

胡文光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是西递明经胡氏十八世祖。

胡文光于明朝嘉靖乙卯年,即1555年34岁时登科中举,先后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湖北荆州王府长史,官居四品,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

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

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

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

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

”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三十二年,政绩卓著,明朝万历六年,即1578年,明神宗恩准胡文光的家乡竖立了这座牌坊,以示光宗耀祖。

牌坊为三间四柱五楼的仿木式单体结构,高12.3米,宽9.95米,通体用西递附近山上质地坚实、纹理细腻的“黟县青”大理石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神采各异,寓意深刻,为我国石筑单体牌坊中的瑰宝。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歙县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天柱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叫“楼阁式”,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牌楼”。

大家请看,牌坊顶端飞檐翘角的脊端上,有3对龙头鱼尾的鳌鱼,锡制的触须呈波浪型,寓意是步步高升、独占鳌头、青云直上。

正楼龙凤牌上刻着“恩荣”二字,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表示是皇上恩赐的荣誉。

双龙图下向西一面的横梁上刻着“胶州刺史”、向东一面刻着“荆藩首相”,字的两边雕塑着两位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着文臣武将,安邦定国。

往下东西两面各有四人共八个人物塑象,便是民间传说的“八仙”,即吕洞宾、汉钟离、何仙姑、铁拐李、张果老、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等八位神仙。

八位仙人立在文臣武将的下方,是要告戒后人: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上策;如果不能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就应该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会一技之长自立自强。

牌坊上装饰有32面圆形镂空花盘,寓意为官32年,官运亨通。

牌坊上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镂空浮雕,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等,都是一些吉祥如意的图案,工艺精湛、堪称一绝。

这座牌坊以四根见方抹角石柱支撑坊体,底座是四座长方柱墩,中间两柱底座东西两侧分别雕有四只石狮,狮子高2.5米,造型逼真,威猛传神。

狮子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狮子,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非常符合建筑力学原理。

1991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来西递考察时,看到这对石狮的独特造型后感叹道:

“我走过不少地方,见过许多造型迥异的石狮,像这样俯冲倒立状的石狮,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值得一看,希望你们一定要保护好。

令人遗憾的是西递村原来有13座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牌坊,因历史原因,只剩下唯一幸存的石牌坊了。

因此胡文光刺史牌坊既是一座功能牌坊,也是一件雄伟挺秀、玲珑剔透的工艺品,更是西递村这个古老村落的历史见证人。

胡文光刺史牌坊现在已成为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1999年,昆明世博会安徽展区就是按1:

0.77仿建了这个牌坊作为安徽园的大门。

13 圆门洞

走进西递村口时,一入眼帘的就有两个拱门。

外面门楣石刻的是“东阜日华”、“西流虹亘”八个大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整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流向。

“东阜日华”中的“阜”字指的是低山,西递地处四周低山之中,如东升旭日一样蒸蒸日上;“西流虹亘”的“亘”是连绵延伸的意思,表示西递村的三条溪水像彩虹那样,连绵不断地由东向西绕村而流。

正是由于溪水向西流,这里自古便被人们看成是一块风水宝地,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水向西流,吃穿不愁”,“船形西递,大吉大利”。

内向门楣石刻的是“十干衍派”、“七哲名家”八个大字。

“十干衍派”说的是西递胡氏一段不同凡响的来历。

据家谱记载,西递始祖胡昌翼为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世孙唐昭宗李晔之子。

公元904年,梁王朱温兵变,胁迫唐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途中何皇后产下皇子。

唐昭宗知道此去洛阳凶多吉少,嘱托近侍郎胡三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婺源胡村,改李姓为胡姓,取名昌翼,字宏远,期望他日后时来运转,可振翼高翔,吉祥昌盛,飞黄腾达。

公元907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胡昭宗一家300余人除胡昌翼逃走外全部被杀。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即925年,胡昌翼二十二岁时考中明经科第二名进士,因当时科举考试设立固定的秀才、明经、进士三科,所以自称明经胡氏。

当他得知家世后,就终生不愿做官,依旧隐居婺源,并将胡村、改名为“考川”,俗称考水,寄情于山水,安然自乐。

义父胡三去世后,胡昌翼知恩图报,留下遗训,李改胡姓要代代相传,“儿孙不得复宗,义祖大于始祖”,所以历史上有“真李假胡”的说法。

胡昌翼与妻子詹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胡延进,因平蜀有功,被敕封中王,赐居安徽绩溪胡里,近代国学大师胡适就是其后裔,次子胡延宾,在歙州紫阳即现在的歙县为官,三子胡延臻世居考川,其后裔名人辈出,其中有宋代文学家胡伸、胡次焱,元代文学家胡炳文等。

胡昌翼传至三世祖胡文晟、胡文昊两兄弟共生了十个儿子,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命名为十派,故成为“十干衍派”。

北宋皇祐年间,即1047年,明经五世祖胡士良由婺源去金陵,即现在的南京,途经西递,被这里的山形水势深深吸引住,第二年翌年就举家迁来此地居住,从而写下了胡氏家族壬派分支在西递近千年的繁衍生息历史。

胡氏家族在宋、元时期就已显赫昌盛,“七哲名家”就指其中最有成就和名望的七位,分别是:

胡伸、胡玉斋、胡孝善、胡梅严、胡双、胡默、胡云峰。

真可谓“十干衍派源流远,西川名家气象新”。

14 西递牌坊和祠堂

徽州古建筑艺术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为“徽州三绝”。

在古村镇,牌坊一般被安放在村口前,或村镇中央,常常用于旌表和纪念某人某事。

封建社会中,牌坊是崇高荣誉的象征。

树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举,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离西递村两华里处,即从鸡公坑的经水口亭、即现在的初中到村前明经祠,原有十三座牌楼。

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代表政治地位,如现存的胡文光刺史牌坊;第二类居多,是代表本家族对封建正统礼教的虔诚态度,诸如孝子牌楼、贞节烈女牌楼等。

目前十三座牌楼仅存一座,其余十二座均毁于五八年的“大跃进”和“十年文革”期间。

据回忆,在清朝初、中期所建造的九座贞节牌楼分别坐落在离村口一华里外的清水塘湾和青松坞口两处;胡肇环恩荣牌楼竖在胡文光刺史牌坊右侧不远处;胡贯三中宪大夫恩荣牌楼则在村坞对面的小路上跨路而建,标志着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以表示对皇帝赐准所建牌楼的尊重和敬慕。

为了凝聚家族的人心,团结同一血缘关系的村民,有效地管理宗族和村落的大事,每个宗族都有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修建祠堂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祠堂是商议族事之处,也用作族人举办婚嫁喜庆和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

“举宗大事,莫最于祠。

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

”因此徽州六邑,宗祠遍布,并且是当地最宏伟华严的建筑。

西递明经胡氏在明代中期就有十多幢祠堂,到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三十四座之多,称得上是一个祠堂的世界。

祠堂按其代表的支族多少,分为总祠、总支祠、支祠和家祠。

西递的总祠明经祠,原坐落村口胡文光刺史牌坊东侧百米处;总支祠有敬爱堂、举春堂、迪贯厅;支祠有追慕堂、种德堂、节孝祠、中和祠等二十余幢,家祠有锄经堂、迪吉堂、蔼如公祠等。

以祠堂的规模和精美度而论,第一位是本始堂,也称明经堂,第二位是仁让堂,第三位是敬爱堂,第四位是元璇堂,第五位是存仁堂,第六位是淳化堂,第七位是维新堂,而追慕堂只能排在第八位。

15 旷古斋

来到旷古斋前,抬头就可以看到精美的门楼。

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门楼、门罩。

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风避雨,保护门扇、门框,也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

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从旷古斋门罩的造型就不难看出主人的身份。

整个门罩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各有“富”、“贵”二字,“富”字表达了主人希望经商赚钱,招财进宝的追求,“贵”字则是反映了主人“以商入仕,以仕保商”的愿望。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这里讲一下明清建筑的区别:

明朝柱子为方形,而清朝则为圆柱;一般房子都为两层,明朝房子上下两层的高度相当,而清朝的底层高大宽敞,大多采用形似东瓜形的粗粗的大梁;明朝的房子装饰简单,清朝徽商到了鼎盛时期,特别注重雕梁画栋。

而区分房主人是否为官宦人家,则要看天井四柱雀替上的雕刻图案了。

官宦人家雕刻的是狮子,代表王权富贵,由此可见旷古斋的主人生前一定当朝为官。

旷古斋的内部结构为上下两层楼、左右三开间,两边为东西厢房,目前对游客展出的是前楼厅堂。

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挂有对联。

正厅中央放着一张八仙桌,两边各设一把太师椅。

案条上左为瓶、右为镜,中间为自鸣钟,取其谐音为“终身平静”,有希望子孙后代一生平安、一帆风顺之意。

而钟两旁的一对瓷瓶称为“帽筒”,原来用于官宦商人放置帽子顶戴,后来,慢慢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大堂中央和两边柱子上挂着许多楹联,由于每一幅都蕴涵着哲理,通常称之为徽商家训。

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中的两幅:

一幅是“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意思是做人一定要礼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心中一定要存着善念、为子孙后代谋福,有积善行德之意;另一幅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其中把“孝悌”写为“孝弟”,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16 徽州建筑

粉墙青瓦马头墙,说的是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

当我们站立在高冈上鸟瞰黟县鳞次栉比的村落时,会发现外部立面造型丰富多彩。

高高的山墙白灰粉刷,岁月的痕迹使它显得斑斑驳驳;小青瓦覆盖屋顶,山墙高于屋脊,体态端重,清晰和谐,半露半藏,色彩黑白分明。

特别是檐角青瓦起垫飞翘,在蔚蓝色天际之间,轮廓线起伏跌宕,很有层次感。

因为徽州地处山区,山多地少,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

为节约用地,徽州民居的房屋均成排相连,组成条条街巷,“高墙窄巷”成了徽州民居的典型形态。

这样势必带来防火和采光两大问题。

为怕火灾殃及,每家之间都设置高大的封火山墙,又称“风火墙”。

墙有实砌墙、空斗墙、泥斗墙,具有分隔空间和抵御、遮蔽的作用,既有防火功能也有装饰功能。

风火墙一般采用直线构图,五叠式阶梯状错落。

白色的粉墙为防止雨水侵蚀,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

山墙顶部饰以飞檐,远远望去,似骏马昂首长嘶,又如座座山峰,直刺蓝天,故当地人形象地将其称为“马头墙”或“五岳朝天”。

徽商暴富后,均回乡大修宅院,但他们仍沿用了封闭式天井院的格局,只是将其加高增厚,外墙只留小窗,形同堡垒,用于保护财产、禁锢留守的妇人。

天井空间设计具有特殊功能,能够起到采光、通风、换气、排水、遮阳、避暑等作用。

在天井处设石砌水池、盆景假山,粉墙高柱间点缀几丝绿意,丰富了厅堂的视觉。

天井上方檐口安装锡制或陶制的天沟水枧,也就是水槽,有排水管下伸地下水沟,天井铺就石板,下有排水道。

天井四侧屋顶瓦面向内倾斜,雨水沿瓦面流入水枧内,即使下大雨,雨水也不会影响邻居楼舍,避免了邻里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生意人称水为财,雨为黄金,雪是白银,将四边的雨水集中汇入大堂中,美其名曰:

“四水归堂”,又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17 瑞玉庭

瑞玉庭的名称取瑞气祥云,金玉满堂之意。

它建于清朝咸丰三年,即1853年,距今约一百四十多年历史。

瑞玉庭是一幢前后向背三间二楼建筑,占地约145平方米。

整个建筑与左右民居原来是连栋建筑,后厅有旁门相通,所谓“树大分枝”,现已分为几户,独立成院。

瑞玉庭堂屋的型制虽然不太大,但结构严谨,华丽典雅。

这一堂屋原来是整个“瑞玉堂”结构中的一部分,用于接待贵宾内眷,故称之为“庭”。

因原主人出身于徽商世家,所以这幢房可从五个地方看出主人的经营之道和思想境界。

第一处是门罩上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着“富贵”二字,意思是希望自己大富大贵,不同于官仕之家光宗耀祖的“光耀”二字。

走进庭院,顿觉花繁木盛、赏心悦目。

徽州民居大多有一个小庭院,使房屋正门与庭院错开,起到避讳作用,类似于北方民居的照壁。

庭院内放置有石几、石凳、石盆,摆设了假山、盆景、花卉,还有一个用黟县青石雕成的石缸,养了是多尾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显得整个院落小巧玲珑、得体雅致。

右边墙上石刻的“履道含和”四个字,道出了经商的房主心声:

人生的道路漫长,应该以和为贵,和气才能生财,这是第二处。

左边有许多卡片大小的书画小品,诗词格言,除美观之外,主要教人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寓意深刻,用心良苦。

第三处是天井,与普通徽州民居一样,天井有四水归堂,水源就是财源,肥水不外流的含义。

此处天井四周的雀替上雕刻有四季花鸟图,分别是:

春天,丹凤朝阳;夏天,鸳鸯戏水;秋天,凤打牡丹;冬天,喜鹊登梅,意味着万象更新、四季发财的意思。

因为雀替雕刻的不是狮子,因此可以看出房主人不是官宦人家。

据说房主人当年是西递被誉为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贯三后代的族房,难怪整栋房子描金彩绘、富丽堂皇。

第四处则是太师壁两侧的穿堂过道上有一处“商”字造型,体现了房主人要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愿望。

由于封建社会等级排序中,将人分为“仕农工商”四种,而商人处于末等地位,往往被人瞧不起。

房主人在大堂过道上建成“商”字形状,经过之人无论贵贱,都充当了商字下面的那个“口”。

这样商人就不知不觉中与官宦之人平起平坐,心理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第五处是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一幅寓意深刻的楹联,上联是“快乐每从辛苦得”,下联是“便宜多自吃亏来”,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

此外,这还是一幅改字联,上联“辛”字多一横,下联“亏”字多一点,就是要告戒后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

同时,吃亏也要有原则性,要讲究技巧和方法,要吃在点子上。

结合上下联,寓意着既要“实干”还要“巧干”,无怪乎这幅楹联被誉为“西递第一联”了。

厅堂上除了上幅宣扬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之道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

即:

“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18 桃李园

桃李园建于清朝咸丰四年,即1854年,传说是由一儒一商两兄弟共同构思后而营造的,取名有“桃李满天下”之意。

分为前、中、后三进背向序列三间,三进二楼结构。

前厅由太师壁相隔的北向三间,木雕镂空的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显得文气清香,别致风雅。

该厅为兄弟共用,作为接待贵宾外客。

前厅两侧的柱子上悬挂着一幅耐人寻味的楹联,上联是“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下联是“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这幅楹联是从清朝文学家吴敬梓所写的名著《儒林外史》一书中的一幅对联演化而来,原联是“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其中将“耕田”改为了“营商”。

上联表明无论是读书还是经商,只要事业有成,就都是好,一个“效”字体现了徽商的现实性和效益观;下联则指出创业守成都很艰难,但只要有信心和恒心努力去做也就不难,故主人将“知难”的“难”字进行了改动。

该楹联的原版已经收藏起来,现在挂着的是复制品。

中厅较为窄小,为经商的弟弟居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设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

据说当年主人一家人丁兴旺,共生了三儿五女,所以楹联写到“瑞应三槐华堂日丽,芳联五桂棣室风和”。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孩子出嫁以前是不能与男人见面的,大多小姐都住在绣楼之上,为了让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能称心如意的郎君,在相亲者登门拜访时,小姐可以通过“楼上井”所开的天窗查看男方的品貌,所以“楼上井”也戏称为“相亲楼”。

最后一进为私塾厅,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首先是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隶书“桃花源里人家”门额一幅,为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

厅堂坐西朝东,左右两侧的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全文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为古黟西武黄村书法家黄元治的手笔,字体透逸,遒劲传神。

加之漆雕工艺纯熟,刀法精湛,连枯笔飞白的墨痕也一一雕出,为徽州漆雕书法作品的优秀之作,可谓珠联璧合,更胜一筹。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

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

黄元治当时是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

“桃李园”的主人将其请到西递讲学,并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

后厅的南侧有门直通花园,园内有石砌鱼池、石花圃、石几石凳,并栽有石榴桃李等果木。

园临街门厅上刻有“桃李园”三个篆字石额。

整幢宅院粉墙青瓦马头墙,红榴石桌围鱼池,占地面积不大,却显得疏朗开敞,高雅清新。

西递自古学风日盛,有东园、百可园、笔啸轩、桃李园等数十处私塾、蒙馆和私立小学。

桃李园是西递尚存不多、较为完整的私塾人家之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桃李园”中走出去的学生,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或在商场上得心应手。

桃李园的原来主人是胡大祥,字瑞徵,生于道光年间。

胡大祥幼年丧父,家道贫寒,只念了几年私塾就告别慈母去了江西景德镇。

靠着坚定毅力、忠诚纯真和聪明才智,终于从学徒变为宏发商行老板,成为西递徽商中继胡贯三之后的佼佼者。

19 西园

西园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其绝妙之处在于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

西园是胡氏二十五世祖胡文照的故居,建于清朝道光四年,即1824年,距今有180多年历史。

胡文照,字星阁,曾任河南开封知府,官居四品,所以门楼为砖砌的“八字门楼”,这也是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充分显示了主人在此的显赫权势和地位。

该大门的朝向为典型的坐北朝南,根据五行相克的说法,南方属“火”,而商属“金”,由于“火”克“金”,所以徽商的大门很少朝南方。

如果因地理所限而只能朝南开的话,也要把门楼设计成正的,下面的门框却是斜的,取谐音“镇邪”之意。

门楼内有落轿门亭,院内的住宅是三个三间单元的联珠建筑。

三幢楼房一字摆开,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

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

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

在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